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HCC)是典型的炎症相关性癌症,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在HCC发生、发展和抗肿瘤治疗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尤其免疫治疗效果与TIME密切相关,因此,靶向免疫微环境是治疗肝细胞癌的一项具有吸引力的策略。现阐述HCC免疫微环境的特点,基于免疫微环境的治疗方法,以及HCC对免疫疗法产生应答或抗性背后的免疫微环境信息。

  • 标签: 肝细胞癌 免疫微环境 免疫治疗 免疫细胞 免疫检查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肝癌)破裂出血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8年3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28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37例,女91例;年龄28~76岁,中位年龄47岁。按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保守治疗组(17例)、介入组(110例)、急诊切除组(36例)和联合介入切除组(联合组,65例)。介入组采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TAE)和(或)TACE。观察各组疗效。止血率和生存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保守治疗组止血率65%(11/17),1年生存率0。介入组止血率86%(95/110),1年生存率50%。急诊切除组止血率100%(36/36),1年生存率89%。介入联合切除组止血率达100%(65/65),1年生存率达84%。4组止血率及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破裂出血行急诊手术切除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最佳,应作为首选方案。若出血速度快,生命体征不平稳,则建议行介入后肝切除。对于肝功能较差,全身情况较差,病灶多发或较大无切除机会者,可选择介入治疗或保守治疗。

  • 标签: 癌,肝细胞 破裂 出血 化学栓塞,治疗性 肝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术前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2年4月至2017年8月国内3家医疗中心收治的1 025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86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48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191例)肝细胞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 809例,女216例;年龄为(54±11)岁,年龄范围为16~83岁。1 025例病人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平均值为14.3%,其中高RDW(RDW-CV>14.3%)病人347例,低RDW(RDW-CV≤14.3%)病人678例。观察指标:(1)肝细胞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2)肝细胞癌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分析。(3)随访及生存情况。(4)独立影响因素分层分析。采用门诊、电话或网络等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0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采用Graphpad Prism 7.0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肝细胞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高RDW病人年龄(≤70岁、>70岁),肝硬化(无、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B级或C级),甲胎蛋白(≤200 μg/L、>200 μg/L),肿瘤数目(单发、多发)分别为313、34例,152、186例,161、53例, 158、143例,186、109例;低RDW病人上述指标分别为641、37例,359、310例,415、48例,367、227例,547、131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6.709,6.787,23.906,7.114,34.375,P<0.05)。(2)肝细胞癌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甲胎蛋白、RDW-CV、肿瘤长径、肿瘤数目是影响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风险比=1.388,1.432,1.534,1.455,2.813,1.505,95%可信区间为1.004~1.920,1.086~1.887,1.263~1.864,1.211~1.748,2.293~3.450,1.173~1.93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RDW-CV、肿瘤长径和肿瘤数目是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1.020,1.340,2.427,1.438,95%可信区间为1.007~1.032,1.027~1.749,1.801~3.272,1.057~1.956,P<0.05)。(3)随访及生存情况:1 025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高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23个月,低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44个月,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1.640,P<0.05)。(4)独立影响因素分层分析:针对年龄、肿瘤长径和肿瘤数目3个独立影响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954例年龄≤70岁病人中,高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低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48个月,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4.030,P<0.05)。71例年龄>70岁病人中,高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低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29个月,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933,P>0.05)。459例肿瘤长径≤5 cm病人中,高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44个月,低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76个月,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8.660,P<0.05)。487例肿瘤长径>5 cm病人中,高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低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2.950,P>0.05)。733例单发肿瘤病人中,高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低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48个月,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3.530,P<0.05)。240例多发肿瘤病人中,高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低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820,P<0.05)。结论术前RDW可预测肝细胞癌病人的预后,高RDW病人预后更差。RDW在年龄≤70岁和肿瘤长径≤5 cm病人中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肝肿瘤 红细胞分布宽度 肝功能 预后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细胞癌患者尿液代谢轮廓的变化,筛选具有临床诊断价值的特征代谢离子,建立疾病区分模型,从而帮助临床诊断。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UPLC-MS)法分析肝细胞癌、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人尿液标本,分别有32、28、28份。用MZmine2.0和SIMCA-P+12.0.1.0软件构建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和主成成分分析(PCA)模型进行代谢物初筛,对最终检验所选择的代谢离子通过SPSS进行数据分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标志物进行分析筛选。最后通过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对所筛选出的标志物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组间定量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OPLS-DA的模型参数R2X = 35.3%、R2Y = 86.9%、Q2 = 72.2%,具有较好的鉴别价值。检测共筛选出26个特征离子并鉴定了其中的17个。14,19-Dihydroaspidospermatine对健康人和肝细胞癌患者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曲线下面积> 0.9,对肝细胞癌患者和肝硬化患者鉴别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高于甲胎蛋白的ROC曲线下面积(0.75)。结论基于UPLC-MS平台,成功构建PCA和OPLS-DA模型,提取并鉴定出肝细胞癌患者尿液的特征代谢离子,对辅助临床筛选出肝细胞癌患者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肝细胞癌 代谢组学 尿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腺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23例肝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肝细胞腺瘤患者中,女15例,发病年龄21~60岁。肿瘤直径2.5~15 cm。15例患者无临床症状。20例(87%)为单发病灶,3例(13%)为多发病灶。增强CT及增强MRI扫描多提示病灶动脉期强化,门静脉期、延迟期去强化。23例肝细胞腺瘤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均获得病理证实。1例部分区域发生癌变。术前16例未获得正确诊断,误诊率高达69.6%。术后20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肝细胞腺瘤临床少见,易误诊。MRI扫描较具价值;肝细胞腺瘤虽为良性疾病,但有恶变的倾向,手术切除仍是主要治疗方法。

