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即时检验血糖仪指尖和静脉全血的血糖检验结果。方法将2014年3月—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诊断、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全血检测,实验组采用指尖采血检测,比较两组不同方法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血糖检测指标为(9.92±5.04)mmol/L,对照组血糖检测指标为(9.42±4.37)mmol/L,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偏倚率为-1.5%,对照组偏倚率为-13.9%,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即时检验血糖仪指尖和静脉全血检测血糖都能取得良好效果,但是即时检验血糖仪指尖指标更符合要求,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即时检验血糖仪 指尖 静脉全血 血糖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双下肢动脉硬化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96例,检测空腹血糖(FBG)、2h血糖2hPG)及HbA1c。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患者双下肢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直径,及斑块数量。结果(1)2h血糖达标者53例,双下肢动脉斑块3分以上12例,占22.6%,未达标者43例,双下肢动脉斑块3分以上18例,占41.9%,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14,P<0.05);(2)HbA1c达标者51例,双下肢动脉斑块3分以上9例,占17.6%,未达标者45例,双下肢动脉斑块3分以上19例,占42.2%,两者对比有差异(χ2=6.9884,P<0.05);结论2hPG和HbA1c增高是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危险因素。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收取本次研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实施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采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对2血糖和胰岛B细胞功能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0.05。观察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均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其血糖和胰岛B细胞功能,值得研究。

  • 标签: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初诊2型糖尿病 血糖 胰岛B细胞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低血糖指数糖尿病膳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7月收治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成两个小组,每15例患者,命名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而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低血糖指数膳食干预和强化营养健康的教育。并进行为期28天的治疗。结果在经过治疗,康复组患者的2小时血糖、果糖胺以及甘油三酯的下降水平均比对照组显著。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指数膳食干预,对其的糖脂代谢有很大作用,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血脂以及营养状况。

  • 标签: 低血糖指数 膳食干预 2型糖尿病 糖脂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以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采取常规护理,而研究组于此基础上采取个性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评分、空腹血糖值改善情况及糖化血红蛋白值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个性化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效果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个性化健康教育 2型糖尿病 自我管理行为 血糖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严重创伤失血患者行大量输血,其血糖水平情况、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与行一般输血患者之间的差异。方法选择2018年1-6月于我院进行输血救治的严重创伤失血患者120例,其中60例符合实施大量输血标准者设为观察组,另60例实施一般输血者则为对照组。分别统计两组患者输血血糖水平(GLU0、GLU3、GLU3/GLU0)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输血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相近,差异显著(P>0.05)。输血3d,观察组血糖水平及其输血前后血糖比值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输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为16.67%,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严重创伤失血患者行大量输血,有可能刺激其血糖水平升高,也会增加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风险。

  • 标签: 严重创伤 输血 大量输血 血糖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一般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胰岛素泵与中效胰岛素联合三前短效胰岛素在T2DM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46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胰岛素泵(使用短效胰岛素甘舒霖R笔芯)降糖治疗,B组采用三前短效胰岛素(甘舒霖R笔芯)联合睡前中效胰岛素(甘舒霖N笔芯)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所需要的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治疗HbA1c、FPG、2HP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A组的日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B组,A组的日胰岛素费用明显低于B组,B组易发生低血糖。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组能有效模拟人生理胰岛素分泌,有效控制高血糖,有效降低胰岛素抵抗,且效价比优于中效胰岛素联合三前短效胰岛素强化治疗组。

