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有限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移位的骨折手术方法和疗效。选取40例关节面移位的骨折患者有限切口切开复位,钢板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术,分析其术后Bhler角和Gissane角恢复情况及优良率。手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明显的骨折再移位、切口边缘皮肤坏死等并发症。

  • 标签: 跟骨骨折 有限切口 手术技巧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术后康复措施介入时机,使膝部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得到改善,预防关节僵硬,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收治入院的骨折患者10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骨折手术治疗及护理,观察组予以常规骨折手术治疗并针对患者实施心理康复,及早介入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早期康复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者早期介入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是提高早期康复依从性,保证骨折治疗效果的有力措施,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 标签: 跟骨骨折 早期康复 依从性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98例骨折的临床治疗,评价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8例骨折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和汇总。结果98例患者全部顺利通过手术,其中2例切口皮缘坏死,1例切口感染,1例骨折复位丢失,其余均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对骨折有移位或涉及关节面的,必须进行手术治疗,使骨关节面恢复解剖位置,方能使足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 标签: 临床治疗 跟骨骨折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其预防。方法回顾研究我科于2006年8月至2009年收治的骨折病例27例,其中2O例26足采用手治疗,并随访8~24个月,观察其有无并发症发生,分析治疗过程各因素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骨折7-14周愈合,平均11.4周。表浅感染1足,皮瓣坏死2足,距下关节间隙欠清2足。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局部皮瓣坏死、伤口延迟愈合、疼痛、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为19.2%(5/26)。结论术前确定骨折类型,确定具体治疗方法,选择恰当手术时机,精细化手术技巧和内固定技术,可有效预防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跟骨 骨折 并发症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行开放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必要时辅助植治疗Ⅱ~Ⅳ骨折20例。结果20例全部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个月。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14例,良4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90%,疗效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1]。结论开放复位解剖钢板治疗骨折可获得满意临床效果。

  • 标签: 跟骨骨折 开放复位内固定 植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过程,并观察疗效。方法选取63例(67侧)骨折病例,根据分型选取闭合复位经皮钢板/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共59例患者获得9~18个月的随访,术后跟Bolher角和Gissane角除外,其余各型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Creighton-Nebraska骨折评分标准,钢板与螺钉病例术后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1.82%和82.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满意,疗效确切,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跗骨窦切口及“L”形切口行SanderIII型骨折手术治疗的切口愈合与功能恢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SanderIII型的骨折病患56例(男33例,女23例)。平均年龄36岁(19~54岁)。跗骨窦切口组(A组)25例,“L”型切口组(B组)31例。对比研究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情况,随访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参照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的足踝临床后足评分系统(AOFAS))。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AOFAS评分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73,t2=1.079,P>0.05),但A组病患伤口并发症较B组发生率低,中度、重度伤口并发症患者较B组少(k=8.271,P<0.05),结论SandersIII型骨折采用跗骨窦切口在伤口愈合方面优于传统切口,而手术时间及术后功能恢复两组无明显差异。

  • 标签: 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 跗骨窦切口 切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术后疼痛护理在跟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72例于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来我院治疗骨折患者的资料,利用抽签法随机均匀分成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疼痛护理,评估围术期患者疼痛情况,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基本一致(P<0.05);术后1d、3d,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22%远远高于参照组的83.33%,差异明显(P<0.05)。结论 将术后疼痛护理办法用于骨折患者治疗有助于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应用价值极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跟骨骨折 术后 疼痛护理 效果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解剖板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粉碎性骨折入组研究,所有患者均累及距关节,实施解剖板进行治疗。结果在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3年后发现,仅有1例患者产生性感染,无关节面塌陷和愈合不良现象发生,治疗有效率较高。结论为了防控并发症的产生,提升骨折的预后质量,主治医师应加大对解剖板的应用力度,形成疗效的保障。

