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阻断血红素氧合酶-1(HO-1)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细胞凋亡及损伤的影响。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ALI组静脉注入LPS5mg/kg,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锌原卟啉(ZnPPHO-1特异阻断剂)预处理组注入Znpp100umol/kg10min注入LPS5mgkg。观察3h后放血处死,取肺组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SqRT-PCR)测定HO-1mRNA,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光镜观察并盲法评分比较肺组织学变化,所取动脉血分析血气和碳氧血红蛋白(COHb)浓度。结果:ALI组HO-1mRNA,COHb,细胞凋亡,损伤评分(3.08±0.82),(1.34±0.61)%,(3.18±0.51)%,(3.74±0.82)均较对照组Ⅰ(1.00±0.00),(0.82±0.43)%,(0.12±0.03)%,(0.28±0.24)显著增加(P〈0.05),肺损伤严重,ZnPP组HO-1mRNA,COH2[(1.40±0.19),(0.71±0.52)%显著低于ALI组(3.08±0.82),(1.34±0.61)%,P〈0.05],细胞凋亡和损伤评分[(9.15±1.58)%,(6.92±2.37)]显著高于ALI组[(3.18±0.51)%,(3.74±0.82),P〈0.01],肺损伤更加严重。结论:HO-1在LPS诱导ALI中可能有拮抗肺细胞凋亡,减轻损伤的作用。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血红素氧合酶-1 细胞凋亡 大鼠
  • 简介:患者是否会出现气管内插管困难,是麻醉前查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术前能做到精确预测插管困难问题,就可避免插管困难的误诊率和危险性,这是麻醉医生一直在追求着的目标。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气管插管困难的预测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气管插管困难 气管内插管困难 麻醉医生 预测方法 麻醉前 误诊率
  • 简介:新生儿窒息为剖腹产术中常遇的紧急情况,抢救不及时死亡率高。我科近年来对176例窒息新生儿,尽快实行气管内插管,同时吸除分泌物并加压给氧吸入。这样即容易保持呼吸道通畅,又能防止胃内容物及口腔粘液的误吸,是抢救新生儿窒息最关键、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 标签: 气管插管 早期 抢救 新生儿窒息 剖腹产术 死亡率
  • 简介:目的:观察腺苷对犬油酸型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l)的血流动力学、血气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以0.11ml/kg油酸制造犬ALl模型,随机将犬分为两组,Ⅰ组为对照组(n=5),单纯用机械通气治疗;Ⅱ组为实验组(n=6),采用机械通气+腺苷治疗。方法为:经中心静脉依次输注10、30、50及70μg/(kg·min)腺苷,每次输注15min,两次治疗间隔15min,经以50μg/(kg·min)腺苷持续输注1h。观察MAP、肺动脉压(PAP)、CVP、肺毛绷血管楔厘(PCWP)、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动态顺应性(Cdyn)等变化;并计算氧合指敷(PaO2/FiO2)及肺内分流率(Qs/Qt);同时进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肺组织的湿/干(W/D)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腺苷以10、30μg/(kg·min)治疗时,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以50、70μg/(kg·min)治疗时,PAP显著降低(P<0.05),SV、CO显著增加(P<0.05)。治疗2h,对照组PCWP升高,MAP降低(P<0.05);实验组无显著变化。此外,实验组W/D显著下降(P<0.05);病理学检查肺组织损害明显减轻。结论:腺苷能选择性作用于肺循环,降低PAP,改善心功能,减轻肺损伤

  • 标签: 腺苷 急性肺损伤 动物实验 血流动力学 血气 呼吸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晶、胶体液施行扩容性血液稀释的效果及其对电解质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Ⅱ级、无心肺疾患和凝血功能异常的神经外科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三组,于全麻平稳,按25ml/min速度分别输注乳酸钠林格液(LR)、佳乐施(G)及两者1:1混合液(G-LR)各1500ml以施行扩容性血液稀释。分别于稀释前、输注500ml、1000ml和1500ml时及血液稀释30min抽取静脉血检查血常规、凝血象、电解质,并记录MAP、HR。结果:血液稀释期间三组HGB、RBC、HCT均逐渐降低,输液1500mlLR、G-LR和G组HCT分别下降103%、19.9%和24.4%;G组Ca^2+”和FIB也下降,PT和APTT延长;G-LR的变化较G组小。结论:佳乐施的扩容效果强于LR,但血浆Ca^2+和FIB降低明显。1:1G-LR混合液的扩容效果较满意,且封电解质和凝血功能影响较小。

