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对合并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静脉溶栓对合并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分析

杨韵1蒲俊冬2

(1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云南大理671000)

(2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云南大理671000)

【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溶栓对合并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合并脑微出血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7例,其中A组采用安慰剂治疗,B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出血性转化与死亡情况进行了解,同时进行NIHSS评分。结果:A组出血性转化率较低于B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死率为13.5%,高于B组的2.7%,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进行治疗前,对其进行NIHSS评分时,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理后进行对比,A组较高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脑微出血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时,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具有较高安全性,在改善其神经功能的同时,确保其良好预后效果。

【关键词】静脉溶栓;脑出血;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3-0087-02

合并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静脉溶栓属于常规治疗方法,且具备有效性与安全性特征。然而,在对溶栓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可知,可能造成出血性转化的风险较高,使其临床治疗受到不利影响[1]。因此,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2月13日—2018年2月13日合并脑微出血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分别对其进行安慰剂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详细研究过程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合并脑微出血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7例,全部患者均满足MRI、CT等确诊标准。在A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介于58~76岁期间,平均67岁,脑出血重度患者7例,中度患者12例,轻度患者18例。B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介于59~78岁期间,平均68.5岁,脑出血重度患者5例,中度患者13例,轻度患者19例。两组患者进行一般资料对比时,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B组进行静脉溶栓的治疗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总剂量应该在90毫克以内,首先通过静脉推注的方式进行10%剂量治疗,剩余的90%剂量需要在1小时内以静脉滴注的方式治疗[2]。在A组患者中,其主要选择安慰剂治疗方式,即治疗24小时内,不对患者进行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在24小时后经过CT检查后,如果未出现出血症状,再对其予以抗凝、抗血小板的治疗,同时进行基础疾病治疗,如降血糖和降血压等。溶栓24小时与治疗后14天展开MRI与CT检查,以便于对患者转化情况进行了解,同时在医生的判断下,对患者治疗方案进行科学调整[3]。

1.3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数据录入SPSS21.0软件,计量资料(x-±s)表示,计数资料(%)表示,分别进行t和χ2的检验,P<0.0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出血性转化与死亡率

A组出血性转化率较低于B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死率为13.5%,B组2.7%,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

表1两组患者出血性转化与病死率对比[n(%)]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发病率较高,加之其临床症状不显著,因此,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通常会被忽视。静脉溶栓属于合并脑微出血急性脑梗死主要治疗手段,然而,当前对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存在较大争议,即部分研究者认为其临床疗效比较显著,呈现较高安全性,但部分研究表明溶栓治疗会造成较高出血风险[4-5]。

在本次研究过程,B组出血性转化率相对较高A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对两组患者进行病死率的对比时,A组病死率13.5%,高于B组2.7%,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静脉溶栓的治疗可能造成患者较高出血性转化风险,但不会对其病死率造成影响,对患者治疗过程进行全面观察,其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合并脑微出血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静脉溶栓治疗方法的应用,虽然会增加其出血性转化风险,但不会对患者病死率造成影响,以此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楠.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出血性转化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6):107-108.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6.061.

[2]严慎强,万锦平,国杨,等.合并颅内微出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临床结局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20-27.DOI:10.3785/j.issn.1008-9292.2014.01.019.

[3]严慎强,毛颖盈,钟根龙,等.既往抗血小板治疗对合并颅内微出血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6):618-624.DOI:10.3785/j.issn.1008-9292.2015.11.04.

[4]邵丽,王苗,葛许华,等.利用SWI探讨不同程度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风险[J].医学研究杂志,2017,(10):174-178.DOI:10.11969/j.issn.1673-548X.2017.10.043.

[5]冯俊强,杨光,张立志.静脉溶栓对合并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13):146-147.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6.13.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