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检测在血小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9年2月-2021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血小板的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选用同一方式展开血栓弹力图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观察。结果:未出血组MA以及PTL值均高于出血组(P

  • 标签: 血栓弹力图检测 血小板输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的临床疗效及导致无效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6月本院100例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血小板,并观察患者临床情况,分析无效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00例血小板患者,总共输次数302次,其中有效次数为184次,占比60.93%;无效次数118次,占比39.07%。后,患者血小板计数为(34.54±11.26)×109/L,与前(14.09±6.45)×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 患者 住院 患者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单采血小板输血反应调查及其无效解决策略探究。方法:收集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单采血小板输血病历资料,统计单采血小板输血反应发生率,了解单采血小板无效情况,探究单采血小板同型法或配合型法在无效问题中的应用效果。结果: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本院共输单采血小板4520袋,共100例发生单采血小板输血反应,发生率为2.21%(100/4520);单采血小板输血反应中,过敏反应占比最高达到68.00%(68/100);多数输血反应患者为血液疾病患者(44.00%),其次是免疫性疾病患者(12.00%);单采血小板输血反应中HLA抗体阳性率19.00%,HPA抗体阳性率0.00%,HLA+HPA抗体阳性率6.00%;共3例输血无效病例,行同型或配合型后,1例24h血小板回收率达到80%以上,2例24h血小板回收率达到20%以上,均为有效。结论:单采血小板输血反应以过敏性反应为主,多在血液疾病患者中发生,可通过加强采血、输血护理进行预防,通过同型或配合型策略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单采血小板无效问题,促进输血治疗有效性、安全性提升。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输注无效 输血反应 输血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交叉配型结果与血小板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近一年收治的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进行研究。根据血小板抗体检测与交叉配型结果分为阳性组、阴性组,与不合亚组、相合亚组。对比各组PPR、CCI水平,并分析血小板抗体检测、交叉配型结果与血小板效果的相关性。结果:阳性组患者PPR、CCI低于阴性组(P<0.05)。相合亚组患者在PPR、CCI高于不合亚组(P<0.05)。PPR、CCI与交叉配型试验结果呈正相关性,与血小板抗体测试结果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血小板抗体检测与交叉配型结果对反复输血患者效果具有正面影响,能有效的改善血小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合理运用血液资源奠定良好基础,且更能促进疾病的恢复。

  • 标签: 血液病 输血 血小板抗体 交叉配型 输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水平与晚期肺癌患者血小板效果的相关性。方法抽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7年8月至2021年2月实施血小板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60例,血小板增加指数(CCI)>7.5为有效,根据血小板后是否有疗效分为注有效组(49例)和无效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前后血清hs-CRP和MMP-9水平的变化,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了解血清hs-CRP和MMP-9水平与晚期肺癌患者血小板疗效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清hs-CRP和MMP-9水平预测晚期肺癌患者血小板疗效的效能。结果输血前后,注有效组患者的MMP-9和hs-CRP水平高于无效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MP-9和hs-CRP水平与晚期肺癌患者血小板疗效呈正相关(r=0.816、0.823,P<0.05);以血清MMP-9和hs-CRP指标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作为检验变量,血小板后是否有效作为状态变量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0.725、0.727、0.887,P<0.05;MMP-9和hs-CRP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小板可有效治疗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后导致的血小板减少,且患者的hs-CRP、MMP-9指标与血小板是否有效呈正相关。

  • 标签: 肺癌 晚期 血小板输注 超敏-C反应蛋白 金属基质蛋白酶-9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脾动脉结扎术后血小板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在肝硬化脾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到2020年10月在本院行脾切除术病例资料共20例,分为两组,血小板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组(n=10)和不输血小板只回收式自体输血组(对照组)(n=10)。对比分析两组术前术后的凝血功能和血常规指标。结果 两组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前后血常规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中回自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节约异体血液资源方式,且在手术同时血小板能快速恢复相关指标。

  • 标签: 回收式自体输血 肝硬化 脾亢 脾动脉结扎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症应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测的价值。方法:分析目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80例,分析时间设置为2020年2月-2021年2月,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将患者分为五组(ITP组、AA组、MDS组、血液肿瘤组、肝病组)及对照组(正常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法对PAIgG、PAIgA、PAIgM三项进行测定。结果:ITP组PAIg阳性24(例)80.00%、AA组8(例)66.67%、MDS组3(例)60.00%、血液肿瘤组9(例)40.91%、肝病组5(例)45.45%,五组PAI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ITP组PAIgG阳性19(例)63.33%、AA组6(例)50.00%、MDS组1(例)20.00%、血液肿瘤组6(例)27.27%、肝病组4(例)36.36%,单独检测PAIgG阳性率比联合PAIg三项检测低。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是判断血小板减少症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诊断依据,有助于了解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机制,提高临床应用价值,充分展现其应用前景。

