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54例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发生出血转化与年龄、高血压、高血糖、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梗死面积等有关,这些因素可能是急性脑梗死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有以上危险因素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心电图提示有心房纤颤患者应慎重使用抗凝药物,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慎重选用抗血小板药物,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临床症状,应及时复查颅脑CT及头颅MRI。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抗血小板 影像学
  • 简介:摘要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与脑梗死预后不良相关,也是溶栓等疗法使用不足的重要原因。为更好地认识和处理脑梗死后出血转化,提高再灌注等循证疗法的使用率,临床医生有必要了解当前国内外公认的出血转化定义、分类分型、诊断和处理原则。出血转化处理总原则与自发性脑出血类似,但其特殊性问题值得注意,例如,不同药物所致出血的处理及拮抗剂使用,抗栓疗法的停药与重启使用时间等问题。同时也应认识到,很多问题缺乏研究证据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出血转化 诊断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出血转化(HT)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1---2015.2我院收治的17例脑梗死后HT患者临床资料,包括HT部位与类型、临床表现、治疗、转归等情况。结果患者发生HT平均时间为(4.9±2.7)d,多为脑叶出血、非血肿型。HT的发生与心房纤颤、大面积脑梗死、糖尿病、高血压病、高龄(>70岁)有关。治疗后11例患者病情好转,4例患者病情无变化,2例患者病情加重。结论心房纤颤、大面积脑梗死、糖尿病、高龄是发生脑梗死后HT的影响因素,尽早进行颅脑CT复查是及时发现脑梗死后HT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后出血性转换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情况。方法调查38例脑梗死后出血转化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梗死面积、尿蛋白以及发病前后抗栓药物应用史、出血部位等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高血糖、心房纤颤、大面积脑梗死、尿蛋白的出现都与脑梗死后出血性转换的发病有密切关系。结论脑梗死后出血性转换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而尿蛋白的出现可以作为出血性转换的一个预测指标。

  • 标签: 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临床特点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32例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患者,对患者的脑梗死面积、出血转化发生时间、临床症状表现、CT诊断检测结果、MRI诊断检测结果、治疗方式以及预后处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和探讨。结果对患者的梗死面积大小以及诊断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中梗死面积研究过程中,发现32例患者中,按照分型标准进行分类后,出现大梗死病灶的患者有28例,小梗死病灶的患者有4例。其中7例患者病情痊愈,12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11例患者治疗有效,2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出现心房颤动造成患者出现大面积的脑梗死情况占据较大比例,在治疗和预防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及早开展检测诊断工作,通过CT诊断后,及时发现患者的脑血肿情况,从而缓解脑血肿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升预后处理疗效。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临床特点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患有急性脑梗死的病人出血转化时的相应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月1月期间治疗的211例脑梗死患者按其病后有无出血转化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从而分析HT与合并脑微血栓(CMB)、血压、溶栓治疗及抗凝治疗等因素的关系,并分析实验组的67例脑梗死患者急性发作后出血转化时间及出血转化前情况等,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结果实验组在CMB、血压、溶栓治疗及抗凝治疗等因素上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且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血肿型的出血转化时间在2周内的比例、出血转化前血压在160mmHg以上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脑梗死患者发病后易出现出血转化,此时病情较重,严重威胁生命,因此应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标签: 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 脑微血栓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脑梗死出血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管理。方法:通过回顾分析到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70例)临床基本资料,分析患者出血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之后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接受常规护理并设为常规组,另一组接受针对性护理管理并设为研究组,每组各35例患者,之后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研究证实,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与糖尿病、 梗死面积及溶栓治疗等,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后,各组生活质量对比,研究组的相关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脑梗死出血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包含年龄、高血压与糖尿病、 梗死面积及溶栓治疗等,只有采取针对性护理管理进行干预,才能够有效做到预防作用,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脑梗死 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栓治疗与CMBs及缺血性脑卒中后脑出血转化(HT)的关系.方法选择12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3天内均行SWI序列检查,将患者分为CMBs阳性组和阴性组,记录CMBs发生例数、病灶部位、数目,记录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病史及口服抗栓药物情况.所有患者入院后根据个体化原则予以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治疗后2周复查SWI及CT.观察两组患者CMBs的总数、部位有无变化,有无HT.结果抗栓治疗与CMBs的发生无明显相关(P>0.05),合并CMBs的抗血小板治疗患者(10.4%)与抗凝治疗患者(14.3%)相比差异无显著性(χ2=0.324,P=0.569).抗栓治疗2周后CMBs阳性组的CMB部位、总数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Bs阴性组未发现新的CMBs.CMBs阳性组发生HT3例(8.82%),CMBs阳性组发生HT8例(8.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969).结论抗栓治疗与CMBs的发生及HT无关.关键词脑微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出血转化;抗栓治疗AbstractObjectivTostudytherelationshipabouttheantithrombotictherapywithcerebralmicrobleedsandpost-ischemicstrokehemorrhagictransforGmation(HT).MethodsToselect127casesofacuteischemicstrokepatients,SWIsequencewasperformedwithin3daysafteradmission,thepatientsweredividedintoCMBspositivegroupandnegativegroup.ThenumberofCMBs,thelocationandnumberoflesionswererecorded.Thesexandageofpatientsandthehistoryofthepatientsandtheoraldrugresistancewererecorded.Afteradmission,allpatientsweretreatedwithantiplateletoranticoagulanttherapyaccordingtotheprincipleofindividualization.2weeksaftertreatment,SWIandCTwerereviewed.ThetotalnumberandlocationofCMBsandwhetherornotHTinthetwogroupswereobserved.ResultsAntithrombotictherapyandtheincidenceofCMBShadnosignificantlycorrelated(P>0.05).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antiplatelettherapypatients(10.4%)andanticoagulationtherapypatients(14.3%)(χ2=0.324,P=0.569).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numGberofCMBsitesandthetotalnumberofCMBspositivegroup(P>0.05)after2weeksoftreatment,andthenewCMBswasnotfoundinCMBsnegativegroup.IntheCMBSpositivegroup,3caseswereHT(8.82%),IntheCMBSpositivegroup,8caseswereoccurred(8.60%).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asnostatKisetyicwalorsdigsnificance(χ2=0.002,P=0.969).ConclusionTheantithrombotictherapyisnotassociatedwiththeoccurrenceofCMBsandHT.Cerebralmicrobleeds;Ischemicstroke;Hemorrhagictransformation;Antithrombotictherapy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58-02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后措施。方法:以我院 2017 年至 2019 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患者 68 例进行病例资料,对引发出血转化的单因素进行分析,并确定危险因素。结果: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抗凝药物史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治疗中,应从相关危险因素中入手,及时监测与控制危险因素的标准水平,形成较好的预后措施,减少患者病情恶化,降低出血转化率。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后措施。方法:以我院 2017 年至 2019 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患者 68 例进行病例资料,对引发出血转化的单因素进行分析,并确定危险因素。结果: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抗凝药物史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治疗中,应从相关危险因素中入手,及时监测与控制危险因素的标准水平,形成较好的预后措施,减少患者病情恶化,降低出血转化率。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6岁,农民。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2h"入院。患者2h前(2014-5-188∶30am)晨起时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侧肢体麻木无力,摔倒在地,左侧肢体不能抬起,头部未着地,不能自行站起,无意识不清,无头痛、恶心、呕吐,无发热,无视物双影,无尿便失禁,症状未见好转,遂来我院急诊,查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未见出血灶(图1A),考虑脑梗死可能,启动"溶栓流程"。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出血转化
  • 简介:摘要脑出血具有高致残及高致死性特点,至今仍缺少有效的防治手段,因此迫切需要围绕脑出血临床救治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从其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出发,开展基础临床转化研究,为脑出血防治提供新思路。既往关于脑出血发病机制的理论仍需进一步完善,利用现代基因测序及多组学的方法有望窥探脑出血发病机制的全貌。血肿形成和继发性脑损害是脑出血发展的重要环节,微创血肿清除术理应是未来脑出血治疗的首选方法,但仍需从治疗时间窗和治疗方式方面,并结合影像学等多学科开展创新临床研究。

