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逐6h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4月4—5日发生在内蒙古东北的大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背景条件是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鄂霍次克海冷涡,而低空急流、切变线、地面气旋是大到暴雪的主要触发机制;(2)高低层散度的有利配置及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是该次过程的动力原因;(3)充足的水汽条件和不稳定能量的积累以及高空西风急流、低层南风急流和东风急流的共同作用是该次暴雪产生的根本原因;(4)近地面东风的加强,促进了低层的辐合或抬升,有助于垂直风切变加强和上升运动发展,对降水的加强有指示意义。

  • 标签: 大到暴雪 急流 物理量配置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站、加密自动气象站和雷达监测资料,分析2013年7月27-28日内蒙古东部地区暴雨过程,结果表明,(1)副热带高压和鄂霍次克海低压稳定少动,使低压槽发展加强形成东北低涡,是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2)当副热带高压阻挡在内蒙古地区南侧,南方暖湿气流无法向北输送时,渤海湾水汽北抽和局地大气含水量充足是这次暴雨过程发生的必要条件;(3)在大气层结处于相对稳定情况下,当前期大气含水量极高时,即使多个对流指数值都显示未来不可能有强降水发生的情况下,暖空气下方的冷平流侵入会通过降温凝结的方式产生大量级降水;(4)在满足以上条件时,风场垂直切变的加强同样会带来短时强降水,但降水量小于冷平流凝结作用产生的强降水量.

  • 标签: 暴雨 副热带高压 东北冷涡 冷平流 凝结作用 垂直风切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川东北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及时总结经验,为临床诊疗新冠肺炎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27日至2月9日巴中市中心医院和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9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胸部CT资料和相关临床治疗资料,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型、普通型和重型,比较不同临床分型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①一般资料及流行病学:患者中男性31例(占52.5%),女性28例(占47.5%);平均年龄(42.0±16.4)岁,40岁以上中老年人占比最多,为59.3%(35例);临床分型以普通型患者为主,占72.9%(43例);病例来源以输入性为主,占62.7%(37例)。随着临床分型加重,患者平均年龄也呈明显增加趋势〔轻型、普通型和重型分别为(30.9±13.6)、(42.7±15.3)、(55.8±18.9)岁,P<0.01〕;重型患者中合并1种以上基础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轻型和普通型〔66.7%(4/6)比20.0%(2/10)、9.3%(4/43),均P<0.01〕;临床症状分布中,重型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的比例明显高于轻型和普通型〔66.7%(4/6)比10.0% (1/10)、11.6% (5/43),均P<0.05〕。②实验室检查指标: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比较,重型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高〔WBC(×109/L):7.21±4.35比5.85±1.69、5.43±2.04,NEU(×109/L):6.09±4.43比3.95±1.45、3.54±1.83,CRP(mg/L):16.00(8.20,46.43)比5.00(0.00,16.13)、15.00(3.13,28.58)〕,而白蛋白(Alb)水平较低(g/L:38.00±5.35比49.23±5.27、39.81±2.15,均P<0.05);轻型患者的血红蛋白(Hb)水平明显高于重型和普通型(g/L:155.2±12.1比141.3±6.8、131.1±11.7,均P<0.05)。③胸部影像学:典型病例的胸部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磨玻璃密度影,随着病情进展,病灶逐渐增多、范围逐步扩大,并累及至多个肺叶的实变阴影。④治疗:患者均接受至少2种及以上的抗病毒治疗,重型患者干扰素、利巴韦林的应用率较轻型和普通型更高〔100.0%(6/6)比80.0%(8/10)、97.7%(42/43),83.3%(5/6)比0%(0/10)、20.9%(9/43),均P<0.05〕。⑤预后:截至2020年3月6日,有50例(占84.8%)患者康复出院,其余9例仍在接受治疗中,无死亡患者。结论新冠肺炎重型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的比例更高,年龄越大、合并基础疾病越多的患者进展为重型的可能性也越高;疑似病例甚至发热患者高分辨率胸部CT表现可提示病情进展。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治疗
  • 简介:经过对“探宝号”调查船在2001年8月在南海东北陆坡及台湾南部恒春海脊海域采集的多道地震剖面资料进行的地震反射波数据分析、研究和解释,结果表明:(1)南海东北陆坡段区域和台湾南部恒春海脊海域地震剖面上均显示有被作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标志的BSR,但两区域构造成因、形式和相关地质环境的不同造成了此两处的天然气水合物成因及过程的不同。(2)南海东北陆坡区域的水合物形成与该区广泛发育的断裂带、滑塌构造体及其所形成的压力场屏蔽环境有关,而台湾南部恒春海脊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则与马尼拉海沟俯冲带相关的逆冲推覆构造、增生楔等及其所对应的海底流体疏导体系有关。(3)南海陆缘区域广泛发育有各种断裂带、滑塌构造体、泥底辟、俯冲带、增生楔等,且温压环境合适,是天然气水合物矿藏极有可能广泛分布的区域。

