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无效(PTR)的发生情况,它的发生与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密切相关。免疫因素主要有HLA、HPA、ABH等抗体;非免疫因素主要有感染发热、脾肿大、骨髓移植、DIC等。方法对我院一年来临床患者血小板后无效作一统计分析,对不同科别血小板无效注发生率与同行探讨。结果血液科血小板PTR发生率与其他科别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血小板无效与多种因素相关,尤其是多次接受者无效率发生更高,这与产生血小板抗体等因素有关,还有免疫因素、非免疫因素、方法的正确与否等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致血小板无效的发生率上升。

  • 标签: 血小板 无效输注 免疫因素 血小板抗体
  • 简介:摘要在临床治疗中血小板是对血小板低下病人最直接,最快捷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达到预期的疗效,所以在血小板前,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HLA及血小板配型,选择相容供者,从而更能达到提高血小板数量的效果。而疾病的种类及的次数对效果有显著意义。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 不规则抗体 输注无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决血小板无效的有效途径,改善血小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各类血小板无效患者进行HLA抗体特异性分析。采用FCXM技术对20例各类血小板无效患者进行配合试验,选择HLA-I类位点3个以上抗原相合,适合的血小板并与22例各类血小板无效患者随机血小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42例各类血小板无效患者中34例HLA-I抗体阳性,阳性率为80.9%。配合性血小板患者的24小时血小板上升均值高于随机血小板患者(P<0.05)。结论反复随机血小板易发生同种免疫反应,产生HLA抗体,导致血小板无效,建立者血小板供者资料库,采用FCXM技术交叉配型选择HLA相合或相容单一供体进行血小板,实现提高血小板治疗效果,是解决PTR的有效途径。

  • 标签: 血小板输注无效 HLA抗体 HLA FCXM
  • 简介:目的通过对比血小板配型前后血小板效果,评估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对血小板无效的临床意义。方法以出血症状改善情况、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为标准,对比配型前后血小板效果。结果25例血小板无效患者的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9例;9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血小板交叉配型前后血小板注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配型后的1h和24hCCI、PPR数值明显高于配型前的。结论血小板抗体检测及血小板配型可以为患者选择适用的血小板,提高单采血小板注有效率,避免滥用血小板

  • 标签: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抗体检测 血小板配型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过滤在预防血小板无效(PTR)中的作用。方法患者于机采血小板前1h和后24h检查静脉血小板数量,计算血小板计数Sq,-F增加指数(CCI),以后24hCCI〈4.5×10。/L为PTR;部分发生PTR的患者,于再次血小板前,采用白细胞滤器进行白细胞过滤。结果机采血小板次数、累积剂量与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自细胞过滤与未过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5)。结论PTR的发生与患者血小板剂量和次数有关,剂量越大,次数越多,发生PTR的机率越高;白细胞过滤可有效预防PTR。

  • 标签: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输注无效 白细胞过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小板治疗白血病的临床效果,为白血病患者合理应用血小板制剂提供参考。方法51例白血病患者中35例机采血小板,16例手工血小板前常规作ABO及Rh鉴定及凝聚胺交叉配血试验。观察后1h、24h患者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CCI)及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结果机采血小板平均1h后CCI>22.9×109/L,24h后CCI>8.01×109/L;1h后PPR>36.32%,24h后PPR>30.77%。结论机采血小板治疗白血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 标签: 白血病 血小板 机采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与激素合用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10月至2011年10月间于我院结合治疗的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与激素合用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显效的例数为24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例(P<0.05),而观察组无效的情况仅有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例(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与激素合用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激素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简介:目前国内绝大多数血站供应临床的仅有浓缩血小板产品,由于浓缩血小板的悬浮液采用供者的血浆,血浆中含有抗原、抗体、凝血酶、纤溶酶等异体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自身特异性抗原和HLAI类抗原均可引起同种免疫,血小板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日益得到重视。特别是对血浆过敏、IgA缺乏的患者,由于患者血浆中有IgA抗体,当输入含有IgA的血小板时,往往发生严重的抗原抗体反应。

  • 标签: 血小板添加剂 血小板保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机采血小板和手工浓缩血小板活性。方法测定机采血小板和手工浓缩血小板的聚集反应性和体外激活程度。结果手工浓缩血小板与机采血小板的聚集反应性和激活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采集血小板的方法均可以应用于临床治疗和研究中。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捐献机采血小板后捐献者血小板相关检测项目的连续变化,为制定合理的机采血小板捐献间隔周期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血常规专用真空标本管分别抽取捐献者捐献前、捐献后6、12、24、48、72h检测标本,在抽取后30min内使用MandryBC-5800全自动5分类血常规检测仪上机检测。结果:捐献者在捐献机采血小板后24h,血小板计数达到最低值,此后逐步回升,并在捐献后96h达到捐献前水平。结论:捐献机采血小板后捐献者血小板计数在捐献后24h达到最低值,在捐献后96h恢复捐献前水平。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机采血小板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成分血护理。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故临床应用广泛。临床护士应了解成分血的有关知识,掌握成分血的技术操作及护理。成分血的操作与护理要求与静脉血的要求大体相同。但视其成分内容,输血护理要求与注意事项也有差异。

  • 标签: 成分血 输注 护理
  • 简介:摘要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很多,其中饮食、药物、相关疾病及血小板假性减少与血小板数量密切相关,本文对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血小板药物饮食血小板假性减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对6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由妊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50例(73.5%),重度子痫前期引起10例(14.7%),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引起6例(8.8%),合并肝脏疾病1例(1.5%),RH血型不合1例(1.5%)。对血小板<50×109者用强的松治疗,分娩前后使用血小板制剂,同时考虑剖宫产。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是最常见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类型。有合并症的血小板减少程度严重。糖皮质激素是治疗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手段。术前血小板仍<50×109/l可浓缩血小板

  • 标签: 妊娠合并血小板 病因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血小板功能分类及临床应用,并试图探讨血细胞冰冻的个体化。方法:将不同浓度的(DMSO)作为保护剂加入血小板中,在-80℃条件下进行冰冻,观察冰冻前后凝血及收缩块形成过程,检测冰冻前后及不同离心条件下血小板的计数、血浆中血小板第3因子(PF3)、血小板第4因子(PF4)、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P-选择素(CD62P)对血小板的聚集、黏附、血块收缩功能的影响。对质控条件合格的冰冻血小板单独或合并新鲜血小板的临床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小板阻断后血液不凝集;血浆纤维蛋白收缩块形成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步血浆凝集,需要5~15min;第二步纤维蛋白收缩块形成,约在2h内完。血浆中PF3、PF4及CD62P对血小板的功能有促进凝集和抑制收缩两方面的影响。冰冻血小板和新鲜血小板搭配应用与单独的新鲜血小板的临床效果有明显差异;2%与5%的DMSO冻存血小板质量无明显差别。结论:血小板可进行功能分类,即因子释放类和血块收缩类;止血过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血浆凝集阶段第二步为血栓形成阶段,两类血小板分别参与不同的止血阶段,经典的止血机理值得商榷;冰冻血小板和新鲜血小板搭配应用效果较好;可用低浓度2%的DMSO做进行冻存。

  • 标签: 血小板 功能分类 止血机制 冰冻 个性化 因子释放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