  • 标签: 腺瘤,肝细胞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我国是肝癌大国,肝癌病例数多,医师治疗肝癌经验多,同时国家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相关研究,因此,我国肝癌诊断与治疗水平在很多方面都已走到世界前沿。肝癌治疗方式主要分为3大类:(1)局部治疗,包括肝切除、消融治疗和肝移植。肝部分切除手术已非常成熟。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肝癌合并微血管侵犯的患者,解剖性肝切除长远生存比非解剖性肝切除好;而对于无微血管侵犯的肝癌患者,两者的长期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我国已发表多个预测模型,使用术前检查数据,可预测肝癌患者在肝切除术后的标本中是否合并微血管侵犯,因此,外科医师可在术前决定是否为患者行解剖性肝切除术。此外,国内大量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肝切除术或机器人肝切除术比开腹肝切除术的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也有研究者建立和验证了有效预测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模型。对于风险高的患者,可进行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希望能找出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的治疗方案。有大量研究结果显示:肿瘤长径<2 cm的单发小肝癌,局部消融可达到肝切除的长远生存效果;而较大的单发肝癌(肿瘤长径为3~5 cm),应合并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或局部无水酒精注射;如肿瘤长径>5 cm时,手术切除的远期生存效果较好。肝移植近年在我国发展得很好,不但发表了超越米兰标准的不同适应证,还探索了不同研究方向以期改善肝癌患者肝移植后的生存结果。(2)区域性治疗:TACE在我国发展得也很好,通过高选择性TACE的治疗,不但治疗反应更好,不良反应相应减少。钇90微球是刚引进我国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不适合TACE治疗的患者或 TACE治疗失败的患者,用以延长患者等候肝移植的时间和作为肝癌降期治疗的手段。钇90微球治疗肝癌的再发展为放射性半肝、肝区、肝段的放射性肝切除术,以及消融性经肝动脉内放射栓塞。这两个新发展是通过高选择性把导管插入供应肝癌的肝动脉分支,注入大剂量的钇90微球,达到整个肝癌受充分辐射而发生坏死的目的,最终使患者获得治愈的机会。(3)全身性治疗:这是近年发展最快的治疗肝癌领域。采用化疗、靶向或免疫治疗进行单独或联合使用,能控制肝癌发展。目前还要解决的问题是,在肝癌多个基因突变下,经治疗阻断一条信号通路的传递后,如何能阻止肝癌从另一条信号通路进行传递,从而继续控制肝癌的发展。笔者认为:目前肝癌治疗长远生存结果已快速得以改善,希望通过医学研究者的不懈努力,将肝癌这一顽疾变成一种可完全治愈的疾病。

