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出血转化(HT)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1---2015.2我院收治的17例脑梗死后HT患者临床资料,包括HT部位与类型、临床表现、治疗、转归等情况。结果患者发生HT平均时间为(4.9±2.7)d,多为脑叶出血、非血肿型。HT的发生与心房纤颤、大面积脑梗死、糖尿病、高血压病、高龄(>70岁)有关。治疗后11例患者病情好转,4例患者病情无变化,2例患者病情加重。结论心房纤颤、大面积脑梗死、糖尿病、高龄是发生脑梗死后HT的影响因素,尽早进行颅脑CT复查是及时发现脑梗死后HT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后出血转换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情况。方法调查38例脑梗死后出血转化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梗死面积、尿蛋白以及发病前后抗栓药物应用史、出血部位等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高血糖、心房纤颤、大面积脑梗死、尿蛋白的出现都与脑梗死后出血转换的发病有密切关系。结论脑梗死后出血转换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而尿蛋白的出现可以作为出血转换的一个预测指标。

  • 标签: 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5月~2015.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象,按照溶栓后头颅CT复查结果将其分为如下两组①无HT组;②有HT组,经Ligistic回归分析后总结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HT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明显多于无HT组,HT组溶栓前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Li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早期CT缺血性改变、溶栓时间>3h、是继发HT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继发HT的主危险因素为早期CT缺血性改变、静脉溶栓前NIHSS评分值偏高、发病至溶栓时间>3h。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临床特点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32例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患者,对患者的脑梗死面积、出血转化发生时间、临床症状表现、CT诊断检测结果、MRI诊断检测结果、治疗方式以及预后处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和探讨。结果对患者的梗死面积大小以及诊断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中梗死面积研究过程中,发现32例患者中,按照分型标准进行分类后,出现大梗死病灶的患者有28例,小梗死病灶的患者有4例。其中7例患者病情痊愈,12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11例患者治疗有效,2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出现心房颤动造成患者出现大面积的脑梗死情况占据较大比例,在治疗和预防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及早开展检测诊断工作,通过CT诊断后,及时发现患者的脑血肿情况,从而缓解脑血肿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升预后处理疗效。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临床特点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讨脑梗死后出血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以我院收治的20例脑梗死后出血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以及治疗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经资料统计本次研究所选取的20例患者中,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病变共计14例(70.00%),大脑后动脉供血区病变共计2例(10.00%),前动脉供血区病变4例(20.00%);发生出血转化则多在48h内,共计14例(70.00%);研究选取的20例患者基本愈合及好转患者共计12例(60.00%)。结论脑梗死后出血转化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直接性的威胁,及时有效的诊治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临床特点
  • 简介:出血败血症,又称禽巴氏杆菌病。该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家禽常发的一种接触性烈性传染病。因常见病鸡剧烈下痢,因此又称之禽霍乱。急性型以败血症和剧烈下痢为主要特征,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慢性型以肉髯水肿和关节炎为特征。本病是危害鸡生产最古老的重要疾病之一。常给养鸡场以毁灭性打击。除鸡外,鸭、鹅都能感染。所以在流行地区,常见鸡、鸭、鹅同时发病和死亡。

  • 标签: 出血性败血症 禽巴氏杆菌病 多杀性巴氏杆菌 烈性传染病 发病率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血脑梗死的临床特点、病因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60例出血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脑梗死多发生于起病4d到2周,与大面积梗死、合并冠心病、心房纤颤、糖尿病、高血压等有关。本组60例患者经头颅CT或MRI证实,,经治疗后48例预后良好,10例预后较差,2例因同时并发心衰、肾衰等死亡。结论出血脑梗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严重并发症,应动态观察血压、血糖、CT/MRI,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预后。

  • 标签: 出血性脑梗死 预后
  • 简介:摘要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其中出血脑卒中的发病率虽然低于缺血性脑卒中,但是发病急、预后差、致死率高。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内科治疗主要采取及早行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静脉及时用药。因此早期治疗后还需要正确的护理,有效的护理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目的探讨对出血脑卒中患者的内科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出血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针对我院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微创前后,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早期给予系统有效的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结论出血脑卒中患者早期微创治疗联合系统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降低致残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 治疗原则 常规护理 专科护理
  • 简介:脑肿瘤在其增殖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作用,部分可发生出血即脑肿瘤性出血;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常误诊为急性脑出血。对我院2000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脑肿瘤性出血4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和规律性。

