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阐述肩袖损伤的解剖研究进展,为肩袖损伤的临床预防、治疗和康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以“肩袖损伤”“冈上肌”“肩峰下间隙”“肩胛盂”等为中文关键词,和以“rotatorcuffinjury”“supraspinatus”“sub—acromialspace”“scapularglenoid”等为英文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检索2014年12月以前有关肩袖损伤的文献,对肩袖损伤解剖因素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肩袖损伤的相关解剖因素众多,主要有肩峰和肩胛盂形态异常,肩峰下间隙减小、肩袖间隙损伤以及冈上肌本身的结构特点等原因。结论在肩袖损伤的治疗康复中需要综合考虑相关解剖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康复目的。

  • 标签: 肩关节 肩袖损伤 冈上肌 肩峰 肩峰下间隙 关节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人踝关节外踝韧带的解剖特征,为临床踝关节扭伤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对43侧成年国人尸体踝关节标本外踝韧带进行应用解剖观察,其中男34侧、女9侧,左踝20侧、右踝23侧。观察距腓前韧带(ATFL)、跟腓韧带(CFL)、外侧距跟韧带(LTCL)的形态学特征,以及各韧带止点的相互关系,并在中立位上测量其长、宽、厚等基本参数。结果43侧踝关节标本外踝韧带解剖发现,ATFL呈双束者最多,占65.1%(28/43),单束和三束者分别占27.9%(12/43)和7.0%(3/43)。ATFL和CFL在腓骨起点处无纤维联系者11踝(1型,25.6%),存在部分纤维融合者25踝(2型,58.1%),纤维完全融合者7踝(3型,16.3%);ATFL单束者中的1型占5/12,双束和三束者中的2型分别占67.9%(19/28)和2/3。中立位上测得双束ATFL的下束长度为(15.15±2.84)mm,短于单束ATFL长度(18.83±3.07)mm、双束ATFL的上束长度(18.98±2.16)mm以及三束ATFL的上束长度(19.65±1.72)mm和中束长度(18.25±1.5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12, P<0.01);但与双束ATFL的平均长度(17.07±2.16)mm以及三束ATFL的平均长度(18.52±1.47)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33, P>0.05)。单束ATFL宽(6.91±1.21)mm,比双束和三束ATFL韧带中各分束更宽(F=12.211, P<0.01),但要明显窄于双/三束ATFL韧带总宽度(F=29.073, P<0.01)。所有标本CFL均呈单束,其长、宽、厚分别为(26.98±2.41)mm、(5.03±0.89)mm、(2.33±0.50)mm,不同ATFL分型中的CFL长、宽、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584、0.248、1.249, P值均>0.05)。LTCL存在于46.5%(20/43)的踝关节标本中(均为单束),止点部位直接或以薄层纤维组织黏附于ATFL或(和)CFL,LTCL长(25.99±1.86)mm、宽(4.26±0.47)mm。结论国人踝关节ATFL以双束纤维组成为主,其次为单束,再次为三束。ATFL和CFL的基本参数和腓骨上止点关系可以为解剖修复外踝韧带提供解剖依据。同时,临床上采用LTCL(增强)修复外踝韧带时尚需考虑该韧带的变异性。

  • 标签: 踝关节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外侧距跟韧带 应用解剖学
  • 简介:摘要人体解剖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它为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等各门学科奠定了人体形态结构的最基本知识。而人体解剖的许多章节是以理论教学为先导的,应努力提高人体解剖教学的质量。

  • 标签: 人体解剖学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 简介:胃肠感觉是内脏感觉的一部分.广义上的胃肠感觉可分为感知性感觉和非感知性感觉两部分.本文中“胃肠感觉”一词仅指感知性胃肠感觉,包括胃肠特异感觉和胃肠痛觉两种,是狭义上的.胃肠感觉是胃肠感觉神经的活动在各级中枢内的整合结果.胃肠道受内在感觉神经和外来感觉神经的双重支配,这是胃肠道神经支配的特点.但这两种感觉神经在产生胃肠感觉中的作用不同,内在感觉神经不直接参与胃肠感觉的形成,而外来感觉神经的活动则经过各级中枢的整合作用,引起胃肠感觉和广泛的胃肠分泌与运动反应.本文简要介绍产生胃肠感觉的外来感觉神经的解剖基础.

