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传统痔切除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重度痔疮的价值。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痔切除术,观察组使用PPH术,进行组间疗效及随访预后的观察对比。结果:围手术期的指标情况显示,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上观察组均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4h疼痛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97.50%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2.50%的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3个月并发症总发生率与随访12个月复发率分别为2.50%、0,对照组分别为15.00%、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痔疮在临床治疗时,应用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治疗,具有特别确切的临床效果,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天数,加快创面愈合时间,并明显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比重,减少复发情况,有利于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性胸腰椎骨折患者5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登记身份证信息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6例,本次研究选取时间跨度为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对照组患者接受大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型术,研究组患者接受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型术进行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VAS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小(P>0.05)结论:给予老年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型术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肛周脓肿是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或慢性化脓性疾病。其发生大多是由肛腺感染引起,也有10%是继发于肛周皮肤病(例如化脓性汗腺炎、化脓性皮脂腺感染等)、肛裂、炎症性肠病、外伤、医源性损伤、艾滋病、性传播疾病及放疗等。肛周脓肿是医院肛肠科较为常见的急重症,属外科感染,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以年龄在20-40岁男性多见,其他年龄段、女性也可发病,只是所占比例相对较少。生活中,多数人只知道痔疮为肛门疾病,却对肛周脓肿知之甚少,甚至会将二者混淆,接受错误治疗,从而耽误病情。所以必须要提高对肛周脓肿的认知,了解如何正确合理的预防、治疗肛周脓肿疾病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预防和治疗肛周脓肿进行讨论。
简介:重症肺部感染属于呼吸系统疾病,病情危急,据统计,重症肺部感染的发病率正在逐年提升,如果无法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则会病变为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甚至是多个器官逐渐衰竭等,直到患者死亡。目前,临床中,一般会通过抗生素和对症支持方法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但是临床疗效不佳。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属于新型治疗手段,通过抗生素降阶梯疗法进行治疗,能够提升临床疗效,保证治疗安全性。
简介:目的:总结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3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并在治疗的全过程对患者实施精心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溶栓治疗,并收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结论: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有效的方法,同时在溶栓期间给予精心的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脑梗塞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翼状胬肉切除术分别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生物羊膜移植术两种术式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入60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予以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观察组予以翼状胬肉切除术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比较两组效果;角膜创面恢复正常的时间、新生血管消失的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患者QOL量表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效果、QOL量表评分、角膜创面恢复正常的时间、新生血管消失的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促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改善,并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究微创痔疮手术治疗痔疮的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方法:以2020年1月-2021年3月严重痔疮患者100例为研究的对象,简单随机化法分组,对照组中实施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试验组则实施微创痔疮手术治疗,分析2组痔疮患者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严重痔疮患者的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痔疮患者接受微创痔疮手术治疗,可降低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且可缩短患者的手术用时和康复时间,意义重大。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以及预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1月份到2020年4月份收治的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52例,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患者,针对两组患者全部采取常规治疗模式,并以此为基础,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头罩吸氧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式,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重点比较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为80.76%,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来讲,通过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式,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故此种治疗方法具备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肠球菌系革兰阳性球菌,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消化道及女性生殖道中,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多见于医院感染.由于细菌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的双重特性,以及各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造成的高选择性压力,导致多重耐药(multipledrugresistance,MDR)肠球菌增多,甚至出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enterococci,VRE).2000年利奈唑胺上市,是首个应用于临床的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用于治疗MDR革兰阳性菌感染,尤其是治疗VRE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近年来,利奈唑胺耐药肠球菌的数量呈逐年增多趋势,同时新耐药机制的发现也使此药在临床上的使用遇到了挑战.
简介:念珠菌(Candidaalbicans)是人类中定植于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和皮肤黏膜上最常见的机会性致病真菌之一.一旦机体免疫功能减退,白念珠菌会大量繁殖并改变形态结构,侵入机体引起疾病.白念珠菌的双相性转换,尤其是由酵母相向菌丝相的转换,在其致病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除了许多环境因素,如温度、二氧浓度以及酸碱度等可触发白念珠菌的形态转换,白念珠菌自身产生的群体感应分子(quorumsensingmolecule)也可调控菌体的形态.法尼醇(farnesol)是第1个在白念珠菌中发现的群体感应分子,其功能有调控白念珠菌的双相性相互转换(morphology)、影响生物膜(bioflm)的生成和调节宿主免疫等.因此,本文就法尼醇与白念珠菌、宿主免疫的相互关系作一综述.
简介:当前,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Enterobacteriaceae,CRE)在医疗机构的快速流行和播散,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加强CRE菌株的检测和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干预,是遏制CRE菌株进一步流行播散的关键环节.本文对国际上关于CRE菌株的检测方法和防控指南(主要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英国公共卫生中心发布的指南文件)进行简单描述,以供参考.
简介:脑脊液细胞增多一般与细菌性脑膜炎有关,也可见于病毒性脑膜炎,尤其在病毒性脑膜炎早期.一项报告显示,在因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38例患者中(1/4脑炎患者),白细胞总数的中位数为150个/μL,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中位数仅为0.03.相反,因肠道病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白细胞总数的中位数为105个/mm3,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中位数为0.30.肠道病毒并不是唯一能够引起脑脊液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病毒.Tyler等发现,在174例西尼罗病毒脑膜炎患者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50的患者占45.6%,其中17.2%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75.
简介: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Capnocytophagaspp.)是定植在口腔的条件致病菌,可引起牙周炎,也可引起脓肿、结膜炎、心内膜炎、骨髓炎、败血症和宫颈炎等感染,围产期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感染少见,现报道我院1例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引起的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
简介:1941年临床第一次使用青霉素不久后,青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就不断被检出.1944年,斯坦福大学的威廉·柯比(WilliamKirby)通过研究7株青霉素耐药金葡菌(MRSA),鉴定出“高效青霉素灭活剂”(即青霉素酶),发现了青霉素的耐药机制.1959年生产的第一个半合成青霉素一甲氧西林,被认为可以解决金葡菌对青霉素的耐药.但是通过对1959一1960年收集的5440株分离株进行筛查后发现,分离自1960年10月的3株金葡菌其甲氧西林的最低抑菌浓度增高.这3株菌分离自同一医院,属于相同的噬菌体型别,具有相同的耐药谱,并且都对青霉素、四环素和链霉素耐药.患者既往均未接受过甲氧西林治疗.这是MRSA的第一次克隆传播.
简介:目的分析支气管镜检查对临床怀疑肺结核而痰涂片结核菌阴性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9例于2010年6月-2015年5月临床和影像学怀疑肺结核但痰涂片阴性的患者。所有患者连续3d痰涂片阴性或者无痰者均接受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包括刷检、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和经支气管肺活检,标本分别进行涂片抗酸染色、结核菌培养或组织病理检查。结果459例临床怀疑肺结核痰菌阴性患者,经支气管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者378例,占82.4%。378例支气管镜确诊病例中,肺结核238例(占63.0%),其他诊断包括支气管肺癌、非特异性炎症、机化性肺炎、肺部真菌感染、间质性肺炎、结节病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在支气管镜确诊的病例中,涂片(毛刷和/或BAL液)阳性156例,诊断灵敏度57.95%;BAL液培养阳性213例,诊断灵敏度79.78%;病理活检阳性152例,诊断灵敏度56.93%。支气管镜综合技术(涂片+培养+活检)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01%、97.46%、97.98%和88.89%。结论对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怀疑肺结核而痰涂片结核菌阴性的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常规检查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