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肝细胞性肝癌(HCC)占我国癌症死亡的第2位[1].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产生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多步骤发生的过程.其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为其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长时间来,人们对HBV如何导致HCC的发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结合文献,围绕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几个焦点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HCC发生的一种可能模式.

  • 标签: 肝细胞癌 分子生物学 细胞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C细胞联合肿瘤特异性抗原的主动免疫治疗肝细胞肝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30例健康者和8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1个月及3个月血清中的IFN-γ、IL-2、IL-4、IL-6及IL-10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癌患者血清中IFN-γ、IL-6及IL-10表达均升高(P<0.05),治疗后仅IFN-γ升高(P<0.05),IL-6及IL-10表达均降低(P<0.05),IL-2、IL-4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主动免疫治疗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对监测疾病发展、评价疗效、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主动免疫 干扰素-&gamma 白介素 肝细胞性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对肝脏肝细胞组织病理变化观察.方法将56例自体干细胞肝移植术完成了术前、术后肝穿刺检查的病例资料总结.结果移植患者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术前分级均在G3S4以上.术后病理平均分级G3S3.结论我们认为补充足够的肝细胞、控制肝纤维化的进展甚至逆转纤维化过程,证实干细胞移植能够改善肝细胞病理变化,进而影响肝细胞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关键词自体干细胞,肝移植,肝穿刺,病理中图分类号R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72-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转染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骨髓间质细胞(MSCs)治疗大鼠脑缺血的效果。方法制备大鼠一过性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MCAO后24h分别将磷酸盐溶液(PBS)、MSCs和转染HGF的MSCs(MSC—HGF)通过立体定向技术植人缺血脑组织。通过改良神经功能严重性评分(mNSS)评价神经功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脑组织HGF表达、缺血脑组织边缘带细胞凋亡及存活神经元。结果治疗后2周,MSC—HGF组mNSS明显低于PBS组和EMCs组(P〈0.05)。治疗后第1天MSC—HGF组病变脑组织中HGF蛋白表达明显高于PBS组和EMCs组(P〈0.05)。治疗后1周,与PBS组和EMCs组相比,MSC—HGF组在梗死边缘带凋亡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减少(P〈0.05),存活神经元的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结论转染HGF的MSC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抗细胞凋亡、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骨髓间质细胞 肝细胞生长因子 脑内移植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肝细胞癌、肝胆管细胞癌鉴别诊断中,采用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2018年6月、2021年6月为本研究初始、结束时间。选入肝细胞癌患者、肝胆管细胞癌患者各50例。根据疾病性质不同,分为肝细胞癌组、肝胆管细胞癌组。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分析两组检查结果,包括两组发病部位、强化情况、临床资料及合并症影像学表现等。结果:(1)肝胆管细胞癌组患者病灶最大直径数值小于肝细胞癌组,右叶发病概率较肝细胞癌组更低,P<0.05。(2)肝胆管细胞癌组患者动脉期强化率高于肝细胞癌组,门脉期强化率比肝细胞癌组高,P<0.05。(3)肝硬化、HBsAg(+)、AFP升高方面,肝胆管细胞癌组发生率均低于肝细胞癌组,P<0.05。淋巴结转移、结石方面,肝胆管细胞癌组发生率均高于肝细胞癌组,P<0.05。结论:CT检查在鉴别肝细胞癌、肝胆管细胞癌方面效果理想,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性,有利于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CT检查 肝细胞癌 肝胆管细胞癌 鉴别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肝胆管细胞癌鉴别诊断中应用CT的价值。方法:2020.8-2021.10.选取医院确诊的4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40例肝胆管细胞癌为研究对象,患者依次进行超声检查、CT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结果:CT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总诊出率97.50%大于超声77.50%,CT的右肝发病检出率100.00%大于超声80.00%,CT的肝胆管细胞癌总诊出率92.50%大于超声72.50%,数值有差异(P<0.05)。结论:在肝细胞癌、肝胆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中应用CT,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肝胆管细胞癌 原发性肝细胞癌 CT 超声 病理学
  • 作者: 刘萍 张彪 曾泉 陈思文 葛晨 王卫华 王昌正 岳文 万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解放军医学院,北京市 10085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消化内科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市 100853,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卫生勤务与血液研究所军事再生医学研究室,北京市 100850,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消化内科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市 100853,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 100124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肝细胞细胞的方法,初步探讨其在对乙酰氨基酚(APAP)作用下的细胞损伤反应。方法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分离的单个核细胞表面标志CD45;针对诱导的肝细胞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肝细胞特异性基因细胞色素P450(CYP)1A2、CYP3A4、CYP2C9、白蛋白(ALB)、甲胎蛋白(AFP)、肝细胞核因子(HNF)4α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细胞标志物AFP、HNF4α、ALB在细胞中蛋白的表达水平;生化分析仪检测肝细胞特有的AFP、ALB、尿素的分泌功能;荧光素酶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细胞关键药物代谢酶CYP3A4酶活性;肝损伤药物APAP作用肝细胞细胞后,比色测定法检测肝细胞损伤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采用t检验与秩和检验比较数据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外周血分离的单个核细胞表面标志CD45表达阳性率约98%,诱导第15天细胞形态出现肝细胞样变化;与分离的单个核细胞相比,CYP1A2、CYP3A4 、CYP2C9、ALB、AFP、HNF4α mRNA明显升高,AFP、ALB,HNF4α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AFP、ALB、尿素的分泌功能增强;与原代肝细胞相比CYP1A2、CYP2C9、AFP、HNF4α mRNA、CYP3A4 mRNA无降低,ALB mRNA较低,AFP、ALB、HNF4α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无降低,AFP、ALB、尿素的分泌功能无降低。此外肝细胞细胞产生了与原代肝细胞相似的CYP3A4酶活性;APAP孵育较不含APAP孵育的肝细胞细胞会释放更多的ALT;在APAP作用下肝细胞细胞相比分离的单个核细胞ALT释放增加。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能诱导为具有肝细胞部分特性的肝细胞细胞,通过诱导具有了肝细胞关键药物代谢酶CYP3A4活性,肝损伤药物APAP作用下,肝细胞细胞初步体现了肝细胞损伤时ALT分泌的特征。

