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西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方法及用药安全性。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月12月在西药房高危药品实施安全管理干预,期间随机选择使用高危药品治疗患者50例,分析总结不良管理事件发生状况、患者用药安全性状况。结果:120次检查中发现药品摆放零乱不集中1例(2%),标识不清1例(2%),未出现存储不当、药品近效期状况。患者用药中未出现用药错误、用药不合理状况,出现用药不良反应2例(4%)。结论:西药房高危药品实施安全管理干预效果良好,不良管理事件发生率低,可提升用药安全性。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静配中心集中调配成品输液溶媒适宜性。方法:从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静配中心集中调配成品输液中抽选1000份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静配中心集中调配成品输液溶媒适宜性。结果:结果表示,1000份静配中心集中调配成品输液中0.9%氯化钠注射液溶媒使用最多,占比84.00%,其次是5%葡萄糖注射液,占比9.90%,其余使用相对较少。在造成溶媒不适宜的原因中,稀释滴注液对药液产生影响占比为51.43%,占比最高,其次为联合用药影响溶媒稳定性,占比31.43%,最后为注射无菌粉末溶媒操作不规范,占比为17.14%。结论:分析静配中心集中调配成品输液溶媒适宜性可以更好的减少静脉输液调配的安全性,选择有效的溶媒进行调配,更好的保证静脉输液效果。
简介:目的观察清胃散加味辅助治疗小儿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伏火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伏火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清胃散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2周后比较临床疗效、溃疡愈合时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7%,治疗组为95.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溃疡愈合时间为(5.68±1.02)d,治疗组为(3.78±1.02)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2组治疗前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CD4+、CD4+/CD8+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升高或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清胃散加味辅助治疗小儿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伏火型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减轻疼痛程度,提高免疫功能。
简介: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儿内科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单纯予以头孢呋辛钠,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7d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为94.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IL-8、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IL-2水平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下降或升高更显著(P<0.0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46%,治疗组为7.6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经积极对症处理后缓解、消失。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机体炎症状态,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万应膏外敷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内服辅助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万应膏外敷及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口服,治疗7d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消失时间,血清、尿淀粉酶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过程中共脱失病例17例,其中治疗组5例,对照组12例,最终有效病例治疗组77例,对照组56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为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腮腺肿胀疼痛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血淀粉酶下降显著,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治疗后2组尿淀粉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应膏外敷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内服辅助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显著,可快速有效减轻疼痛、缩短病程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运脾厚肠鱼胶汤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迁延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妈咪爱和十六角蒙脱石(思密达)治疗,治疗组采用运脾厚肠鱼胶汤治疗,2组均治疗5d后统计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NO)、锌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血清IL-6、NO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锌值、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或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运脾厚肠鱼胶汤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可明显改善患儿的症状、体征,降低血清IL-6、NO,提高锌和SOD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耳尖刺血法辅助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我院儿科就诊的咽结合膜热患儿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耳尖刺血法,每日1次,共3次。观察2组治疗后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眼结膜充血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眼结膜充血消失时间和口服退热药物的次数方面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尖刺血法辅助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不仅可以缩短病程,减轻患儿咽痛及结膜充血的症状,而且可以减少退热药物的使用次数,且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简介:目的观察健脾补肾调督法穴位按摩辅助治疗肌张力低下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肌张力低下型小儿脑瘫脾肾虚弱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组治疗期间患儿均脱失2例。对照组给予中频脉冲电治疗仪治疗,1次/d,每周6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健脾补肾调督法穴位按摩,1次/d,每周6次;2组均治疗1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股四头肌肌力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股四头肌肌力、GMFM评分均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补肾调督法穴位按摩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能明显提高肌张力低下型小儿脑瘫脾肾虚弱型的肌力,改善粗大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恩经复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8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和电脑中频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4月。治疗前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同时运用神经电生理检测受损神经的传导速度,并用徒手肌力检查法(MMT)分别评定患儿上肢肌肉肌力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的腋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和尺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增快(P<0.05),且治疗组的增幅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恩经复,同时结合运动疗法、电脑中频疗法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联合小儿开胃增食合剂治疗小儿脾失健运型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5例厌食症脾失健运型患儿随机分为合剂组、推拿组和联合组,每组45例,分别予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口服、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及两者联合治疗,治疗7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3组体质量平均增加量,治疗前后微量元素(钙、铁、锌)水平,食欲、食量、腹胀、便秘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体质量平均增加量显著优于合剂组、推拿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剂组与推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微量元素(钙、铁、锌)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3组微量元素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升高幅度优于合剂组、推拿组(P<0.05)。治疗前3组食欲、食量、腹胀、便秘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3组症状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下降幅度大于合剂组与推拿组(P<0.05)。合剂组总有效率为82.22%,推拿组为80.00%,联合组为95.56%,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合剂组与推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联合小儿开胃增食合剂治疗小儿厌食症脾失健运型优于单一治疗方法,可促进微量元素(钙、铁、锌)的吸收、增加体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自制消炎止痛膏外敷辅助治疗儿童化脓性甲沟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外科2014年1月到2017年8月收治的化脓性甲沟炎患儿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予阿莫西林胶囊口服、常规75%医用酒精局部湿敷,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外敷自制消炎止痛膏。2组均治疗7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5%,治疗组为97.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红肿消退时间为(7.12±1.36)d,治疗组为(2.36±0.71)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2组VAS均显著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1)。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自制消炎止痛膏外敷辅助治疗儿童化脓性甲沟炎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儿红肿时间,减轻疼痛程度,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