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作为有创治疗,气管切开术有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出现,对护理工作有着较高的要求。 ICU患者病情往往较为危急,免疫力较低,对护理工作有着较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加以注意,以此保证气管切开的呼吸道护理工作质量,优化救治效果。

  • 标签: ICU 气管切开术 呼吸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应用于气管切开拔管反复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60例气管切开拔管反复肺部感染患者;选取时间:2023.1~2023.12;随机分组;参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体征、症状、实验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所用时长以及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体征、症状以及实验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用时更短(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明显更高(P<0.05)。结论 针对气管切开拔管反复肺部感染患者综合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改善,促使患者依从性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气管切开 肺部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无骨折脱位型损伤通过核磁共振(MRI)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之间我院收取的35例无骨折脱位型损伤病患,以上所有病患均经过X线或CT等检查,结果显示为病患未发生骨折,但是通过MRI检查显示所有病患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损,分析以上所有患者通过MRI检查的表现。结果所有35例病患中,经过MRI诊断后结果显示(1)脊髓信号存在改变情况如下3例脊髓未变化;17例髓内存在水肿;8例髓内出血;2例脊髓软化和囊性;(2)脊髓变化形态11例损伤肿胀;17例脊髓损伤存在压迫且发生变化;6例损伤脊髓发生萎缩。结论MRI是临床上诊断无骨折脱位型损伤最可靠、准确性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标签: 无骨折 脱位型 颈髓损伤 MRI 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受到损伤的患者,进行与呼吸系统相关的康复护理,最终对其呼吸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38例出现损伤的患者,将其进行分组护理进行比较,其中19人接受常规性的护理以及康复治疗,为对照组。另外19人在在接受常规护理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呼吸系统康复护理。同时针对各组在接受护理前后九十天,相关呼吸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估对比。最终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相关处理,t检验形式。结果: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观察组的呼吸功能改善十分明显。结论:经过针对呼吸系统的全面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相关呼吸功能。

  • 标签: 呼吸系统 康复护理 颈髓损伤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椎损伤高位截瘫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实验对象50例为颈椎损伤高位截瘫患者,入院以随机单盲法分为对照组(n=25)、观察组(n=25)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特殊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3年1月-2023年12月。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特殊护理对颈椎损伤高位截瘫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出现,值得推广。

  • 标签: 颈椎颈髓损伤高位截瘫 肺部感染 预防和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重点。方法: 研究对象为 240 例重型颅脑损伤病患,病例筛选的时间范围是 2015 年 5 月 -2018 年 12 月。按照抽签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针对肺部感染的预防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带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比较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对比 带管与住院时长研究组均短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预防肺部感染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最大程度减少风险因素,保障治疗安全性,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肺部感染 预防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颅脑损伤是由于直接或者是间接暴力直接作用于头部从而导致的颅脑组织出现损伤,依据病患不同程度的病情,可将颅脑损伤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以及特重型四种,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定义重型颅脑损伤是指伤昏迷时间超过六小时或者是再次昏迷病患,临床治疗原则以紧急抢救、纠正休克、抗感染、手术等为主;而给予重型颅脑损伤病患气管切开给氧是必要的救治措施之一,此操作属于一种侵入性操作,容易导致病患出现呼吸道并发症,从而加重病患的病情,因此需要给予病患有效的护理工作,而本文简要探讨了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患气管切开护理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气管切开 重型颅脑损伤 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气管切开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30例行气管切开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15例,对A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B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组间住院时间及气管切开置管时间比较,B组患者均明显短于A组患者(P<0.0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B组患者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结论对行气管切开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接受气管切开术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院内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内随机选择80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实验与对照,组内均为40例。对照组接受气管插管,实验组则给予气管切开,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术,可以提升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性。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重症颅脑损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气管切开两种雾化吸入方式的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取我院 2015年 4月至 2016年 4月收治的 70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 X组( n=35)和 Y组( n=35)。 X、 Y两组均采用气道间断滴药, Y组进行常规氧气雾化吸入, X组进行高频雾化吸入。 对比两组的吸痰次数、痰液成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Y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X组无显著差异( P>0.05);与 Y组的吸痰次数、痰液成分比较, X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进行高频雾化吸入雾化吸入,可以有效的降低痰液粘稠度,湿化效果显著,值得借鉴和推广。

