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治疗骨折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在2013年4月份—2017年4月内收治的35例骨折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切开复位治疗骨折,观察组使用微创内固定术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35例患者Bohler角以及Gissane角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观察组Bohler角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使用微创内固定术治疗骨折可取得良好的固定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跟骨骨折 微创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治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3D打印导板辅助微创技术与传统微创技术治疗Sanders 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足踝外科中心收治的74例Sanders Ⅱ型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38例患者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微创治疗(3D导板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41.5±3.5)岁。36例患者采用传统微创技术治疗(传统微创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40.3±7.2)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Böhlers角、Gissane角、长度、宽度、高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6±3.6)个月(6~24个月)。3D导板组的手术时间[(55.3±7.1)min]、术中透视次数[(8.1±2.6)次]少于传统微创组[(71.2±8.7)min、(21.2±8.7)次],AOFAS的踝-后足评分(81.4±6.3)分高于传统微创组(77.9±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VAS评分、SF-36评分、Böhler角、Gissane角、长度、宽度、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微创组患者4颗螺钉过长,可能撞击足内侧结构,3颗螺钉进入距下关节,3D导板组均无螺钉过长发生。结论3D打印导板辅助微创技术治疗骨折,能减少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及潜在并发症,有助于提高Sanders Ⅱ型骨折治疗的疗效。

  • 标签: 跟骨 骨折 外科手术,微创性 导板 3D打印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切开复位根板内固定治疗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骨科骨关节内位移骨折患者40例,采用切开复位板内固定治疗,与以往所有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病例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结果切开复位根板内固定治疗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治疗效果优者22人,良者15人,治疗的优良率为92.5%。结论骨关节内位移骨折采用切开复位根板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优良率明显提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以及推广。

  • 标签: 切开复位根骨板内固定 跟骨关节内位移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氨甲环酸局部应用对SandersⅢ~Ⅳ型骨折术后失血量和引流时间的影响。方法2013年7月至2016年3月由笔者完成47例单侧SandersⅢ-Ⅳ型骨折病例资料,均行外侧扩大“L”型切口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40~65岁,22例术中局部浸泡质量浓度10g/L的氨甲环酸生理盐水溶液50ml(氨甲环酸组),25例术中局部应用生理盐水溶液50ml(空白组),观察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以及术前、术后FIB.PT.APTT变化情况结果氨甲环酸组平均引流量258.4±26.5ml,空白组平均引流量486.4±44.2ml,引流时间氨甲环酸组平均为1.2±0.3d,空白组3.1±1.2d,手术前后平均引流量及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凝血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均未出现感染、皮瓣坏死、脂肪液化等手术相关并发症;无腹泻、恶心及呕吐等氨甲环酸不良反应。结论骨折术中局部浸泡氨甲环酸能减少术后失血量,缩短引流管放置时间,也不会增加相关并发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 标签: 跟骨骨折术后 氨甲环酸 手术后失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加植术治疗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观察2009年6月-2012年2月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加植术治疗58例(62足)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关节内骨折。按Paley骨折分型B1型26足,B2型14足,C1型16足,C2型4足,D型2足。结果58例(62足)患者给予6-20个月随访。术后X线片测量Gissane角平均132°,B?hler角平均30°。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优30足,良24足,可6足,差2足,优良率达87.1%。结论该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疗效确切,骨折愈合后克氏针拔除方便,无内固定寄留、无需再次手术取内固定物,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方法中占有一定优势。

  • 标签: 跟骨 关节内骨折 切开复位 克氏针内固定 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与骨密度(BMD)的关系,寻找引发原发性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BMD阈值区间,为预测发生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提供科学指标。方法对1210例年龄≥60岁的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定量超声骨密度仪(QUS)测定的BMD值,将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骨折发生例数随BMD的T值降低呈负相关,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百分比分别在Ⅰ区间和Ⅱ区间均与Ⅲ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当BMD的T值≤-3SD骨折发生例数呈显著增加(r=-0.973,P<0.01)。结论老年人BMD的T值为-3.0SD时,骨折发生率呈明显上升,临床上可将老年人的BMD的T值低于正常1个标准差(-3.0SD)作为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阈值区间。

