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胃肠感觉是内脏感觉的一部分.广义上的胃肠感觉可分为感知性感觉和非感知性感觉两部分.本文中“胃肠感觉”一词仅指感知性胃肠感觉,包括胃肠特异感觉和胃肠痛觉两种,是狭义上的.胃肠感觉是胃肠感觉神经的活动在各级中枢内的整合结果.胃肠道受内在感觉神经和外来感觉神经的双重支配,这是胃肠道神经支配的特点.但这两种感觉神经在产生胃肠感觉中的作用不同,内在感觉神经不直接参与胃肠感觉的形成,而外来感觉神经的活动则经过各级中枢的整合作用,引起胃肠感觉和广泛的胃肠分泌与运动反应.本文简要介绍产生胃肠感觉的外来感觉神经的解剖基础.

  • 标签: 内脏感觉 内脏传入神经 迷走神经下神经节 脊神经节 牵涉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防腐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手背、手指动脉系统皮支的起止、走行、数量、血液供应、交通支等情况,手背皮肤神经和静脉分布,为手部皮支血管链皮瓣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选取7只防腐手标本,观察、标记、测量手背动脉系统、静脉系统、感觉神经,并处理数据。结果掌背动脉一共包含4条,位于手背伸肌腱深面。桡动脉腕背支发出第1掌背动脉,其延续而成为食指桡背侧动脉,起点外径为(0.67±0.04)mm,末端外径(0.41±0.04)mm,全长行程为(52.36±3.68)mm。掌深弓发出第2~4掌背动脉,其将穿过掌骨基底间隙到达背侧,起点外径分别为(0.82±0.07)mm、(0.66±0.10)mm、(0.54±0.07)mm,末端外径(0.62±0.07)mm、(0.48±0.10)mm、(0.42±0.04)mm,全长行程为(55.71±4.22)mm、(52.22±6.25)mm、(52.77±5.11)mm。结论手背部皮肤和第1掌骨背侧皮肤是第1~4掌背动脉营养。第1掌背动脉、第2掌背动脉、第3掌背动脉、第4掌背动脉终末支延续成为指背侧动脉。各掌背动脉之间形成网状结构。

  • 标签: 掌背动脉 皮瓣 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介入治疗前后肝癌肿瘤血管密度的X线解剖情况。方法选取本院自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比较患者介入治疗前后情况,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计算患者的外血管密度,肿瘤分布面积,并通过X线解剖进行研究。结果相较于介入治疗前,介入治疗后患者的肿瘤区血管密度明显减小,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介入治疗后患者的肿瘤面积有明显变化,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肝癌患者的病情,值得应用。

  • 标签: 介入治疗 肝癌 肿瘤血管密度 X线解剖学
  • 简介:摘要人体解剖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主要是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等,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十分重要。对此,教师们应积极调整教学模式,寻求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夯实学生的基础。目前,在人体解剖教学中一共有两种教学方式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但是这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千秋,因此我们需要将这两种模式相融合从而达到优势互补。本文主要论述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人体解剖教学中的融合与实践。

  • 标签: 传统教学 网络教学 人体解剖学教学 融合实践
  • 简介:摘要人体解剖从种类上划分属于形态学中的一种。随着教学模式不断地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形象化直观教学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有着无比优越的优势。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本文主要针对形象直观化教学手段在人体解剖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研究。

  • 标签: 形象直观化教学手短 人体解剖学教学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胰腺炎采用CT影像解剖分型对其诊疗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在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间入院接受诊疗的85例慢性胰腺炎病人进行本次研究,所有病人都接受CT影像解剖分型研究,对其临床资料回顾分析,进行总结归纳。结果对入选的病人实施CT影像学检查后,其解剖分型包括5种主要类型,即萎缩钙化型、假性囊肿型、肿块型、胰腺管扩张或阻塞型、混合型。结论对慢性胰腺炎病人进行CT影像解剖分析,可以为临床鉴别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存在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CT影像解剖学分型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采用传统针灸配合现代解剖针刺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8月在我院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患者50例,对其采用传统针灸配合现代解剖针刺法进行治疗,观察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近期的治愈率高达84%,而且经过1年的随访结果发现,有极少数的患者有复发的现象,经过再次治疗后痊愈。结论对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患者采用传统针灸配合现代解剖针灸法对其实施治疗,效果比较显著,优于单纯的传统针灸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传统针灸 现代解剖针刺法 颈源性头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解剖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应用普通钢板,观察组应用解剖锁定钢板。比较两组跟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跟骨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解剖锁定刚板可明显改善跟骨骨折患者跟骨功能,促进跟骨外形恢复,临床应重视其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解剖锁定钢板 普通钢板 跟骨骨折 对比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医学院校在招生数量方面不断增加,但是由于教学资源有限,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局限,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进行有效的教学,需要从扩展教学方法入手。本文将就多种教学方法在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 标签: 教学方法 解剖实验教学 应用
  • 简介:摘要下面部的皮肤及肌肉非常紧密,下面部的解剖复杂,在不同层次和深度上表现出不同的功能,比如说话、吃饭、喝酒、以及面部的表现力等。因此肉毒毒素在下面部的使用非常复杂,本文基于下面部每一块肌肉的解剖知识,提供了安全注射肉毒毒素的指导方针。