  • 标签: BSR 天然气水合物 滑塌体 泥底辟 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 增生楔
  • 简介:在墨西哥湾东北上侏罗统Smackover组内斜坡上,密西西比内盐盆地的东部、Manda亚盆地、以及Conecuh亚盆地中,古地貌上发育浅水凝块叠层石隆起。这些凝块叠层石的厚度可达58m(190ft),分布面积达6.2km^2(2.4mi^2)。尽管这些隆起的凝块叠层石作为勘探目标已达30多年,但在该区域仍不断发现新的油田。凝块叠层石最有利的发育条件是:坚硬的基底、生长初期零至低的背景沉积速率和海平面的上升、以及低能、广适性生物生长的古环境。由于环境适宜,这里(发育凝块叠层石的部位)会出现广泛发育的微生物。与区域海退有关的古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导致凝块叠层石的消亡。在对凝块叠层石储层远景区进行钻探时,取得成功的关键是:①使用三维地震反射技术以发现古隆起,再确定可能存在的凝块叠层石储集相是处在脊部还是翼部,和位于油水界面之上;②根据在露头观察到的凝块叠层石生物礁的特征,建立一个用于重建凝块叠层石隆起形成过程的三维地质模型,以此提高发现树状和杂乱状凝块叠层石储集相的成功率;③用蒸汽抽吸作用代替渗滤回流作用和混合带作用作为评价凝块叠层石生物粘结灰岩的白云化作用强度的方法。

  • 标签: 叠层石 上侏罗统 墨西哥湾 远景区 东北部 油气勘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成年男性血清性激素水平与骨转换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从甲状腺疾病、碘状态和糖尿病全国调查(TIDE)研究河南分中心调查队列中抽取707名男性受试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总睾酮、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雄烯二酮(AD)、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双氢睾酮(DHT)、游离睾酮(FT)、血清骨钙素、总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25-羟维生素D[25(OH)D]和甲状旁腺素(PTH)水平。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697名男性受试者,平均年龄为(46.6±15.9)岁。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LH、FSH、睾酮、SHBG呈正相关,与雌二醇、DHEAS、AD、FT、β-CTX、骨钙素和PINP呈负相关,与DHT、25(OH)D和PTH无明显相关性。Pearson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雌二醇与骨吸收标志物β-CTX呈负相关;睾酮与骨形成标志物骨钙素呈正相关,FSH与其呈负相关;LH、FSH、SHBG与骨形成标志物PINP呈负相关,雌二醇、睾酮、FT、DHT、AD与其呈正相关。校正年龄和体重指数后,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睾酮仍与骨钙素和PINP呈明显正相关,睾酮每增加1 ng/ml,骨钙素和PINP分别增加0.302 ng/ml和0.015 ng/ml;雌二醇、DHT与PINP呈明显正相关,雌二醇和DHT每增加1 pg/ml,PINP分别增加0.250 ng/ml和0.047 ng/ml。结论年龄是性激素和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因素,血清睾酮、雌二醇和DHT水平与骨形成、骨吸收指标有关。

  • 标签: 年龄 男性 性激素 骨转换标志物 相关性
  • 简介:20世纪80年代,裂谷盆地油气勘探活动异常火热,主要是因为(1)人们认识到湖相页岩是优质烃源岩;(2)勘探成效显著(Begawan和Lambiase,1995)。裂谷盆地石油开采对于巴西(Bruhn等,1988)、印尼(Williams和Eubank,1995)、中国(Desheng,1995)和非洲边缘地区尤其重要。

