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消化不良(dyspepsia)是一种胃动力出现了障碍而导致的疾病,包括胃蠕动不好引起的胃轻瘫以及食道的反流病。长期消化不良,势必会引起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如长期胃胀、胃痛、灼烧等,就会影响到进食、睡眠、情绪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此类患者由于这些症状,往往需要反复到医院就诊,进而产生一定的医疗费用,这对社会和个人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如果想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告别这种不好的现象,平常不仅要要多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和调理自己的身体外,还要知道消化不良的一些危害和如何防治消化不良。
简介: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在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6月到2020年9月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接受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进行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满意度比参照组高,(P<0.05)。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稳定患者情绪,降低并发症的概率缩短住院时间,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
简介: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肠性炎症疾病,病患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便,甚至严重者能够造成多种并发症,溃疡性结肠炎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病率较高,这与工业环境密切相关,其根本可能原因与促炎细胞积累有关。近年来,我国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有所降低,但发病率仍居高位。该病程时间较长,容易复发,严重者可能危及病患生命。故归纳总结诊治、治疗、回访、怀孕等方面注意问题,以期有助于病患战胜疾病,改善病患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研究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内接诊治疗的100例早期炎症肠梗阻病人当作研究对象,分成2组,即常规组50例,给与常规的临床抗菌素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地塞米松与生长抑素联合治疗,对比2组病人治疗效率、手术后各类有关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效果高过常规组病人,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类有关技术指标的均较常规组优,P<0.05。结论:采用地塞米松联合生长抑素综合治疗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并减少病人恢复时间,可以考虑到积极推广应用。
简介:消化器官是人体内很重要的一个组织,消化功能的正常运转能够帮助人体吸收掉摄入的营养,并且将废物排出。如果消化系统出现问题,那么会给人带来许多的不便,肠梗阻就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
简介:急性胃炎是由于感染或进食被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后,所致的急性单纯性胃炎为多见。一般起病较急,在进食污染食物后数小时至24h发病,症状轻重不一,表现为中上腹不适、疼痛,以至剧烈的腹部绞痛,厌食、恶心、呕吐,因常伴有肠炎而有腹泻,大便呈水样,严重者可有发热、呕血和便血、脱水、休克和酸中毒等症状。
简介:目的:探讨多学科多模态对胰腺肿块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60例胰腺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影像学分析,研究采用组多学科多模态影像学分析,观察2组患者胰头肿块的大小、形态、密度/信号特点(包括多期强化特征等)、边界;肿块区及周围是否存在囊性灶,邻近组织器官的改变,包括有无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肝脾有无转移、肾筋膜有无增厚等。结果:研究组胰腺肿块形态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胰管扩张、胰管结石、胰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肿块钙化、坏死囊变、分叶征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学科多模态对胰腺肿块具有良好影像学鉴别与诊断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诺氟沙星联合丽珠肠乐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12月到2021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肠胃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3例,常规组采用诺氟沙星治疗,研究组采用诺氟沙星联合丽珠肠乐治疗常乐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腹泻、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改善时间明显更短(P<0.05)。结论:诺氟沙星与丽珠肠乐联合应用能够提高急性肠胃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症状表现,改善病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结石治疗中的实施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19年1月-2022年2月收入的胆结石治疗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按照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开腹手术)和观察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两组,分析手术结果。结果:对比综合治疗有效率:观察组综合有效25例(100%),对照组综合有效21例(84%),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手术后,观察组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比对照组更好(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可提升胆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常规的开腹手术,手术效果更好,患者康复结果更理想,可推广。
简介:目的:在IBS-D治疗中联合应用奥替溴铵+双歧杆菌,并分析其疗效以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与-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IBS-D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奥替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22%,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6、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BS-D治疗中联合应用奥替溴铵+双歧杆菌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下调炎症因子水平,值得推广。
简介: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饮食不规律人群很容易发生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当人们得了消化性溃疡后,会对日常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会降低生活质量。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发生后患者在临床表现上会存在一定的不同,那么两种疾病究竟有哪些区别呢?患者得了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应该如何治疗和保养呢?以下文章会带大家一起认识了解。
简介:目的:探究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价值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1月-2021年6月急性胃炎患者100例,为本研究对象,简单随机化法分组,对照组(n=50)患者实施奥美拉唑治疗,试验组(n=50)患者实施阿托品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分析2组急性胃炎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急性胃炎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精神状态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后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精神状态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急性胃炎患者的腹泻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恶心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胃炎患者接受阿托品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可提高治疗的效果,更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康复的时间,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正文>由于胰腺癌的临床特点表现为病情发展迅疾、病势迅速恶化,大部分患者在确诊癌症时,胰腺癌已步入晚期。胰腺癌是消化道慢性疾病的局部表现。胰腺癌肿瘤多生长在胰头部,后期扩散时甚至压迫总胆管。因此,胰腺癌晚期的病人往往表现出体质虚弱、消化不良、脾胃不好的生理状况。病人脾胃虚弱、抵抗力逐步下降,致使癌的生长不受控制、出现加速生长的现象,最终导致病情陷入恶性循环。
简介:<正文>出现萎缩性胃炎要高度关注,要坚持合理治疗,可是因为萎缩性胃炎而出现恐惧、担忧等情绪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只会对救治、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威胁。
简介:<正文>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程一般比较长,并且容易反复发作,在任何年龄段都容易出现这一疾病,但是在20岁到30岁的年龄段最为常见。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疾病,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病人的体重可能会逐渐降低,整个人日渐消瘦。那么一旦得了溃疡性结肠炎会有哪些症状表现呢?这一疾病很可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