  • 标签: 普通外科 肝肿瘤 诊断 治疗 局部治疗 区域性治疗 全身性治疗
  • 简介:摘要肝细胞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本文回顾性分析15例肝细胞腺瘤以探讨其临床特点与诊疗经验。肝细胞腺瘤有时很难与肝脏恶性肿瘤及其他良性肿瘤相鉴别,而MRI扫描有助于本病的术前诊断。本文所有病例均实施不规则性肝切除术,除癌变1例术后死于癌瘤复发转移外,其他均健在无肿瘤复发及转移,证实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中早期小肝细胞癌(seHCC)是预后最好的一种肝细胞癌,其形态与肝细胞高级别异型增生结节(HGDN)和进展期小肝细胞癌有交叉,特别是与HGDN的区别很微妙;而且这三者预后不同,因此准确诊断很有难度也有临床价值。该文结合作者及国内外其他学者关于seHCC病理学研究的进展,综述seHCC病理学特征,主要聚焦于侵袭性生长模式的识别。侵袭性生长包括经典的毁损性间质浸润性生长和膨胀性侵袭性生长2种,这其中任意一种模式的识别都能明确排除HGDN而支持 seHCC的诊断。总之,病理医师能敏锐识别侵袭性生长模式有助于明确seHCC的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21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深圳市中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0例硬化型肝细胞癌(SHCC)和30例普通型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资料。SHCC组中男性和女性各5例,年龄(49.8±11.4)岁,年龄范围33~70岁。HCC组中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55.6±11.9)岁,年龄范围27~7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肝硬化背景、甲胎蛋白、部位、大小、信号、血管侵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肿瘤形态、强化方式、延迟包膜强化、肝包膜皱缩征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HCC形态不规则、动脉期环形强化、门静脉及延迟期持续或填充强化、包膜皱缩发生率高,延迟包膜强化发生率低。

  • 标签:
  • 作者: 郑学超 霍明月 裴超帅 王建涛 张萌 陈英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2年第07期
  • 机构: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唐山 063000 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石家庄 050051,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院,张家口 075132 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石家庄 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石家庄 050011 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石家庄 050051,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
  • 简介:摘要肝细胞肝癌(HCC)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骨骼是HCC常见的肝外转移部位。HCC骨转移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且缩短生存时间,但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文章从HCC骨转移的临床特征、发生机制、预后影响因素及诊疗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癌,肝细胞 肿瘤转移 预后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不同阶段的肝癌所采取的治疗方案不同,预后亦不相同。因此,肝癌的临床分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长期预后的评估至关重要。截至目前,世界各地已提出了多种肝癌分期系统,如TNM分期、巴塞罗那分期、东方分期、香港肝癌分期和中国肝癌分期等。本文旨在分析常用的肝癌分期,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 标签: 肝细胞癌 临床分期 预后评估 治疗选择
  • 简介:摘要近年来以靶向、免疫治疗为代表的系统治疗和以血管介入为代表的局部治疗发展迅速,显著提高了中晚期肝细胞癌治疗效果,并极大推动了肝细胞癌新辅助治疗的发展。肝细胞癌新辅助治疗主要目的为缩小肿瘤体积、降低手术难度和减少术后复发,但存在肿瘤进展、丧失手术机会等潜在风险。目前多数专家认为中国肝癌分期为Ⅱb、Ⅲa期患者是新辅助治疗的目标人群,但由于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建议经过多学科讨论后谨慎应用。同时,新辅助治疗应尽量选择治疗起效快、不良反应小、客观缓解率高、疾病进展概率小的治疗方案。笔者期待新辅助治疗能够进一步改善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为肝细胞癌临床实践提供更多选择。

