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二次大战中,中日两国经济均遭巨大破坏。战后初期,两国均谋求经济发展,致力于扩大对外贸易,以恢复国力,因此,中日贸易开放在当时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敏感性问题。中国希望能遏制日本的对外贸易,防止其军国主义复活和经济重新振兴,而日本则希望扩大对外贸易,以解燃眉之急。美国出于其自身利益的需要,在其控制下,中日贸易于1947年8月15日实行部分开放,这对日本的经济恢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于中国,尽管国内反对意见甚众,但南京国民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同意开放,使中国经济发展处于不利地位。

  • 标签: 中日贸易 日本政府 对日贸易 战后初期 进出口贸易 南京国民政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912-1922十年间,在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到北洋军阀统治背景下,新教育改革持续进行。中华书局适应时代潮流,依据学制课程及教学计划的要求,积极投身于教科书编辑出版之中,其中所获取的业绩及成就有效促进民国初期教科书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教科书的现代化进程,并对当今教学改革及实验提供有益资源参照或意义启迪。

  • 标签: 民国初期 中华书局 教科书 “壬子癸丑学制” “1922年学制”
  • 简介:1938年.周恩来同志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主要分管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搞统一战线工作,二是主管外事工作。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中共中央长江局内成立了国际宣传组。这是我党的第一个外事工作部门。当时,我具体在那里负责,下面还有章汉夫、毕朔望,只有这么几个工作人员,也没有什么办公楼,记得是在汉口意大利饭店里办公。国际宣传组的第一个任务是翻译毛泽东同志的《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著作,这也是第一次将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印成外文向国外发行。

  • 标签: 外事活动 武汉 毛泽东同志 中共中央长江局 共在 期中
  • 简介:本文的原文是作者提交给国际律师协会第三届年会(马尼拉,1923年8月)的论文,发表于1923年7月东吴大学法律科出版的《中国法律评论》(TheChinaLawReview)第1卷第6号。著者刘伯穆(W.W.Blume),美国法学家,1920年由密西根大学来到中国,曾任东吴大学法律科,即中国比较法律学院(TheComparativeLawSchoolofChina)教务长(1921~1927)。作者关于领事裁判权对中国近代司法变革的作用所抱的十分欣赏的态度,我们虽然不能无原则地接受,但作者以素身的观察并从中外比较的角度,提出了当时法律教育中存在的三个严重问题,即学术水准低劣、司法职业道德欠缺和不足以为学生提供一种适当的法律训练,探讨了中国近代法律教育的方向和任务,这些至今仍有引入深思的启发意义,因此译出以供参考。原文没有注释,为便于理解,译者编加了适当的注释。原文标题为"Le-galEducationinChina",亦由译者改为现标题。

  • 标签: 中国法律教育 二十世纪初 法律家 法学院 法律学院 东吴大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法律与制度建设尚未完善的历史时期,面对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依旧采用了传统的政治动员方式发动反腐运动,并通过群众的检举、揭发,将"三反运动"推向高潮。本文通过对"三反运动"历史运作过程的实证考察,来探寻中共这一"运动反腐"的动员机制和运行模式。

  • 标签: 建国初期 运动反腐 动员机制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1-03
  • 简介:并在《抗战初期国和日本的战略与淞沪会战》中指出,就中国的抗战战略而言,日本侵华战争的战略可概言之为江海战略

  • 标签: 中战略 初期中 战略研究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0-12
  • 简介:并在《抗战初期国和日本的战略与淞沪会战》中指出,就中国的抗战战略而言,日本侵华战争的战略可概言之为江海战略

  • 标签: 中战略 初期中 战略研究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8-14
  • 简介:《抗战初期国和日本的战略与淞沪会战》,并在《抗战初期国和日本的战略与淞沪会战》中指出,日本侵华战争的战略可概言之为江海战略

  • 标签: 中战略 初期中 战略研究
  • 简介:改革开放初期央纪委领导集体的构成中,常委以上的领导基本属于同一时代的干部,大多通过从事工农运动走上革命道路,密集地在全国工农运动高涨的1925-1926年入党,其籍贯分布具有某种程度的集群性。领导集体主要有以下来源:一是“文革”前曾在纪检、监察系统工作的一些同志;二是因各种因素需要重新安排工作的一些同志;三是平反冤假错案后复出的一些同志;四是各条战线和有关部门的一些同志;五是一些年富力强的中年同志及女同志和少数民族同志;六是同林彪、“四人帮”集团作过坚决斗争的一些同志。他们基本都有共同的延安经历,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生涯的交叉点密集,说明解放战争时期是干部调配最为频繁的时期。随着全国的解放,党的高级干部群体向全国扩散。1978年多名高级干部在中央纪委的汇合,是特殊形势下的特殊形态,是老干部大规模复出的先声,也是党的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具体体现。

  • 标签: 改革开放初期 中央纪委 领导集体 历史渊源
  • 简介:十七世纪初期,荷兰殖民者继葡萄牙、西班牙殖民者之后来到东方,迫切想打开中国大门,同中国建立直接的贸易联系。当时在中国,正值明朝政府在福建漳州海澄月港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海外贸易商申请文引出海贸易。而不准外国商人到福建沿海一带从事贸易。

  • 标签: 海上贸易 十七世纪 海外贸易 东印度公司 贸易联系 荷兰人
  • 简介:在反对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林则徐致力于了解夷情,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经济思想、法律知识等;同时,也向西方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促进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开创了中国近代初期的中西文化交流。因此,林则徐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接受外来新事物,介绍西方情况,吸收外来文化,开启了中国近代的维新思潮,是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实践者。林则徐对西方世界的认识及实践活动,林则徐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值得学术界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林则徐 中西文化 中国近代
  • 简介:抗战胜利后,以国共以外第三大党自居的中国民主同盟围绕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如何保障个人的自由权利,怎样制定宪法,政府应有哪些职责和权限,如何实行政党政治等问题,系统阐述了“把中国造成一个十足道地的民主国家”思想,提出了民主建国的基本纲领和解决时局的政治主张,要求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迅速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使中国走上民主宪政的轨道。民盟阐述的战后民主建国思想,基本上被1946年初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所通过的各项协议所接受。

  • 标签: 抗战胜利初期 中国民主同盟 民主 建国 十足道地的民主国家
  • 简介: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指全体中华人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生态等组成的命运共同体。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更加前进了一步。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历经百年,始终坚持兼顾多样性的同时确保统一性,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过程中既具有包容性也兼具凝聚力。立足于多元一体的远大格局,坚定政治大前提、创造社会条件、扎实经济基础、凝聚文化动力、确保生态环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努力。

  • 标签: 中华民族共同体 建设方法 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