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肝细胞肝癌患者TACE(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后的综合护理措施及其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共计选取68例研究对象,均符合肝细胞肝癌诊断条件,需行TACE治疗,同时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将其中34例纳入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另外34例纳入至观察组,行综合护理模式,对比不同护理模式下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统计比较了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次,经生活质量的评估结果看,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现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细胞肝癌患者TACE后行综合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术后疼痛,并可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TACE 综合护理 疼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以靶向、免疫治疗为代表的系统治疗和以血管介入为代表的局部治疗发展迅速,显著提高了中晚期肝细胞癌治疗效果,并极大推动了肝细胞癌新辅助治疗的发展。肝细胞癌新辅助治疗主要目的为缩小肿瘤体积、降低手术难度和减少术后复发,但存在肿瘤进展、丧失手术机会等潜在风险。目前多数专家认为中国肝癌分期为Ⅱb、Ⅲa期患者是新辅助治疗的目标人群,但由于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建议经过多学科讨论后谨慎应用。同时,新辅助治疗应尽量选择治疗起效快、不良反应小、客观缓解率高、疾病进展概率小的治疗方案。笔者期待新辅助治疗能够进一步改善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为肝细胞癌临床实践提供更多选择。

  • 标签: 肝肿瘤 新辅助治疗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动脉灌注化疗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肝脏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和围手术期管理水平的进步,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率已大幅提高,但较高的复发转移率仍限制着患者的术后长期生存。长期以来,肝细胞癌缺乏有效的系统治疗方法,对于其新辅助治疗的效果和方案还存在争议。近年来,以PD-1/PD-L1单抗和CTLA-4单抗为代表的现代免疫治疗手段,在多种肿瘤中展现出良好疗效。在晚期肝细胞癌系统治疗中,PD-1/PD-L1单抗联用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已成为一线方案,该方案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给肝细胞癌新辅助治疗带来希望。近期,国际上发表了3项肝细胞癌免疫新辅助治疗的临床试验研究成果,初步提示了肝细胞癌免疫新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将来开展更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 标签: 肝肿瘤 肝切除术 免疫新辅助治疗 肿瘤复发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细胞癌患者发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抵抗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TACE治疗的106例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90例,女性16例,年龄(59.9±9.3)岁。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TACE抵抗分为TACE抵抗组(n=47)和对照组(n=59)。比较两组首次TACE术前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肿瘤数目、肿瘤血管强化类型(影像学检查)、肿瘤最大径等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细胞癌患者发生TACE抵抗的影响因素。结果TACE抵抗组中甲胎蛋白>400 μg/L、异常凝血酶原>40 AU/L、肿瘤多发、肿瘤血管强化Ⅲ+Ⅳ型(不均匀强化)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ACE抵抗组肿瘤最大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1,P=0.0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甲胎蛋白>400 μg/L(OR=2.707,95%CI:1.008~7.271)、肿瘤多发(OR=6.069,95%CI:2.115~17.415)、肿瘤血管强化Ⅲ+Ⅳ型(OR=7.813,95%CI:2.246~27.176)的肝细胞癌患者发生TACE抵抗风险增加(均P<0.05)。结论术前甲胎蛋白>400 μg/L、肿瘤多发以及肿瘤血管强化Ⅲ+Ⅳ型是肝细胞癌患者发生TACE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癌,肝细胞 化学栓塞,治疗性 危险因素 TACE抵抗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易复发转移,患者预后极差。近年来,血小板在促进肝癌恶性进展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一方面,血小板通过肿瘤微环境直接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另一方面,血小板通过协助肿瘤细胞躲避免疫监视等途径促进肝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此外,血小板特异性分泌的生长因子及促血管生成因子也直接或间接参与肝癌细胞增殖、侵袭以及肿瘤周围血管新生。另外,在大多数肝癌患者合并肝硬化的背景下,由于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减少是否会促进肝癌恶性进展仍无定论。基于血小板在肝癌中的作用,血小板及其相关评分在肝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也成为研究的热点。笔者详细阐述血小板在肝癌恶性进展中的作用机制,以及血小板作为肝癌诊断和预后评估工具的最新研究进展,这对优化肝癌治疗方案和探讨新的肝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肿瘤 血小板 增殖 转移 预后
  • 简介:[摘 要]原发性肝细胞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快且隐匿,死亡率高。文章阐释了国内外关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的研究现状,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 原发性肝细胞癌 影像学诊断 综述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存在可切除率低、复发率高的痛点。转化和新辅助治疗是改善肝癌患者长期预后的有效策略。随着临床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以及不断涌现的新型抗肿瘤药物,肝癌转化和新辅助治疗迎来高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新挑战。笔者结合自身临床经验以及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探讨肝癌转化和新辅助治疗策略以及面临的挑战。

