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黄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症状和体征,表现为患者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通常因肝脏损伤引起,根据病因不同可将其分为溶血性、肝细胞性、梗阻性和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其中肝细胞性黄疸最常见。肝细胞性黄疸是因肝细胞病变造成其摄取、转化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降低所致。凡能造成肝细胞功能障碍,影响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泌的疾病均可引起肝细胞性黄疸,常见于各种肝实质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中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如肝豆状核变性、血色病等)、全身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肝脏损害(如败血症、疟疾、钩端螺旋体病、伤寒、布鲁菌病、结核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等)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肝脏肿瘤等,其中病毒性肝炎约占肝细胞性黄疸病因的90%以上。

  • 标签: 肝细胞性黄疸 高胆红素血症 病毒性肝炎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的靶向治疗药物比较有价值的有索拉菲尼、瑞格非尼、乐伐替尼、克唑替尼、卡博替尼、尼鲁单抗及派姆单抗。其中派姆单抗首个不依据肿瘤来源,而是依据生物标志物进行选择的治疗药物。

  • 标签: 肝细胞癌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Cl2能否诱导WRL68细胞自噬。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透射电镜检测自噬小体、Westernblot检测LC3B-I到LC3B-II转化。结果WRL68细胞镉暴露后,形态学观察发现细胞形态良好,基本没有损伤;透射电镜观察到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暴露8μMCdCl212h后出现了吞噬空泡,内质网肿胀,有脱颗粒现象,大量的次级溶酶体样结构也出现在细胞质中。用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发现LC3B-II/I的表达增加。结论低浓度镉能引起WRL68细胞自噬。

  • 标签: WRL68 自噬
  • 简介:肝癌在癌症发病率中排名第六,在全球肿瘤相关死亡率中排名第二。由于肝癌早期诊断困难,疾病进展快速和缺乏靶向药物,肝癌患者的存活率极低。由于其各种危险因素(包括遗传易感性,形态学多样性和微环境)的差异巨大,肝癌的早期检测受到极大的限制。故基于肝癌个体患者的异质性,精准医疗为癌症的个体化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甚至让我们能够在高风险人群中进行肿瘤的临床前筛查。本文将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分子分类、信号失调和个体化治疗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沐。

  • 标签: 肝癌 肝细胞肝癌 早期诊断 个性化治疗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s)存在多表型和分子异质性。新型免疫疗法增加了肝细胞癌活性化合物的治疗前景,促进了预后/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的发展。我们旨在综述肝细胞癌靶向治疗的分子通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肝细胞癌 分子疗法 综述
  • 简介:摘要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能够清晰的呈现出多种疾病的病理进展和病灶特征。在肝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中,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T1/T2信号强度、内部信号改变以及包膜形态,准确反映出患者的病情,同时可以发现病灶中的脂肪变、出血、坏死以及钙化等情况,从中了解病情的进展程度。基于此,本研究围绕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了解磁共振成像诊断肝细胞癌的多种途径,探讨其发展与创新方向。

  • 标签: 磁共振成像技术 肝细胞癌 临床诊疗
  • 简介:目的检测Yes相关蛋白(YAP)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探讨其与HCC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具有完整临床及预后资料的98例肝切除术后HCC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YAP表达差异,回顾性分析YAP表达的差异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YAP阳性表达率为21.4%(21/98),YAP阴性表达率为78.6%(77/98),YAP高表达率为10.2%(10/98);单因素分析显示,本组HCC患者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与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大血管侵犯或存在瘤栓、YAP表达状态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AFP≥20ng/ml、YAP表达阳性是影响HC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YAP阳性组中位无复发生存率和中位总生存率低于YAP阴性组(P﹤0.05)。结论YAP与HCC的进展及预后有关,YAP可以作为HCC术后预测预后的一个新指标。

