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治疗骨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取锁定接骨板治疗,对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观察。结果:手术顺利实施,术后伤口甲级愈合,出现1例轻度感染,术后Bohler角、距下关节面最大垂直位移改善。结论:采取锁定接骨板治疗骨折的效果满意,疗效突出。

  • 标签: 跟骨锁定接骨板 跟骨骨折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剖型外固定装置治疗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期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收治的9例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2例;年龄为23~66岁,平均41.3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6例,交通伤3例。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B型2例,ⅢAC型2例,ⅢAB型3例,ⅢBC型1例,Ⅳ型1例。闭合性骨折8例,按AO闭合软组织损伤分级:Ⅰ级5例,Ⅱ级3例;开放性骨折1例,按Gustilo-Anderson分型为Ⅲb型,该患者清创后行皮瓣修复创面。所有患者均在一期(8例)或二期(1例)手术过程中应用解剖型外固定装置治疗。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协会(ASAMI)协议评定疗效等。结果9例患者术后获6~18个月(平均9.8个月)随访。本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2.8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男性患者为79~93分(平均84.7分),优6例,良1例;女性患者为82~91分(平均86.5分),优1例,良1例。末次随访时根据ASAMI协议评定疗效:优6例,良2例,可1例。闭合性骨折患者术后3 d即可下床行康复锻炼。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针道感染、骨髓炎等并发症。结论解剖型外固定装置治疗骨折的近期疗效良好,其具有解剖构型、内置物占位少、术后第3天即可下地部分负重进行康复锻炼等优点。

  • 标签: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固定器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骨折患者1 080例,男931例,女149例;年龄平均43.0岁。Sanders分型:Ⅰ型107例,Ⅱ型343例,Ⅲ型471例,Ⅳ型159例。对可能影响术后功能恢复的患者性别、年龄段、Sanders分型、职业、体重指数、季节、致伤原因、住院时间、手术方式、内固定物、术前合并伤、术前合并症、麻醉方式、是否去康复机构、切口选择、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是否有水泡、是否符合复位标准等18个相关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出主要的相关因素。结果1 080例患者术后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5个月。末次随访时Creighton-Nebraska评分平均为88.4分。单因素分析中不同性别、年龄段、Sanders分型、职业、致伤原因、手术方式、术前合并伤、切口选择、是否符合复位标准的患者Creighton-Nebrask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得出回归方程为:Y=107.408-4.013a-7.101b-1.214c-1.606d(Y表示Creighton-Nebraska评分,a表示性别,b表示年龄, c表示Sanders分型, d表示切口选择)。结论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骨折分型及切口选择;对于女性、年龄大、Ⅳ型骨折、L形大切口的骨折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评分较低。

  • 标签: 跟骨骨折 功能恢复 流行病学因素 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畸形愈合是骨折未治疗或不恰当的治疗所带来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改善患足疼痛、矫正畸形以及恢复患足功能是临床治疗骨折畸形愈合的目标,同时也是一大难点。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畸形愈合所致症状的力学机制研究,各种截术作为可以特异性矫正跟畸形、恢复正常形态的一类术式,在跟畸形愈合的临床治疗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针对常用的各种矫形截术式技术特点、治疗效果及各自适应证和并发症进行综述。

  • 标签: 跟骨 骨折 截骨术 畸形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现分析骨折术后系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选取本院骨科在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骨折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系统康复治疗临床效果达到98%,远远高于常规康复组的88%,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实施系统康复治疗在跟骨折手术后恢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系统康复治疗 跟骨骨折 术后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术后系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12月我院骨折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疗法,研究组予以系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踝关节、足活动度以及疼痛评定结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P<0.05)。 治疗后,研究组踝关节、足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折术后系统康复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踝关节、足活动度,降低疼痛指数,利于身体机能恢复,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跟骨骨折 术后康复治疗 临床疗效 踝关节 足活动度 疼痛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骨折术后应用系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40 例骨折手术患者根据能否来院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分为观察组 (20例 )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术后应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出院后自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院内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踝足活动度、AOFAS 踝 - 后足评分系统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 95% 高于对照组的 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跟骨骨折术后系统 康复治疗 临床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40例,分成两组各20人,分别为对照组(传统治疗模式)和实验组(系统康复治疗模式),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和研究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VAS评分、满意程度以及临床治疗效果都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骨折,采用系统康复治疗的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因此该方法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系统康复治疗 跟骨骨折 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现分析骨折术后系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选取本院骨科在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骨折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系统康复治疗临床效果达到98%,远远高于常规康复组的88%,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实施系统康复治疗在跟骨折手术后恢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系统康复治疗 跟骨骨折 术后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骨折微创治疗的效果。方法:取60例接受微创治疗的骨折患者分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早期康复护理。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率、Bohler角、Maryland评分等均优(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改变Maryland、NRS评分,恢复足部、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跟骨骨折 早期康复护理 微创治疗 足部功能
  • 简介:摘要: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约60-75%为关节内骨折,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目前手术是被公认的有移位骨折的治疗金标准[2]。扩大外侧L切口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入路方式,在微创概念及加速康复理念的指导下,微创治疗方案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中医方面,主要是以“三期治疗”为 原则,结合理法方药促进活血化瘀、接骨续筋,促进骨折愈合。本文就不同分型的骨折的中西医治疗做一综述。

