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掌握石岩区域公共场所用品用具的卫生状况,便于更好地监督管理。方法对2011年对该区域宾馆、旅社、招待所等公共场所公用脸盆、脚盆、毛巾、茶具和浴缸的卫生状况进行了大肠群监测。结论石岩区域公共场所总体不错,但还是受污染的一定程度污染。应加强法制宣传力度,改善公共场所卫生质量。

  • 标签: 公共场所大肠菌群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生活饮用水的大肠埃希和耐热大肠群检测中予以改进多管发酵法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市居民生活饮用水为样本,总共抽取100份,所有样本均采用多管发酵常规方法(原法)和多管发酵改进方法(改进法),对比其检测效果。结果:从检测结果上看,其中原法检测中,其耐热大肠群检出38例,大肠埃希群检出28例;改进法检测中,耐热大肠群检出38例,大肠埃希群检出28例,不存在特异性差异(P>0.05)。从检测时间上看,其中原法检测时间为(48.12±1.32)h,改进法检测时间为(23.51±2.11)h,存在差异(P

  • 标签: 生活饮用水 大肠埃希菌 耐热大肠菌群 改进多管发酵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南昌市青山湖区餐饮行业的餐具消毒情况,切断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为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按GB14934-19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2008—2010年连续3年对本辖区内452家不同规模餐饮单位随机抽样9042份餐具进行大肠群检测和评价。结果3年的餐具大肠群指标合格率在62.03%—74.08%之间,每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812,P<0.01)。不同规模的餐饮单位餐具大肠群指标合格率在63.51%—82.93%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6.901,P<0.01)。结论餐具的卫生状况说明南昌市青山湖区的中小型餐饮单位卫生状况有待改进,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监督力度,同时需加强宣传力度,督促餐饮单位改进卫生状况。

  • 标签: 餐饮行业 餐具检测 大肠菌群 结果分析
  • 简介:采用广东省深圳国际生物工程应用研究所的大肠群纸片法(以下称纸片法)与我省以往使用的常规法对餐具消毒效果进行检测比较。实验方法:纸片法按使用说明进行。常规法按江苏省饮食行业卫生管理暂行办法中餐具消毒效果考核方法进行。随机抽样大碗6份,中碗10份,小碗5份,匙5份,筷子5份,盆9份,杯10份共计50份餐具。

  • 标签: 餐具消毒效果 大肠菌群纸片 纸片法 饮食行业 卫生管理 菌落总数超标
  • 简介:目的探讨Hygicult载片快速检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餐饮单位环节表面大肠群的效果。方法随机采取不同材质、不同种类的环节表面样品636件,分别用载片法和国标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大肠群的符合性。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对环节表面的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ygicult载片法可以代替国标法作为食品行业环节表面大肠群的快速检测方法。

  • 标签: 快速检测 大肠菌群 Hygicult载片 食品行业 环节表面 卫生检查
  • 简介:本文用纸片法,DC平皿法和DC高层管法对104份食品检样检测MPN,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58%、17.31%、10.58%。三种方法与发酵法的符合率在90%以上,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培养时间由发酵法的72h缩短为15—18h,工作量减少三分之二,节约培养基四分之三,无需特殊没备和试剂,具有操作简便、准确性高、特异性强、易于观察结果等特点,不失为食品卫生细菌检测的有实用价值的快速检验方法。三种快速方法中,又以纸片法最简便。

  • 标签: DC半固体 发酵法 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纸片
  • 简介:以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为对照,以大肠杆菌标准菌株为总大肠群的代表,通过大量的染色试验,初步探讨菌种龄、涂菌状态、碘液媒染时间和酒精脱色时间4个关键控制点对水质检验中总大肠群革兰氏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菌种龄22-26h,涂菌状态用接种环边缘挑取少量典型分散涂布,碘液媒染时间20-60s,酒精脱色时间30-50s为最优方案。

  • 标签: 总大肠菌群 革兰氏染色 关键控制点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延长初发酵培养时间对大肠群监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 2018年 12月 ~2019年 7月采集的 90分样品进行大肠群总数检测。结果 通过延长初发酵培养时间至 36~48h,大肠群检出率有明显提升,各类大肠群检出率提高显著。结论 延长初发酵培养时间可提升各类大肠群检出率。

  • 标签: 初发酵培养时间 大肠菌群 检测
  • 简介:摘要:当今时代,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有了突破性提高,对健康方面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粪大肠能较好地反映水体受粪便污染的状况 , 是目前国内外标准法规中最常用的微生物指标。