  • 标签: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诱导 肝细胞样细胞 肝细胞损伤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随着临床应用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经动脉放射栓塞(TARE)在HCC的局部治疗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相较于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此治疗方法疗效好且副作用较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笔者围绕TARE治疗HCC的临床应用现状(主要适应证及疗效、联合系统治疗以及成本-效果分析)予以综述。

  • 标签: 肝肿瘤 经动脉放射栓塞 临床疗效 联合治疗 成本-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IL-17是已发现的30余种白细胞介素之一,在多种生物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正常情况下,IL-17可以导致炎症的发生。但在病理条件下,IL-17对多种肿瘤也具有促进作用。肝细胞癌是肝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发展快、预后差、易转移,且肿瘤微环境中有明显的炎症反应,这些生物学特性提示肝癌的发生、发展与IL-17的表达有一定的关系。IL-17可以通多种途径来影响肝细胞癌的生长、发展和自噬。如通过AKT/IL-6/JAK2/STAT3信号通路和miR-383/STAT3轴促进肝细胞癌生长、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来促进肝细胞癌转移、通过NF-κB途径增强PIAS1的表达来抑制IFN-γ的抗肿瘤作用,以及通过抑制Bcl2-Beclin1中的Bcl2降解来抑制肝细胞细胞的自噬。本文就IL-17在肝细胞癌中发病机制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7 癌,肝细胞 STAT3转录因子 NF-κB
  • 简介:摘要中国肝细胞癌发病人数占全球50%左右,其疾病负担仍呈上升趋势。积极做细肝细胞癌全程多学科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改善患者总体预后,进而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之提高肝癌总体生存率15%的目标。肝细胞癌规范化诊疗涉及到肝癌诊疗多个关键环节,如明确肝癌诊断,合理选择治疗方式,精准的术后辅助治疗以及复发的监测等。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模式是实现肝细胞癌全程多学科规范化管理的关键举措。笔者结合所在单位MDT诊疗经验,就肝细胞癌全程多学科规范化管理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 标签: 癌,肝细胞 全程管理 规范化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存在可切除率低、复发率高的痛点。转化和新辅助治疗是改善肝癌患者长期预后的有效策略。随着临床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以及不断涌现的新型抗肿瘤药物,肝癌转化和新辅助治疗迎来高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新挑战。笔者结合自身临床经验以及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探讨肝癌转化和新辅助治疗策略以及面临的挑战。