  • 标签: 跟骨解剖板 粉碎性跟组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钢板+植治疗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并发症的形成及预防。方法随访2004年5月~2009年11月,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植治疗II~IV型骨折76例共85足。根据Sanders分型,II型43足,III型28足,IV型14足。术中侧位X线透视。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进行术后功能评价优48足,良24足,可10足,差3足.发生并发症10足,占15.2%.结论准确把握手术时机、选择手术入路,规范操作、引流、植、适时功能锻炼是减少骨折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跟骨骨折 内固定 植骨 并发症
  • 简介:摘要1、目的通过5例伴有距后突挤压的骨折治疗分析,提高临床诊治能力。2、方法男3例、女2例,高空坠落伤2例、高处跳下受伤3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法复位,恢复外形,恢复距后突与体之间解剖关系。夹板外固定;局部外敷中药,口服中药育散、接骨汤,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并发症;配合康复治疗,早期功能锻炼。治疗3—6个月。3、结果随访4---12个月。随访观察疗效良好,功能评价优良率100%;4、结论伴距后突挤压的骨折,临床少见;治疗应分析相关因素,手法复位,恢复外形;恢复距后突与体之间解剖关系是关键,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跟骨骨折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分析 手法复位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63-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牵引弓行牵引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的236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并分别进行克氏针根牵引法治疗(常规组)及改良牵引弓行牵引治疗(研究组),比较其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愈合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研究组术后感染率为1.69%,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4.41%(P<0.05)。结论对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改良牵引弓行牵引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促进其骨折的恢复,同时能够降低其术后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几率,对提高患者恢复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改良跟骨牵引 弓跟骨牵引 闭合性胫腓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改良牵引弓行牵引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4月 -2018年 4月收治的 118例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 58例,观察组 60例,对照组采取克氏针牵引治疗,观察组采取改良牵引弓行牵引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愈合时间和治疗效果优良评价总占比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创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结果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取改良牵引弓行牵引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能够缩短愈合时间,提高临床治疗疗效,且创口感染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改良跟骨牵引弓行跟骨牵引 闭合性胫腓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复杂严重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临床疗效体会。方法选择36例较严重的粉碎骨折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取髂骨植+解剖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骨折均按CTSANDER分型3-4型以上者,术后36例全部回访,平均1.5-2年,功能优良达90%。较传统撬拨复位或收发复位并发症少,足踝功能好,致残率低。结论切开复位+取髂骨植+解剖钛板内固定手术是治疗严重骨折的优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学习开展。

  • 标签: 严重跟骨骨折 植骨 内固定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腓骨肌腱滑脱症的损伤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减少早期误诊。方法:回顾近 2 年间收治 1 例腓骨肌腱滑脱症及相关文献。分析腓骨肌腱的解剖关系及骨折时解剖位置的改变。用磁共振扫描观察在跟骨折时的解剖位置。结果:骨折导致腓韧带处止点断裂,引起肌脱位。结论:骨折引起腓骨肌腱滑脱。了解骨折后形态变化,有助于早期确诊。

  • 标签: [ ] 腓骨肌腱滑脱 跟骨骨折 踝部损伤 漏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的中医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曾诊治的骨折患者中抽取2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例,将患者平均分为A、B两组,A、B两组患者情况无统计学意义,A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并辅以中医药物进行治疗,B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术后分别采用AOFAS评分标准对A、B两组治疗后进行足部功能测评,并对两组治疗前后的Bhler角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1.67%,B组总有效率为66.67%,P<0.05;A组患者术后的Bohler角明显优于B组,P<0.05;A组无发现不良反应患者,而B组不良反应率为16.67%,P<0.05;采用AOFAS评分标准对A、B两组治疗后进行足部功能测评、两组治疗前后的Bhler角以及不良反应率的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是较容易出现不良反应,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还有待提高;辅助中药对患者骨折进行内服外用药效很明显,并且不良反应率为0%,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可以有效避免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跟骨骨折 骨科 中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骨折患者1 080例,男931例,女149例;年龄平均43.0岁。Sanders分型:Ⅰ型107例,Ⅱ型343例,Ⅲ型471例,Ⅳ型159例。对可能影响术后功能恢复的患者性别、年龄段、Sanders分型、职业、体重指数、季节、致伤原因、住院时间、手术方式、内固定物、术前合并伤、术前合并症、麻醉方式、是否去康复机构、切口选择、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是否有水泡、是否符合复位标准等18个相关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出主要的相关因素。结果1 080例患者术后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5个月。末次随访时Creighton-Nebraska评分平均为88.4分。单因素分析中不同性别、年龄段、Sanders分型、职业、致伤原因、手术方式、术前合并伤、切口选择、是否符合复位标准的患者Creighton-Nebrask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得出回归方程为:Y=107.408-4.013a-7.101b-1.214c-1.606d(Y表示Creighton-Nebraska评分,a表示性别,b表示年龄, c表示Sanders分型, d表示切口选择)。结论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骨折分型及切口选择;对于女性、年龄大、Ⅳ型骨折、L形大切口的骨折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评分较低。

  • 标签: 跟骨骨折 功能恢复 流行病学因素 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