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什么是“精神现象”?精神现象按黑格尔自己的说法,叫做“意识的经验科学”,是专门谈意识的。在这里,意识是以“经验”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这里的“经验”(Erfahrung)有“经历”之意,也就是说,意识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但是,我们决不能把精神现象单纯当作一门现实的历史科学,类似于人类从古到今的意识发生。相反,黑格尔的精神现象的确是被当作一种哲学,它考察的是一般意识本身的层次结构。

  • 标签: 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 努斯 逻各斯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规则问题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甚至是整个哲学中最关键的问题,由此我们进入维特根斯坦哲学中最后的问题——实践问题,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陈述了他的发现

  • 标签: 式现象学 现象学还原 维特根斯坦式
  • 简介:建立"真正的和普遍的存在论"之先验现象是胡塞尔的毕生追求。在其现象的视域内存在着一种存在论的构想,这种构想通过形式存在论得到了最佳的体现和实施。不过,胡塞尔是否真正建立起了存在论与现象之间的关联?他的形式存在论又具有怎样的特征,能否经得起真正的检验?虽然胡塞尔的存在论自成一体,但若以海德格尔的"存在问题"来透视,胡塞尔的存在论在"形式的普遍性"和现象的"还原"方法上便显露出了不足。胡塞尔之后,现象试图建立一种没有自我的存在学说,并且总是在不断扩展现象的可能性。现象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可能性超越了现实性"。

  • 标签: 存在论 现象学 形式存在论 对象性 可能性
  • 简介:语言认知研究具有跨领域的性质,其研究方法和范式也相应地具有多元发展的方向。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范式,可以为它带来不同的研究取向。自然化现象在内容上坚持回归主体体验本身,在方法论上倡导第一人称视角路径,这些主张开启了现象积极介入语言认知科学的研究路径。在语言认知研究层面,该理论的引进将有助于语言认知研究内容和方法上的拓展和深化,把对语言的揭示放到更为本质的地位。

  • 标签: 自然化现象学 主体体验 第一人称视角 语言认知研究
  • 简介:现象作为认识论,在对象问题上不同于近代认识论中的对象。近代认识论中的对象都是不言而喻的自然对象或自然客体。胡塞尔现象认识论中的对象是构造的意识对象,是意识体验中被给予的东西,是内在现象,或者说是内在意识和纯粹意识。现象认识论中对象的初阶构造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最为基本的意识的构造,另一部分是时间意识的构造。意识自身的构造共分为四个层级,分别是体验、意向性、执态或行为、注意或统觉。时间意识的构造主要包括滞留、原印象和前摄三部分。

  • 标签: 现象学认识论 对象 初阶构造
  • 简介:不存在传统哲学意义上的,他在作品之作品存在中提出世界和大地两个概念,但它只是作品之作品存在的两大本质特性之一

  • 标签: 现象学角度看 角度看相对主义
  • 简介:目的了解目前护士工作倦怠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和缓解护士工作倦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象研究方法,对9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对访谈资料进行文本登录、编码、类属分析和提炼主题。结果①工作倦怠感很普遍。②导致护士工作倦怠的因素包括7个主题:护理检查导致护士极大的身心压力、不断学习的要求占用护士很多时间和精力、社会发展带来的新工作要求使护士工作量越来越大、更换班次影响护士身心状态和社会交往、管理者负性评价方式打击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护士认为收入和付出不平衡、病人及家属的态度影响护士工作情绪。③缓解护士工作倦怠的因素:自我调节和来自家人的支持、获得的成就感和奖励、个人发展空间。结论目前护士工作倦怠现象很普遍,改进管理方法是缓解护士工作倦怠的重要手段。

  • 标签: 护士 工作倦怠 现象学研究
  • 简介:神经现象是一门联合了神经科学和现象,以探索人类意识经验为目的的跨学科运动。其提出的具身意识概念,强调了(1)认知依赖于身体的各种体验,这些体验源于身体的各种感官运动能力;(2)这些单一的感觉运动能力嵌入到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生物、心理和文化背景中。因此,系统动力学方法成为神经现象研究的主要工具之一,并衍生出两大具体的方法论:具身动力学和神经动力学。其中,系统动力理论与介观脑动力学最具代表。未来,神经现象还需寻找诸如时间意识等具体主题以结合系统动力学与现象方法。