  • 标签: 肝肿瘤 手术切除 转化治疗 新辅助治疗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肝切除术对中国肝癌分期(CNLC)-Ⅱ期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美国SEER数据库中2004年至2015年符合CNLC-Ⅱ期的肝细胞癌患者数据。共纳入3 764例患者,年龄范围18~93岁,年龄(64±11)岁,男性2 935例,女性829例。其中非手术治疗患者2 825例,肝切除手术患者510例,局部消融治疗患者429例。通过绘制Kaplan-Meier曲线、倾向评分匹配分析以及亚组分析,评价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总体生存(OS)和癌症相关生存(CSS)的影响,并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独立预后危险因素。结果肝切除手术组患者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3%、51.9%和34.0%,显著高于局部消融组的71.7%、34.8%和24.9%(χ2=18.50,P<0.001),以及非手术组的46.8%、16.1%和8.4%(χ2=276.0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样,肝切除手术组患者的1、3、5年癌症相关生存率分别为80.2%、58.9%和41.8%,也显著高于局部消融组的75.9%、42.8%和32.6%(χ2=15.20,P<0.001),以及非手术组的52.3%、21.5%和12.7%(χ2=245.0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肿瘤长径、化疗、病理分级、甲胎蛋白以及手术方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倾向评分匹配分析进一步证实肝切除术相对于非手术治疗能够改善CNLC-Ⅱ期患者的预后,中位OS分别为52个月(95%CI:38~60)和10个月(95%CI:7~16),中位CSS分别为59个月(95%CI:44~77)和11个月(95%CI: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当肿瘤最大径超过10.0 cm时,手术切除并不能使患者生存获益。结论肝切除手术能够改善CNLC-Ⅱ期肝细胞癌患者的OS和CSS。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切除术 中国肝癌分期 总体生存期 癌症相关生存期
  • 作者: 喻梦茹 杨冠恒 刘光辉 曾溢滔 薛燕 马晴雯 曾凡一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 上海市儿童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上海20004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 上海市儿童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上海200040 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胚胎学与遗传发育学系,上海200025 国家卫健委医学胚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胚胎与生殖工程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4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 上海市儿童医院 上海交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来源的供体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体内移植后生成血小板(PLT)的差异因素,进而为解决临床上HSCs移植后PLT重建不良的问题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Ficoll分离技术分别从孕14.5 d(E14.5)胎肝(FL)和8周龄小鼠骨髓(BM)中分离HSCs及其下游髓系和淋巴系细胞,即单个核细胞(MNCs)总和,移植入清髓辐照后的受体小鼠胫骨骨髓腔内,构建造血重建FL-MNCs和BM-MNCs小鼠移植治疗模型。定期检测受体小鼠外周血血常规指标。通过流式细胞方法检测供体细胞在受体内的嵌合率及PLT形成上游细胞。进一步利用磁珠分选FL-MNCs和BM-MNCs供体细胞中CD41+巨核细胞,并诱导PLT生成。另外,通过定量RT-PCR检测两种来源的CD41+巨核细胞的PLT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FL-MNCs移植组和BM-MNCs移植组的血常规参数包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PLT均在移植后第4周恢复正常水平,受体的血细胞基本由供体细胞替代。FL-MNCs移植组比BM-MNCs移植组受体小鼠的PLT水平上升更快,移植后第4周FL-MNCs组和BM-MNCs组的PLT水平分别为(1.45±0.37)×1012/L和(1.22±0.24)×1012/L,P<0.05。同时,FL-MNCs中含有更高比例的Lin-Sca-1+c-Kit+造血干细胞(FL-MNCs为7.60%±1.40%,BM-MNCs为1.10%±0.46%,P<0.01)、Lin-Sca-1-c-Kit+CD41+CD150+巨核祖细胞(FL-MNCs为3.05%±0.22%,BM-MNCs为0.15%±0.02%,P<0.01),以及CD41+CD42b+成熟巨核细胞(FL-MNCs为1.60%±0.06%,BM-MNCs为0.87%±0.11%,P<0.01)。体外功能性研究发现胎肝来源的FL-MNCs-CD41+巨核细胞在体外诱导后可更快地生成前血小板样细胞,第3天即有前血小板样细胞形成,第5天有明显PLT形成,而骨髓来源的BM-MNCs-CD41+巨核细胞第5天仍没有前血小板样细胞形成。FL-MNCs-CD41+能表达更高水平的PLT生成相关基因Mpl(3.25倍)、Fog1(3倍)和Gata1(1.5倍)(P<0.05)。结论FL-MNCs具有更好的受体血小板植入效果以及更快的体外PLT分化速率,这可能与FL-MNCs细胞组成中较高比例的巨核细胞数量及其Mpl、Fog1和Gata1等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关。这些供体细胞特征的因素分析研究有望为临床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PLT重建不良提供供体细胞参考依据。

