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标本阴性的原因,并对其相关环节进行分析,规范标本收集和运送,减少阴性率,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2009年6月-2010年6月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性标本,通过阳性标本数,计算出阴性率加以分析。结果各种标本来源的阴性率分别为脓痰79.88%;73.81%;性分泌物73.91%。结论性标本阴性的原因与标本收集方法和运送时机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医务人员在收集和运送标本时应规范操作,可有效减少阴性率。

  • 标签: 标本 阴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院普外科细菌感染率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方法采集标本;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Dade公司生产的MicroscanAutoscan4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2015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普外科送检的631例标本中408例培养出细菌,感染率为64.66%。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227株)、肺炎克雷伯菌(41株)、无丙二酸柠檬酸杆菌(31株)为主要致病菌,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肠球菌属(13株)为主要致病菌。结论外科标本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多见,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外科标本病原菌种类较多,耐药率较高,临床治疗应及时送检标本确定病原菌,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 标签: 脓液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惰性凝聚杆菌(A.segnis)属于凝聚杆菌属(Aggregatibacter)[1]该属包括嗜沫凝聚杆菌(A.aphrophilus)、副嗜沫凝聚杆菌(A.paraphrophilus)、惰性凝聚杆菌(A.segnis)。凝聚杆菌是一类生长需特殊营养物质的苛养菌,与很多感染性疾病有关,可导致人类严重感染的革兰阴性菌。在临床标本中该菌属细菌不容易分离及鉴定,故又称“难培养的细菌”,常规培养基生长困难或需长时间的培养才能检测到,引起的感染发病率一直难以估计。因此,对苛氧性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既是临床抗感染治疗的迫切需要,也是对微生物人员实验室检测技术能力的考验。本文就本院肝病区脾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惰性凝聚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实验室细菌鉴定及药敏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 标签: 惰性凝聚杆菌 脓肿 感染
  • 简介:摘要近年来,诺卡菌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目前诺卡菌导致肺部感染的病例报道罕见。本文报道1例诺卡菌肺部感染病例,通过分析诺卡菌的临床感染特征、影像学变化、检验结果以及药物治疗过程,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帮助,加强临床、药学及检验等多学科的协助诊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肝周脓肿患者细菌培养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随机抽取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本院接收的 250例肝周脓肿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细菌培养,对细菌分布、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50例送检报告中, 44例未发现细菌生长, 3例两种细菌生长, 203例一种细菌生长,共培养 13种细菌, 209株。其中 14株革兰氏阳性菌, 195例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 14株)对抗生素耐药率在 0%至 78.55%。其中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高达 100%,对四环素、克林霉素、喹努普汀 /达福普汀、左氧氟沙星及红霉素耐药率均在 50%以上;结论 临床上应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关注,确保抗菌药物使用合理。

  • 标签: 抗菌药物 耐药性 脓液细菌培养 肛周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性阑尾炎患者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12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行阑尾切除术,采集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切口进行细菌培养,分离病原菌,并进行耐药药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4例,感染率26.9%,切口培养共分离出34例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氏菌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大肠埃希氏菌对阿莫西林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00%,大肠埃希氏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最高。结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切口病原菌分布广泛,且耐药性较高,临床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毒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早期液体复苏、纠正酸中毒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结果:治疗组第5d、第10d的APACHEⅡ评分差异明显;治疗组病死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第5d时两组血清TNF-α、CRP、GOT、CK、CK-MB、LDH较入院时均有所降低,且除LDH外,两组其他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第10d时两组仅血清TNF-α及CK有显著差异。结论:血必净能降低病死率,有效地降低促炎因子水平,血必净注射可有效治疗毒症。

  • 标签: 血必净 脓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必净注射治疗小儿毒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小儿毒症患儿随机分2组,对照组40例给予抗感染、器官功能的支持、营养及对症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静脉滴注,每12h一次,连用7d。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变化,记录治疗前后体温、白细胞计数及住院时间,监测CRP、IL-6、TNF-α变化。结果应用血必净治疗后治疗组体温、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住院时间缩短,CRP、IL-6、TNF-α等炎症介质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治疗小儿毒症可以迅速改善中毒症状,降低血白细胞计数,缩短病程,无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可以试推广。

