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3
1453 个结果
  • 作者: 黎健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药学
  • 创建时间:2022-11-18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8期
  • 机构: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中医院,重庆409600
  • 简介: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属于近些年来新提出的一种医学诊断术语,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慢性炎症反应以及高反应性症状,主要包括:鼻部瘙痒、喷嚏、流清涕、鼻塞、咳嗽、喘息等。以上临床症状可以突然发作,亦可以自行缓解,或者经过有效治疗之外,可快速消失。鼻部症状在早晨会加剧,而哮喘症状在夜晚会加重。部分患者还会合并过敏性结膜炎,出现眼氧、流泪等。

  • 标签: 中医药;防治;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
  • 作者: 程家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药学
  • 创建时间:2022-10-21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9期
  • 机构:岑巩县人民医院,贵州岑巩557800
  • 简介:目的:点评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用药问题,并探讨针对性的干预对策,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择我院开具的1000张中药饮片处方为点评对象,根据相关规范和指南,统计处方中不规范处方和不适宜处方。结果:本组1000张处方中共148张处方不合理,不合理处方占比14.8%(148/1000)。148张不合理处方中,不规范处方32张,总占比3.2%(包括处方内容缺项18张,药品用量、用法、疗程等书写不规范10张,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4张),不适宜处方116张,总占比11.6%(包括药品剂量、给药方法、疗程等不合理64张,药物配伍禁忌22张,用药与疾病临床诊断不相符20张,重复给药10张)。结论:我院中药饮片处方开具过程中不合理现象较为严峻,应从处方书写及药品疗效、安全、经济等方面严格放开各种不规范、不适宜处方,以促进临床护理用药。

  • 标签: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合理用药
  • 作者: 韩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药学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2年第7期
  • 机构:苍溪县陵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 广元 628000
  • 简介:我们都知道中药对疾病的治疗与身体的保养都有一定的功效,但中药种类繁多,功效不同,如果不能确保对症下药、科学服药,就会导致不同副作用的发生,腹泻就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大部分人都存在肠胃敏感的问题,在服用中药期间容易发生腹泻症状,对身体与生活带来影响。

  • 标签: 中药;腹泻
  • 作者: 韩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药学
  • 创建时间:2022-10-11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6期
  • 机构:苍溪县陵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广元628000
  • 简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多种压力的增加,人们很容易上火发炎。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人提到“上火”,我们自身也或多或少出现过相应的症状,大家对此并不陌生。但千万不要轻视上火,如果对其置之不理有可能会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影响身体健康。那么什么是上火?应该怎样治疗上火呢?以下从中医学的角度为大家具体介绍。

  • 标签: 中医
  • 作者: 祖艺玮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药学
  • 创建时间:2022-10-11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18期
  • 机构: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江苏南京211500
  • 简介:目的:探讨在中药注射剂应用中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因素。方法:以2017年1月—2021年6月为研究区间,对记录的344例不良反应病例实施统计分析。结果:对存在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其中在10-30分钟内发生不良反应的占比最高;理血、祛痰和清热类型引发的ADR情况需更为关注;皮肤/附件损伤,循环系统损伤引发的ADR反应更高。结论:因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可能存在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中需规范用药情况,强化药物的监管和用药处置流程。

