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的2小时血糖的影响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份到2014年12月份接收的2型糖尿病患者48例为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和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结果在血糖水平比较上,治疗后患者的2小时血糖均比治疗前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患者2小时血糖水平,值得普及。

  • 标签: 阿波卡糖 2型糖尿病 2小时血糖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与2小时血糖(2hourpostprandialglucose,2hPG)的相关性,为糖尿病的筛查、诊断,治疗和用药观察寻找适宜指标。方法对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男112名,女88名)进行HbA1c、FBG、2hPG检测并作对照分析。以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标准为诊断标准1。通过分析比较HbA1c、FPG及2hPG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①HbA1c的ROC曲线的最佳切点为6.89%,灵敏度82.6%,特异度93.5%,FPG的ROC曲线的最佳切点为6.99mmol/L,灵敏度91.4%,特异度88.2%。②当HbA1c≥6.35%,诊断的准确性为94.8%,而FPG≥6.45mmol/L诊断的准确性为88.4%。2hPG的ROC曲线的最佳切点为7.13%,灵敏度83.5%,特异度94.1%。r=0.412,且统计显示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bA1c≥6.35%诊断观察2型糖尿病方法更可靠,且诊断的准确性较FPG高,敏感性较FPG低。2hPG与HbA1c的关系更相关,监测血糖的价值更高,但此法较为繁琐,重复性差,不适于大规模人群的筛查。HbAlc代表的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对血糖的整体评估,缺点是无法判定当前血糖的异常程度。

  • 标签: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 对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龄,出生体重,窒息对早产儿出生24小时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12月本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297例入院前未经输注葡萄糖的早产儿,记录早产儿入院即时血糖情况,比较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质量及出生时有无窒息对早产儿生24小时内出现高血糖的影响。结果早产儿生24小时血糖监测以高血糖为主(高血糖39人,低血糖16人),高血糖者中(血糖大于7mmol.L-1)以APGAR评分小于8的人为主(占67.74%),胎龄越小,高血糖的发生率越高(χ2=6.213,P=0.045<0.05),体重越小,高血糖的发生率越大(rs=-1.00,P=0.000<0.01)。结论早产儿生24小时内更易表现高血糖,APGAR评分越低,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小者越容易出现高血糖

  • 标签: 早产生后24小时内高血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在降低血糖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使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用阿卡波糖控制血糖。在患者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空腹血糖小时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在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的同时进行两组间治疗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空腹血糖小时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所降低。其中治疗组的小时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显著降低小时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 标签: 阿卡波糖 二甲双胍 餐后血糖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糖尿病人2小时血糖监测,能够反应医生为患者制定实施的血糖调整治疗方案的效果,住院患者由于多能种原因没能及时对血糖进行监测,影响了主管医生对其疗效的观察,按照品管圈活动程序对患者血糖监测时间进行管理,准确性有明显提高,及时为临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 标签: 品管圈 餐后血糖监测时间
  • 简介:摘要为了缓解和减少产妇会阴侧切术后伴随的症状和痛苦,促进会阴侧切口的愈合率,降低切口感染率,提高产科质量。产妇产后在产房观察2小时期间,我们应用0.5%碘伏持续湿敷会阴侧切口,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会阴侧切口 愈合 感染 碘伏 湿敷
  • 简介:摘要对100例产妇产后1小时内哺乳情况进行临床调查。结果①产前接受过母乳喂养知识宣教者接受母乳喂养的程度高于未接受过宣教者;②产后1小时内开奶的婴儿吸吮优良率为80%;③产后30~40分钟哺乳吸吮效果最佳;④产后1小时哺乳的婴儿在以后的哺乳过程中顺利程度和产妇的奶量均高于对照组;⑤产后1小时内哺乳者母子感情的亲密程度高于对照组;⑥发生过窒息的婴儿,产后1小时哺乳吸吮效果差。故认为产后1小时内哺乳有一定的可行性。

  • 标签: 产后 一小时内 母乳喂养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4h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接受检查100例患者,分别采取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与常规心电图检查,统计分析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4h动态心电图阳性率为88.00%,常规心电图为56.00%,24h动态心电图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在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心房纤颤、短阵房速、短阵室速、房性早搏以及室性早搏检出率方面,24h动态心电图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在心律失常的评估与检出中,24h动态心电图有着重要作用,可以用于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价。

  • 标签: 心律失常 24h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尿激酶溶栓对于2h以内心肌梗死为ST段急性抬高型患者的医治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至2015年期间心内科诊治的114例2h以内心肌梗死为ST段急性抬高型的患者实行回顾性研究,并将他们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选取常规医治,研究组则选取尿激酶溶栓实行医治。结果医治结束的2h以内,对照组再通率是15.79%;研究组再通率是52.63%;医治结束6h以后,对照组再次开通率为3.51%;研究组再次开通率为24.56%,可见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h以内心肌梗死为ST段急性抬高型的患者使用尿激酶溶栓实行医治,不但能将死亡率降低,将再次开通率升高,而且发生的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溶栓 尿激酶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小时内新生儿黄疸的常见病因,以期找到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均在出生24h内发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黄疸原因。结果本组新生儿黄疸中,39例是围产因素(占65.0%),11例是感染因素(占18.0%);10例是溶血因素(占17.0%)。结论重视围产期的保健,减少产科异常,预防母婴感染,加强科学喂养是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的关键。

  • 标签: 24h内新生儿黄疸 病因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生儿72小时内单侧唇裂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在患儿双侧眶下孔局麻对出生72小时内的先天性单侧唇裂患儿行唇裂整复术,术后常规护理,6-7天拆线出院。结果5例患儿均手术顺利,无任何意外,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初生儿72小时内在局麻下行单侧唇裂整复术安全可行。

  • 标签: 初生儿 唇裂 修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质量和2小时摄碘率对青少年Graves甲亢131I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以180例青少年Graves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甲状腺质量、2h摄碘率等方式进行分组,回顾分析患者对应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其它指标的影响。结果甲状腺质量分组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明显,2h摄碘率分组对应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质量对青少年Graves甲亢131I治疗的临床疗效无影响,而2小时摄碘率对青少年Graves甲亢131I治疗的临床疗效有影响。

  • 标签: 甲状腺质量 2小时摄碘率 青少年Graves甲亢 131I治疗 临床疗效 相关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士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24小时康复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2018年收治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药物治疗、偏瘫肢体功能训练、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24小时康复管理,并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改良Bathel指数、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24小时康复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偏瘫肢体功能训练 24小时康复管理 ADL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提高24小时尿标本留取合格率。方法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基本活动步骤对2013年全年的24小时尿标本留取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根本原因,2014年1月始通过对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改进流程及加强细节管理等方面进行质量改进。结果24小时尿标本留取合格率由76.2%提高到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活动进行原因分析,设定预期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并进行追踪,可提高留取24小时尿标本的合格率,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住院病人 尿标本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并观察其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280例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者的检出率。结果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早、房早、室早二三律、房早二三律、短阵室速、短阵房速、窦性停搏、心房纤颤、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等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率高,结果准确、可靠,检查方便灵活,临床实践价值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24h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尿激酶溶栓治疗发病3小时心源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患者治疗期间的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满意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发病3小时心源性脑梗塞具有见效快、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好以及治疗的并发症少、患者的满意度高和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优势,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心源性脑梗塞 尿激酶溶栓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