  • 标签: 脑出血 内皮细胞 微创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5月~2015.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象,按照溶栓后头颅CT复查结果将其分为如下两组①无HT组;②有HT组,经Ligistic回归分析后总结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HT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明显多于无HT组,HT组溶栓前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Li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早期CT缺血性改变、溶栓时间>3h、是继发HT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继发HT的主危险因素为早期CT缺血性改变、静脉溶栓前NIHSS评分值偏高、发病至溶栓时间>3h。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脑出血
  • 简介:摘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出血转化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会加重神经功能恶化,导致不良预后。出血转化的发生与高龄、大面积梗死、糖尿病、心源性栓塞等多种危险因素相关。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提示了炎症与出血转化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在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发现了多种炎性细胞的聚集与激活,释放炎性因子,破坏血脑屏障,导致出血转化的发生。本文旨在探究炎症在出血转化风险预测和临床预后中的作用。

  • 标签: 卒中 脑出血 炎症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小胶质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讨脑梗死后出血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以我院收治的20例脑梗死后出血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以及治疗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经资料统计本次研究所选取的20例患者中,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病变共计14例(70.00%),大脑后动脉供血区病变共计2例(10.00%),前动脉供血区病变4例(20.00%);发生出血转化则多在48h内,共计14例(70.00%);研究选取的20例患者基本愈合及好转患者共计12例(60.00%)。结论脑梗死后出血转化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直接性的威胁,及时有效的诊治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临床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溶栓对合并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合并脑微出血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7例,其中A组采用安慰剂治疗,B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出血转化与死亡情况进行了解,同时进行NIHSS评分。结果A组出血转化率较低于B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死率为13.5%,高于B组的2.7%,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进行治疗前,对其进行NIHSS评分时,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理后进行对比,A组较高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脑微出血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时,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具有较高安全性,在改善其神经功能的同时,确保其良好预后效果。

  • 标签: 静脉溶栓 脑出血 急性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影像组学及临床危险因素构建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的列线图模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174例,将患者病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22)和测试集(n=52),根据治疗后24 h的磁共振图像将患者分成出血转化组和无出血转化组。采用A.K.软件提取弥散加权成像及灌注加权成像病变区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标签。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筛选最佳预测因子并构建列线图模型。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每例患者各提取1584个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后筛选出15个与卒中出血转化高度相关的特征。ROC曲线显示联合影像组学标签、房颤史、年龄及入院NIHSS评分构建的诺莫图模型预测训练集出血转化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79 (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0、0.989),预测测试集出血转化AUC为0.885 (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6、0.908),均优于单一影像组学模型(AUC=0.763)或临床特征模型(AUC=0.707)。结论多模态磁共振联合临床特征的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可以预测急性脑卒中动脉取栓术后出血转化,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 标签: 卒中 机器学习 影像组学 列线图模型 弥散加权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出血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