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肝癌是一种侵袭性很强的恶性肿瘤。微血管侵犯(MVI)被认为是肝癌早期复发及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也是肝移植受者选择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术前预测MVI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预测MVI主要通过特异的血清标志物如脱-γ-羧基凝血酶原以及术前影像学特征。本文就MVI的诊断、发生、术前预测、对预后的影响等进行综述。

  • 标签: 肝肿瘤 微血管侵犯 表观扩散系数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HCC)是一种具有较强侵袭性的消化系统肿瘤。现有多项研究证实微血管侵犯(MVI)是HCC术后早期复发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诊断MVI的金标准为病理学检查。现从MVI概述、预后、术前预测及治疗方案进行文献综述。

  • 标签: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肝切除术 危险因素 治疗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但经常复发,很大一部分原因与微血管侵犯相关。因此,寻找一种无创的术前预测微血管侵犯的方法对于指导手术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等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的多序列、多模态成像以及基于MRI的影像组学、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术前无创性地预测肝细胞癌的微血管侵犯成为可能并极具发展前景,本文将主要就此方面展开综述。

  • 标签: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深度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术前预测临床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手术切除的113例肝癌患者,经术后病理学证实35例有MVI,78例无MVI。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最大肿瘤直径(OR:1.028,95% CI:1.001~1.005)、包膜边缘光滑程度(OR:0.208,95%CI: 0.062~0.699)、循环肿瘤细胞(CTC)阳性(OR:3.728,95% CI:1.029~13.501)及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OR:1.001,95% CI:1.000~1.002)为MVI的危险因素。给予每项危险因素赋值1分构建临床评分,所对应的面积、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0.906、74.29%和92.31%。临床评分0、1、2、3、4分预测MVI阳性率分别为0(0/26)、9.09%(3/33)、28.57%(6/21)、77.78%(14/18)、85.71%(12/14)。结论肿瘤最大直径>62 mm、PIVKA-Ⅱ异常凝血酶原>115 mAU/ml、肿瘤包膜不光滑、CTC阳性是MVI患者的独立高危因素。

  • 标签: 癌,肝细胞 肿瘤侵润 循环肿瘤细胞 术前预测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 MVI)已被广泛认为是肝细胞癌术后复发和不良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其不能被早期术前诊断,这使得伴有MVI的肝细胞癌患者在治疗上显得相对滞后。如果能早期较为准确地预测MVI ,则会在术前制定出适合的手术方案及辅助治疗措施,从而能给患者带来较好的预后。本文就MVI预测方面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是肝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明确诊断MVI对肝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是一种新兴的影像定量分析技术,国内外学者将其应用于肝癌MVI无创性评估,显示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影像组学术前精准评估肝癌MVI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影像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荟萃分析系统评价微血管侵犯(MVI)对于微小肝细胞癌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系统性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22年1月。中文检索词为"肝癌"、"肝细胞癌"、"2 cm"、"微血管侵犯"、"预后"。英文检索词为"small"、"solitary small"、"up to 2 cm"、"< 2 cm"、"liver"、"hepatocellular carcinoma"、"microvascular invasion"。比较MVI(+)组和MVI(-)组微小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差异。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7篇文献纳入系统评价,总计1 319例患者。所有纳入文献改良后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评分均≥7分。荟萃分析结果显示,MVI(+)组与MVI(-)组1年总生存期(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3.14,95%CI:0.92~10.72,P=0.068)。MVI(+)组患者5年OS短于MV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34,95%CI:1.62~3.36,P<0.001)。MVI(-)组1年和5年的无病生存期均优于MV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年:OR=3.09,95%CI:1.75~5.44,P<0.001;5年:OR=1.76,95%CI:1.24~2.51,P=0.002)。结论MVI(+)的微小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较差,与MVI(-)患者相比,其术后复发率高,远期生存率低。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切除术 预后 微血管侵犯
  • 简介:摘要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患者预后及治疗密切相关。然而MVI只能通过病理学确诊,通过MRI检查精确预测MVI对选择治疗措施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及发展前景。目前已经提出了较多基于MRI检查的成像特征用于MVI的预测,包括肿瘤大小、数目、包膜不完整、边缘不光滑、动脉期瘤周强化、肝胆期瘤周低信号等。影像组学作为新兴的领域,可能是预测肝细胞癌患者MVI的准确而有效的工具,近年来也被研究者们用于探索与MVI之间的联系。本文就术前MRI检查及基于MRI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肝细胞癌MVI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扩散加权成像 预后
  • 简介:摘要讲者回顾了目前肝细胞癌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术后复发情况,根据临床病理资料的研究,证明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是肝细胞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高危因素,早期发现MVI对肝癌患者的预后意义显著;着重从MVI的精准病理诊断以及MVI指导复发性肝癌治疗方面展开深入的阐述和讨论;对MVI的分布情况以及术后多点取材检测提供了宝贵经验;详尽介绍了利用首次术后MVI情况作为复发性肝癌治疗选择的参考标准的系列研究成果;展望了分子影像指导下精准基因疗法为肝癌MVI治疗提供的新思路。讲座内容对于临床早期诊断MVI、建立精准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改善预后具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肝细胞癌 复发 微血管侵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癌超声造影表现与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肝癌患者一般资料,包括超声造影资料、病理检查资料,对患者疾病分化程度以及疾病微血管侵犯情况进行整理。结果50例患者开展术后病理诊断后有18例出现微血管侵犯表现,阳性比例为36.0%,其余32例患者无微血管侵犯表现,阴性比例为74.0%;阳性患者阴性患者分化程度呈负相关。肝癌患者动脉期阳性、阴性表现无差异,P>0.05;门脉期、延迟期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能够针对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进行检查。