  • 标签: 气管切开 雾化吸入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的护理内容及要点。方法 :通过对本科室 2018年 2月至 2018年 12月 30例气管切开患者的分析,针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提出的一系列护理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实施护理措施,并对此评价。结果: 30例患者痊愈。结论:气管切开护理对于气管切开患者的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气管切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96例因交通事故造成无骨折脱位型损伤的伤残等级鉴定分析。方法:收集96例因交通事故导致无骨折脱位型损伤的被鉴定人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程度进行伤残等级鉴定分析。结果:96例伤者中,有82例伤者进行了道路交通事件评残鉴定,10例伤者进行了工伤评残鉴定,4例伤者进行了损伤程度鉴定。结论:通过对本次的96例由于交事故事所造成的无骨折脱位型损伤的伤者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进行伤残鉴定时需要结合临床医学的诊断以及法医学的鉴定来判断,只是法医学的伤残评定没有直接的条款,需要比照相关的条列来判定伤残的等级。

  • 标签: 无骨折脱位型 交通事故 颈髓损伤 伤残等级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Or Disloca,CSCIWFD)的1例患者进行分析和学习。方法:以1例无骨折脱位型损伤并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病例进行分析及文献查阅。结果:经过6个月的随访,术后患者四肢肌力明显恢复,皮肤感觉恢复正常,病理反射消失。结论: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损伤可有效促进患者脊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颈髓损伤 无骨折脱位型 颈后路 椎管扩大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中接受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治疗的患者中选择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11月-2019年5月,根据对照实验的开展原则,将所选患者分配为人数均等的两个小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在对患者护理期间,将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前者,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统计患者治疗3个月内出血、黏膜损伤、脱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以此为本次护理效果的评判依据。结果在循证护理模式下,观察组患者中出血、黏膜损伤和脱管事件的出现次数分别为1例、0例、1例,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中共出现8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0%,组件数值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在对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治疗的患者护理期间,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出血、黏膜损伤、脱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可靠的保障,在临床护理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术 护理效果
  • 简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往往并发肺部感染,病情多危重,是治疗的难点,通过我科1995-2002年8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多以细菌性感染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72例,占90%,阴沟肠杆菌4例,占5%,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占5%,这些菌种可产生超广谱内酰胺酶引起多重耐药,

  • 标签: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肺部感染 抗生素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选择 2019 年 1-7 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共 40 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之后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之后的住院时间、气管切开拔管时间以及首次下床时间; 结果 :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护理干预之后的住院时间、气管切开拔管时间以及首次下床时间明显缩短( p<0.05 ); 结论 :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过程中合理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的住院时间、气管切开拔管时间以及首次下床时间明显缩短 , 提高预后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鼻饲返流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接受鼻饲患者98例,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留置胃管、间歇重力滴注营养液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返流发生率较对照组发生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发生明显降低(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在鼻饲的过程中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返流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鼻饲返流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0例,女32例;GCS评分6-8分52例,3-5分20例;气管切开持续气道湿化,定时室内空气消毒、雾化吸入,正确吸痰,做好口腔、切口的护理及气囊管理的拔管护理,预防肺部感染。结果72例患者基本生活自理34例,占47.22%;生活需人照顾24例,占33.33%;植物生存7例,占9.72%;死亡7例,占9.72%。结论呼吸道不畅、低氧血症是重度颅脑损伤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血氧饱和度往往能为后期的成功抢救创造良好条件,可明显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 标签: 重度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呼吸道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就综合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对 2017年 12月至 2018年 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患者 78例分别以研究组与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综合护理,对护理效果、 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综合护理作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术 综合护理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