  • 标签: 肝细胞癌 YAP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一种高死亡率的原发性肝癌,在世界范围内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位居我国癌症死亡的第三位。HCC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多个阶段共同所致的极为复杂的缓慢过程,且与多种因素相关,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已证实的相关因素有肝硬化、乙肝丙肝、自身兔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深入研究HCC的相关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对其在诊断、预防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从而为更好的防治HCC奠定下坚实的基础。现就近些年来关于HCC的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致病因素 发病机制
  • 简介:肝移植(1ivertransplantation,LT)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最有效措施,尽管经过严格的选择标准,但术后常常发生复发,影响着患者的长期存活。据报道,肝移植术后复发(recurrenceafterlivertransplantation)的发生率估计在6%-50%,并且在移植后的前两年中更常发生。本文就肝移植术后复发的多学科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癌 肝移植 术后复发 多学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10mm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超声造影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的34例≤10mmHCC病灶的超声造影图像特征,总结超声造影时相变化。结果:34例共34个病灶中,100%(34个)表现为动脉期高回声增强,61.8%(21个)表现为门静脉期低回声增强,38.2%(13个)表现为门静脉期等回声增强,其中延迟期减退7例,延迟期仍呈等回声6例。在≤10mmHCC的超声造影中,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呈等回声及低回声时间分别是(18.56±3.94)、(23.88±4.59)、(32.33±6.54)及(134.21±66.38)s。若以动脉期高回声增强,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低回声增强作为诊断指标,超声造影诊断≤10mmHCC的准确率为61.8%。若以动脉期出现高回声增强,门静脉期呈等或低回声增强,延迟期呈低回声增强为诊断指标,其准确率为82.4%;若再结合既往肿瘤病史,其诊断准确率可达91.1%。结论:超声造影时相分析有助于提高≤10mmHCC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肝细胞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及与MR影像学诊断肝细胞癌的临床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来我院就诊的62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均行CT及MR平扫及增强扫描,比较两组检查方式对肝细胞癌的诊断准确率。结果62例肝细胞癌患者MR诊断符合61例,其中病灶<1cm、1~3cm、>3cm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31%、100.00%、100.00%;CT诊断符合54例,病灶<1cm、1~3cm、>3cm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6.92%、89.29%、90.48%,MR总诊断符合率98.39%明显高于CT诊断的87.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及MR时临床肝细胞癌诊断常用检查手段,相对CT检查而言,MR增加扫描的诊断准确率更高。

  • 标签: MR CT 肝细胞癌 临床诊断
  • 简介:目的对新型永生化人肝细胞系HepZJ进行安全性研究。方法获取HepZJ培养上清液,通过PCR联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进行支原体检测,通过显色基质法进行内毒素检测;将HepZJ细胞悬液经尾iv进入SD大鼠后观察其生存情况并于不同时间点进行剖检,通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分析该细胞系的生物分布;将HepZJ细胞悬液sc进入BALB/c-nu裸鼠后分析其致瘤性。结果HepZJ支原体检测电泳图未见阳性条带;内毒素检测浓度〈2EU/mL;SD大鼠尾ivHepZJ后生存情况良好,血液、肺脏、脾脏在不同时间点出现不同程度的GAPDH-Human和TERT-Human基因表达,血液中12h后、肺脏和脾脏中1周后基本被清除,剖检过程中未见肿块形成;裸鼠scHepZJ后无硬性肿物形成。结论新型永生化人肝细胞系HepZJ无支原体、细菌污染,进入体内后无明显副反应及致瘤性,具备应用安全性。

  • 标签: 新型永生化人肝细胞系 安全性 支原体 内毒素 生物分布 致瘤性
  • 简介:目的:基于影像组学方法,分析超声医学影像信息,评估影像组学方法预测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中Ki-67表达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HCC患者的灰阶超声图像,通过图像分割、提取图像中肿瘤病灶的小波、纹理、形态特征,结合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inimum-redundancy-maximum-relevance,mRMR)准则的遗传算法选出234个特征,之后再用稀疏表示(sparserepresentationcoefficient,SRC)方法进一步筛选,得到最优特征子集并用于分类。结果: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machine,SVM)和留一法(leave-one-outcrossvalidation,LOOCV)的预测模型对临床HCC超声图像进行分类和评价。结果显示,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AUC)达到了0.75。结论:基于HCC超声灰阶图像的影像组学分析和Ki-67表达存在相关性,可以为临床合理诊疗和预后预测提供有用的信息。

  • 标签: 影像组学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KI-67 灰阶超声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填充型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的CT鉴别诊断。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快速填充型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患者各30例,行全肝轴面扫描,观察患者病灶CT图像,包含病灶大小、平扫病灶密度值(AV)、动脉-门静脉(A-P)分流、假包膜、门静脉期和延迟病灶强化特点等。结果两种肿瘤在大小和平扫AU方面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动脉期EV、A-P分流/假包膜方面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快速填充型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CT诊断中,在肿瘤大小和平扫AU方面较为类似,在动脉期EV、A-P分流、假包膜方面有明显区别,可以此实现快速填充型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 标签: 快速填充型肝血管瘤 肝细胞癌 CT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术后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从本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中随机抽选出80例参与,将80例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病例数各40例。对照组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半年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病情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半年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值小于0.05)。结论护理干预在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中应用价值确切,对于患者预后康复均积极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促使患者能够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 标签: 肝细胞癌 胆管癌栓 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开腹肝癌切除术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肝细胞肝癌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42例。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开腹组患者采用开放式肝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肝门阻断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年生存率以及2年生存率。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门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以及2年生存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治疗肝细胞肝癌患者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以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肝细胞癌 腹腔镜 开腹 肝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