  • 标签: 肝肿瘤 手术切除 转化治疗 新辅助治疗 综合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华支睾吸虫被认为是胆管细胞癌的一级致癌物,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其与肝细胞癌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综述了华支睾吸虫的发现和流行情况、历史研究、重点区域研究、动物模型及并发症,总结了华支睾吸虫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可能的分子机制,以期深入了解华支睾吸虫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为华支睾吸虫感染对肝细胞癌的影响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癌,肝细胞 华支睾吸虫 相关性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细胞癌多学科诊疗临床思维方法的PBL教学方案和效果。方法:以50名临床实习医师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讨论教学,设定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小课堂教学加讨论的方案,观察组则采用多学科诊疗的临床思维方法下的PBL教学。结果:观察组医师综合成绩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师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沟通宣教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带教老师对培训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绕以外科为主结合多学科诊疗的临床思维方法下的PBL教学,可以有效提高临床实习医师对肝细胞癌疾病的全面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对培养医师的独立分析以及解决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获益良多。

  • 标签: 肝细胞癌 多学科诊疗 临床思维 PBL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介入治疗为肝细胞的主要干预方式,对比术后CT、MRI检查效果,选取优质检查方式。方法:60例(2021.04-2022.07纳入,均符合肝细胞癌诊断,均符合介入手术标准),分别采取增强MRI、CT检查,对比检查诊断效果。结果:病理检查(1月:33例、38病灶,6月:35例、43病灶,12月:37例、45病灶),增强CT扫描的1月、6月、12月准确率分别为73.68%(28/38)、74.42%(32/43)、75.56%(34/45),而增强MRI各项数据为97.37%(37/38)、97.67%(42/43)、97.78%(44/45),增强MRI准确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增强MRI对肝细胞癌介入术后病灶检查的准确率更高,其具有较高的应用优势。

  • 标签: 介入治疗 肝细胞癌 CT MRI 诊断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肝细胞癌患者做优化护理后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肝细胞癌患者的护理效果,以2021.04-2023.04为背景,选定20例为样本,展开随机数字表分组,以量表进行测量,分析对照组(n=10/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10/优化护理)在生活质量上的差异。结果:SF-36量表的各维度评分在护理之后均上升,2组相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细胞癌患者做优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优化护理 肝细胞癌 生活质量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介入治疗为肝细胞的主要干预方式,对比术后CT、MRI检查效果,选取优质检查方式。方法:60例(2021.04-2022.07纳入,均符合肝细胞癌诊断,均符合介入手术标准),分别采取增强MRI、CT检查,对比检查诊断效果。结果:病理检查(1月:33例、38病灶,6月:35例、43病灶,12月:37例、45病灶),增强CT扫描的1月、6月、12月准确率分别为73.68%(28/38)、74.42%(32/43)、75.56%(34/45),而增强MRI各项数据为97.37%(37/38)、97.67%(42/43)、97.78%(44/45),增强MRI准确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增强MRI对肝细胞癌介入术后病灶检查的准确率更高,其具有较高的应用优势。

