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过熟期白内障由于晶状体皮质液化,悬韧带发生退行性变,造成手术操作困难,术中截囊易发生悬韧带断裂、囊袋口放射状撕裂等并发症。笔者对37例过熟期白内障术中采用改良信封式前囊切开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过熟期白内障 前囊切开术 白内障术 信封式 改良 晶状体皮质
  • 简介:患儿男性,2.5岁。3个月前喝水呛咳,进食呕吐,当地医院诊断为食管炎,经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病情无好转,患儿消瘦,并出现呼吸困难,来我院就诊。经门诊X线摄片诊断为食管异物而入院。体检:神志清,呼吸急,阵发性咳嗽,两侧呼吸音相等。胸片示C1、C2水平处有一圆形、周边有齿异物呈冠状位停留。在无麻下行食管镜检查,未见异物,稍停片刻改行支气管镜检查,在气管内见到异物,用钳夹异物,因异物较大难于越过声门。而患儿呼吸困难加重,即行紧急

  • 标签: 手步齿轮 食管气管瘘 食管异物 儿童 病例报告 鼻饲
  • 简介:声电联合刺激(EAS)是一种应用于高频听力严重损失但尚有一定低频听力患者的新技术。对于此类患者,单纯使用助听器不能满足需求,而传统的人工耳蜗植入则可能造成低频残余听力的损失。EAS技术可以继续使用助听器以利用低频区残余听力,同时发挥人工耳蜗在中高频区的替代优势,在听力学上比单独使用上述二者具有明显的优势。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一部分EAS使用者的低频残余听力会发生迟发性、渐进性的下降,从而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本文综述近年来EAS下残余听力下降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

  • 标签: 声电联合刺激 低频残余听力 人工耳蜗植入
  • 简介:观察大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无干预下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演变。方法:SPF级雌性SD大鼠34眼行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4,7,15和30d在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通过公式C/12×3.14×[r^2-(r-I)^2]计算角膜新生血管的面积。结果:在移植的34眼中出现新生血管的29眼(85%)。新生血管最初环角膜缘呈毛刷状生长,后向角膜中央蔓延,为扭曲粗大的血管,末端呈树枝状分支。高峰时期交叉密布成网状,以后逐渐萎缩。角膜移植4,7,15和30d角膜新生血管平均面积分别为11.8±3.5mm^2,18.5±4.0mm^2,14.4±4.3mm^2和6.0±1.8mm^2,总体平均面积为12.7±1.9mm^2;新生血管面积占角膜面积百分比值分别为30.8%±8.7%,65.3%±12.8%.59.4%±14.5%和36.2%±10.9%,总体为48.7%±6.4%。结论:大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角膜新生血管在第4d时出现,7d时面积达最大值;以后逐渐下降,30d时约降至7d时面积的1/2。

  • 标签: 大鼠 角膜移植 新生血管
  • 简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作为一种生长因子,在角膜纤维修复反应中发挥的生物学效应和作用机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TGF-β可通过Smad等信号传导通路调控修复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充分发挥角膜基质细胞促进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形成、诱导细胞移行的正效作用。我们就TGF-β的概况、分子结构、TGF-β受体、信号传导通路、眼前节的分布、在角膜上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愈合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Β 屈光手术 生物学功能 角膜屈光手术
  • 简介:鼓膜穿孔延缓愈合可导致声波传递增益减少。文献报道颗粒酶B通过细胞内、外途径介导炎症反应,影响或延缓皮肤等伤口愈合;颗粒酶B基因敲除的小鼠则不发生迟缓愈合。鼓膜结构与皮肤有相似性,但在正常鼓膜与损伤延迟愈合鼓膜中颗粒酶B的表达差异鲜有报道。本文总结了慢性鼓膜穿孔产生和延迟愈合的机制及颗粒酶B可能对其影响的途径,为研究颗粒酶B抑制剂在促进慢性鼓膜穿孔炎症损伤修复中的作用,为临床探索新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

  • 标签: 颗粒酶B 鼓膜穿孔 炎症反应 损伤修复
  • 简介:资料患者男性,18岁。因左鼻塞、流涕、睡眠打鼾、讲话含糊不清3年于2016年8月11日入院。6年前在当地医院行"左鼻腔息肉"手术。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鼻塞,呈渐进性加重,时有吞咽困难,伴睡眠打鼾,仰卧位时呼吸困难。门诊以"左后鼻孔巨大息肉"入院。一般状态可。

  • 标签: 后鼻孔息肉 鼻内镜检查 鼻腔息肉 喉咽部 息肉样 口咽部
  • 简介:目的观察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应用同种异体硬脑膜对38例(73只跟)高度近视患者行巩膜加固术,观察其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近视度数稳定或减少者占93.2%,眼轴稳定者占93.2%,矫正视力稳定或提高者占93.2%,无远期手术并发症.结论巩膜加固术是控制高度近视恶化的一种可行的方法,并且手术安全.