  • 标签: 湖相沉积 裂谷盆地 活动异常 烃源岩 油气勘探 年代
  • 简介:塔里木盆地东北库鲁克塔格中上奥陶统却尔却克群中的深水碳酸盐岩及其白云岩化是较为特殊的沉积与成岩作用类型之一。通过对南雅尔当山剖面详细观察与采样分析,阐明了其沉积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深水碳酸盐岩的顶、底均与浊积岩伴生,呈重力滑覆—带状分布,主要由黄灰色—灰色、大多呈薄层瘤状的白云岩夹泥页岩构成;可见到海绵骨针、三叶虫等浮游生物化石以及分选差的花岗岩、火山岩及硅质岩等碎屑;基本保留了原始沉积中的溶解、水平层理等较深水沉积的特征。该套白云岩包括泥粉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或残余陆屑白云岩、巨型藻鲕白云岩和生屑泥粉晶白云岩等9类白云岩;白云石有序度为0.47-0.56和0.70-0.76,中强阴极发光,经历了2期较强的白云岩化作用;富含SiO2、Al2O3、Mg、Mn、Fe、MnO和TiO2;^δ34SV-CDT为-0.2-6.6,ΣREE含量为46.7×10^-6-67.4×10^-6,呈正铕负铈的“帽式”稀土配分模式,反映相对还原沉积环境;反映沉积水体盐度的Na2O+K2O、Sr、Ba含量偏低,^87Sr/^86Sr值相对偏高,^δ18OPDB、^δ13CPDB稍低,不能指示原始海水或原始环境。综合上述分析结果认为:这套深水碳酸盐岩形成于向上变浅的缓坡带,其发生了浅埋藏、中—深埋藏条件下的2期白云岩化,且受构造推覆或重力滑覆至外陆棚,并发生裂隙—溶蚀作用和白云石、方解石及烃类的充填作用。

  • 标签: 深水 碳酸盐岩 白云岩化 地球化学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 简介:四川盆地东北晚二叠世孤立碳酸盐台地边缘生物礁岩中发育的放射轴状纤维状胶结物(RFC),虽然已完全白云石化,但仍然具有双晶面弯曲(波状消光)且远端收敛的特征,高锶、高钠和暗阴极发光等反映海源流体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层状胶结物和内部沉积物等RFC的其它特征。RFC的原始矿物是海水环境中沉淀的高镁方解石,其存在说明四川盆地东北二叠系长兴组海绵礁发育于陡峭的台地边缘,并具有千万年尺度的长期与海水接触的地质条件。RFC中内部沉积物的存在说明胶结过程持续时间很长并有短时间的间断,虽然这种间断与短时间的海平面下降有关,但就RFC发育的整个千万年尺度的时间来说,海平面是上升的,生物礁的建造速度与海平面上升幅度基本一致。

  • 标签: 台地边缘礁 RFC 海水胶结物 长兴组 四川盆地东北部
  • 简介:马拉开波盆地位于委内瑞拉西部。加勒比板块和南美洲板块在古近纪的斜向碰撞所引起冲断层作用及伴生的撕裂断层[即布罗内格罗(BurroNegro)右旋走滑断层带]导致了该盆地东北的变形。前人为马拉开波盆地东北边缘的厚层古近系沉积中心建立了两个不同的构造模型。在第一个模型中,该沉积中心是一个前陆盆地,它受控于晚古新世一中始新世加勒比板块和南美洲板块南西向的斜向碰撞过程中的掩冲断层作用。第二个模型认为,不对称的古近系马拉开波沉积楔体受控于右旋撕裂断层的走向滑动,该断层将其西面较稳定的台地区(马拉开波盆地)与其东面走向南东的冲断席[拉腊(Lara)冲断席]分隔开。本文研究的资料支持第二个模型。最深达到5s双程走时的区域地震剖面,揭示了马拉开波盆地东北不对称的古近系沉积中心的构造。布罗内格罗断层是一条长约100km的右旋走滑断层,它把马拉开波盆地东部高度变形的深海相地层,同马拉开波盆地西部低变形程度的内、外陆架地层分隔开。布罗内格罗断层带东北面的地震剖面表明,以局部反转的逆断层和走滑断层为边界的狭长地下盆地,充填了约3km厚的渐新统和中新统海相碎屑沉积岩。始新统岩层构造隆起的深部地震反射为杂乱反射,位于成层性比较一致的渐新统和中新统次盆地之下。本文认为这些构造隆起是在渐新世-中新世斜向板块会聚过程中活化的陡倾断层带和页岩底辟。从马拉开波盆地东北和布罗内格罗断层带的地质特征和总体构造轮廓判断,一开始它是一条右旋撕裂断层。在本文的模型中,布罗内格罗断层带在目前的法尔孔地区吸收了该断层以东深水区冲断层前缘的南东向运动。马拉开波盆地古近系碎屑岩楔体具有前陆盆地许多常见的特征,其中包括现今马拉开�

