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时机理论结合社会支持多维模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PCI手术患者不同疾病阶段的不同社会支持需求进行纵向研究,为实施精准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诠释性现象研究法,于2019年12月—2020年7月应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太原市某2所三甲医院心内科的21例急诊PC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病程对患者分别进行4次半结构访谈,结合参与式观察。采用诠释性现象分析法分析资料,应用社会支持多维模型归类结果。结果共提炼出主题23个。各期信息支持需求依次为诊断及危险性,AMI和PCI相关知识、医疗告知权,个体化的纸质出院指导,不适的原因和急救知识(后2期一致)。各期工具支持需求为紧急医疗服务,先进的支架和急诊PCI技术、绿色通道,经济支持,移动式卫生保健资源(后2期一致)。各期情感支持需求为陪伴和安全感,接纳与鼓励,心理调节与建设(下期同),增强独立性。各期社会网络支持需求为陌生人协助送医,医护人员德艺双馨、同伴支持,重新融入社会(后3期一致)。各期自尊支持需求为相信自己可以生还,尽量自理,病情保密,康复情况得到认可,回报他人。结论急诊PCI患者的社会支持需求随病程的变化而改变。建议医护人员采用动态连续的照护观念,建立和完善符合当地人文的社会支持需求框架,以利于教育、评估与干预。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社会支持 时机理论 需求 现象学研究
  • 简介:梅洛-庞蒂的思想是20世纪的非马克思主义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讨论之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是,他对“韦伯式马克思主义”的阐述和对“革命暴力”的论证,其目的在于把理想的马克思主义从已经贬值了的现实的布尔什维主义中拯救出来。

  • 标签: 梅洛-庞蒂 含混现象学 存在主义 马克思主义 布尔什维主义 人道主义
  • 简介:体育教学以教授学生科学的身体锻炼方法和卫生保健知识促使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但学校体育教学的达标模式限制了学生对运动乐趣的体验,致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偏见和成见,出现了“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本文采用现象方法,通过教学案例分析将古典教学技艺“兴发”引入体育教学,并根据体育教学特点探讨兴发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可能,使“兴发”的本质优势在体育科学这个天然平台得以彰显,唤起学生自主投入并参与体验的积极性及培养美好的身心状态.

  • 标签: 体育课 兴发 教学
  • 简介:摘要近20年来,城市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量没有空间灵魂,忽略身体体验,高度同质化的城市空间被不断地复制出来,造成了国内城市千城一面的现象。传统的景观设计以注重形式轻精神。而随着现象理论进入建筑领域,建筑师开始重新思考场所精神,思考身体与空间体验的关系。本文从现象角度出发,重新解读中山岐江公园这一经典案例,试图寻找营造城市景观场所精神的方法。

  • 标签: 景观体验 场所精神 工业改造 岐江公园
  • 简介:符号的真值问题一直是符号思想的难题之一。从艾柯的“符号就是用来撒谎之物”,到格雷马斯的述真方阵,一直到赵毅衡先生近著《符号原理与推演》中对格雷马斯工作的推进,符号一直纠缠于它。本文将尝试通过引入现象哲学的意向性分析,来进一步自纵深处推进这个问题:笔者试图证明,只有引入了符号解释者对符号对象的非符号意向,思想才能真正区分何种文本是无所谓真值的虚构,何种文本是真,何种文本是错误,以及何种文本是谎言。

  • 标签: 现象符号学 意向 真值 格雷马斯方阵
  • 简介:自"新生代"绘画发轫,刘小东闯入当代美术史,一直在寻求适应时代的革新性转变。2005年刘小东重回三峡现场写生,找到了一条囿于传统却又明显不同于传统的创作之路,"行动绘画"所彰显的特质改变了刘小东的艺术世界。借助身体现象的解读,刘小东的独特性得以彰显。身体的参与性,写生的快感,使得习作和成品的界限变得模糊了,作品的概念已经被延续的历史过程更新了,刘小东的转变为当代美术史书写提出了一些新的命题。这种新型现实主义的"书写"方式,为当代艺术创作重回写生,重新认识写生的重大意义提供了现实主义层面的范例,值得当代艺术史乃至批评界深入思考。