  • 标签: 血小板 巨核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林蔓 吕子成 冯浩 夏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上海 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上海 200127 上海市器官移植研究所,上海 200127 上海市器官移植与免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0127
  • 简介:摘要肝移植是治疗肝细胞癌的最佳方法之一,移植肿瘤学理念的提出为肝细胞癌患者的全过程管理带来新的思路。在过去,手术成功率和围术期安全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而随着肝细胞癌新辅助治疗和术后辅助治疗的推广,治疗的重心逐渐偏移到癌症治疗及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上。不同类型的患者肝移植的预后可能会有所不同,因而应对肝细胞癌肝移植的患者进行细化分层和差异化的治疗路径,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本文将肝细胞癌肝移植患者分为符合移植标准的原发性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复发的肝细胞癌和降期或新辅助治疗后的肝细胞癌患者。精细分层和分类管理是移植肿瘤学全过程管理的必然要求和必经路径。

  • 标签: 肝肿瘤 肿瘤移植 肝移植 肝细胞癌 分层管理 全过程管理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但经常复发,很大一部分原因与微血管侵犯相关。因此,寻找一种无创的术前预测微血管侵犯的方法对于指导手术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等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的多序列、多模态成像以及基于MRI的影像组学、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术前无创性地预测肝细胞癌的微血管侵犯成为可能并极具发展前景,本文将主要就此方面展开综述。

  • 标签: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深度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人毛囊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促进毛发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毛囊来源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4例除皱术后患者废弃的正常头皮组织,分离单根毛囊进行体外器官培养。以常规培养为对照组,培养液中添加浓度为10 ng/ml的HGF作为实验组,显微镜下测量不同培养天数毛囊的生长长度;通过观察培养毛囊毛球部毛基质与毛乳头的形态,评价HGF对毛囊生长周期的影响。分离培养人毛囊上皮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对其表面标志进行鉴定;以常规培养的毛囊上皮细胞为对照组,以培养基添加10 ng/ml的HGF处理48 h后的毛囊上皮细胞为实验组,收集细胞提取RNA,转录组测序分析HGF对毛囊上皮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应用real-time PCR对测序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各项定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2组间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毛囊生长趋于停止;毛囊体外培养7、10、14 d时,对照组毛囊生长长度(单位0.1 mm)分别为12.210±4.191、13.710±3.518、14.000±4.057,实验组HGF促进毛发生长,生长长度分别为16.700±5.143、18.800±4.917、23.000±7.1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53,P<0.05;t=2.962,P<0.01;t=3.910,P<0.01);分离培养的毛囊上皮细胞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形态,表达上皮细胞表面标志分子CD49f;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毛囊上皮细胞高表达上皮细胞标志基因KRT14、KRT5、KRT6A、CDH1、SOX9、CD49f,FPKM值分别为6 012±2 141、4 072±1 369、3 896±1 991、95.06±21.48、101.30±38.52、162.00±47.83;不表达或极低表达间质细胞标志基因THY1、DPP4、CDH2 (N-cadherin)、ACTA2、PDGFRA、COL1A1、COL3A1,FPKM值分别为0.740±0.825、0.632±0.765、0.000±0.034、1.674±1.235、0.000±0.014、2.526±3.531、0.000±0.01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经HGF处理后毛囊上皮细胞中改变的基因显著富集于细胞周期及细胞分裂相关生物学过程,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Real-Time PCR验证显示CENPA、CDC20、UBE2C、CDK1、AURKB、NDC80分别降为对照组的0.689±0.053 (t=10.170, P<0.001)、0.676±0.121 (t=4.652, P<0.01)、0.761±0.148 (t=2.785, P<0.05)、0.599±0.153 (t=4.530, P<0.05)、0.706±0.113 (t=4.507, P<0.05)、0.579±0.092 (t=7.931, P<0.01)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GF促进毛囊体外器官培养的生长并延长其生长时间;但在细胞水平上抑制毛囊上皮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表达。

  • 标签: 肝细胞生长因子 毛囊 上皮细胞
  • 简介:摘要螺旋CT克服了常规CT一些固有的缺点,使肝脏CT检查出现了质的飞跃。螺旋CT扫描的一般优势①容积式扫描和采样,一次屏息即可完成全肝扫描,避免了漏检和呼吸运动产生的伪影和层面跳动等缺点;②扫描结束后可行任意间隔进行重建,有利于小病灶的检出,并可克服部分容积效应。螺旋CT肝脏扫描的最主要优点为其扫描速度极快,可选择任意时相进行连续扫描。如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或者单相或者双相甚至多相扫描,经大量的临床实践,目前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已成为肝脏占位病灶尤其肝癌检查的主要方法,并列为常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