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最后这节诗以弃绝的方式道说词语,诗人的道说都是从这个源泉中汲取其用来描绘存在者的词语亦即名称的,诗人对他的词语诗如此确信

  • 标签: 海德格尔词语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最后这节诗以弃绝的方式道说词语,诗人的道说都是从这个源泉中汲取其用来描绘存在者的词语亦即名称的,诗人对他的词语诗如此确信

  • 标签: 海德格尔词语
  • 简介:弗雷德里克·奥拉夫松(以下简称"奥"):马尔库塞教授,您作为一名社会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者而广为人知,但是对马丁·海德格尔及其哲学在您的思想生涯中起到过的重要作用,我觉得知之者还是相对较少的。或许我们可以首先谈谈您与海德格尔以及他的哲学之间关系的基本情况。赫伯特·马尔库塞(以下简称"马"):基本情况是,我在1927年《存在与时间》(SeinundZeit)刚面世时便读了它,并在随后决定回到弗莱堡(1922年,我在那里获得了自己的哲学博士学位),以便能与海德格尔共事。我在弗莱堡和海德格尔一起工作到了1932年12月。

  • 标签: 《存在与时间》 哲学博士学位 马尔库塞 奥拉夫 本真状态 弗莱
  • 简介:一像斯芬克司的谜那样永远摆在人类眼前,死亡的困扰是任何一种试图对人生作总体思考的哲学都不可回避的问题。然而,在中哲史上,对此却缺乏深入的思考。自孔子对死亡采取了避而不论的态度(所谓“未知生,焉知死”),此后,无论是“以死为息”(荀子),还是“生死齐同...

  • 标签: 海德格尔 死亡哲学 “此在” 先行到死 死亡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
  • 简介:理查德·罗蒂是海德格尔哲学在英美世界的积极传播者。在罗蒂和海德格尔之间共享着很多重要的哲学观点和基本立场:反笛卡尔主义、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等。然而即便如此,两人之间仍存在着某些深刻的区别和差异。就历史观而言,海德格尔坚持着“基础历史主义”的立场,而罗蒂则将历史视为一系列因核心隐喻的偶然转变而生成的片段和断代。在语言观和真理观上,海德格尔对日常话语持怀疑态度,并将真理视为本真存在样态对日常沉沦的胜利,罗蒂则将真理视为日常语言游戏中的“得到担保的可断言性”。海德格尔将人类生存镌刻进一个更大的关联语境之中,而罗蒂则将人类生存完全交给了人类的自我创造。最后,两人关于哲学终结的观念也表现出巨大的差异。

  • 标签: 历史 语言 真理 生存 哲学终结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有罪责存在良知是呼唤,(第324页)冉阿让之所以在良知呼唤中受到,冉阿让有良知

  • 标签: 海德格尔良知 良知思
  • 简介:有罪责存在良知是呼唤,(第324页)冉阿让之所以在良知呼唤中受到,冉阿让有良知

  • 标签: 海德格尔良知 良知思
  • 简介:《荷德林和诗的本质》一文,是海德格尔于风起云涌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表的唯一一篇论文。他强调,“我的思想和荷德林的诗歌处于一种非此不可的关系中”。海德格尔认为,《荷德林和诗的本质》以五个具有“确定次序”与“内在联系”的中心诗句为提示,将诗的本质性的本质端到我们眼前。通过悉心释读荷德林的诗,海德格尔引领读者从“之问”即存在本身的“显一隐二重性运作”的不可同一的“相关性”上来思索“诗的本质”,为我们理解人的本质、大地的本质乃至理解贯穿整个西方思想史的“诗与哲学之争”都提供了一种另类眼光。

  • 标签: 海德格尔 荷尔德林 诗与哲学之争 诗的本质
  • 简介:海德格尔"字面翻译"之含义分析,说明海氏主直译。海氏阐释学实质之透视,表明译学对海氏存在误读。海氏不可译观之阐述,说明对海氏深入研究之必要。海氏翻译之思考,则丰富"重译"之内涵。

  • 标签: 海德格尔 字面翻译 阐释学 不可译
  • 简介:吴兴明在《文艺研究》2010年第5期发表同题文章中对国内的海德格尔“热”作了讨论和反思,认为中国的�

  • 标签: 海德格尔引向
  • 简介:海德格尔反对传统艺术哲学通过形而上学来把握艺术,认为艺术哲学应迈入“思”的视域,通过“思”来重新为艺术奠基。通过对海德格尔艺术哲学核心概念——真理、世界、大地、美、诗的剖析能够更好地认识其艺术哲学思想。海德格尔的真我观是以脱离“孤独”,超越“沉沦”,先行到死为其特征的。海德格尔的艺术哲学对“存在”的本体论的追问,对艺术的形而上沉思以及其对诗与思、语言的人本学的阐释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标签: 艺术哲学 海德格尔 形而上学 哲学思想 “存在” “思”
  • 简介:1889年9月25日,在德国南部的一个名叫麦斯基尔希教堂镇上,一个婴儿诞生了,其名为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在当时谁也没有意料到这个农村小孩此后会成长为著名且伟大的哲学家。

  • 标签: 海德格尔 历史公案 纳粹 麦斯基 哲学家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我们惊讶于阿伦特对海德格尔的爱与原谅,海德格尔获得了阿伦特丰饶的爱,《阿伦特与海德格尔

  • 标签: 海德格尔爱情 爱情写作
  • 简介:海德格尔通过对技术的追问阐发了现代人“无家可归”的病因,分析了技术时代人类面临的种种危机。同时,海德格尔又通过他独特的语言观和艺术观提出了拯救的可能性。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追问和对语言、艺术的沉思,都既具有其合理意义又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 标签: 海德格尔 技术观 语言观 艺术观
  • 简介:我们惊讶于阿伦特对海德格尔的爱与原谅,海德格尔获得了阿伦特丰饶的爱,也是阿伦特的爱

  • 标签: 海德格尔爱情 爱情写作
  • 简介:无数的旅行者在旅行杂志中告诉我们,大家往往并不是被那些新奇的、奇异的和奇怪的景象所感动,而是被那些经久的、熟悉的和可预期的景象所打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旅行中的预期(一种通过他人对某地的阐释所形成的怀乡情节)来结构旅行经验,就成为旅行的必须和难以避免的过程。在游记《诗意的栖居》中,海德格尔回忆了他于1962年的春天第一次访问希腊的经历,当时,他和自己的妻子艾弗莱德(Elfride)一起,游览了希腊的岛屿和雅典。他对上述地点的观察是以复杂的哲学话语为中介的,他指出,他的旅行更像是一次回乡的过程。表面上看,海德格尔拜访了希腊,而同样的,希腊也在情感和智识上拜访了他。

  • 标签: 海德格尔 爱希腊 旅行 怀乡 起源
  • 简介:“解构”是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论的主要操作步骤之一。它的重要性在于:海德格尔试图以这种方法对西方存在论的历史进行剖析,真正提出“存在问题”,探究被形而上学所遮蔽的原初经验,对西方思想的命运进行追问。海德格尔早期所说的“解构”包含三条具有差异的进入哲学史的路径:作为解释学之途径的“人类学的解构”、作为基本存在论之任务的“存在论历史的解构”和作为存在论方法之环节的“现象学的解构”。对这三条路径进行了简略梳理,并指出了“解构”所具有的现象学存在论、解释学和哲学史批判这三条思想向度。

  • 标签: 海德格尔 解构 现象学 存在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