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9 个结果
  • 简介:公有之物不是特权之物。它是人民日常生活的必不可少的资源。每个人都有权平等享用公有之物,而法律则必须保证每个人都享有对公有之物平等和直接的使用权。每个人对公有之物都担有同等的责任,且共同承担着向后世传递公共财富的直接义务。与公有之物截然对立的是国家和由市场力量所塑造出来的私有财产,公有之物同时也是社会正义和解放的有力源泉。然而,今天它们已经被占据主导地位的、基于科学实证主义的学术论争深深埋葬。对它们自身的解放要仰赖于一种现象意义上的真正转变,唯有如此它们才能发挥解放社会的功能。

  • 标签: 现象学 公有 初考 科学实证主义 社会正义 日常生活
  • 简介:本文从现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运用现象的方法构筑空间,以及在场所、空间要素、存在三要素中体现出环境空间的本质。通过三个典型案例分析,揭示出空间与存在世界的整体结构关系,指出空间是存在者体验世界的方式,也是构筑与创造有诗意的人类聚居环境的根本方式。人们都希望有自己独特的诗意栖居,这种诗意的生存结构就是场所空间的诗学。

  • 标签: 空间 现象学 环境设计 诗意的构筑
  • 简介:在艺术实践中,画家对事物的感知与表现需要经过客观、主观反反复复的生理和心理过程而最终落实在作品上。这是一个复杂的思想与客观发生碰撞的结果。若要解析这一过程的来龙去脉,需要开展艺术、视觉生理、心理、文化修养、爱好、情绪、艺术技能等多方面的跨专业综合性研究,是一项极其复杂和庞大的工程。

  • 标签: 语言转换 现象学 绘画 艺术实践 心理过程 视觉生理
  • 简介:塞尚晚年“圣·维克多山”系列绘画一反其成熟时期绘画所追求的坚固坚实的自然形式,而呈现出混沌和抽象的倾向。对此,后世学者陷入无止境的争论。回顾塞尚艺术的发展史,是一段对巴洛克技法和印象派的双重背离历程,也是一段破主客二分、不断追求自然之真的历程——艺术与自然平行之和谐。而只有站在存在论现象的高度,将塞尚的生命、绘画史与他晚年的风景画结合起来,方能瞥见其晚期艺术对真性的重大突破。本文引入梅洛—庞蒂存在论现象对塞尚晚年的作品《圣·维克多山》进行分析,在形式分析与现象研究的双重视角中,研究此系列对深度的营造和通往真性的道路。

  • 标签: 塞尚 圣·维克多山 梅洛-庞蒂 现象学 艺术与真理
  • 简介:塞尚晚年“圣·维克多山”系列绘画一反其成熟时期绘画所追求的坚固坚实的自然形式,而呈现出混沌和抽象的倾向。对此,后世学者陷入无止境的争论之中。回顾塞尚艺术的发展史,这是一部对巴洛克技法和印象派的双重背离历程,也是一部破主客二分、不断追求自然之真的历程——艺术乃与自然平行之和谐。而只有在存在论现象的高度,并将塞尚的生命、绘画史结合入晚年的风景画中,方能瞥见其晚期艺术对真性的重大突破。本文将梅洛—庞蒂存在论现象引入塞尚晚年《圣·维克多山》的分析,在形式分析与现象研究的双重视角中,研究此系列对深度的营造和通往真性的道路。

  • 标签: 塞尚 圣·维克多山 梅洛—庞蒂 现象学 艺术与真理
  • 简介:中国古典书论中常借用"算子"作喻研究书法,在当代,"算子"一词则渐次淡出了书法研究者的视野.那么,这一现象是一个特定的古典语境下的词语现象?抑或是中国古典艺术独特性之体现?甚或是聚集了中国先民面对书法艺术的原初境遇的本真呈现?因此,本文试图对此现象加以分析,以期揭示其中所包含的现象问题.

  • 标签: 现象学分析 算子 中国古典艺术 书法艺术 中国先民 研究者
  • 简介:意大利人切萨雷·里帕(CesareRipa)16世纪末出版的《图像》(Iconologia)是一本常被艺术史学家用来破译古典艺术作品寓意内涵的图像志参考手册。里帕从古代文物、壁画雕塑、神话传说、中世纪动植物志、古典诗歌乃至舞台剧中撷取视觉表达资源,综合了古代徽志(emblems)、徽铭(impresaes)、徽征(devices)及"寓意"(Allegory)艺术,将抽象概念进行视觉化呈现,

  • 标签: 图像学 徽志 古典诗歌 参考手册 特兰托公会议 古典艺术
  • 简介:本文中所指的宗教性艺术是指建筑在泛神论及神灵崇拜基础上的艺术,文章着重勾勒出宗教性艺术的基本特征:超理性、迷狂、体现出对神灵及未知神秘世界的敬仰及崇拜,在艺术造型上趋向于抽象。并结合当代的艺术创作,提出精神信仰的不可或缺性,它不仅是个性艺术产生广泛群体共鸣的深层次心理基础,更是人类寻求精神庇护、灵魂安顿的通道。