  • 标签: 介入治疗 肝细胞癌 CT MRI 诊断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肝细胞肝癌患者行CT、MR影像学检查的效果差异。方法 随机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68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CT、MR影像学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MR组阳性检出率(97.06%,66/68)高于CT组(86.76%,59/68),P<0.05;MR组<1cm病灶检出率比CT组高,P<0.05。结论 MR用于肝细胞肝癌临床诊断中的效果优于CT,特别是阳性检出率与小病灶检测方面,值得推广。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CT MR 影像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肝细胞癌血管包绕肿瘤细胞簇(VETC)阳性的危险因素及VETC风险评分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国内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49例(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97例和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邢台市人民医院52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16例,女33例;年龄为(58±12)岁;VETC阳性74例,VETC阴性75例。观察指标:(1)VETC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2)VETC阳性与阴性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特征。(3)影响肝细胞癌患者VETC阳性的多因素分析。(4)VETC风险评分模型构建和效能评估。(5)模型预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的VETC阳性和阴性患者术后早期肿瘤复发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连续校正χ²检验。将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征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向后逐步回归法。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构建VETC风险评分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及其95%可信区间(CI)。约登指数最大值为预测VETC阳性最佳截断值。VETC风险评分模型的预测值与真实值一致性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VETC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术前白蛋白<36 g/L的VETC阳性患者为57例,VETC阴性患者为68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13,P<0.05)。(2)VETC阳性与阴性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特征。VETC阳性患者影像学检查特征中非周边廓清,马赛克结构,病灶内出血,晕环状强化,不光滑的肿瘤边缘,动脉期瘤周强化,瘤内动脉,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强化类型(均匀低强化、均匀高强化、不均匀强化伴裂隙、不均匀强化伴不规则环状结构),肿瘤坏死或缺血及肿瘤长径>5 cm分别为73,35,33,15,39,28,42,27,(4、5、27、38),45,46例,VETC阴性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64,16,13,3,19,15,9,13,(9、35、5、26),10,10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8.92,11.15,12.97,9.28,11.74,5.77,33.14,6.96,41.79,36.05,37.86,P<0.05)。(3)影响患者VETC阳性的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示:强化类型为不均匀强化伴裂隙、强化类型为不均匀强化伴不规则环状结构、肿瘤坏死或缺血、肿瘤长径>5 cm是影响患者VETC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4.18、7.62、4.23、4.08,95%CI为1.60~11.60、2.00~31.70、1.71~10.90、1.60~10.80,P<0.05)。(4)VETC风险评分模型构建和效能评估。构建VETC风险评分模型:VETC风险评分=(不均匀强化伴裂隙,有:1.0,无:0)+(不均匀强化伴不规则环状结构,有:1.5,无:0)+(肿瘤坏死或缺血,有:1.0,无:0)+(肿瘤长径>5 cm,有:1.0,无:0)。VETC风险评分模型AUC为0.86(95%CI为0.80~0.92),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9.7%(95%CI为69.2%~87.3%)、80.0%(95%CI为69.6%~87.5%)和79.9%(95%CI为72.7%~85.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模型预测的VETC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一致性良好(P>0.05)。(5)模型预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的VETC阳性和阴性患者术后早期肿瘤复发情况。14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9(26~35)个月,肿瘤复发时间为29(24~33)个月,2年肿瘤累积复发率为43.0%。模型预测的VETC阳性和阴性患者术后2年肿瘤累积复发率分别为47.8%和37.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3.90,P<0.05)。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的VETC阳性和阴性患者2 年肿瘤累积复发率分别为47.4%和38.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20,P<0.05)。结论影像学特征的强化类型中不均匀强化伴裂隙或不规则环状结构、肿瘤坏死或缺血、肿瘤长径>5 cm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VETC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VETC风险评分模型具有良好的术前诊断效能。

  • 标签: 肝肿瘤 血管包绕肿瘤细胞簇 钆塞酸二钠 磁共振成像 复发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手术切除存在因剩余肝脏体积不足,行二步肝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和伴门静脉癌栓发生率高的风险。目前,针对这类患者的治疗手段十分有限,患者的治疗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笔者报道1例肝细胞癌剩余肝脏体积不足,行二步肝癌切除术后预防性使用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的临床经验,旨在为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肝肿瘤 剩余肝脏体积 二步肝切除术 肿瘤复发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