  • 标签: 跟骨骨折,L型切口,微创手术,并发症,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法整复配合石膏及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的临床疗效加以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36例骨折患者展开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参照组(钢板内固定治疗)与实验组(手法整复配合石膏及夹板外固定治疗),每组18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跟恢复情况、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恢复各项评价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足功能评分(85.12±7.24)分高于参照组的(80.85±6.16)分,而疼痛评分(1.18±0.31)分、宽度(28.15±1.34)mm,均低于参照组的(3.02±1.25)分、(32.45±3.26)mm,组间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6.6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跟骨折的治疗中,手法整复配合石膏及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效果更好,能有效改善患者宽度与高度,降低疼痛程度,促进足踝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法整复 石膏及夹板外固定 跟骨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前后Bohler及Gissane角、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Bohler角(34.12±3.11)°、Gissane角(119.25±4.13)°,均高于治疗前的(8.12±2.12)°、(105.21±3.48)°,P<0.05。29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显效患者20例,有效患者8例,1例无效,治疗有效率高达96.55%(28/29)。经半年随访共发生3例并发症,其中创伤性关节炎2例,畸形1例,并发症发生率10.34%(3/29)。结论:在跟骨折手术治疗中,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更有利于改善足功能,缓解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跟骨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作用。方法:患者入院后予以计算机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在我院接受的60例进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进行平分,分别纳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后者应用常规护理,每组各30例,开展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将两组患者的Maryland评分、Barthl 指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护理前,两组的Maryland评分、Barthl 指数相比,不具备可比性(P>0.05);护理后,前者该两项评分均高于后者(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效果明显,患者功能恢复较佳。

  • 标签: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新型皮肤牵张器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伴外露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全军骨科中心收治的9例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6例,女3例;年龄19~61岁,平均42.6岁;初次内固定手术至本次手术间隔时间14~75 d,平均47.3 d。其中术后伤口脂肪液化伴裂开1例,伤口皮肤坏死2例,伤口感染6例;伤口常规扩创后形成类梭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面积为5.0 cm×2.0 cm~7.0 cm×3.5 cm,且所有患者创面Pinch试验均阳性。于创面两侧缘各置入1枚直径为2.0的克氏针,安装新型皮肤牵张器,术中根据创面两侧软组织条件,可急性闭合5 mm左右(宽度),术后每天调整牵张器的螺纹杆以逐渐缩小创面,创缘靠拢后无张力缝合。记录创面牵张过程中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创面靠拢时间、牵张速度、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时创面瘢痕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结果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患者创面均获得顺利闭合,创面靠拢(至缝合时)时间8~15 d,平均12.1 d;牵张速度为1~3 mm/d,平均2 mm/d;创面完全愈合时间(至拆线时)22~30 d,平均26.8 d,牵张期间VAS评分为3~7分,平均为4.9分;VSS评分2~7分,平均为4.1分;无术口感染复发、皮肤再坏死及需再手术患者。结论新型皮肤牵张器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各种原因导致的皮肤软组织缺损伴外露,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是一种有效的创面原位修复器械;建议操作时设定牵张速度为平均2 mm/d,患者耐受性好。

  • 标签: 跟骨 骨折 感染 创面修复 皮肤牵张器
  • 简介:摘要骨折治疗面临两大难题:传统切口皮缘坏死和切口感染率较高,变宽畸形不易充分纠正,产生外踝下方顽固性疼痛。针对这些问题,张英泽院士团队开展持续研发,多项科研成果获得临床转化,其中包括骨折微创治疗技术。为了推广骨折微创治疗技术和手术技巧,自2011年12月举办第一届骨折微创治疗学习班以来,共举办25期骨折微创学习班,培训900余名学员,该技术已经在全国1 000余家医院应用。笔者总结培训班的核心技术,让更多医师了解并广泛应用骨折微创治疗技术。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跟骨骨折 微创技术 学习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移位骨折的效果进行深入的探索。方法:为了将当前关节面移位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以性根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和行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术作为本次对比项,以本院的200例关节面移位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实施上述不同治疗方式,主要目的是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式下的最终治疗效果。结果:比较后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关节面移位根骨折患者治疗期间,采取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术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术 关节面移位跟骨骨折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