  • 标签: 肝癌 超声造影 微血管侵犯
  • 简介:摘要目的术前行CT检查对肝癌(HCC)患者微血管侵犯的预测意义。方法对39名根治性切除的肝癌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术前对39例患者CT扫描图像和实验室数据进行了审查,记录肿瘤分化程度、肝纤维化评分和微血管入侵情况。结果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19例HCC有微血管侵犯,20例无微血管侵犯。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36),较高的埃德蒙森-Steiner分级(P=0.047)和非光滑的肿瘤边缘(P<0.001)有统计学意义与微血管侵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非光滑的肿瘤边缘微血管侵犯(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CT检查肿瘤边缘非光滑提示微血管侵犯,有统计学意义;疑似有微血管侵犯的肝癌患者,应考虑更积极的治疗。

  • 标签: CT检查 肝癌(HCC) 微血管侵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肝细胞癌(HCC)的微血管侵犯(MVI)发生的风险因素,实现术前、无创、准确预测MVI。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50例HCC患者(183个HCC病灶)。记录患者的临床和血液学数据、病灶的灰阶超声(US)、超声造影(CEUS)、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EOB-MRI)和病理学数据。根据病理学诊断分为MVI阳性组(109个)和MVI阴性组(74个)。比较两组间以上参数的差异。全部样本纳入训练集,根据多因素逻辑回归筛选出的MVI风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十重交叉验证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MVI阳性组与MVI阴性组间以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包括有无肝硬化、血清学指标(甲胎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US定性指标(尺寸、边界、内部回声)、CEUS定性指标[动脉相(AP)、静脉相(PP)、血管后相(PVP)病灶较周边组织的高/等/低增强]和EOB-MRI的定量指标[主要根据肝胆相、平扫的T1图像上病变和周边肝实质计算的增强后率(post率)及钆塞酸二钠率(EOB率)]。肝硬化,US的病灶尺寸、边界、内部回声,CEUS的AP、PP、PVP特征,以及EOB-MRI的EOB率、post率最终进入MVI的预测模型。训练集可获得较好的校准度和净获益率。训练集和验证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1和0.961,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9%和85.8%。结论以多模态影像学为主要手段构建的模型显示出对MVI良好的预测性能,为无创预测MVI发生率及优化HCC患者的MVI相关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癌,肝细胞 微血管侵犯 超声造影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 简介:摘要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是肝细胞癌患者最有效的根治性手段,但术后的高复发率不容忽视,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微血管侵犯(MVI)是肝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因素。对于肝细胞癌伴MVI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国内外尚无共识或指南推荐,选择合适的术后辅助治疗值得深入探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肝细胞癌伴MVI术后辅助治疗的相关研究,包括局部抗肿瘤治疗、全身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以及联合治疗等,以期为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提供帮助和参考。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切除术 肿瘤辅助疗法 微血管侵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术前CT检查对孤立性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孤立性HCC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MVI组(81例)及非MVI组(65例)。分析两组术前CT征象,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T征象对MVI的诊断价值。结果MVI组中肿瘤形态多结节型、肿瘤长径≥5 cm、肿瘤边缘不光滑、无肿瘤包膜、门静脉期CT值≥70 HU、有晕征等患者比例高于非MVI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肿瘤边缘不光滑、无肿瘤包膜、有晕征等CT征象联合诊断MVI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单一征象(P<0.05)。CT征象联合诊断MVI的灵敏度大于无肿瘤包膜,特异度、准确度大于肿瘤边缘不光滑、无肿瘤包膜(P<0.05)。结论肿瘤边缘不光滑、无肿瘤包膜、有晕征是孤立性HCC患者合并MVI的典型CT征象,对HCC患者合并MVI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微血管侵犯 CT 孤立性肝细胞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术前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与微血管侵犯(MV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肝细胞癌切除术的227例患者资料,术前通过Cyttel法检测患者的CTC。分析术前外周血CTC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VI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MVI发生的效能,明确CTC与MVI的关系。结果根据ROC曲线,预测MVI的CTC、甲胎蛋白(AFP)、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PIVKA-Ⅱ)、肿瘤长径分界值分别为3个/3.2 ml、158 μg/L、178 AU/L及59 mm。以外周血CTC≥3个/3.2 ml为阳性组,<3个/3.2 ml为阴性组,两组分别有117、110例。术前CTC阳性组与阴性组中位AFP水平分别为123.0 μg/L(0~20 000.0 μg/L)、9.6 μg/L (0~18 676.0 μg/L),中位肿瘤长径分别为50.0 mm(5.0~200.0 mm)、36.0 mm(2.0~150.0 mm),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AFP≥158 μg/L(OR=3.551,95% CI 1.426~8.843,P=0.006)、PIVKA-Ⅱ≥178 AU/L(OR=12.250,95% CI 4.384~34.231,P<0.01)、外周血CTC≥3个/3.2 ml(OR=8.913,95% CI 3.561~22.306,P<0.01)及肿瘤长径≥59 mm(OR=3.250,95% CI 1.339~7.885,P=0.009)是MV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它们预测MV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2、0.777、0.857、0.743,CTC预测MVI的效能高于AFP、肿瘤长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C预测MVI的效能略高于PIVKA-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C可能是临床提示肝细胞癌MVI的重要指标之一。