  • 标签: 中效胰岛素(甘舒霖N) 短效胰岛素(甘舒霖R) 胰岛素泵(甘舒霖R) 糖尿病 2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维格列汀与胰岛素并用治疗的血糖、HbA1C、β2-MG和CysC水平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门冬胰岛素、重组甘胰岛素治疗;研究组行门冬胰岛素、重组甘胰岛素及维格列汀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糖、HbA1C、β2-MG和Cys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维格列汀与胰岛素并用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推广实施。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老年2型 维格列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术后高血糖与院内感染的相关性,和术后胰岛素敏感度的变化。方法对多例符合入选标准接受大手术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随着血糖值的逐渐升高,病人手术后并发各种感染显著增加,并且呈正相关。结论术后的感染和血糖浓度相关相关。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可降低术后感染的几率。因此,加强手术后护理及血糖控制,可减少各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血糖控制 感染疾病 胰岛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与高血糖的关系。方法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血糖值分为高血糖组和非高血糖组,分析高血糖与预后的关系,比较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高血糖发生率。结果出血性卒中高血糖发生率高于缺血性卒中,高血糖组患者无效死亡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无效死亡者血糖均值明显高于痊愈好转组。结论脑卒中性质与血糖水平有一定关系,高血糖影响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早期血糖水平可作为预测病情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 标签: 脑卒中 高血糖。
  • 简介:摘要低血糖症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低血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糖浓度过低所致的症候群,低血糖症状出现时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常低于2.8mmol/L(50mg/dl)。凡糖尿病患者出现一系列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如虚弱、冷汗、面色苍白、头晕、心悸、震颤、饥饿感、注意力不集中、视力障碍、意识模糊,甚至抽搐、昏迷等症状应想到低血糖的发生。低血糖是很危险的状态,持续性严重低血糖将导致不可逆性脑损害,重者可致昏迷甚至死亡。因此,了解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急救方法及护理,有助于病人在出现低血糖,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救治。

  • 标签: 低血糖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雷兰动态血糖监测(CGMS)系统监测血糖了解血糖变化规律,为指导医生制定合理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来我科住院的85例糖尿病病人进行雷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护理干预。结果除针头脱出2例,报警6次外,患者均顺利完成动态血糖监测,数据与病情相符,能指导临床治疗;结论动态血糖监测仪的应用及其重要,加强对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患者的护理干预,是保证患者顺利完成动态血糖监测的重要因素,为临床医生更好的诊治疾病提供保证。

  • 标签: 糖尿病 动态血糖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透析过程中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及正确护理方法。方法采取预防措施透析日重视早餐营养的合理搭配;糖尿病患者透析日饭前禁用胰岛素注射;首次诱导透析患者常规下机前给予50%葡萄糖40ml—60ml静脉推注,预防失衡综合征的发生;做好首次透析患者宣教护理。透析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低血糖反应。出现低血糖反应及时采取措施,立即抽血急查血糖,并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ml—60ml,口服糖水、糖块、巧克力等食品。结果通过密切观察护理及预防措施的实施,透析过程中患者低血糖反应明显减少。结论做好透析患者透析前、透析中饮食护理及病情观察,可以预防患者透析中低血糖的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 低血糖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新疆某品牌骆驼乳粉的血糖指数(GI)并观察其对机体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使用国际通用测定食物GI的方法。选取10名健康志愿者,取5mL空腹血,并于服用葡萄糖粉15、30、45、60、90、120min分别抽取5mL静脉血,测定血液中血糖水平。间隔2d,按同样试验方法,进行含等量碳水化合物的骆驼乳粉血糖试验。根据ISO-26642-2010标准方法计算骆驼乳粉GI。结果骆驼乳粉GI为51.65±18.92。相比较葡萄糖的血糖应答曲线,饮用骆驼乳粉的血糖应答曲线较为低平。结论骆驼乳粉GI较低,对机体血糖水平变化影响较小。

  • 标签: 骆驼乳粉 血糖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新生儿低血糖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存在高危因素的436例新生儿进行常规血糖监测,分析结果。结果有51例新生儿发生低血糖,发生率为11.7%。发现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低体重儿、围生期缺氧或窒息儿、糖尿病母亲儿、喂养困难、感染、黄疸、巨大儿为发生新生儿低血糖的主要因素。结论对高危新生儿出生72h内进行常规血糖监测十分必要,并提倡尽早喂养,以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症的发生,避免或减少低血糖所致并发症。

  • 标签: 新生儿 低血糖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出生血糖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6年5月本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14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进行了血糖监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早产儿发生血糖变化的高危因素、治疗及转归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14例患儿有47例发生低血糖,发生率为41.2%,其中9例患儿发生持续性低血糖,1例外院转入患儿发生低血糖性抽搐;有11例患儿发生高血糖,发生率为9.6%,其中8例患儿低血糖与高血糖均有发生。低血糖发生原因占前5位分别为母亲妊娠期糖尿病(GDM)、窒息、感染、胎龄低于33周、出生体质量<1500g。结论早产儿低血糖发生率高,出生及时监测血糖、恰当处理,可减少其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

  • 标签: 早产儿 血糖变化 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