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液标本阴性的原因,并对其相关环节进行分析,规范标本收集和运送,减少阴性率,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2009年6月-2010年6月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性标本,通过阳性标本数,计算出阴性率加以分析。结果各种标本来源的阴性率分别为脓痰79.88%;液73.81%;性分泌物73.91%。结论性标本阴性的原因与标本收集方法和运送时机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医务人员在收集和运送标本时应规范操作,可有效减少阴性率。

  • 标签: 标本 阴性 分析
  • 简介:毒症是对感染的全身反应。临床表现包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精神混乱和呼吸急促。以前用来描述这种综合征的术语是“败血症”和“菌血症”。只有大约20%的休克病例与菌血症有关;其余都是继发于下呼吸道或腹部感染。虽然毒症被认为是革兰阴性杆菌菌血症的并发症,但是许多微生物感染都能引起相同的临床表现。这可能反映出这些介导组织损伤的感染相似的“最终共同途径”。

  • 标签: 脓毒症 全身反应 发病机制 氧气 抗生素 内毒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院普外科液细菌感染率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方法采集液标本;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Dade公司生产的MicroscanAutoscan4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2015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普外科送检的631例液标本中408例培养出细菌,感染率为64.66%。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227株)、肺炎克雷伯菌(41株)、无丙二酸柠檬酸杆菌(31株)为主要致病菌,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肠球菌属(13株)为主要致病菌。结论外科液标本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多见,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外科液标本病原菌种类较多,耐药率较高,临床治疗应及时送检标本确定病原菌,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 标签: 脓液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辨析“煨”长肉与“偎”长肉。“偎”/“煨”长肉是中医外科特色疗法之一,在临床中广泛应用。通过查阅文献认为,“偎”长肉指药疮交互作用;“煨”长肉多指温通气血,培补正气,促进创面愈合。广义的“煨”长肉与“偎”长肉意思接近,但临床应用中“偎”长肉更贴近临床实际。

  • 标签: “煨”脓长肉 “偎”脓长肉 交互作用 疮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毒方治疗重症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重症毒症患者中随机选择30例进行研究,并将这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毒方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APACHEII评分),并比较中医症候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出现痊愈患者,观察有效率9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PACHEII评分无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APACHEl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毒方治疗重症毒症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中医脓毒方 重症脓毒症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毒症是很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造成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国际国内普遍采用2012年更新的严重毒症及毒性休克治疗指南。包括快速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的应用、原发病灶的清除、抗生素的应用、机械通气、血液净化、镇静镇痛治疗等,在维持呼吸、循环系统稳定的前提下,保护各脏器功能。

  • 标签: 脓毒症/治疗 休克 儿童
  • 简介:摘要2021年,国际专家组对《拯救毒症运动:2016版毒症和毒症休克管理国际指南》进行了更新。感染是毒症的重要病因,及早诊断并给予恰当处理是改善毒症/毒症休克预后的关键。新版指南提出了启动抗菌药物应用及停药的指征,增加了依据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特点给药的策略,以6个最佳实践声明和21条推荐意见的形式,指导毒症/毒症休克的感染诊治。现主要解读2021年新版指南中感染管理部分。

  • 标签: 感染 脓毒症 休克,脓毒性 指南 成人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毒症患者术后并发毒症心肌病(SCM)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苏州市立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毒症术后入ICU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围术期资料。根据患者术后48 h内是否发生SCM分为SCM组与非SCM组(NSCM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CM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共纳入患者269例,SCM组49例,NSCM组220例。与NSCM组比较,SCM组腔镜手术比率、入ICU时室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入ICU时血清乳酸浓度、最高血清乳酸浓度、最高血清降钙素原浓度、去甲肾上腺素最大用量和最高体温升高,最低血小板计数降低(P<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室SOFA评分和腔镜手术是毒症患者术后并发SCM的危险因素(P<0.05);入室SOFA评分≥7分患者SCM发生风险增加34.273倍(P<0.05)。结论选择腔镜手术和术后入ICU时SOFA评分≥7分是毒症患者术后并发SCM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脓毒症 脓毒症心肌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对毒症和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2017年1月31日至2019年1月31日收治且明确诊断为毒症/毒性休克的84例患者,其中男性53例,女性31例;年龄18~80岁,平均(56.5±17.8)岁。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生生存组(n=62)和死亡组(n=22)。在患者入院第1天、第3天和第7天检测血浆NGAL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的差异,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观察指标对比,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NGAL与其他预后指标的相关性。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判断NGAL对毒症/毒性休克患者发生院内死亡和是否需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NGAL浓度在第1天[(2 188.4±2 280.8)ng/mL比(538.2±777.4)ng/mL]、第3天[(2 045.5±2 388.8)ng/mL比(553.8±836.4)ng/mL]和第7天[(1 512.4±1 840.9)ng/mL比(192.3±410.2)ng/mL]均明显高于生存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GAL水平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r=0.4601)、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r=0.37)、乳酸(r=0.41)和肌酐(r=0.48)都呈正相关性(P均<0.05)。第7天时NGAL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ROC)=0.85,95% CI:0.70~0.99]高于第1天(AUROC=0.71,95%CI:0.55~0.88)和第3天(AUROC=0.72,95%CI:0.55~0.88)。第3天时肌酐和NGAL对是否需行CRRT的预测价值优于第1天和第7天。入院第3天时NGAL浓度(AUROC=0.80,95%CI:0.64~0.97)与肌酐水平(AUROC=0.83,95%CI:0.68~0.97)相比,前者对患者是否需行CRRT的预测作用具有更好的特异性,但敏感度相对较低。结论对于毒症/毒性休克患者第7天时NGAL水平对预后具有很高的预测价值。与肌酐相比,NGAL对预测患者是否需行CRRT具有更高的特异性。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生物标志物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黏液浓性宫颈炎微生物的培养及药敏测定。方法择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内收治的80例黏液浓性宫颈炎患者(MPC)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一期间到我院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分别取两组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并比较微生物培养结果、药敏试验结果、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细菌、支原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假丝酵母菌阳性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药敏检测结果显示,敏感药物有青霉素、喹诺酮、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使用头孢地尼、氯霉素阴道用药、苦参凝胶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阿莫西林、氯霉素阴道用药、苦参凝胶治疗效果(P<0.05)。结论黏液性宫颈炎发生的原因很多,大部分与支原体感染有关,临床中治疗时,需要根据微生物培养结果、药敏检测结果,选择合理、科学的方式进行治疗。

  • 标签: 黏液浓性宫颈炎 微生物培养 药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