  • 标签: 内脏感觉 内脏传入神经 迷走神经下神经节 脊神经节 牵涉痛
  • 简介:解剖虚拟实验平台采用的是可多次重复使用数字化资源,解决目前解剖教学中尸体标本短缺的瓶颈问题,并可使解剖教学内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不仅在课堂内受益于该平台,课余也可通过访问虚拟实验平台继续学习。因而解剖虚拟实验平台建设在解剖教学改革中有着明显的优势。

  • 标签: 解剖学 数字化 虚拟 实验平台
  • 简介:摘要改革解剖教学内容是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革调整了课程内容,以适应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 标签: 高职护理专业 解剖学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笔者根据我校教学条件、学生特点及中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结合国内中医类专科院校解剖的教学方法,对我校中医专业的《人体解剖》教学进行了初步改革。为我校中医专业的《人体解剖》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 标签: 中医专业 人体解剖学 教学
  • 简介:人体解剖是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在人体解剖教学过程中,以往的教学方式发挥的作用有限。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在开展解剖教学时,应从强制教学转变为引导教学,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

  • 标签: 解剖学 创新能力 培养途径
  • 简介: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神经外科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刘承基[1,2]教授曾多次提到"细胞分子神经外科"的概念,为今后神经外科的发展指明了一个崭新的方向.如同大体外科学的发展基础是人体解剖一样,作者认为有必要加强对"分子解剖"的认识,因为这很可能成为细胞分子外科学发展的基石.

  • 标签: 分子解剖学 细胞分子神经外科 细胞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人体解剖学 外科学发展
  • 简介:摘要臂丛神经是主要支配上肢和肩背、胸部感觉和运动的神经,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大部分组成。经斜角肌间隙穿出,行于锁骨下动脉后上方,经锁骨后方进入腋窝。臂丛五个根的纤维先合成上、中、下三干,由三干发支围绕腋动脉形成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由束发出分支主要分布于上肢和部分胸、背浅层肌。研究目的探讨臂丛神经变异的局部解剖研究。

  • 标签: 臂丛神经 变异 解剖学
  • 简介: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系统解剖是学生要真正掌握理解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和结构,在系统解剖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解剖教学水平

  • 标签: 提高系统 教学水平 水平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绘图教学法用于解剖教学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级2个班84名医学生为样本,均开展解剖教学,A班开展绘图教学,B班开展常规教学。结果:A班标本考核成绩、期末考核成绩均高于B组,P<0.05。结论:绘图教学法用于解剖教学中,可帮助学生理解、绘制图谱,提升考核成绩,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 标签: 绘图教学 解剖学 教学方案
  • 简介:摘要:解剖是医学教育的基石,是每一位医学生的必修课。无论国家,种族,或医学学校系统。通过学习人体解剖,医学生获得了对人体结构的第一印象,这是理解病理和临床问题的基础。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传统教学解剖和演讲是世界范围内唯一的教学法。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多媒体教学在人体解剖教学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传统教学和现代多媒体教学两个方面对国内外人体解剖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人体解剖教学 传统教学 现代多媒体教学
  • 简介:摘要:人体解剖是医学教育的基础,对学生未来医学专业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人体解剖中,教师传授基础知识及技能的同时,也要积极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医生。本文对人体解剖课程思政教学原则及方法进行分析,为高素质的解剖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 标签:     人体解剖学 课程思政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运动解剖作为一门体育专业的基础和应用的先导课程,其内容具有较大的记忆力、复杂的知识点和抽象的理论,使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容易产生厌学、倦怠等心理,而传统的理论和试验的分离,耗时耗力,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文章从运动解剖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对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具体操作步骤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对各种实践中的创造性教学方法的运用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课程的改革和创新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 标签: 教改 运动解剖学 专业 体育教育 解析
  • 简介:摘要:本研究从解剖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基于解剖的思政育人模式。通过剖析解剖对思政育人的意义和影响,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思政育人模式,并进行了实践应用和效果评估。该模式在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为提升思政育人工作质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同时,本研究提出了基于解剖的思政育人模式设计方法,为思政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这一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践价值,对于推动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解剖学 思政育 模式
  • 简介:目的通过SCT的断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模型对骶髂关节形态特点进行解剖测量,为新型骶髂关节前方的弧形解剖锁定钢板的设计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集68位成人患者(男性36例,女性32例)骨盆SCT数据测量,测量骶髂关节弧形板放置路径中的骶髂关节线(AB、BC)及AB与BC的夹角、骶髂耳状面的连线(DE、DF)及DE及DF的夹角,重建人体骨盆解剖结构模型;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成人骶髂关节线男性AB:(24.65±6.37)mm、BC:(28.64±8.18)mm1为133.18°,女性AB:(19.54±4.58)mm、BC:(31.29±8.84)mm2为131.38°;男性DE:(22.26±4.82)mm、DF:(19.08±3.39)mm1为63°女性:DE:(18.94±5.20)mm、DF:(21.27±3.65)mm2为63.3°;平卧位时骶骨的侧部呈与水平面平行,这种关系减少了CT影像测量与实体测量的误差。结论骶髂关节的解剖结构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与骶髂关节线及性别具有的相关性,与左右无明显的相关性,骶髂关节形态决定骨盆形态及承受力的稳定性作用。新型弧形锁定解剖钢板的应用,能够与骶髂关节相匹配,缩短术中钢板塑行时间,增加力学的稳定性。

  • 标签: 骶髂关节 SCT扫描 三维重建 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