  • 标签: 癌,肝细胞 肿瘤细胞,循环 微血管侵犯 Cyttel检测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术前瘤体CT影像特征和纹理特征评估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手术切除的孤立性HCC患者临床及CT影像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MVI阳性组和MVI阴性组。对两组HCC患者临床资料和瘤体CT影像特征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MVI的独立预测因子。采用自编算法在MATLAB中提取两组HCC患者动脉期和门静脉期CT图像中6类纹理特征共208个。采用LASSO算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并应用10折交叉验证,筛选出与MVI相关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高的瘤体CT纹理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瘤体CT影像特征和纹理特征评估MVI的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71例HCC患者,其中男50例,女21例,年龄(53.89±11.29)岁。MVI阳性组42例(59.2%),MVI阴性组29例(40.8%)。瘤体CT影像特征中瘤体边缘、肿瘤最大径、瘤内动脉、瘤周异常强化和瘤体贴近肝包膜与MVI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瘤体边缘不光滑(OR=13.978,95%CI:2.890~67.609)和瘤内动脉(OR=14.504,95%CI:2.629~80.012)可作为MVI的独立预测因子。MVI阳性组中logAguanxing和Ventropy_LH1的值低于MVI阴性组[(4.04±0.11)比(4.13±0.11),(1.43±0.22)比(2.12±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体CT纹理特征中logAguanxing和Ventropy_LH1与MVI具有相关性。联合瘤体CT影像特征(瘤体边缘不光滑、瘤内动脉)评估MV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0(95%CI:0.769~0.938),灵敏度为76.19%,特异度为79.31%;联合瘤体CT纹理特征(logAguanxing、Ventropy_LH1)评估MVI的AUC为0.890(95%CI:0.794~0.952),灵敏度为82.50%,特异度为87.10%,两者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C的瘤体CT影像特征中边缘不光滑和瘤内动脉可作为MVI的独立预测因子,瘤体CT纹理特征中logAguanxing和Ventropy_LH1与MVI具有相关性。HCC术前瘤体CT影像特征和纹理特征对于评估MVI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癌,肝细胞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微血管侵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血清学检查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行肝脏肿瘤切除术的288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病理MVI阴性104例患者作为MVI阴性组,阳性184例患者作为MVI阳性组。对比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白蛋白、甲胎蛋白等血清学指标。对比两组患者肝脏肿瘤边缘1 cm处硬度(S1)、2 cm处硬度(S2)、S1S2index(S1/S2×10)、肿瘤长径等影像学指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预测肝细胞癌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共入选肝细胞癌患者288例,其中男性225例,女性63例,年龄(56.3±9.7)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多发(OR=2.47,95%CI:1.41~4.33,P=0.002)、肿瘤长径越大(OR=1.21,95%CI:1.08~1.36,P=0.031)、AFP>400 μg/L(OR=2.83,95%CI:1.54~5.22,P=0.015)、S1S2index越高(OR=1.33,95%CI:1.17~1.51,P=0.025)的肝细胞癌患者MVI发生率越高。根据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直观显示肝细胞癌MVI的风险,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符合度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2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列线图模型预测肝细胞癌MVI的曲线下面积为0.777(95%CI:0.720~0.835)。