  • 标签: 肝肿瘤 新辅助治疗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动脉灌注化疗
  • 简介:摘要甲状腺转移癌是指甲状腺以外的器官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转移至甲状腺,临床上较为少见,甲状腺转移性肝细胞癌更为罕见。本文就我科收治的1例以“声音嘶哑伴颈部胀满不适”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在完善全身化验检查无禁忌后进行了甲状腺全切除术,病理证实为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伴右侧甲状腺转移性肝细胞癌,术后切口愈合良好,随访1年半患者因全身多发转移去世。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HCC)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药物研发迅猛,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已在国内外多个指南优先推荐作为不可切除或进展期HCC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物、阿帕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联合替西木单抗亦被我国指南推荐作为中晚期HCC一线标准方案。局部治疗联合靶向药物索拉非尼、仑伐替尼或同时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显著改善预后。单药或联合方案作为围手术期新辅助治疗的研究亦取得一定进展。

  • 标签: 肝细胞癌 分子靶向药物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表型肝细胞癌(DPHC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0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DPHCC患者10例,回顾性描述其肿块大体形态、病理切片镜下形态、免疫组化特征。结果10例DPHCC患者中男8例,女2例,年龄57.4(41~73)岁,其中3例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最大径为6.1 (3.0~10.1) cm。大体类型:巨块型2例,单块型2例,多结节型4例,单结节型2例。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假腺样、粗梁状、巢状及实性片状排列,细胞肝细胞样,胞质中等、嗜碱性、细颗粒状,细胞核圆形或略不规则,核膜较厚,染色质粗块状,大部分可见明显核仁,核分裂象多见,少数可见灶性坏死,未见瘤巨细胞及间变细胞。免疫组化:细胞角蛋白19(CK19)细胞质阳性10例,细胞角蛋白7、细胞角蛋白8强弱不等阳性10例,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大部分阳性,肝细胞抗原部分阳性,糖类抗原199强弱不等的阳性,绒毛蛋白部分阳性,婆罗双树样基因-4均为阴性,Ki67增殖指数30%~70%。结论DPHCC具有肝细胞癌特征并同时表达肝细胞癌和胆管癌的标志物,病理诊断主要依据独特的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CK19免疫组化染色呈强阳性。

  • 标签: 双表型肝细胞癌 细胞角蛋白19
  • 简介:摘要全球肝细胞肝癌(HCC)的疾病负担正逐年增加。根据临床和组织病理特征,HCC可分为增生型和非增生型2类。HCC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和表观遗传改变密切相关,然而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CT/MRI是临床上常用的HCC影像学诊断方法。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系统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分期系统。HCC的治疗手段包括外科手术、肝移植、消融治疗、经动脉疗法和全身疗法。本文将着重阐述HCC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癌,肝细胞 靶向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随着治疗方式的多元化和多学科联合诊断与治疗的规范化,综合运用经肝动脉插管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等方法使中晚期肝细胞癌实现降期,或通过门静脉栓塞、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使剩余肝脏快速增生,以及常规行抗病毒和保肝治疗,让不同比例的中晚期或剩余肝脏储备不足的肝细胞癌能够成功转化为可切除肝细胞癌。这将成为提高肝细胞癌诊断水平的重要措施和肝细胞癌临床研究的热点。因此,笔者对肝细胞癌转化治疗的内涵、相应策略和进展进行深入阐述。

  • 标签: 肝肿瘤 肿瘤降期 转化治疗 二期手术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