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塑形复位钳联合外固定架闭合螺纹针微创治疗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6例单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2例;于术前、术后3 d和术后6个月测量Bohler角、Gissane角、宽度、高度、长度,术后6、12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3 d和6个月Bohler角、Gissane角、高度、长度、宽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28.82 ± 1.72)°和(25.84 ± 1.96)°比(16.71 ± 2.74)°、(120.92 ± 3.85)°和(119.65 ± 3.84)°比(103.63 ± 4.62)°、(35.23 ± 1.94)和(36.51 ± 2.01)mm比(39.52 ± 1.26)mm、(48.52 ± 2.16)和(48.86 ± 1.98)mm比(46.94 ± 2.48)mm、(71.23 ± 2.49)和(70.94 ± 2.36)mm比(67.53 ± 2.5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各项指标较术后3 d有轻微丢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平均AOFAS评分明显高于术后6个月(80.6分比6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最后的随访AOFAS评分中,获优11例,良3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14/16。术后6个月平均AOFAS评分60.1分,12个月AOFAS最后随访平均评分明显高于术后6个月平均AOFAS评分(80.6分比60.1分)(P < 0.01)。在最后的随访AOFAS评分中,获优11例,良3例,中1例,差1例。结论应用塑形复位钳联合外固定架闭合螺纹针撬拨复位可有效治疗移位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有效减少皮肤软组织等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骨折 外固定器 微创技术 跟骨复位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固定法治疗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40例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方式是传统手术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的方式是内固定法,将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9.2%。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粉碎性骨折的患者采用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使用。

  • 标签: 跟骨内固定法 粉碎性跟骨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固定法治疗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116例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研究组58例,所有患者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法复位及固定治疗,研究组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对比两组应用不同方法治疗后对临床疗效、ODI评分、QOL评分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临床效果优良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ODI评分低,QOL评分高(P<0.05)。结论 应用内固定法治疗粉碎性骨折,取得满意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跟骨内固定法 粉碎性跟骨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内固定法治疗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0年12月,纳入60名患者,患者表现为粉碎性骨折,按照治疗术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观察组(内固定法治疗,n=30),另一组为对照组(传统手术固定治疗,n=30),比较不同治疗术式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与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内固定法治疗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方案值得推荐。

  • 标签: 跟骨内固定法治疗 粉碎性跟骨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累及距关节及骰关节损伤的骨折手术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入住我院的80例累及距关节和骰关节损伤的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结果在80例患者中仅2例(2.5%)患者切口处发生炎症均经换药后痊愈,且患者切口均愈合良好。跟踪随访1~3年,经X线显示骨折患者79例愈合,1例因外因没有愈合需要二次手术,固定物没有发生排异现象。固定物钢板取出前根据Maryland评价标准,统计可得优67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高达96.25%。结论对于累及距关节及骰关节损伤的骨折患者应该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且切开方式为“U”形切口,该方法手术效果良好,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跟距关节 跟骰关节 跟骨骨折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解剖板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粉碎性骨折入组研究,所有患者均累及距关节,实施解剖板进行治疗。结果在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3年后发现,仅有1例患者产生性感染,无关节面塌陷和愈合不良现象发生,治疗有效率较高。结论为了防控并发症的产生,提升骨折的预后质量,主治医师应加大对解剖板的应用力度,形成疗效的保障。