结论肿瘤多发、肿瘤长径越大、AFP>400 μg/L和S1S2index越高是肝细胞癌患者MVI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较为准确地预测肝细胞癌MVI的风险,可为临床诊疗工作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癌,肝细胞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血清学试验 微血管侵犯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Meta分析评估影像组学模型在肝细胞癌术前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 MVI)预测中的效能。材料与方法从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全面检索关于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肝癌MVI的研究,检索时间截至2022年8月20日。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采用Stata 16软件进行Meta分析,绘制森林图和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SROC)曲线。此外,我们采用单变量分析、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的方法以寻找异质性来源,并绘制漏斗图以评估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32项研究符合我们的标准并被纳入。共3059例患者,其中存在MVI者1339例,不存在MVI者1720例。汇总显示敏感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值分别为81%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78%~84%],82%(95% CI:79%~85%)和0.89(95% CI:0.85~0.91)。结论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肝细胞癌MVI方面显示出良好的预测性能;其可行性验证和临床转化仍然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

  • 标签: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影像组学 Meta分析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肝泡型包虫病是一种生物学特性类似恶性肿瘤的寄生虫疾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出现黄疸、腹水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此时病程已属晚期。此外,由于病灶切除的不彻底导致术后较高的复发率,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最新研究的总结,以及对肝泡型包虫病病灶旁“浸润带”内血供、微血管侵犯血管生长因子表达情况的分析,深度了解肝泡型包虫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包虫病 肝脏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前肿瘤MRI影像学特征与强化模式在预测微血管侵犯(MVI)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MRI检查并在肝胆外科行手术切除的孤立性HCC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后病理诊断分为MVI(+)与MVI(-)两组,分析MVI与HCC的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强化模式、强化类型等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最终纳入HCC患者84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19例,年龄(54.94±11.51)岁。MVI(+)组46例,MVI(-)组38例,两组患者的肿瘤最大径分别为(7.08±3.45)cm和(4.28±2.4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表明,HCC MRI影像学特征指标DWI信号、包膜是否完整、强化模式、肿瘤边缘是否光整、是否存在瘤周异常强化和瘤内动脉,两组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T1加权成像信号、T2加权成像信号、病灶是否含脂,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肿瘤最大径>6.33 cm、3/4型强化模式、肿瘤边缘不光整为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联合诊断的截断值为0.53、曲线下面积为0.881、敏感性0.870、特异性0.789、约登指数0.659。结论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联合ROC曲线分析可以根据HCC MRI影像学特征进行术前HCC MVI预测。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肝细胞癌 强化模式 微血管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