  • 标签: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因素;规范用药
  • 作者: 尹红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药学
  • 创建时间:2022-07-29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2年第3期
  • 机构:广南县人民医院,云南 广南663300
  • 简介:目的:探讨阳和汤加减治疗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人,观察组通过阳和汤加减治疗对患者进行诊治,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类风湿病医治手法,通过采用氨甲蝶呤和塞来昔布进行干预。随机分析患者病症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身体康复程度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数值比对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通过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方式治疗后,在观察数据指标对比中,观察组患者数值变化,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期间,通过采取阳和汤加减治疗诊疗模式具有较高临床可行性,对患者祛风除湿以及通络经脉、温肾补血均有着明显效果,通过阳和汤治疗风湿关节炎患者,还能有效降低药物刺激带来的负面影响,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阳和汤加减治疗;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
  • 作者: 崔爱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药学
  • 创建时间:2021-08-12
  • 出处:《健康养生》2020年 第6期
  • 机构:河北省大城县中医医院,065900
  • 简介:目的:分析中药汤剂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气滞血瘀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挑选我院所收气滞血瘀型心绞痛患者51例,分为对照、观察两组。对照组采取西药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和盐酸曲美嗪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整理两组数据,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患者临床症状及1年内复发情况。结果:考虑两组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患者临床症状及1年内复发情况,在SPSS19.0软件的分析下,观察组心绞痛每月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和1年内复发率均远优于对照组,在SPSS19.0软件的分析下进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汤剂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气滞血瘀型心绞痛的效果远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的效果,更易于被患者接受。

  • 标签: 中药汤剂;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气滞血瘀型;心绞痛;疗效
  • 简介:目的 对穴位中药贴敷对产后子宫复旧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方法 以2018年1月到2019年6月在我院进行产后子宫复旧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配法将产妇平分为每组各50例的对照组及观察组,前者采用缩宫素肌肉注射,后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穴位中药贴敷,对比两组产妇子宫缩复情况及产后恶露持续时间。 结果 两组产妇产后1d子宫缩复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产后3d及产后5d子宫缩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产妇恶露持续时间(6.67±1.56)d,显著少于对照组恶露持续时间(9.67±1.56)d(P<0.05)。结论 针对产后子宫复旧的产妇,采用穴位中药贴敷能促进子宫缩复,减少产后恶露持续时间,效果显著。

  • 标签: 中药穴位贴敷;产后子宫复旧;子宫缩复情况;产后恶露持续时间
  • 简介:目的:观察祛痰活血解毒方及其拆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胰岛素抵抗敏感指数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高糖饮食加链脲菌素制备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观察给药前后血糖、血清胰岛素抵抗的改变.结果:祛痰活血解毒方有显著降低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结论:祛痰活血解毒方药能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 标签: 祛痰活血解毒方 实验性2型糖尿病 胰岛素敏感性 中医药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胃喜康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受体(EGFR)的影响,探讨该药抗胃溃疡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乙酸注射至大鼠浆膜下形成胃溃疡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胃黏膜组织EGF含量,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胃黏膜组织EGFRmRNA的表达.结果:胃喜康组溃疡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与雷尼替丁组无差异(P>0.05),胃喜康组及雷尼替丁组黏膜组织的EGF的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胃黏膜组织EGFRmRNA平均灰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胃喜康组及雷尼替丁组EGFRmRNA平均灰度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1),胃喜康组比雷尼替丁组EGFRmRNA平均灰度值更低(P<0.05).结论:胃喜康的抗溃疡作用可能与激活EGF/EGFR系统,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增生、组织修复,抑制胃酸有关.

  • 标签: 胃喜康 胃溃疡 胃黏膜 EGF 含量 EGFRmRNA
  • 简介:目的:观察肾络通对阿霉素诱导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GF-β1mRNA袁达和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的影响.方法:采用生化、放射免疫法及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大鼠肾功能,肾组织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及TGF-β1、FN、LN的蛋白表达和TGF-β1mRNA表达.结果:肾络通及缬沙坦组肾功能明显改善,肾素活性、ANGⅡ水平有所下降,TGF-β1、FN、LN的蛋白表达及TF-β1mfRNA减少.结论:肾络通可能通过调节RAS,抑制TGF-β1和TGF-β1mRNA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减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进程.

  • 标签: 肾络通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纤维连接蛋白
  • 简介:目的:研究通脉胶囊时动脉粥样硬化(AS)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复制实验性家兔AS模型,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A2(TXA2)含量.取主动脉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斑块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VCAM-1)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通脉胶囊可使血清MDA降低、NO升高和血浆ET、TXB2(TXA2)含量降低,6-酮前列腺素F1α(PCI2)升高,并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VCAM-1表达降低.结论:通脉胶囊抗AS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抗血栓、调节血管舒缩及抗粘附作用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密切相关.