  • 标签: 跟骨解剖板 粉碎性跟组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下保留外侧瓣并利用可吸收螺丝钉进行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塌陷型骨折患者40例,实施外侧小切口保护外侧瓣可吸收钉手术,对比手术前后跟的长、宽、高、贝氏角及盖氏角的变化情况,并评估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手术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均为一期完全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Maryland评分优良率为85.0%。结论微创小切口复位保护外侧瓣可吸收钉内固定是治疗骨折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微创 跟骨骨折 可吸收钉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距下关节保留的矫形术治疗陈旧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近年来共治疗陈旧性骨折54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6.0岁;按Stephens 分型:I 型6 例,II型34 例,III 型14 例。观察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患肢影像学参数、AOFAS评分以及VAS评分。结果 患者末次随访时影像学参数Bohler角、Gissane 角、后足力线、丘部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术后AOFAS评分和VAS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结论 掌握适当的手术适应症以及恰当的手术干预,陈旧骨折采用距下关节重建能取得不错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陈旧跟骨骨折 畸形愈合 距下关节保留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折合并脊柱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5月至2020年9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手术治疗的745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651例,女94例;年龄11~89岁,平均43.8岁。统计骨折合并脊柱骨折的情况,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单侧或双侧骨折、创伤严重度评分(ISS)、损伤原因、跌落高度、骨折Sanders分型、脊柱骨折例数等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对于P<0.05的因素再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745例骨折患者中70例(9.40%)发生脊柱骨折。单纯骨折患者和骨折合并脊柱骨折患者的性别、体重指数、单或双侧骨折、ISS评分及跌落高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225, 95%CI:0.095~0.532, P=0.001)、单侧或双侧骨折(OR=3.582, 95%CI:1.705~7.526, P=0.001)、ISS评分(OR=5.229, 95%CI:1.605~17.035, P=0.006)及跌落高度(OR=49.820, 95%CI:23.068~107.597, P<0.001)是骨折合并脊柱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对高处坠落(>3 m)、高ISS评分、双侧或男性骨折患者需要高度关注脊柱损伤。

  • 标签: 跟骨 骨折 脊柱骨折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剖型外固定装置治疗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期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收治的9例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2例;年龄为23~66岁,平均41.3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6例,交通伤3例。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B型2例,ⅢAC型2例,ⅢAB型3例,ⅢBC型1例,Ⅳ型1例。闭合性骨折8例,按AO闭合软组织损伤分级:Ⅰ级5例,Ⅱ级3例;开放性骨折1例,按Gustilo-Anderson分型为Ⅲb型,该患者清创后行皮瓣修复创面。所有患者均在一期(8例)或二期(1例)手术过程中应用解剖型外固定装置治疗。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协会(ASAMI)协议评定疗效等。结果9例患者术后获6~18个月(平均9.8个月)随访。本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2.8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男性患者为79~93分(平均84.7分),优6例,良1例;女性患者为82~91分(平均86.5分),优1例,良1例。末次随访时根据ASAMI协议评定疗效:优6例,良2例,可1例。闭合性骨折患者术后3 d即可下床行康复锻炼。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针道感染、骨髓炎等并发症。结论解剖型外固定装置治疗骨折的近期疗效良好,其具有解剖构型、内置物占位少、术后第3天即可下地部分负重进行康复锻炼等优点。

  • 标签: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固定器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制解剖板治疗严重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接治的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研究组使用特制根解剖板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有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重粉碎性根骨折患者应用特制根解剖板进行治疗,临床疗效理想,能够有效缩短手术进行时间并降低术中出血量,有效缓解了患者痛苦,该治疗方法应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 标签: 特制跟骨解剖板 严重粉碎性 跟骨骨折 临床 应用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骨折患者经不同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以指导骨折患者手术方案的优化。方法抽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青少年骨折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研究组行跗骨窦切口联合跟腱旁纵行切口钢板内固定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恢复相关情况。术前及术后1、3个月,检测并比较两组解剖数据。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足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相近(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3个月,研究组Bohler角、Gissane角、高度均高于对照组,宽度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2/40)低于对照组(22.50%,9/40),P<0.05。结论跗骨窦切口联合跟腱旁纵行切口钢板内固定术与传统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骨折疗效相近,但前者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短,且术后跟生理解剖结构恢复情况更好,患者整体获益较理想。