  • 标签: 超理性 虔诚 抽象 冲突
  • 简介:中国的宗教雕塑扎根于深厚的人文土壤之中,以一种独特的风采发展着传统的宗教信仰。中国的宗教信仰并不同于古希腊注重思考“人”与“神”的关系,而是注重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宗教雕塑 传统 宗教信仰 “神” 古希腊 中国
  • 简介:  江苏是全国书法大省,徐州又是江苏书坛的重镇.在去年中宣部、中国文联、中国书协联合主办的素有"中国电影金鸡奖"之称的"兰亭奖"中,徐州市以13件作品入选、其中2人获奖提名的佳绩震惊了书坛,奏响了徐州书法新的凯歌.……

  • 标签: 徐州现象
  • 简介:在艺术的展示中,较典型的情况是布展者希望参观者以特殊的方式来观看艺术展品。特别是当布展者同时又是有疑问的艺术品的所有者时,更试图去影响观者对艺术的欣赏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即在作品展示中坚持对作品本身内容和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尊重是道德的或审美的职责,还是作品所有者完全有权力选取他们认为适合的展示方式。在此我最终要关注的则是,人们对待艺术展示以及其所拥有的其他类型的东西的展示是否有着不同的道德职责。

  • 标签: 作品展示 宗教艺术 伦理 展览 欣赏方式 创作意图
  • 简介:西泠印社创社之初,四位创社人丁仁、王禔、叶铭、吴隐苦心经营,认真擘划,从1904年到1906年之间,大致确定了西泠印社可能有的规模、格局与基本内涵。随后,四人齐心协力,内守外联,使印社的发展越来越走向繁荣昌盛的新气象。直到1913年为止的十年,丁仁或吴隐领衔曾向杭州地方官绅呈文,如向杭州府知府、钱塘县知县、民国的杭县知事,乃至浙江警察厅长、民政厅长等呈文,都有文字文献被保留下来,足见在西泠

  • 标签: 西泠印社 杭州府 吴隐 沙孟海 启功先生 印选
  • 简介:科学、艺术、宗教是人类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科学构成了对世界的一种强有力的把握方式,但并非唯一的理解维度,更不是一种绝对信仰,反而正是其内在的怀疑精神才使得科学的不断进步成为可能。艺术是人类维护与追求自身存在绝对陛的重要方式,只向概念无法规定的绝对意义领域开放,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人们能够越过相对与绝对、有限与永恒之间的断裂,宗教信仰同样追求与绝对的自在存在者共存,以获得生存之绝对意义,通过直接对律法或诫律的践行修持来通达。三个领域有着各自的方法论或实践旨趣,并不存在实质的交叠或替代关系,而表而上的冲突是冈为僭越了各自理应恪守的界限;

  • 标签: 科学 艺术 宗教
  • 简介:一、帔帛的源起与发展“帔”,为一种披搭之物,通常覆于肩背处,与缠束或覆盖用的纱巾织物相似。“帛”则是为了凸显该织物的材质。这种衣饰是古代两河流域人们服饰的常态;从现存的古代雕刻和壁画等图像资料观察,帔帛早在孔雀和贵霜王朝的神像、佛像衣饰中就已使用。而且,帔帛和印度的传统服饰——纱丽有共通之处。

  • 标签: 传统服饰 古印度 宗教文明 两河流域 图像资料 “帛”
  • 简介:近期,笔者随有关部门对北京市经营书画艺术品拍卖的各大拍卖公司进行了走访.发现这些拍卖企业针对日常业务中遇到的赝品现象多数都有各自的防堵措施。但是,拍卖企业认为:以目前书画市场的现状,拍卖公司在确定上拍的书画艺术品类标的时.只能严格筛选.去粗取精,尽力将能够辨别的赝品挡在拍卖会场之外,而杜绝拍卖会上的赝品则是根本不可能的。

  • 标签: 拍卖市场 赝品 调查 拍卖企业 拍卖公司 书画市场
  • 简介:艺术设计的基础教学是离不开对生活的关注,然而若干年来,"院校"则将生活定义为两大类悬在生活之上的"被选择与指定的生活":其一类,是置于教室内的人造人头(石膏像)、模特以及画界限定的生活器物;其二类,是必须在(教)室外(最好离开所在城市)的四年学生生涯中只能看到一次的"生活场景",例如"定点教学实习基地".照此逻辑,同一院校若干届学生的"室内基础作业"呈现的是同一模特,唯一的区别大概只在于模特的年龄与胖瘦有所变化;同一院校若干届学生的"室外基础作业"呈现的亦为同一场景,唯一的区别往往仅在于场景的角度与破败程度之差异……

  • 标签: 生活场景 实验 教学实习基地 基础教学 艺术设计 同一
  • 简介:唐代女子穿男装的根本原因是其便捷性,女性侍从穿男装是被接受的正常现象,贵族女子穿男装抛头露面依旧不合礼制,上层女性着装的主流仍然是女式裙衫。唐代女性男装穿扮特征随着社会风气的变迁不断变化,最初为男性专属的圆领袍因其便捷在唐代之后逐渐演变成女性服饰,对中国古代女性服饰体系产生影响。

  • 标签: 唐代 男装女性 男装女侍 圆领袍
  • 简介:在四百余年的澳门美术史上,画家的“流寓”现象十分显著。由于澳门是海上丝路的重镇与中国南海开埠城市,也由于中葡关系、天主教传播及经济发展的波折,那里的流寓画家不仅构成了澳门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导致澳门美术作品具有艺术与文献双重价值。因此“流寓”现象成为撰写者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本文想通过对流寓澳门画家的界定,流寓现象背后的历史条件以及文化意义三方面来探讨这一现象

  • 标签: 澳门美术 文化交流 流寓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