  • 标签: 后巩膜加固术 高度近视
  • 简介:目的:探讨Q开关Nd:YAG激光囊膜切开术治疗囊膜混浊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Q开关Nd:YAG激光囊膜切开术后囊膜混浊患者165例(193眼),记录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囊膜一次性切开成功率为100%,所用激光脉冲数平均24±21.7次,激光总能量4~451mJ;②91.2%(176眼)视力较术前提高;③59.6%(115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手术前后眼压变化与是否植入人工晶状体、所用激光脉冲数以及白内障手术与囊膜切开术间隔时间有关;④19.3%(32眼)出现人工晶状体损伤.结论:Q开关Nd:YAG激光囊膜切开术治疗囊膜混浊安全、有效,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合理选择激光参数.

  • 标签: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 后囊膜混浊 统计学分析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损伤
  • 简介:<正>本文对我科近10年来喉切除不同呼吸途径引起的相关影响作一统计。自1985年至1994年我们随访了健在的患者35例:全喉切除术16例(仅1例女性),病理结果:未分化癌1例、腺样癌1例、14例为鳞癌。随访期:

  • 标签: 呼吸途径 全喉切除术 相关影响 随访期 未分化癌 统计
  • 简介:目的研究面神经损伤对其运动神经元死亡的影响。方法以大鼠为研究对象,设计出5种面神经受损的实验模型,即面神经低位断伤,面神经高位断伤,面神经茎乳孔压榨伤,面神经茎乳孔牵拉伤,面神经茎乳孔切断后立即桥接。各组动物饲养1月取其面神经核团,经CresylViolet染色,在显微镜下计算右,左侧面神经核团中运动神经元数目之比。结果实验表明:面神经低位断伤,高位断伤,压榨伤,牵拉伤,切断后立即桥接其运动神经元胞体存活率分别为78.26%,69.23%,94.02%,81.58%和83.85%,面神经低位断伤运动神经元存活率同其它各组比较发现:面神经低位断伤其运动神经元存活率比高位断伤者高,较面神经压榨伤和面神经切断后立即桥接低,同面神经牵拉伤者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面神经受损其运动神经元数目的变化同损伤部位,损伤程度,以及损伤的修复有关,为面神经损伤后手术时机的把握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面神经 损伤 修复 运动神经元
  • 简介:  患者,女,67岁.因双眼视力逐渐减退一年余.于2006年4月8日就诊.全身检查正常.眼部检查:双眼视力0.05,光定位正常,红绿色觉正常,角膜透明,前房正常.晶体皮质呈灰白色混浊,眼底窥视不清,眼压正常.诊断:双眼老年性白内障.于2006年4月10日在局麻下行右眼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 标签: 弹力脱离 手术角膜 白内障手术
  • 简介:目的:眶颧复合体骨折眼球内陷的手术矫正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01/2006—05我院眼科收治的45例眶颧复合体骨折合并眼球内陷患者行骨折复位和眼眶重建的手术资料和随访结果。其中早期手术11例,晚期手术34例。通过眉弓外侧切口、下睑切口、前庭沟切口和冠状切口联合人路,在建立良好咬合关系的基础上,恢复和加强眶颧复合体正常解剖结构,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Medpor充填修复眶壁骨折矫正眼球内陷。45例患者术后随访12~30mo。结果:所选45例患者术后外观获得显著改善,眼球内陷矫正,复视得到改善。早期手术病例组骨折复位和功能恢复均优于晚期组。结论:眶颌颧复合体骨折手术可以恢复正常面中部外形、矫正眼球内陷和改善复视症状。早期手术更容易达到解剖复位,提高疗效。

  • 标签: 眶颧复合体 骨折 手术
  • 简介:受内分泌学家采用酒精介入疗法治疗复发性甲状腺囊肿的启发,我们采用穿刺抽液注入无水酒精的方法治疗耳廓假囊肿3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8例,男31例,女7例,年龄18-56岁,平均35岁。35例为单耳,3例为双耳。囊肿均位于耳廓外侧面三角窝、舟状窝内。34例为初诊,4例为曾行过单纯穿刺抽液复发。34例抽出淡黄色清亮液体,4例复发者抽出暗红色液体。囊肿最大者约1.5cm×2.0cm×2.0cm,最小

  • 标签: 穿刺抽液 无水酒精 耳廓假囊肿 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