  • 标签: 跟骨骨折 青少年 传统L型切口 跗骨窦切口 跟腱旁纵行切口 钢板内固定术
  • 简介:目的探讨涉及前部的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36例42足涉及前部的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男28例33足,女8例9足;年龄19~63岁.平均40.2岁。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10足,Ⅲ型27足,Ⅳ型5足。42足均经外侧扩大“L”形切口进入,采用解剖重建钢板或锁定钢板固定,未予植。术后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估。结果31例36足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3.2个月(9~25个月)。以患者最近一次临床随访为准,优11足,良22足,一般3足,优良率为91.7%。结论为最大程度地保留周围关节的功能,要注重恢复前部的正常解剖形态,尤其是骰关节面的平整和的外侧长度,并进行稳定固定。

  • 标签: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跟骰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使用“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Ⅳ型53例64足,采取外侧入路,35足采用自体髂骨植。结果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本组病例总体优良率达85.9%。结论切开复位“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骨关节内骨折是一个较好的方法,切口设计、植、准确复位及坚强固定等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跟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 并发症
  • 简介: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之一,约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其中75%骨折涉及距下关节[1].对于这类CT扫描提示骨关节内骨折,本院大部分行切开复位可塑形钛钢板固定加人工或自体植入治疗.从2001年6月至2003年10月,共治疗28例34侧骨粉碎性骨折,经平均随访10个月,疗效满意.

  • 标签: 跟骨骨折 钢板内固定 植骨治疗 跟骨关节内骨折 跟骨粉碎性骨折 钛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切开复位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SandersⅡ~Ⅳ型骨折39例41足,其中Ⅱ型7足,Ⅲ型28足,Ⅳ型6足采用了手术切开复位异型钢板内固定、部分使用植治疗,术后随访7~36个月。结果使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效果,优28足,良9足,可4足,优良率为90.2%;早期切口局部皮缘坏死7足,发生率占17.1%。结论异型钢板治疗累及距下关节面的骨折疗效确切,但须注意切口局部皮缘坏死。

  • 标签: 跟骨 异型钢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锁定钢板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的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的接受锁定钢板治疗的30名患者,20名男性,10名女性,年龄23~57岁,其中高处坠跌伤的有23名,其余的为车祸伤。接受治疗的共33足,双足均受伤的3名,右足受伤的20名,左足受伤的20名。术前按Sanders分型,Ⅱ型的18足,Ⅲ型的11足,Ⅳ型的4足。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患足功能评定。结果30例(33足)获得12~24个月随访,平均13.9个月。术后经X线片显示骨折基本复位3足,解剖复位30足,Bǒhler角的恢复度数在20°~30°间,横径宽度恢复程度较好,内固定也较稳定,并且没有螺钉松动和伤口感染现象。结论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如下优22足,良8足,可3足,优良率达90%。结论锁定钢板治疗大大的提高了骨折的愈合率。

  • 标签: 锁定钢板治疗 跟骨骨折 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钉板系统治疗有关节面移位的骨折(移位>2mm)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关节面有移位的骨折(移位>2mm)采取钉板系统+植(必要时)手术治疗。结果45例病例均获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及固定,43例患者获得3~15个月随访,平均8.5个月,患者均在3.5~7个月获得性愈合,2例出现螺钉松动,未发生钢板松动、断裂;伤口感染、部分皮肤坏死2例,均经换药愈合;疗效采取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3例,良36例,可6例。结论钉板系统+植(必要时)手术治疗对于关节面移位的骨折(移位>2mm)具有复位良好,固定稳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是治疗此类骨折的一种良好的方法。

  • 标签: 关节面移位 跟骨骨折 钉板系统内固定
  • 简介:目的详价利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的效果。方法用解剖型钢板对20例25足跟骨折患者进行手术内固定治疗。骨折分型采用Sanders分型法,随访时间8~20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术后功能评价.本组25足骨折中.优11足.良10足.可4足.优良率84%。结论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对骨折治疗疗效满意。

  • 标签: 跟骨骨折 内固定 解剖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