  • 标签: 血必净 脓毒症,儿童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治疗ICU毒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ICU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治疗方案,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炎性因子、急性生理、慢性健康、序贯器官衰竭分值、甲状腺激素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以后,实验组外周血炎性因子各指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急性生理、慢性健康以及序贯器官衰竭分值均比低于对照组;甲状腺激素各项指标中T3、T4、FT3均比对照组高,PCT则低于对照组,以上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治疗ICU毒症患者的效果较为显著,不仅可使毒症患者TNF-α、IL-6水平降低,对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状态发展有效抑制,而且确保急性生理以及慢性健康分值降低。

  • 标签: 血必净注射液 ICU脓毒症患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单纯西医常规治疗与西医常规加参麦注射治疗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网上检索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06年3月~2016年5月发表的有关参麦注射治疗毒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参照Cochrane协作网的相关要求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1个RCT研究,共计1644例患者,对患者病死率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参麦注射治疗组病死率[相对危险度(RR)=0.52,95%CI(0.38~0.73),P=0.0001]。结论  参麦注射对于降低毒症患者病死率有一定作用。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脓毒症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治疗毒症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 ICU收治的 80例毒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 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血必净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 APACHEⅡ评分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治疗毒症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脓毒症 血必净注射液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通过实验探究血必净注射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相关因子的影响。将90例毒症患者分为血必净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5 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水平PCT、CRP、IL-6、TNF-α、及APAHCE Ⅱ评分、SOFA评分,结果表明血必净注射可显著降低毒症患者血清中IL-6、TNF-α水平。

  • 标签: 脓毒症 血必净注射液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酸睾酮注射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9年10月渭南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1例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处理感染源、器官功能支持、加强营养等对症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丙酸睾酮注射100 mg深部肌肉注射每周2次(共2次)者作为观察组,未使用丙酸睾酮注射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实验室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睾酮、白蛋白、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机械通气时间、28 d全因病死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及治疗前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睾酮(μg/L:3.69±2.38比2.85±0.90)、白蛋白(g/L:39.87±1.98比26.25±4.1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分:13.71±2.13比23.23±2.52)、SOFA评分(分:4.45±1.57比9.97±2.65)、ICU住院时间(d:12.36±4.37比14.03±3.86)、住院总费用(万元:10.14±3.22比12.10±3.91)和机械通气时间(3.00±1.85比7.00±2.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28 d全因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1/31)比13.3%(4/30),P>0.05〕。结论丙酸睾酮注射可以提高白蛋白水平,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毒症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 标签: 脓毒症 丙酸睾酮注射液 白蛋白 预后 机械通气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毒血症患者,观察选择血必净注射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9月-2015年09月毒血症患者78例。通过抽签法对所有毒血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利用B1组(观察组39例)以及B2组(对照组39例)表示两组毒血症患者的组别名称。B1组常规治疗+血必净治疗;B2组常规治疗。比较所有毒血症患者在相关指标改善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在准备治疗前,两组毒血症患者在相关指标方面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完成治疗后,在相关指标改善方面,同B2组患者进行比较,B1组表现出显著优势(P<0.05)。结论针对毒血症患者,临床选择血必净注射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显著临床效果,患者的相关指标可以获得明显改善,表现出较高的可靠性、有效性以及安全性。

  • 标签: 血必净注射液 脓毒血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毒症患儿治疗中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毒症患儿6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治愈率为76.41%,观察组为9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对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的TNF-α水平、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以及血乳酸降低明显。结论在毒症患儿治疗中,静脉注射参芪扶正注射,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生活以及生存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参芪扶正注射液 小儿脓毒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必净注射治疗ICU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随机选取在本院治疗的60例ICU毒症患者,其中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接受0.9%氯化钠注射治疗,观察组接受血必净注射治疗,对接受不同治疗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应用SF-36量表评估)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毒症患者血必净注射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血必净注射液 ICU脓毒症患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参附注射毒性休克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只毒性休克大鼠,随机分为观察组(参附注射)和对照组(不采用参附注射治疗)每组10只。通过改良盲肠结扎穿孔方法对毒性休克模型进行复制,对术后18小时心肌组织病理改变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心肌组织中核转录因子-КB、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阳性表达均较低(P<0.05)。结论:参附注射能够对毒性休克大鼠的核转录因子-КB活性产生抑制作用,并抑制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进而发挥保护心肌的作用。

  • 标签: 参附注射液 脓毒性休克大鼠 心肌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丹参川芎嗪对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例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在抗感染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心肌酶(CK-MB)、肌钙蛋白I(TnI)、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7天后各观察指标均较治疗前、治疗3天后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7天后各观察指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左卡尼汀注射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毒血症患者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左卡尼汀 丹参川芎嗪 脓毒症 心肌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