  • 标签: 通脉胶囊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细胞损伤 实验
  • 简介:目的:使用效应面优化法来优化银杏黄酮醇苷的水解条件,并验证在优化的水解条件下的银杏黄酮醇苷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4因素5水平的星点设计方法,考察溶剂甲醇(X1)、25%HCl(X2)的用量和水解时间(X3)及水解温度(X4)对银杏叶标准提取物中银杏黄酮醇苷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不同的水解条件组合产生不同的测定结果,跨度从13.44%到27.62%;表明各因素之间有复杂的交互作用.拟合出多元二次方程并绘出效应面,在此基础上得出银杏黄酮醇苷的最佳水解条件:将约25mg的GBE用12ml甲醇溶解后加入4.2ml25%HCl置于密封试管中于75℃水解100min;重复性试验和回收率试验表明结果良好.结论:方程的预测值和实际测定值的偏差较小,表明效应面优化法优化银杏水解条件切实可行.

  • 标签: 效应面优化法 银杏黄酮醇苷 水解 含量 测定
  • 简介:目的:研究黄山药(DioscoreapanthaicaPrainetBurkill)的化学成分,寻找新的活性物质.结果:分离鉴定了3个C27甾体皂苷,其结构分别鉴定为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呋甾烷-5-烯-3β,22ξ,26-三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protobiosideⅠ),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呋甾烷-5-烯-3β,22ξ,26-三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deltosideⅡ),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呋甾烷-5-烯-3β,22ξ,26-三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Ⅲ).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到.与文献报道的从该植物中分到的化合物进行比较,认为文献报道的化合物可能为药材久放后的酶解产物或提取分离过程中的人工产物.

  • 标签: 黄山药 C27甾体皂苷 化学成分 中药
  • 简介:目的:为阐明唇形科植物罗勒OcimumbasilicumL.的有效成分,对其地上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方法:运用各种层析手段和波谱方法分离并鉴定了17个化合物.结果:其结构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17R)-3β-羟基-22,23,24,25,26,27-六去甲达玛烷-20-酮(2),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3),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2′′-没食子酸酯(4),异杨梅树皮苷(5),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7),软脂酸1-甘油单酯(8),芦丁(9),槲皮素-3-O-(2′′-没食子酰基)-芸香苷(10),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1),丁香苷(12),(6S,9S)-长寿花糖苷(13),山柰酚(14),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15),β-谷甾醇(16)和胡萝卜苷(17).结论: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3,4,5,7,8,10,11,12,13,15为首次从罗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经PTP1B酶活性抑制测试,化合物1IC50值为23.3(M,其余均没有明显的PTP1B酶活性抑制作用.

  • 标签: 罗勒 化学成分 PTP1B酶抑制活性 (17R)-3β-羟基-22 23 2 4 25 26 27-六去甲达玛烷-20-酮
  • 简介:目的:研究白骨壤Avicenniamarina叶的化学成分,开发和利用红树资源,以期获得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较好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和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法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从白骨壤叶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它们分别为:白骨壤醌B(Ⅰ)、白骨壤醌C(Ⅱ)、5-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Ⅲ)、槲皮素(Ⅳ)、山柰酚(Ⅴ)、羽扇醇(Ⅵ)、桦木醇(Ⅶ)、β-谷甾醇(Ⅷ)、麦角甾-6,22-二烯-5α,8α-环二氧-3β-醇(Ⅸ),对甲氧基肉桂酸(Ⅹ).结论:化合物Ⅴ-Ⅹ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中国 红树林植物 白骨壤 化学成分 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砒霜治疗白血病的作用机理.方法: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砒霜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作用,通过荧光光度测定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膜流动性、细胞周期.结果:砒霜能使K562细胞膜流动性增高,G0-G1期细胞百分数减少,S期细胞百分数增加,并具有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

  • 标签: 注射 砒霜 血清 白血病细胞膜流动性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