  • 标签: 马拉开波盆地 撕裂断层 构造模型 海相地层 古近系 东北部
  • 简介:利用浅层地温时空演化特征与中强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1980年以来发生的几次中强地震前浅层地温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分布在不同地质构造单元的地温测站在地震前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中强地震发生的中短期异常指标在空间上表现为地热涡的出现、活动和迁移,在时间上多数地震以高值异常为主,持续时间随震级大小而变化,中强地震一般持续1~6个月,强震持续时间可达1~2年.

  • 标签: 浅层地温异常特征 中短期地震预测 青藏高原 地热涡 地震前兆
  • 简介:本文主要以天河区东北6个村改制公司为对象,对其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结构、特征进行了基本介绍,对村改制公司物业用地、企业经济、集体经济发展困境与问题进行系统总结,重点对村级工业用地低效利用等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建议对策,为破解土地集约利用和经济发展难题提供依据。

  • 标签: 土地 集约利用 经济发展 村改制公司
  • 简介:6月16日至19日,黑龙江和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林区发生多处雷击引起的火灾,在当地专业扑火队和森警的奋力扑救下,已有4处火灾被扑灭,尚有部分火灾仍在扑救中。

  • 标签: 林区 大兴安岭 北部 扑火 扑灭 发生
  • 简介:摘要我国有着广袤的乡村土地,如果能够将“互联网+”与乡村生态旅游有机结合,那么我国乡村生态旅游会逐渐走上轨道并且越来越来完善。本文将阐述“互联网+”背景下的乡村生态旅游的概念、“互联网+”背景下的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形成原因、互联网“+”背景下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可行措施;本文在分析“互联网+”背景下的乡村生态旅游现状原因和措施时将以四川省东北三个市乡村生态旅游为例。

  • 标签: &ldquo 互联网+&rdquo 乡村生态旅游 四川省东北部三个市
  • 简介:系统研究了时间破裂模型的物理基础、分析方法、推导相关的预测公式,并分析了其在国内外的应用等。将该方法应用于青藏高原北部地区(32°~40°N,90°~105°E),对该区1970年以来20次Ms5.0级以上地震进行分析判定,结果有55%的地震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好的符合,表明该方法对该区是适用的。时间破裂模型的引入为本区的地震预报提供了一种新的具有物理基础的地震预报方法。同时用该方法在甘肃河西地区进行了地震预报实践,证实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 标签: 时间破裂模型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 预测模拟
  • 简介:摘要:近代东北北部地区木材资源的开发及商品化发展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总结了木材资源开发和商品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为促进该地区木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东北北部 木材资源 开发 商品化发展 可持续利用 经济发展
  • 简介:摘要使用混凝土预制块技术来进行对路面的铺设工作的优势是,其所构成的路面的整体结构是具有质地坚实的特质的,该种技术所铺设的路面有着极高的耐重能力和可持久使用的优越性能,并且使用这种建造方法来对路面进行施工作业,其所需花费的施工费用也是较为低廉的,是以,此项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地的农村公路路面建设当中。在此前提下,对于混凝土预制块路面施工中所出现的各种工序和方法管理上的问题,便是我们需要予以重视的极其具有实用价值的问题。

  • 标签: 混凝土预制块 路面 建设
  • 简介:女神的眼眸在秋天里沉睡蓝色的绸缎铺张在天地尽头鲜花的镶边让仙女的湖陷入遐思一架野牦牛角在沉默中守护荒岸以雄性的力量从远古走来

  • 标签: 记忆 青藏 秋天 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