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掌握石岩区域公共场所用品用具的卫生状况,便于更好地监督管理。方法对2011年对该区域宾馆、旅社、招待所等公共场所公用脸盆、脚盆、毛巾、茶具和浴缸的卫生状况进行了大肠群监测。结论石岩区域公共场所总体不错,但还是受污染的一定程度污染。应加强法制宣传力度,改善公共场所卫生质量。

  • 标签: 公共场所大肠菌群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大肠埃希氏的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6.1—2012.5.31送检的标本中检出的138例大肠埃希氏。结果ECO对亚安培南100%敏感,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15%),对其余常见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均大于55%。

  • 标签: 大肠埃希氏菌 病原菌 耐药率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和肺炎克雷伯产ESBLs的发生率和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法国梅里埃ATBEspression微生物鉴定系统与ID-32E鉴定条及ATBG-5药敏试条,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对药敏条检测出的ESBLs耐药表型,用双纸片法进行确证。结果所分离的213株大肠埃希,100株肺炎克雷伯,10株奇异变形杆菌中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39.91%,16%,10%。产ESBLs的菌株对碳青酶烯类、头孢西丁、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药物、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对其他抗生素都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要重视ESBLs耐药性的监测,对产ESBLs的细菌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用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核病院近年来大肠埃希检出率的变化及耐药特点,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株,利用MIC法对其检出率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检出大肠埃希84株(占9.59%),2009年检出90株(占7.21%),2011年检出94株(占6.31%),呈逐年下降趋势。亚安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及头孢西丁对大肠埃希保持较高的敏感度,耐药率低于20%。对氟喹诺酮类及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高于60%。结论结核病院大肠埃希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部分抗生素耐药率表现为逐年升高,治疗上以碳青酶烯类为最有效的抗生素,临床上应注意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 标签: 结核 大肠埃希菌 抗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新生儿科大肠埃希氏(E.coli)感染的分布特点及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大肠埃希氏的培养和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MIC法,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s)测定采用NCCLS/CLSI推荐的双纸片协同法和ESBLs确证试验。结果新生儿E.coli检出率最高的标本是呼吸道标本为主,其次是血液标本,ESBLs检出率为46.4%,药敏结果显示亚胺培南,美诺培南敏感率为100%,派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79.4%,头孢西丁敏感率为71.7%,氨基糖苷类敏感率为52.8%~88.8%。对常用的青霉素类、头孢一代、头孢二代及头孢三代中的头孢噻肟呈较高耐药,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敏感率>65%。结论在我院新生儿科呼吸道感染中大肠埃希氏感染是最常见临床类型,大肠埃希氏耐药性已十分严重,医院应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大肠埃希氏菌 超光谱&beta -内酰胺酶 药物敏感试验
  • 简介:采用平板稀释法,用MRS和M17培养基从鸡的新鲜粪便中分离出7株,进一步初筛得到3株对普通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的菌株,且他们的菌落是圆形稍扁平的黄色菌落,周围培养基变为黄色,根据这些特征初步将其定为乳酸。观察发现其中编号为1,5,7的LB平板上的圆形滤纸片周围有抑圈,初步筛选出1,5,7号,保留有抑活性的1号,5号,7号菌株。各的抑圈直径分别为:1号:11mm;5号:13mm;7号:10mm。进一步用弱毒型大肠杆菌作为实验复筛得到对弱毒型大肠杆菌抑圈直径最大的菌株为5号菌株。糖发酵实验,吲哚实验,伏—普实验,甲基红实验进一步验证其为乳酸,显微镜下观察有杆状和链球状两种菌株。乳酸产生益菌素对革兰氏阴性的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革兰氏阴性的抑制作用为近年来新发现,所以尤其受关注。

  • 标签: 乳酸菌 大肠杆菌 抑制 分离 筛选
  • 简介:1事件经过2012年5月23日,明光市古沛镇卫生院上午8点至9点陆续有15名患者前往治疗,患者的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不适反应,无其他伴随症状。接诊医生初步诊断为急性肠炎,对症给予抗感染及补液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效果明显,无留观病例和住院病例,无死亡病例。

  • 标签: 食物中毒 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的耐药情况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对2009年8月~2010年8月临床分离的154株大肠埃希用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做药物敏感试验,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SHV、CTX-M基因。结果154株大肠埃希中耐药率最高的是氨苄西林(83.12%),其次是头孢唑林(65.58%),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全敏感;ESBLs菌株检出率为51.95%;基因检测结果为SHV5株CTX-M70株,SHV+CTX-M3株。结论该院大肠埃希菌株对β-内酰胺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且ESBLs基因检出率也较高,故临床应加强对大肠埃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监测,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 超广谱&beta -内酰胺酶(ESBLs) 基因
  • 简介:摘要2011年11月23日玉州区仁厚镇铁匠村发生的一起感染性腹泻疫情。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头痛,呕吐。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结果分析,认定这是一起由产毒性大肠埃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 标签: 肠毒大肠埃希氏菌 感染性腹泻 实验室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质粒介导的耐多药大肠埃希的CTXM-22、CTXM24基因分布情况。方法用K-B法进行耐药菌株的筛选。PCR扩增CTXM-22、CTXM24基因。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基因大小。基因测序仪检测碱基序列。结果71株大肠埃希中,有一株死亡。全敏6株,占8.57%,单耐16株,占22.86%,双耐18株,占26.71%,耐多药30株,占42.86%。耐多药质粒中携带有CTXM-229株,12.86%。CTXM2424株,占34.29%。两种质粒均有的6株,占20%.结论泸州地区耐多药大肠埃希存在质粒介导的CTXM-22、CTXM24基因。耐多药的大肠埃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头孢唑肟敏感,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丁胺卡那霉素中度敏感。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

