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根据中日韩经济合作研究第一年的研究主题“促进三国间贸易便利”,中方研究小组进行了企业问卷调查和企业访谈,以征求和汇集从事对日贸易的生产和外贸型企业对中韩、中日之间的贸易现状、贸易障碍、发展前景与合作方式的意见和建议。调研结果表明,在中日韩三国间贸易中,中国对从事日韩贸易企业遇到更为突出的障碍和问题,企业对加强区域合作以促进贸易便利寄予厚望。

  • 标签: 中国 日本 韩国 贸易障碍 发展前景 合作方式
  • 简介:<正>明清时期,以江南丝绸为主体的中国丝绸畅销于世界各国。日本一直是中国的较大买主,可自清中期起,随着本国蚕丝丝绸生产的迅速兴起,日本由丝原料输入国逐渐变为输出国,并最终超过中国而一跃成为最大的生丝出口国。中国丝绸对日贸易的兴衰消长,实质上体现了中日生丝及丝货生产格局的前后根本变化。今就这种贸易的经营者、过程、数量、利润率及其兴衰原因等问题略作探讨,以期行家指正。一明代前期,中日两国实行官方勘合贸易。自永乐十七年到嘉靖二十六年,日本派遣勘合船共17次。这些勘合船每次载来日本特产,载回国的则以丝绸、书籍等为主。明朝使者也多带丝绸。如永乐二年明使带有紵丝50匹,纱20匹,永乐四年带有织金及诸色彩币200匹,绮绣衣60件;次年又带有锦10匹,紵丝50匹,罗30匹,纱20匹,彩绢300匹;宣德八年明廷回赠日本国王、王妃的有各色丝织品102匹。这种官方勘合贸易到嘉靖二年发生争贡之役后,虽然表面上维持,但实际上已经大体结束。官方勘合贸易之外,明廷严禁民间与日本等国发生贸易往来。明律规定,“凡将牛、马、军需、铁货、铜钱、绸、绢、丝绵私出外境货买卖及下海者杖一百”,丝绸贸易在禁止之列。隆庆元年部分开海,准贩东西二洋,但仍然禁止与日本贸易。民间开展对日丝绸贸易,就只能以走私的

  • 标签: 唐船 丝绸贸易 长崎 日本 对日贸易 明清时期
  • 简介:2017年3月8日和10日,WTO对日本作出第十三次贸易政策审议。根据WTO秘书处的报告,在此次审议期内,日本经济表现依然疲软,其中包括持续的低通货膨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数量的下降等等。近年来,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进一步阻挠了该国的经济发展,为提振商业和消费者信心,日本政府也出台了广泛的政策措施,货币宽松、财政刺激以及(在农业、能源和医疗等领域的)结构性改革是其退出通货紧缩、振兴国家经济的主要战略框架。

  • 标签: 贸易政策审议 日本政府 WTO 低通货膨胀 人口老龄化 消费者信心
  • 简介:中国茶叶的出口量增长缓慢,影响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以日本为实例,通过选取人民币对日元汇率、日本茶叶消费量、日本茶叶年产量、日本对茶叶进口标准的修订等因素,运用增广恩格尔-格兰杰(AEG)两步法分析这些因素对中国茶叶出口日本贸易额的长期影响关系,并根据分析结果给出提高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建议。

  • 标签: 茶叶 出口贸易 日本 AEG分析
  • 简介:近几年,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山东与日韩的经贸合作,特别突出了利用区位优势扩展同日韩贸易,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举措,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本文就山东与日韩贸易的现状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标签: 贸易特点 对策
  • 简介: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25周年之际,日本问题和中日关系不约而同地成为海内外国际关系学术界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现象,是国内舆论界和学术界通过纸面媒体和网络媒体对一些研究者提出的对日关系“新思维”和对日“外交革命”展开了广泛而又激烈的讨论,这实为近年来国际关系研究

  • 标签: 中国 日本 外交关系 国家安全 和平
  • 简介:2011年2月16日,日本和印度签署了经济合作协定。本文在分析中印两国对日出口贸易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日印经济合作协定的相关内容,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方面探讨了该协定对中国对日贸易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在短期内,日印该协议的签署对中国对日贸易的负面影响极其有限;而在长期内,该协议对印度经济及贸易的正面促进作用不可小觑,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标签: 日印综合经济合作协定 出口贸易 联合国国际货物标准分类 印度 关税减让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
  • 简介:1941年至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期。这一时期,中日货币金融战经过多回合反复较量,中国顶住了日伪进攻。同民政府虽说在套汇战中吃了败仗,但在抵制日伪发行伪币、抢购沦陷区半沦陷区重要物资、维持法币稳定、争取国际经济援助诸方面取得成绩,从而保证了最必需的军需民用,稳定了抗战经济局面。

  • 标签: 日伪 银行 经济援助 抗日战争 货币金融 沦陷区
  • 简介:吴光荣,1929年4月出生在江苏靖江永正乡施美风村,他父亲小时候从吴家过继给王家,改姓王,取名王亦堂。吴光荣少年时期家里日子还过得去,读了三年私塾。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同年年底,日军就沿长江向西侵犯,很快侵占了靖江,到处烧杀抢掠,实行"三光政策",地主恶霸也乘机敲诈勒索,欺压百姓,劳苦大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受尽了磨难。

  • 标签: 永正乡 全面侵华战争 对日作战 烧杀抢掠 日本军国主义 抗日武装
  • 作者: 白林林
  • 学科: 经济管理 > 企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中外企业家》 2009年第3期
  • 机构:摘要:《独立评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颇具影响力的一份政论性刊物。以胡适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精英本着独立的精神,言其所当言,言人所不敢言,对如何解决当时中日关系,提出了他们各自独到的见解。
  • 简介:根据杨天石先生对蒋介石日记的研究,早在北伐战争时期,蒋就有“三日亡国”论,他认为中日力量悬殊,一旦开战,沿海地区就会陷入日军之手。因此北伐军要刻意避开日军。日军在1928年制造“济南惨案”,蒋对此提出“不抵抗主义”。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蒋介石的民族主义情绪变得十分强烈,特别是“七七事变”后,他的对日主张发生了重大变化,“中日必有一战”成为其主要观点。

  • 标签: 蒋介石 日本侵华 “九一八事变” 民族主义情绪 不抵抗主义 战争时期
  • 简介:<正>一、对日民间索赔诉讼的历史及现状早在1975年,居住于苏联领土萨哈林的4名朝鲜半岛出生者首开对日民间索赔诉讼之先河。他们在东京地方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日本政府应为二战后他们一直不能返回故乡而承担国家责任。此后有关国家国民对日索赔诉讼呼声不断高涨,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了一个高峰。1993年17名香港居民状告日本政府,要求日本政府因为其在二战占领香港时期所发行的"军用手票"一事而赔偿共计7.6亿日元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失赔偿费,从而掀开了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诉讼的第一页。1995年6月花冈事件幸存者耿谆等人起诉日本鹿岛公司为418名死难劳工、9名幸存者及2名遗族者各支付550万

  • 标签: 国际法原则 损害赔偿 精神损失 国家责任 中日联合声明 花冈事件
  • 简介:时间和日界线的问题历来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和一个难点,本文就日界线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混乱认识加以探讨。

  • 标签: 日界线 时区 区时 日期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