  • 标签: 刘小东 行动绘画 身体现象学 写生
  • 简介:海德格尔对自己的哲学有独特的生存体认,他认为哲学是时代的产物,真正的哲学必须能够"思入时代",哲学运思实质上是对时代内容及其生存精神的理性把捉。他给自己的技术生存论提出一个艰巨任务:它必须能够证明自己具有对技术本质做出诊断和预言的能力,不仅仅提出一般的论断设想,而且还能做出具体的路线裁定和策略谋划;同时这种诊断必须是对技术生存本质的无限切近,最终通过思与诗的融通、为克服技术异化和改变人的生存状况和生存命意作形上运思。

  • 标签: 海德格尔 技术生存悖论 现象学描述 诗意拯救
  • 简介:2014年12月7日—8日,由中山大学现象所、学术研究杂志社和《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主办的"人是什么?——现象与文化哲学的视角"哲学工作坊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举办。2014年适逢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ErnstCassirer)和马克斯·舍勒(MaxScheler)140周年诞辰,而"人是什么"这一问题在这两位哲学家的毕生思索中一直占有显著的位置。

  • 标签: 文化哲学 恩斯特·卡西尔 舍勒 哲社版 大哲 学术研究
  • 简介:法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JacquesLacan)曾以"博罗米恩结"(nudborroméen)来描述其所阐述的想象界(l'imaginaire)、符号界(lesymbolique)和实在界(leréel)三者之间的拓扑结构,并以"核心症状"(sinthome)作为串联起前三者的关键第四环。根据他的观点,一个博罗米恩结至少需要三个圆环组成,但这样的基本结构并不牢固,其中任意一个圆环的脱落都会使整个博罗米恩结散架。

  • 标签: 神经科学 精神分析 实在界 核心症状 意识哲学 拉康
  • 简介:过程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是事物运动变化的集合。现象用"回到实事本身"和"生活世界"理论构建了实践的、注重过程的哲学致思旨趣,启示教育要关注教育展开的过程。教育的过程现象以意向的开启,情境中的生成为教育活动的核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自我建构与发展,形成过程论教育实践观。

  • 标签: 意向 情境 建构 现象学教育学 教育实践观
  • 简介:【摘要】海德格尔弄错了凡.高名画《鞋》的主人,从而在凡。高自己的鞋中直观出了一个农妇的世界。这个错误,使得“存在的真理在艺术作品中自行发生”成为一个谎言。它的发生显露了现象方法在解释艺术文本时的局限性:理论家本人的体验与想象被强定为艺术作品的“真理”。错误产生的根源在于,现象要研究的是意识的意向性活动,而艺术作品本身并不是意向性活动的产物,而是利用自身与世界的符合关系规定着意向性活动,如不服从这一“规定”,就会导致对艺术作品的过度体验。现象把个体性的审美经验的发生等同于“真理”,这就使审美经验的个体性被放大为艺术作品的本质性内核,而这种个体性经验在被还原为作品的本源时缺乏说服力。因此,现象真理观在解释艺术作品的内涵时,是不恰当的。[著者文摘]

  • 标签: 中的真理 主人现象学 凡·高鞋
  • 简介:现象无论是作为一种哲学思潮,还是作为一种哲学方法,都对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并由此形成教育现象的专门研究领域。通观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现象研究,国外研究多重视具体研究和应用研究,而国内研究多注重探讨其哲学基础和理论体系。由于目前主流的教育现象研究方法多重视解释倾向,对研究者的现象基础和经验要求较高,因而在客观上提高了研究的准入门槛。胡塞尔现象关于意识的研究及其意向性分析的价值,对于构建一种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教育现象研究方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在这一理论视角指导下,教育现象研究在准确把握"实事"之所谓的基础上,可以按照现象访谈、沉浸阅读、意义单元拆解、意向性改写、主题意群聚合、意义结构揭示等六个步骤展开研究,这六个步骤之间环环相扣,有利于揭示教育生活世界中人的体验感受及其意义结构,从而为教育现象研究寻找一种不"绝对地"依赖于解释的可能路径。