  • 标签: 大肠埃希菌耐多药质粒介导CTX M-22 CTX M 24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2011年上半年分离出的147株大肠埃希氏药敏及耐药基因型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梅里埃公司的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对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ESBLs)的大肠埃希确证实验,采用美国临床检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inicalandLaboratoryStandardsInstitude,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确证实验。耐药基因采用多重PCR检测鉴定。结果147株大肠埃希氏,ESBLs菌株有71株,百分比为48.1%。对71株ESBLs大肠埃希氏的质粒进行PCR扩增,显示29株CTX-M基因阳性,检出率为40.8%;TEM基因型菌株25株,所占百分比35.2%;SHV基因型菌株17株,所占百分比23.9%型;OXA基因型菌株11株,所占百分比15.4%。结论本地临床分离大肠埃希对抗生素敏感性,存在有一定的地域差别,这可能跟不同地区用药习惯用药历史有关。本地区ESBLs大肠埃希具有较高的CTX-M型ESBLs检出率。是本地区产ESBLs大肠埃希流行的的主要耐药基因型。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超广谱b-内酰胺酶 基因型 CTX-M 细菌耐药性
  • 简介:目的初步调查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地区不同乡镇大肠埃希O157:H7宿主动物带菌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年11月采集长沙市岳麓区境内散养的鸡、鸭、猪、牛等家畜家禽粪便标本33份,按国标常规培养法检测大肠埃希O157:H7,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份标本中共检出阳性标本4份,总阳性率为12.1%(4/33),其中散养的鸡的粪便中大肠埃希O157:H7阳性检出率为13.6%(3/22);在4份散养的鸭子粪便中,检出1份阳性。结论长沙市岳麓地区已存在大肠埃希O157:H7感染,应引起足够重视。

  • 标签: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粪便 数据收集 宿主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培养基MUG在27批保健食品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人工接种大肠埃希试验菌株,用MUG选择性培养基对大肠埃希生长情况进行鉴定。结果检出率测定结果表明,MUG培养基对大肠埃希的检出率均达到100%。结论MUG(4-甲基伞形酮葡糖苷酸)培养基,可以应用于保健食品中大肠埃希的检验研究。

  • 标签: 保健食品 选择性培养基 MUG 检出率
  • 简介:目的对从奶粉中食源性致病菌考核样中检出的与致病性大肠埃希氏O114∶K90(B)发生交叉凝集的阪崎肠杆菌进行鉴定和分析。方法依据食品安全(或食品卫生)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部分相关章节,对考核样分离到的菌株采用血清学和生化反应进行检验。结果从考核样中初步检出的血清学凝集结果疑似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O114∶K90(B),经全面的细菌生长特性实验、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最终鉴定为阪崎肠杆菌。结论在肠道致病菌的鉴定中,即便血清学反应符合的菌株也要结合全面的生化反应结果和生长特性再做出最终的判断。

  • 标签: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阪崎肠杆菌 交叉凝集 生化反应 考核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配合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晚期大肠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应用手术+FOLFOX4化疗方案+康艾注射液,对照组应用手术+FOLFOX4化疗方案。两组均治疗14天为1个疗程,4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5%(24/32),对照组为59.3%(19/32)。两组间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生存质量改善、白细胞计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发生的程度也较轻。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FOLFOX4化疗能明显提高晚期大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提高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促进术后恢复。

  • 标签: 晚期大肠癌 康艾注射液 FOLFOX4 化疗
  • 简介:摘要探讨大肠黑变病的病因以及大肠黑变病与肿瘤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本院通过肠镜检查和病理确诊的53例大肠黑变病。结果大肠黑变病的致病因素为长期便秘,服用泻药,合并结肠癌2例。结伦大肠黑变病与长期便秘服用泻药关系密切,与结肠癌有一定关系。

  • 标签: 大肠黑变病 色素沉着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大肠梗阻X线诊断。方法根据患者X线检查表现进行诊断。结论单纯性大肠梗阻X线表现为梗阻以上结肠充气扩张,多以盲肠横径最大。若乙状结肠以下梗阻,一般右半结肠的横径大于左半结肠。少数直肠或乙状结肠梗阻可表现为乙状结肠显著扩张,横径可达10cm以上。若梗阻以上肠曲积液较多,仰卧片上液体聚积于降结肠内,气体聚积于腹前部的横结肠内,故只显示横结肠积气扩张表现。立位片上,可见大肠内有宽大液平面。一般伴有小肠内积气和积液,结肠明显重于小肠。

  • 标签: 大肠梗阻 X线 诊断
  • 简介:犊牛大肠杆菌病又称为犊牛白痢,是由特定血清型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初生犊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轻者引起犊牛发育不良,重者造成死亡,是一种严重威胁犊牛的常见传染病,给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也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其主要特征为腹泻和虚脱。一、致病因素:病原性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不产生芽孢,有鞭毛,能运动。犊牛白痢主要由078、08、09、086、026、015等菌株及其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使犊牛致病的血清型多带有K99抗原。此外,此病的发生还与一些诱发因素有关,如初生犊牛未及时吃到初乳或哺乳不及时,母牛在分娩前后营养不良,畜舍通风不良、气候突变、突然更换饲料等都能促使本病的发生和使病情加重。

  • 标签: 大肠杆菌病 初生犊牛 综合防治 病原性大肠杆菌 致病因素 急性传染病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