  • 标签: 骨折 阈值 跟骨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老年人 定量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SandersⅡ型骨折的治疗中应用闭合复位空心螺钉经皮内固定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5月-2016年0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SandersⅡ型骨折患者45例,使用闭合复位空心螺钉经皮内固定进行治疗,分析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术后患者的B?hler角以及Gissane角与术前相比对比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相关意义。结论在SandersⅡ型骨折的治疗中应用闭合复位空心螺钉经皮内固定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闭合复位空心螺钉 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即撬拔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SandersⅡ型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分析对比;方法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2015年1月—2016年9月中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SandersⅡ型骨折10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A,B两组,A组为撬拔复位内固定术,B组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侧别、体重、受伤方式等一般资料并无明显差别(P>0.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足踝功能评分(美国足踝功能协会AOFAS评分),Bohler角,及Gissane角结果;结果A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指标上明显优于B组,具有明显差异性(P<0.005),在术后六个月足踝功能评分中,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性(P>0.005),术后Böhler角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05);结论相比较而言两种手术方案在SandersⅡ型骨折中均能获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及临床疗效,但撬拔复位具有手术切口小,并发症少,患者术后疼痛小等优势,值得在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

  • 标签: 跟骨骨折 撬拔复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骨折临床诊断过程中X线平片、MSCT三维重组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21年08月--2023年04月该院接收的100例骨折患者作为临床诊断对象,入院之后均给予X线平片检查、MSCT三维重组技术诊断,观察骨折严重程度、有无位移、关节是否受累等情况。结果: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骨折线、粉碎性骨折、单线骨折骨折碎片移位、关节受累情况的检出率较X线平片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MS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骨折的临床价值较X线平片更高,能够进一步明确骨折严重程度,检出位移的骨折碎片以及受累关节,可为现代临床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值得借鉴。

  • 标签: 跟骨骨折 X线平片 MSCT三维重组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格林模式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实施骨折手术的患者62例,将其平均分为2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格林模式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康复、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折患者实施格林模式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格林模式护理干预 跟骨骨折 术后康复 肢体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术配合中药分期治疗对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6年11月—2019年7月收治的骨关节内骨折9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实验组A组45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术配合中药分期治疗;对照组B组45例,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术。将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数据进行收集,通过相应的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对比分析。结果:A组比B组在Bohler及Gissane角提升度上存在明显差异,且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B组少15.5%,差异明显,且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术配合中药分期治疗对骨关节内骨折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中药分期治疗 跟骨关节内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配合游离植皮治疗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康复影响。方法:以骨折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治疗研究,研究时间为2019年5月~2021年6月,随机设置组别后予以对照组(n=32)游离植皮治疗,观察组(n=33)负压封闭引流+游离植皮治疗。比较患者植皮后临床康复效果、皮瓣成活率、足功能优良率、皮瓣感染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皮温恢复、抗生素治疗、创面愈合、住院时间及皮瓣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皮瓣成活率、足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配合游离植皮治疗骨折术后切口感染,可有效提升游离皮瓣成活率,改善患者足功能,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游离植皮 跟骨骨折 术后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骨折行微创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骨折+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价值。方法:纳入96例骨折患者,予以各样本随机分组,即常规组、微创组,均有48例样本,前者行常规大切口内固定,后者行微创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骨折+螺钉内固定,样本统一在2021年4月-2022年4月入选,评估关节功能,观察预后情况。结果:统计各组别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数据,在微创组达到93.75%,检验计算后数值比常规组(75.00%)高,P0.05。术后通过宽度、高度等评估预后情况,前者在微创组比常规组低,后者在微创组比常规组高,P

  • 标签: 跟骨骨折 预后情况 螺钉内固定 临床影响 跗骨窦入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治疗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2月~2009年12月,采用改良小切口治疗骨关节内骨折35例,男22例30足,女4例5足;年龄18~56岁,平均33.4岁,按Sanders分型SandersⅡ型11足、SandersⅢ型20足、SandersⅣ型4足,均采用外侧斜形切口暴露关节面,并采用可塑性钢板外固定。应用临床切口愈合标准、影像学检查和美国足踝协会的后足评分系统进行结果评价,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13个月(12~32个月)。结果术前Bêhler角-21°~37°,平均15.33°;随访时Bêhler角12°~41°,平均26.12。X线测量表明在单侧骨折患者高度恢复为健侧的平均87%。80%的患者取得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优良率为100%,SandersⅢ型90%,SandersⅣ型66.7%,总体优良率85%。结论改良小切口治疗骨关节内骨折具有暴露范围充分,术后切口及软组织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跟骨骨折 小切口 内固定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锁定钛板治疗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8例(20足)闭合性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术后18例全部获得随访。所有患者无内固定失败者,骨折均获得性愈合。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优良率为85%。术后切口皮缘部分坏死1足,切口感染裂开1足,经换药后愈合;足跟疼痛2足,佩戴足跟垫后缓解;1足术后并发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距下关节内注射后缓解。结论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骨关节内骨折疗效可靠。

  • 标签: 锁定钛板 内固定 跟骨关节内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骨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4年08月,我院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粉碎性骨折27例。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21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2.6%。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治疗骨粉碎性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跟骨粉碎性骨折钢板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