  • 标签: 教育现象学 研究方法 实施步骤 意向性分析 胡塞尔
  • 简介:西方生命哲学、梁先生的新孔、胡塞尔现象,生活→直觉→情感→自我→意欲→……→文化差异,意欲→情感→直觉→态度→根本精神→生活样法→文化差异 

  • 标签: 东西文化 哲学基础 基础现象学
  • 简介: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在某种意义上亦可作为一种生命哲学和生命伦理学,它所阐明的精神运动的各个环节都饱含着对于生命的深度关切,毋宁说,《精神现象》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的精神表征,由此这种生命向度在其构筑的精神体系之中成为内在的伦理价值旨趣。在生命哲学与生命伦理学的语境下阐释《精神现象》的生命向度,指明生命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中的各个环节及其辩证运动过程,可为当下生命伦理精神的构建提供一种可能的哲学基础和精神质料。

  • 标签: 精神现象学 生命伦理学 生命 向度
  • 简介:高等教育作为一门学科不时受到非议,这与其学科建设依附性路径不无关系。现象无论是作为一种哲学理论,还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都表现了自明性的理论品质。这种自明性的理论品质表现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即为“面向高等教育本身”的精神气质、适用于高等教育生活世界的特性和如其所是的描述方式,这有利于高等教育研究摆脱依附,回归高等教育本身,建成一流的微观高等教育

  • 标签: 现象学 高等教育学 方法论 学科建设 依附性
  • 简介:宗教或信仰已是当下不少人生活的必需品,不少文明的交融或冲突正是源于宗教信仰的交融或冲突,如何通过宗教翻译缓解文明冲突,创造新的和谐世界,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而2013年和2014年分别于广州和青岛召开的“宗教经典翻译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已是宗教翻译规模化研究的发端。我曾获赠第一次会议文集,又亲历了第二次会议,聆听了各位专家的意见,对宗教翻译有了些许遐想。

  • 标签: 宗教信仰 翻译学 翻译理论与实践 文明冲突 第一次会议 和谐世界
  • 简介:作为一名心理学史研究者,面对当下国内研究时,最深的感受是“停滞”.停滞意为遇到阻碍,驻足不前.这个词有着很强的时间意味.这里先将“阻碍”放在一边,来看与时间关系更密切的“不前”.需要说明的是,时间未必是向前的,在佛家的世界中,世界是轮回的.“不前”并非指时间停止或其他,它更多地意味着,没有新东西生发出来.

  • 标签: 心理学 现象学 时间关系 身体 历史
  • 简介:本章主要着眼于中间用户群,他们的首要功能在于提供实时天气观测和预警预报信息、借助计算机生成天气分析和预报意见、监测气候变化趋势等,其产品可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为公众所获取。到目前为止,该用户群中最大的用户来自国家天气局(NWS),

  • 标签: 天气观测 预报信息 监测 现象学 中尺度 基础
  • 简介:现象批评理论为视域,深入对比研究T·S·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论与中国古典诗学意象说,可发现两者在意象实质、言-象-意转化机制、审美意蕴方面的本质异同。通过对比研究,既深入解析现代主义诗歌巨擘艾氏意象观的精髓,又可挖掘出中国优秀传统诗学意象说的现代特质,以实现双方的互补互照,在古为今用、中西融合中丰富当代诗歌“意象”内涵及意象理论体系的构建。

  • 标签: 审美意象 意向性 直观 客观对应物 非个人化
  • 简介:"80后"辅导员是成长在改革开放之后的相对特殊的一代,他们的思想行为特点表现出缺乏时代跨越的"单向度"倾向,他们的职业素质也相应表现出时代的强烈风貌。对此,高校应该以现象"面向实事本身"的视角去客观公正审视,以切合他们成长现实的态度,从时代处境的意识启蒙、政治理论科学化及真理化的演绎与转化、业务工作价值与意义的幸福审美等角度培养他们合格的职业素质。

  • 标签: 现象学 “80后”辅导员 思想行为 职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