  • 标签: 意识经验 神经现象学 具身意识 系统动力理论 介观脑动力学
  • 简介:皮尔士一直试图为他的实效主义提供一个有效证明。他为了向这个证明提供基础而作出的初步努力表明,实效主义是何等深入地嵌入到了他的哲学系统当中。皮尔士在此研讨的实效主义的基础是他的现象以及来源于他的现象的概念配价学说。他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可以合理期待经验将仅仅展示三个“不可分解的元素”,并且给出了对自己的归约论题的一个简略证明。另外,皮尔士试图使得哲学成为科学的事情,而为此目的就必须“摒弃所有使得哲学成为文学的努力”.

  • 标签: 皮尔士 现象学 实效主义 实用主义 关系
  • 简介:问题构成教育研究的起点,是教育研究者对诸多教育现象进行选择后的“剩余物”的反思。问题的提出需要有一种知识论基础作为内在结构支撑,不同研究范式规定了问题不同的致思理路。教育现象从教育事实出发,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灵活地“看”教育和“问”教育的方式,通过对教育现象“是其所是”的追问,形成一条深入“教育实事本身”的致思路径。

  • 标签: 教育现象学 提问方式 路径 教育研究者 知识论基础 内在结构
  • 简介:教育现象是具有独特人丈视角的教育,目前,它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探讨。但目前理论界对教育现象的认识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围绕教育现象的哲学基础及教育现象本身的归属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澄明认识。

  • 标签: 教育现象学 教育学 “做”现象学
  • 简介:在中国哲学中,道家主张通过观道达到人生的超越;而佛教的中观思想核心在于万法皆空,这同样也是要达到对俗谛的超越。在西方现代哲学中,胡塞尔现象的本质直观是通过个别事物的被给予性达到对于一般和本质的认识。这些对于外物的观察方式都是对于经验的超越,但超越的具体体现又有所不同。根据胡塞尔的现象直观理论,"看"这种基本的感性行为可以成为审美的逻辑起点;而道释的心观则为我们考察"看"如何达到事物的意义深层提供了参照。

  • 标签: 道家 佛教 心观 直观 胡塞尔 现象学
  • 简介:相对主义主要反对客观主义和理性主义传统认识论的两大问题,从现象角度反对相对主义,三、从现象角度看相对主义 

  • 标签: 现象学角度看 角度看相对主义
  • 简介:【摘要】胡塞尔的哲学理论由静态现象转向动态现象在其不断追求“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的思想发展史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悬搁与还原的方法构成了导向超越论考察方式的通道,使他的思想已经尝试了向先验现象的突破。本文将着重论述胡塞尔如何真正使现象开始成为“本质上是一门关于真正开端、关于起源、关于万物之本的科学”[1]。

  • 标签: 现象学 悬搁 还原
  • 简介:《精神现象》作者黑格尔,是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体系是客观唯心主义,它是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黑格尔认为在自然界和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着一种宇宙精神,即绝对精神。但在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里,贯串着一种极宝贵的科学辩证法思想,就是宇宙万物内在联系和矛盾发展的思想。黑格尔所表述的辩证法的基本思想是他哲学中的“合理内核”,也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大成果,且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来源之一。

  • 标签: 《精神现象学》 宇宙精神 唯心论
  • 简介:【摘要】现象技术哲学在批判工程技术哲学与人文技术哲学教育技术观的基础上,提供了思考教育技术活动的第三种思路。现象技术哲学通过“悬置”已有的教育技术观,面向教育技术实事本身,具体探讨教育技术活动中教育主体与技术之间的关系,认为教育活动中除了个体建构、社会建构之外,还有技术建构的因素,要从信息化高度重构教育技术问题,关注教育技术转移中的文化冲突。

  • 标签: 哲学视野 技术哲学 技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