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临床气管切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保证有效确保临床患者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的手术,气管切开术在我国哦临床上使用已有多年历史。人体在正常状态时,其机体中的鼻、咽腔以及机体呼吸道对患者所吸入气体发挥着加温湿化的生理作用,当对患者采取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机体吸入的气体将会绕开发挥加温湿化功能的呼吸道,这将导致进入人体中的气体作用相对干燥,继而导致患者粘液纤毛系统出现临床损伤,进而导致该系统中异物清除作用削弱。同时还会引发呼吸道炎症等疾病临床症状。本文针对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进行研究,以寻找出更有效的气道湿化方案,现综述如下。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气道 湿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6例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各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行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84%)较对照组(60.53%),明显高于后者(P<0.05);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相比对照组,均显著低于后者(P<0.05)。结论针对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行早期气管切开治疗,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早期气管切开 颅脑外伤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对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有效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2月~2017年2月,选取我院IUC收治的100例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两组均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全面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护理有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中,全面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有效率,减少并发症。

  • 标签: ICU 护理干预 气管切开 肺部感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术后的可行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9例,均实施气管切开手术,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结果?本组79例患者经有效护理,有69例顺利渡过急性期并且成功拔除气管套管,占比率为87.34%(69/79);5例患者肺部感染,占比率为6.33%(5/79);5例患者自行出院,占比率为6.33%(5/79);均未发生亡(0%)。结论?对于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及时实施气管切开术,且术后积极给予一系列综合护理措施,能够帮助其良好保持呼吸顺畅,利于防治肺部感染及呼吸道堵塞,对其早日康复有着重要的干预作用,值得进行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 脑出血 气管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收住的100例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使用呼吸湿化治疗仪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从我院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中随机抽取100例为观察组,使用呼吸湿化治疗仪进行气道护理,同时给予一级护理、气道护理、心理护理等。再从我院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中再随机抽取100例为对照组,给予正常气道护理。结果应用呼吸湿化治疗仪之后,观察组病人无气道堵塞、再次使用呼吸机等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远高于对照组。结论加强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使用呼吸湿化治疗仪的护理可以降低再次使用呼吸机的概率,减少长期使用呼吸机引起的并发症。

  • 标签: 气管切开 非机械通气 呼吸湿化治疗仪 ICU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安全拔管的时机和拔管前后的护理措施。方法抽取至我院就诊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60例(2016.5.12-2017.5.12),其中对常规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对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护理依从性分别为96.67%与80.00%,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与13.33%,P<0.05。结论对气管切开患者等到其病情稳定,应掌握合适的拔管时机,便于提高安全性,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拔管 气管切开 安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循证证据为基础构建儿童患者气管切开护理临床实践方案。方法通过文献查阅、专业人士访谈、头脑风暴形成实践方案初稿,采用Delphi法对本市12名专家进行咨询,明确儿童患者气管切开护理临床实践方案的具体内容与条目,运用SPSS21.0系统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通过2轮的专家咨询,综合文献查阅、专业人士访谈、头脑风暴,最终形成《儿童患者气管切开护理临床实践方案》,内容包含5个一级项目(气道湿化、气道内吸引、气囊护理、内套管护理、气切切口护理)、12个二级项目、52个三级项目。结论以循证证据为基础,结合专家意见,构建儿童患者气管切开护理临床实践方案,可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循证证据 儿童患者 气管切开 护理临床实践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综合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2例气管切开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以一般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以综合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给以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有效降低了换则会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和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器官切开术 综合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ICU病房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我院ICU病房气管切开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人文关怀,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焦虑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及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ICU病房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给予人文关怀可改善其焦虑情绪,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值得临床关注及应用。

  • 标签: ICU病房 气管切开 人文关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之间我院收治的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患者10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对患者进行分组,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取石成功率,观察组较对照组略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而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的围术期护理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后腹腔镜 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消失时间及总ICU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采取综合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服务质量,缩短康复时间,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ICU 气管切开 肺部感染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光索辅助微创气管切开术在颌面肿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62例颌面肿瘤患者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气管切开术,观察组进行光索辅助微创气管切开术,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操作时间为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未见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4%(6/31),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颌面肿瘤术应用光索辅助微创气管切开术切口更加美观、平整,有效的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应用前景良好。

  • 标签: 光索 辅助 微创气管切开术 颌面肿瘤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气管切开长期留置导管未行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中我院的气管切开长期留置导管未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严格按照住院编号的前后顺序进行分组,分别为参照组(30例)和分析组(30例)。分析总结在进行临床护理时的发现的问题,再给予分析组相对应的护理方案。结果参照组的痰痂形成率明显高于分析组,且气管套管脱管发生率也高于分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气管切开长期留置导管未行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临床护理会出现气管套管脱管、痰痂形成等问题,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对策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家属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

  • 标签: 气管切开 长期留置 护理对策和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在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所得出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从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中抽取外科进行气管切开术的重症患者86例,按照入院的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主要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术后护理,观察组采用的是循证护理的方式,对两组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及通气效果、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出现的感染发生了低于对照组,所出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气管开术后对患者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明显,同时在临床中值得被广泛的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神经外科 气管切开 呼吸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方法及意义。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3月8例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遵循常规护理,实验组落实常规护理+呼吸道护理。比较两组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患者满意水平;护理依从性、住院的天数;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患者满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依从性、住院的天数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护理+呼吸道护理在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提高依从性,减少肺部感染,减少住院时间,患者满意水平高。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 呼吸道护理方法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对气管切开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对神经外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40例气管切开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做细菌学检测,进行气道管理创新、多部门联合干预、落实隔离措施、手卫生等集束化干预。结果36例患者拔管,治疗原发病痊愈,4例带管回家。结论集束化干预有效控制了气管切开患者多重耐药菌传播,未发生交叉感染,可降低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气管切开 集束化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ICU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护理满意度影响。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2月~2017年2月,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气管切开患者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在护理干预后的评分值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气管切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得到有效改善,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ICU气管切开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ICU抢救急危重症患者中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合川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46例急危重症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经皮气管切开术治疗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3例患者给予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治疗,实验组23例患者给予经皮气管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共有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ICU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给予经皮气管切开术治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ICU抢救 急危重症 经皮气管切开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在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气管切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n=30)接受早期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和两组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3.33%,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NIHS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术可有效提高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救治效果,对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颅脑外伤 脑出血 早期 气管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颅内脑出血气管切开术病人气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颅内脑出血气管切开术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O2、PaCO2、PaO2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切开置管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改善颅内脑出血气管切开术病人血氧指标,降低病人围术期并发症及病死率,提高病人预后及治疗满意度。

  • 标签: 颅内脑出血 循证护理 气管切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