  • 标签: 脑肿瘤性出血 出血性 诊治 临床资料 症状不典型 急性脑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老年人急性脑梗死伴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73例疑似急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全部进行常规MRI扫描、弥散加权(DWI)扫描及磁敏感加权(SWI)扫描。结合常规MRI、DWI、SWI检查图像,判断SWI在老年人急性脑梗死伴微出血的观测价值。诊断急性脑梗死伴出血,SWI明显优于DWI及常规MRI,对脑干和小脑半球的急性脑梗死伴出血灶,由于接近颅底,SWI序列伪影干扰较大,病变显示效果欠佳。

  • 标签: MRI 磁敏感加权成像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类型及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2006年6月~12月收治的34例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者均于发病后经颅脑CT检查证实为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转化,分出血梗死和脑实质血肿形成。结论脑梗死后出血转化是急性脑梗死常见现象,应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发现继发性出血、早期预防避免漏诊,早期及时的治疗对提高脑梗死的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大面积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分型及针对性治疗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2年6月间入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塞后出血转化的患者50例,根据脑CT表现进行分型,应用抗血小板药物针对分型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HI-1型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和HI-2型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出现恶化,分别为右侧中枢性面舌瘫与右侧肢体偏瘫伴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其余分型患者治疗均为好转或无变化。结论HT患者的临床治疗要根据患者分型进行针对性治疗,降低转化风险。

  • 标签: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 分型 治疗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6例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转化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及综合护理,存活19例(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15例)、死亡5例、病情加重转上级医院2例。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大面积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血中风 1、 2号方对脑出血继发性脑损伤如脑水肿、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因素影响及治疗出血中风病的可能机制 。方法:将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81例,对照组 8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即按脑出血治疗指南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发病 7天 内给予口服出血中风1号方,发病 8-21天口服出血中风 2号方。出血中风 1号方组成:水牛角 15g,钩藤 15g,牛膝 10g,生大黄 6g,栀子 10g,中药免煎颗粒剂(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日一剂,水冲 400ml,分 2-3次温服;出血中风 2号方组成:天麻 15g,赤芍 12g,三七 6g,益母草 15g,竹茹 10g,中药免煎颗粒剂(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日一剂,水冲 400ml,分 2-3次温服。分别在入组时、发病第 7天、第 21天进行患者血肿体积测定、水肿带面积测定、炎症因子及氧自由基测定、格拉斯哥昏迷 (GCS) 评分及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并检测药物安全性指标。结果:观察组发病第 21天 G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发病第 21天的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同时间段血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发病第 7天、第 21天水肿带面积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发病第 21天炎性因子 TN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发病第 7天,第 21天 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口服出血中风 12号方联合西医治疗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周围水肿带吸收及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炎症反应疗效确切,能够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临床使用安全性高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出血性中风 脑出血 出血性中风 1 2号方,中西医结合疗法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及其不同亚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发病24 h内的AIS患者。HT定义为AIS发病后7 d内CT复查发现的颅内出血,并参考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 ECASS)-Ⅱ分型标准进一步分为出血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 HI)和脑实质血肿(parenchymal hematoma, PH)。在发病后90 d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转归评价,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3~5分定义为转归不良。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822例患者,男性478例(58.2%),年龄(60.6±10.6)岁,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中位数8分(四分位数间距6~12分)。282例(34.4%)发生HT,447例(54.4%)转归不良。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H-1[优势比(odds ratio, OR)2.46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285~4.712;P=0.007]、PH-2(OR 5.291,95% CI 1.178~23.758;P=0.030)、入院时血糖(OR 1.063,95% CI 1.018~1.109;P =0.005)以及基线NIHSS评分(OR 1.124,95% CI 1.076~1.175;P<0.001)是转归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不同HT亚型对AIS患者转归的影响有所不同,其中PH-1和PH-2是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脑出血 治疗结果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1例HT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转归及影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对HT预警因素与HT类型、溶栓时间的关系及HT发生时间与疾病转归的关系。结果21例HT患者均存在多种危险因素,血压变异性所占比例最高66.67%,且多种因素并存更易出现出血转化,3h内溶栓仍可能出现HT,出血转化在3天内出现预后差、死亡率高。溶栓后出血转化分型与危险因素种类无显著性;疾病转归与HT发生时间有显著性。脑梗死出血转化单因素分析,糖尿病、房颤、大面积脑梗死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房颤、大面积脑梗死为H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需注意患者选择及HT风险的评估,减少HT发生,规避风险。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