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寻求有效湿化气道的方法,以降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60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比较滴药、雾化交替法和单纯滴药法湿化气道的效果.结果滴药、雾化交替法每24h所需湿化液的量约是单纯滴药法的4.5倍;前者PaO2升高、体温控制、痰量减少、痰培养及胸片结果均显著优于后者.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采用滴药、雾化交替法比单纯滴药法更有利于患者痰液的排出、提高血氧分压,有效地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 标签: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术 气道湿化 呼吸道感染 滴药法 超声雾化吸入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气道湿化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 180 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利用电脑抽签方式将其均分为两组,各 90 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则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增添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护理,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的区别。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实行针对性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 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揿针护理配合主动循环呼吸技术在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80例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揿针护理配合主动循环呼吸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肌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MIP、PIF、SF-36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

  • 标签: 脑卒中 气管切开 揿针护理 主动循环呼吸技术 呼吸肌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气管切开长期带管的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特点。方法对气管切开带管125~1860d的21例老年患者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气管切开带管时间长、平均住院时间长的老年患者,其患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高,痰培养以Gˉ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居首。结论气管切开长期带管是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气管切开 呼吸道感染 痰培养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两种气道湿化护理方法对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方法 以120例在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我院神经外科行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并以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均分两组,研究组为氧驱气道湿化护理,参照组为持续滴注气道湿化护理,针对区别护理后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气道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统计,并将其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共有9例并发症,构成比例为15.00%;参照组共有37例并发症,构成比例为61.67%;观察两组气道湿化效果以研究组满意度最高为90.00%,参照组患者对湿化效果的满意度较低为55.00%;研究组总满意度为59(98.33%)对比参照组总满意度40(66.67%)显高;两组所体现的数据出现很明显差异,组间对比显示P<0.05,检验有意义。结论 两种气道湿化护理方法对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临床护理效果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氧驱气道湿化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出现,而且湿化效果较好,临床患者满意度较高,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氧驱气道湿化护理 持续滴注气道湿化护理 神经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应用氧驱气道湿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外科就诊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氧驱气道湿化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神经外科 气管切开 氧驱气道湿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氧驱气道湿化护理用于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的价值。方法:2020年5月-2022年4月本院神经外科接诊气管切开病人72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氧驱气道湿化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气道湿化护理。对比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关于并发症,试验组的发生率是8.33%,和对照组30.56%相比更低(P<0.05)。关于气道湿化适中率,试验组的数据是94.44%,和对照组的58.55%相比更高(P<0.05)。 关于护理质量,试验组的数据是(98.14±1.25)分,和对照组(92.58±2.67)分相比更高(P<0.05)。结论:神经外科气管切开后用氧驱气道湿化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效果更好。

  • 标签: 氧驱气道湿化护理 神经外科 并发症 气管切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说话瓣膜联合呼吸康复训练在气管切开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42例气管切开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呼吸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说话瓣膜,比较两组各观察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吞咽功能更优,且心理状态也相对较优(P<0.05)。结论:说话瓣膜联合呼吸康复训练应用于气管切开吞咽障碍患者能够极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为患者更快恢复正常自主饮食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说话瓣膜联合呼吸康复训练还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以保证患者持续形成处于积极、乐观心理状态下,有利于患者更快康复。

  • 标签: 说话瓣膜 呼吸康复训练 气管切开手术 吞咽障碍
  • 简介:气管切开患者常需要氧气吸入治疗,但由于患者频繁的咳嗽或翻身,使用常规的胶布蝶形固定法来固定氧气管,很容易使氧气管脱出气管外,影响氧疗效果。我科2003年2月开始,对烧伤后行气管切开需给氧的患者采用改进的氧气管的固定方法,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气管切开患者 烧伤患者 固定方法 氧气 吸入治疗 使用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湿化护理方案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64名到我院进行治疗的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为32例。其中参照组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采用传统湿化护理的护理方法,研究组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则采用高流量氧气湿化护理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护理的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实施护理,研究组患者的肺部感染风险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化护理能够有效地预防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 湿化护理方案 呼吸道感染 影响研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手术后患者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76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手术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早期胃肠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营养和免疫情况、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营养和免疫情况低、高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手术患者实施早期胃肠营养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早期胃肠营养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手术后患者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制霉菌素雾化吸入对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真菌感染的防治作用。[方法]对照1组采用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对照2组单纯采用制霉菌素雾化吸入,观察组交替使用以上两种雾化吸入方法预防呼吸道细菌及真菌感染。[结果]观察组真菌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1组,细菌感染发生率与对照1组相近。[结论]制霉菌素、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交替雾化吸入,对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真菌感染有预防作用。

  • 标签: 气管切开 真菌感染 制霉菌素 雾化吸入
  • 简介:摘要:在 ICU抢救重症病人时,气管切开是一种常见的急诊抢救方法。本文着重介绍了 ICU危重病人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风险因子与护理措施之间的关系。首先,对 ICU危重病人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风险因子和护理措施进行了回顾,并探讨了 ICU危重病人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发生机理,并对影响 ICU危重病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危重患者 气管切开 护理
  • 简介:摘要:重症颅脑外伤是一种危重病症,患者经常存在昏迷情况,这就导致其容易出现误吸情况,使其死亡风险增加。所以,为有效避免不良状况的发生,临床常常需要实施气管切开手术以保证患者呼吸正常。但气管切开,其气道获得的湿化效果经常不理想。为有效提升患者临床疗效,需为其提供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本文主要从影响气道湿化效果的因素、湿化液的选择、气道湿化护理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 标签: 气道湿化 重症颅脑外伤 护理措施 呼吸通畅
  • 简介:【摘要】重症颅脑外伤是常见的危急重症,患者常因神经系统功能的严重损伤而无法自主呼吸,因此临床常需为患者切开气管,予以呼吸支持,但是这种通气方式会使气体失去口鼻环节的湿化,从而导致气道干燥,使得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显著提高,因此临床需要为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做好气道湿化护理。本文综述试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气道湿化的护理研究进展。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 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 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气管套管的优劣,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气管切开的颅脑损伤患者48例,第1组24例系选用带气囊一次性气管套管,第2组24例系选用金属气管套管,两组均予气管切开常规护理,在不同时间段对两组患者气管切开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1周内第1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第2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到2周时,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2周第2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第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在疾病早期(1周内)适合使用带气囊一次性气管套管,2周推荐使用金属气管套管,良好的护理及合理地使用气管套管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气管切开患者 气管套管 观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气管套管的优劣,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气管切开的颅脑损伤患者 48例,第 1组 24例系选用带气囊一次性气管套管,第 2组 24例系选用金属气管套管,两组均予气管切开常规护理,在不同时间段对两组患者气管切开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1周内第 1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第 2组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1周到 2周时,两组无显著差异( P>0.05) ,2周第 2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第 1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在疾病早期( 1周内)适合使用带气囊一次性气管套管, 2周推荐使用金属气管套管,良好的护理及合理地使用气管套管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气管切开患者 气管套管 观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气管套管的优劣,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气管切开的颅脑损伤患者48例,第1组24例系选用带气囊一次性气管套管,第2组24例系选用金属气管套管,两组均予气管切开常规护理,在不同时间段对两组患者气管切开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1周内第1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第2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到2周时,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2周第2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第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在疾病早期(1周内)适合使用带气囊一次性气管套管,2周推荐使用金属气管套管,良好的护理及合理地使用气管套管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气管切开患者 气管套管 观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