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明代初期中朝朝贡贸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浅析明代初期中朝朝贡贸易

王维琼

王维琼象山县西周中学

朝贡贸易制度起源于先秦时代,它以四夷藩国的称臣纳贡和作为宗主的中国朝廷的册封赏赐为主要内涵,经过汉唐时期的发展,到明代趋于完善,是中国历代王朝处理对外事务的一种手段和办法。本文将以明代初期中朝朝贡贸易的发展历程,来探讨朝贡贸易对明代初期中朝两国的影响。

一、明代初期中朝朝贡贸易的发展历程

明代中国和朝鲜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是明初中朝朝贡贸易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由洪武时期发展的不稳定,经过永乐时期的稳定发展,到宣德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为明代中期和后期中朝朝贡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洪武时期中朝朝贡关系的确定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并于第二年派遣符宝郎偰斯出使高丽,“赐玺书及纱罗、叚匹总四十匹。王率百官出迎于崇仁门外”[金渭显编著:《高丽史中中韩关系史料汇编》(下册),台北:食货出版社,中华民国七十二年三月初版,第796页.],以期建立朝贡体系。但是,事情并没有想象般顺利。当时中国正值元明交替之际,蒙古虽然退居大漠,但实力尚存,建立了北元政权,与明政府形成南北对峙,而这直接影响到了当时朝鲜半岛上的高丽政权。当时高丽朝廷内部逐渐分成了两派,即亲蒙古派和亲明派。双方势均力敌,直到具有亲明倾向的高丽国王恭愍王遭到暗杀。然而就在事情发生后不久,高丽护送归明使者的金义听闻此消息,杀了前来贡马的明朝使者,并投奔北元政权。与此同时,北元政权亦不断袭击明朝驻辽东的军事基地,于是,“明政府把这一系列事件联系起来,认为这是高丽和北元政权的阴谋”[SohnPow-key,KimChol-choon,HongYi-sup,“TheHistoryofKorea”,PrintedbyKwangmyongPrintingCo.,Seoul,Korea,1980,p123.],两国关系出现危机,之后洪武皇帝更是直接断绝了两国的朝贡贸易关系。[《明太祖实录》卷一三二,洪武十三年秋七月“甲午”条,台北:中央历史研究院于1962年出版,第2102-2103页.]

随着明政权在中国大陆逐渐巩固,与北元政权的军事斗争取得节节胜利,高丽亦逐渐转变其态度,不断派遣使团到中国,使得两国关系有一定的好转,于是,明太祖朱元璋念其“今既听命,其心已见,宜再与之约,削其岁贡;令三年一朝,贡马五十匹,至二十一年正旦乃贡。”[《明太祖实录》卷一七0,洪武十八年春正月“戊寅”条,台北:中央历史研究院于1962年出版,第2585页.]

1392年,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取代了长期衰落的高丽王朝。朝鲜统治者“不但重视对北方的诸部落的防卫,而且珍惜他们与明帝国的政治和文化的联系,因为他们认为,这类联系会带给统治王室以权威和正统性”[[美]牟复礼,[英]崔瑞德编,张书生,黄沫等译:《剑桥中国明代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第296页.]。因此,李成桂上台后,奉行与明政府友好的政策,多次派使团到南京,终于在1394年明太祖通过朝鲜的请求,双方建立正式的朝贡关系。

2、永乐时期中朝朝贡贸易的发展

1398年,建文帝继朱元璋成为明朝皇帝,并决意削藩,引发了朱棣等藩王的反抗,建文帝为与朱棣对抗,进一步改善同朝鲜的关系,向朝鲜购入大量战马,但还是功亏一篑。1402年,朱棣夺得帝位,是为明成祖。

明成祖为对付北方蒙古的入侵,确保中国边境的安全,十分重视与朝鲜的关系发展,这对双方朝贡关系的发展无疑是相当有利的。1402年,明成祖遣使以金印诰命赐朝鲜国王李芳远。同年,“朝鲜国王李芳远遣陪臣李贵龄等奉表朝贺,贡方物。贵龄奏芳远父兄有疾,令赍布五十端,求市龙脑、沉香、苏合香油诸物和药。上命太医院悉赐所须药而还其布”[《明太宗实录》卷一九,永乐元年夏四月“壬戌”条,台北:中央历史研究院于1962年出版,第343页.]。自此之后,双方开始定期互派使节,使节的交流有时一年两三次,中朝朝贡贸易进入稳定发展期。

3、宣德时期中朝朝贡贸易进一步发展

洪熙朝继承永乐朝中朝朝贡贸易的友好传统,继续发展两国的朝贡贸易,到宣德帝在位期间,中国和朝鲜的关系一直是亲切的。双方定期互派使团和互赠礼物,朝鲜国王李祹多次派使臣贡马及方物,为回报朝鲜王的友好行动,宣德帝于1425年“遣使以《五经》、《四书》及《性理大全》、《通鉴纲目》赐朝鲜国王”。[《明宣宗实录》卷二二,宣德元年冬十月“辛未”条,台北:中央历史研究院于1962年出版,第578页.]