  • 标签: 肉毒毒素 下面部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微创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效果。方法收取我院6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20日直至2017年3月8日,并将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经皮微创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将两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优良率83.33%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治疗后的骨折愈合时间(10.21±2.47)周、术中出血量(59.45±20.11)ml、肢体恢复负重行走时间(6.01±0.25)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实施经皮微创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经皮微创解剖型锁定钢板 胫骨中下段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后处理技术显示内耳解剖结构中,内耳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六十二例一百二十四个耳耳朵进行TSE、3D-CISS、SE的序列扫描,运用仿真内窥镜、多平面重组、容积重组、最大密度投影等方法进行处理,观察内听道神经和内耳膜迷路等耳内结构在图像上的显示。结果MPR能够让一百二十二例耳内结构得到清晰展示,相比较MIP,能够较好的显示神经。MIP能够对一百二十例耳膜迷路、内听道等细小部位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观察。而MRVR能够对一百二十四例耳的表面形态和其中相互作用的立体解剖关系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展示。结论在显示内耳、内听道的解剖结构等方面,MRI的效果比较好,在实际运用中有十分优秀的表现。

  • 标签: 核磁共振 内耳,内听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外周型早期肺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0(42-81)岁。切口选择3孔法。肺段血管使用Hemolock或直线型切割合器处理,肺段支气管及段间水平均使用直线型切割缝合器处理。分析手术效果和安全性。结果30例患者成功施行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无中转开胸,无中转肺叶切除,无围术期死亡,无围术期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23.0(90-240)min,平均出血量95(50-200)ml。术后平均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6(2-7)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7(4-11)d。结论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可行,可以选择性应用于Ia期肺癌或者不易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

  • 标签: 胸腔镜 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肺癌 肺转移瘤 肺良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解剖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7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35例;参照组采用普通钢板治疗,实验组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参照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多于实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可有效治疗跟骨骨折,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加大使用力度。

  • 标签: 解剖锁定钢板 普通钢板 跟骨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解剖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在治疗跟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跟骨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钢板治疗,观察组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解剖锁定钢板在治疗跟骨骨折中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骨折恢复时间短,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解剖锁定钢板 普通钢板 跟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26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有13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为传统解剖钢板,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为锁定钢板,对不同治疗方法对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较少,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具有较为确切的疗效,临床应用价值良好,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 标签: 锁定钢板 传统解剖钢板 胫骨下段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解剖钢板治疗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8例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在臂丛麻醉下手法复位,肿胀减退后行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进行康复训练,并随访3~16个月。按Neer评分系统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打分并评价疗效。结果患者解剖钢板治疗效果明显,术后功能、肩关节活动范围及解剖关系恢复良好,总体优良率达85.71%。结论在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治疗中,对于大结节撕脱骨折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肩关节脱位 大结节骨折 解剖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三踝骨折患者采用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三踝骨折患者为此次实验研究任务主要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54例,实施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为54例,予以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手术治疗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统计分析,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要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7.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变化,均要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三踝骨折患者实施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应用价值十分优异,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三踝骨折 后外侧入路 解剖 复位固定 后踝治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钢板运用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接收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治疗,研究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内固定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经过膝关节功能评定发现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愈合时间,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锁定加压钢板 解剖钢板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临床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跟骨解剖板在累及跟距關节的粉碎性跟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2例粉碎性跟骨骨折伴跟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加压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跟骨解剖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优良率、足踝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86.11%,与对照组的88.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OFAS足踝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AOFAS足踝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1%、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均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累及跟距关节的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中,采用跟骨解剖板内固定治疗可达到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加压固定治疗同等效果,其并发症较少,足踝功能可得到有效改善,改善患者的跟距关系及跟骨宽度。

  • 标签: 粉碎性跟骨骨折 跟距关节 跟骨解剖板 骨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