  • 标签: 污水厂 粪大肠菌群超标 达标技术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废水中粪大肠群的消毒方法及处理对水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氯消毒对粪大肠群的消灭效果优于紫外线消毒,但氯消毒对水质的影响相对较小,而紫外线消毒则对水质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根据废水的特性和处理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添加量,并注意监测水质变化。实验结果仅为本次实验所得,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验设计和误差分析,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适用性。

  • 标签: 废水 粪大肠菌 消毒方法 效果
  • 简介:本文于2003年1月到2005年12月对罗源湾海区表层海水中的粪大肠群数量和分布进行了调查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罗源湾表层海水中粪大肠群的数量在〈2~540个/100mL之间,3年中月平均高值出现在8到10月份,低值出现在1到4月份,且年平均值呈逐年递增。原因分析发现,影响湾内海水中FCB的月平均值数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量。另外通过多点采样结果比较,发现罗源湾表层海水中FCB的空间分布呈现为:湾内腹海区〉湾中间海区〉湾口海区。通过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对本次的调查监测结果进行评价,从2003年到2005年罗源湾海区海水中粪大肠群的达标率分别为100%,98.0%和97.9%,表明罗源湾海区表层海水的FCB污染相对较轻。

  • 标签: 罗源湾 粪大肠菌群 空间分布 时间变化
  • 简介:大肠群检测一般采用多管发酵标准方法测定[1],自1985年Forg建立了纸片法[2],因其具有快速、简便等优点已在食具消毒效果中广泛应用,但有时纸片结果会模糊不清,不易判断,为了提高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更好的利用方法,本实验对大肠群纸片法与常规发酵法在食具消毒效果中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对出现可疑结果的纸片放入乳糖胆盐培养液中再按常规发酵法的程序进行大肠群检测,可提高纸片法的灵敏度,增加与常规发酵法的阳性符合率.

  • 标签: 大肠菌群 快速检测纸片法 发酵法 阳性符合率 食具消毒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国家食品卫生微生物标准的大肠杆菌群测定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并针对现有检测方法的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完善意见,希望可以促进大肠群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

  • 标签: 大肠菌群 检验方法 修改建议
  • 简介:为探讨Hygicult裁片培养法快速检测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和餐饮单位环节表面大肠群的效果,对代表3种不同清洁程度的保健品生产单位、裱花蛋糕生产单位和餐饮单位的636件环节样品,以及实验室人工污染标准大肠杆菌的样品分别用栽片培养法和常规发酵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在现场样品中,两种检测方法的总体符合率为97.6%,其中,按食品行业分类,保健品生产单位、裱花蛋糕生产单位和餐饮单位样品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8.0%。96.2%和93.8%;按样品种类分类:容器、工具、操作台、手、裱带、碗碟、砧板和刀具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100%、100%、100%、100%、96.5%、96.4%、93.2%和89.2%;按样品材质分类:不锈钢、瓷器、手、塑料、木质和布质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100%、100%、96.5%、95.0%、91.8%和89.2%;上述两法检测结果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实验室人工污染样品中,两种检测结果一致。Hygicult载片培养法可以代替常规发酵法作为食品行业环节表面大肠群污染的快速检测方法。

  • 标签: 微生物学技术 细菌 大肠杆菌 危险性评估
  • 简介:目的对某市某综合性医院排出污水中粪大肠群、肠道致病菌进行监测,以减轻环境污染,保障人群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方法按《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GB18466-2001》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和检测,检测指标有粪大肠群、沙门氏、志贺氏。结果124份医院污水样品中粪大肠群数超标率23.39%;检出沙门8株,检出率6,45%;志贺氏3株,检出率2.42%。结论该医院污水被粪便污染程度较高,存在引发肠道传染疾病流行的可能性,对医院污水的消毒措施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 标签: 医院污水 粪大肠菌群 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 简介:摘要:目前污泥中粪大肠群的检测方法有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这两种方法均是根据总大肠群具有的生物特性,经过初发酵、平板分离、革兰氏染色镜检、复发酵的过程检测污泥中粪大肠群的数量。传统方法检测前须准备大量培养基,检测耗时长,有诸多缺点。现希望通过将固定酶底物法应用于污泥中粪大肠群的检测,缩短检测时间,节省人力成本,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的准确率。

  • 标签: 污泥粪大肠菌群  滤膜法  固定酶底物法
  • 简介:粪性大肠群是总大肠群的—部分。为了区别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大肠群和存在于温血动物肠道内的大肠群,刊各温度提高到44.5℃±0.2℃,在此条件下生长的群被称为粪性大肠群。通过对“粪陆大肠群”的检测可以直接了解水质污染的途径是来自于粪便而不是其它的污染渠道。所以粪性大肠群的检测更具有它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 标签: 粪性大肠菌群 检测 饮用水 应用 水质污染 总大肠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