明初朝鲜进贡的贡品中有一项是金银器皿,但由于朝鲜产金银有限,自明初洪武时期开始,朝鲜就多次请求明廷能够免除金银岁贡,以它物代替,直至明宣宗时期才被允准,“自今贡献,惟以土物效诚而已”,朝鲜国王李祹对此非常感激,“遣宰等奉表谢”。[《明宣宗实录》卷六三,宣德五年二月“癸已”条,台北:中央历史研究院于1962年出版,第1492页.]1433年,朝鲜国王要求派学生来国子监攻读,但宣宗念其“父子远违,情不相舍,兼山川隔远,气候不同”,因此回绝了这一请求,但赐给他一套儒家的经史著作《四书五经大全》,“以为教子弟之资”[《明宣宗实录》卷一0七,宣德八年十一月“乙酉”条,台北:中央历史研究院于1962年出版,第2386-2387页.],这是宣德时期最后一次派往朝鲜的官方使团。

二、明代初期中朝朝贡贸易对中朝两国的影响

明代初期中朝朝贡贸易的发展,对中朝两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都有重大的意义及影响。

1、明代初期中朝朝贡贸易的经济意义及影响

明代初期中朝两国通过朝贡贸易,两国物资实现了调剂余缺,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朝鲜通过贡赐贸易和官方互市贸易,从中国输入药材、书籍、高档绸缎等物,通过走私贸易,得到弓角、烟硝等物,这些物品正是朝鲜所缺又所需之物;而中国因战争、边防需要,从朝鲜购入大量马匹,以保证军事上的胜利,购买耕牛保证屯田的有效进行,如此,这些物品得以流通,双方调剂各自的余缺,满足各自的需求。

但是,由于利润的诱惑,中朝两国使臣的走私贸易愈演愈烈,中朝使节往来的必经之地——位于朝鲜西北部、鸭绿江下游的平安道,由于两国使臣出使频繁,又携带大量的货物,给这一地区以沉重的运输负担,造成对驿路的破坏及对两国边民的骚扰。

2、明代初期中朝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及影响

明代初期特别是洪武时期中朝两国的关系曾经历过一段不稳定的时期,明政府派往朝鲜的使臣被杀、恭愍王被暗杀后高丽政权对明政府的态度摇摆不定,这些都使明太祖朱元璋极为不满。1392年,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并一再向明政府示好,1394年双方建立正式的朝贡关系,自此之后,两国关系稳定发展。同时通过朝贡贸易,中药材、绸缎等物品输入朝鲜,这些物品得到朝鲜上至国王大臣、下至普通民众的广泛喜爱,可以说朝鲜民众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是通过使用中国的物品得到的,贸易活动使双方加强相互了解,进一步促进中朝两国之间的密切联系。

但是在明代初期的朝贡贸易特别是贡赐贸易中,明政府向朝鲜无理索要处女、海青鹰犬等,给朝鲜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这就影响了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如宣德十年(1435年),即宣德帝死后两个月,53名已在中国住了10年的朝鲜妇女,“上(明英宗)悯其有乡土父母之念,特遣中官送回”[《明英宗实录》卷三,宣德十年三月“癸酉”条,台北:中央历史研究院于1962年出版,第63页.],这53名朝鲜妇女方才回到祖国,这引起朝鲜的强烈不满。

3、明代初期中朝朝贡贸易的文化意义及影响

朝鲜号称礼文之国,崇尚中华文化,对中国典籍的需求很大,因此明朝皇帝曾多次赐书给朝鲜国王,如宣德帝于1425年赐《五经》、《四书》及《性理大全》、《通鉴纲目》给朝鲜国王,此外,朝鲜使臣通过在中国购书获得大量中国典籍,这些中国典籍输入朝鲜后被大量翻刻,广为流传,对中国传统文化在朝鲜的传播起到了有力地推动作用。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西周中学;邮编:315722;电话:13566505135;电子信箱:wangwq2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