  • 标签: 血液稀释 凝血功能 佳乐施 输注 HCT FIB
  • 简介:甲状腺手术临床上常采用丛阻滞麻醉,在穿刺过程中常遇到病人主诉不适和疼痛,且有心血管系统反应。为此,笔者在丛穿刺前采用咪唑安定和芬太尼混合液给病人实施预先镇静镇痛处理,目的在减轻病人不适和不良回忆,提高麻醉质量。现总结如下。

  • 标签: 咪唑安定 芬太尼 颈丛阻滞麻醉 甲状腺手术 心血管反应 镇痛效果
  • 简介:颈部或颌下部感染性病竈施行手术治疗,如果选用丛阻滞麻醉,有可能引起感染病竈播散。因此,有人主张列为禁忌症,但作者仍选用“一针注射法”丛阻滞完成该类手术468例。今报告如下。

  • 标签: 颈丛阻滞麻醉 颈部 手术 感染性 播散 颌下
  • 简介:背景:心肺复苏术(CPR)需要对病人进行侵入性的医疗操作。这些操作是救治病人的基本手段,但同时又会对病人造成损伤.因此,病人和医生对这些医疗及法医的问题就存在很多困惑。方法:对CPR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常见损伤包括气管结构受损、胸骨骨折。罕见损伤包括:胸膜、心包膜.心肌以及血管的损伤气管插管相关的喉部软骨及稽经损伤.腹部脏器的穿孔.如:肝脏.胃和脾等。结论:CPR相关的医源性损伤风险伴随正规的CPR操作同时产生,但CPR对患者是行之有效的救助手段。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医源性损伤
  • 简介:肩及上臂的神经支配较广。对肩及上臂上部手术采用单纯臂丛阻滞往往出现阻滞不全现象,以往我们采用二点法阻滞(指肌间沟臂丛阻滞+C4横突水平深丛及浅丛阻滞),以力求保证麻醉效果。今我们改良采用了丛加臂丛一点法阻滞(下文简称“臂丛阻滞”),取得良好效果,今报告如下。

  • 标签: 肌间沟臂丛阻滞 颈丛阻滞 上臂手术 一点法 肩部 颈臂丛阻滞
  • 简介:寒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关于寒战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尚未取得共识,目前认为与环境温度,麻醉药物,输血输液中的热原反应,以及患者的心理,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麻醉寒战对机体所造成的主体危害包括机体耗氧量的增加,心肺负荷的加重等,麻醉寒战的常用防治方法为围手术期保温以及药物治疗。

  • 标签: 麻醉 寒战 研究进展 术后并发症 原因 机制
  • 简介:气管(隆突)切除和重建手术对于麻醉医师和外科医师来讲.手术和麻醉的风险均很高.近年来,随着麻醉与气管外科的发展。手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本文对前人50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综述.旨在为气管切除和重建手术提供更安全合理的麻醉方案。

  • 标签: 气管 隆突 重建 麻醉
  • 简介:我院在全麻气管插管时常规采用McCoy喉镜,使插管成功率明显提高,但其中仍有14例患者因极度肥胖、声门过高、颈部瘢痕挛缩等原因而未能看到声门致插管失败。经使用McCoy喉镜结合自制的“简易气管导管芯”获得再次插管顺利成功。今报道如下。

  • 标签: 气管导管芯 插管方法 喉镜 制作方法
  • 简介:臂丛神经由5-8及胸1脊神经前支组成,出椎间孔在横突面被纤维束膜和椎间筋膜紧密固定,在腋窝处又被腋窝筋膜紧密固定,由此在不适宜的体位下,可以导致臂丛神经过度被压和牵拉而引起损伤,临床表现为上肢发麻、针刺感和位置感丧失,重者可致上肢运动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

  • 标签: 全麻手术 臂丛神经损伤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发病原因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临床上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评价指标,为相关研究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骨科下肢手术需上止血带患者40例,于患肢止血带远端在消毒铺巾无菌条件下,以20G静脉留置针开放一条静脉通路,用于给药及血样采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局部静脉用川芎嗪组20例(Ⅰ组)。局部静脉用生理盐水组20例(Ⅱ组)。两组分别在缺血前(止血带充气前)5min,缺血再灌注前(止血带放气0-1min内),再灌注15min及30min等各时点,监测缺血再灌注患肢静脉血中的MDA,LDH,CK的水平。结果:Ⅱ组缺血再灌注15min及30min的MDA与缺血前比明显升高(P〈0.05,Ⅰ组缺血再灌注15min及30min的MDA与缺血前比明显降低(P〈0.05)。Ⅱ组缺血再灌注15min及30min的LDH,CK与缺血前比略有降低,但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的的MDA较好地反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际情况,LDH,CK则未能有效地反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与其它类似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以LDH,CK作为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评价指标值得进一步讨论。

  • 标签: 肢体 缺血再灌注 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