  • 标签: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相关抗体 检测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实施升血小板胶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70例,比对组:应用白介素-11治疗;测试组:在比对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升血小板胶囊。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指标互比,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测试组血小板指标高于比对组,(P<0.05)。测试组治疗有效性97.14%高于比对组的74.29%,(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制品在动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ECMO)患者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民医院急诊科行VA-ECMO治疗的成人患者共83例。分析死亡组(n=37)和存活组(n=46)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VA-ECMO患者28 d病死率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计算阈值。结果:血小板量(OR=2.506,95% CI:1.142~5.499,P=0.022)、非心肌炎性疾病(OR=6.881,95%CI:1.615~29.316,P=0.009)为成人VA-ECMO患者28 d病死率的相关危险因素,血小板量阈值为0.427 mL/(kg·d),可预测患者ECMO上机28 d病死率,敏感度为78.4%,特异性为69.6%(曲线下面积:0.735)。结论血小板量的增加与成人VA-ECMO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心肌炎患者行VA-ECMO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血小板 心肌炎 预后 输血
  • 简介:摘要1例31岁孕妇在剖宫产围术期为预防感染接受头孢硫脒2 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治疗。用药前患者血小板计数(PLT)为166×109/L。在第2次用药后(术后21 h)常规行血细胞检查,发现PLT 40×109/L。术后30 h时PLT降至最低(14×109/L),患者无出血症状。停用头孢硫脒,给予血小板、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和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等对症支持治疗,4 d后PLT恢复正常。随访至产后3个月,患者的血小板均正常。

  • 标签: 头孢菌素类 血小板减少症 抗生素预防
  • 简介:摘要血小板反应蛋白(THBS)2作为THBS家族的一员,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且在肿瘤的发展及转移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报道THBS2在不同肿瘤中的具体作用不同,并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凋亡、伤口愈合、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目前THBS2在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探讨THBS2在肿瘤中的异常表达及作用机制有望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 标签: 肿瘤 血小板反应蛋白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比值(MPV/PLC)与冠心病患者室性早搏的关系。方法抽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00例经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确诊为室性早搏(观察组),余110例未发生室性早搏者纳入对照组A,另抽取同期匹配且动态心电图检查正常的健康人群45例为对照组B。另将发生室性早搏者依据室性早搏负荷分为高负荷组(室性早搏负荷>20%)、中负荷组(室性早搏负荷10%~20%)、低负荷组(室性早搏负荷<10%);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室性早搏总数分为Ⅰ组(<1 000个)、Ⅱ组(1 000~10 000个)、Ⅲ组(>10 000个),比较不同亚组MPV、PLC及MPV/PLC,分析血小板相关参数与冠心病室性早搏者室性早搏负荷、室性早搏总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MPV、MPV/PLC大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P<0.05);三组PLC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高负荷组MPV、MPV/PLC大于中负荷组及低负荷组(P<0.05);中、低负荷组MPV、MPV/P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MPV、MPV/PLC大于Ⅰ组、Ⅱ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MPV/PLC与室性早搏负荷、室性早搏总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MPV/PLC与冠心病患者室性早搏存在一定关系,随着MPV/PLC比值增加,其室性早搏负荷与室性早搏总数增加,监测MPV/PLC对冠心病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冠心病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计数 室性早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体血小板分离(APP)回对全弓置换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拟行全弓置换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9~34 kg/m2,ASA分级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0):APP回组(A组)、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组(N组)和单纯自体血回收回组(C组)。A组于手术开始前完成APP,浓缩红细胞根据术中情况及时回,贫血小板血浆和富血小板血浆待鱼精蛋白中和后回;N组在手术开始前完成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放出的全血待鱼精蛋白中和后回;C组在术中单纯行自体血回收及洗涤红细胞回,A组和N组均行自体血回收。分别于麻醉诱导后10 min(T1)、体外循环后5 min(T2)、手术结束即刻(T3)、术后24和48 h(T4,5)时采集颈内静脉血及尿液,测定红细胞压积(Hct)、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TIMP-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的浓度,计算[TIMP-2]×[IGFBP-7]。于术前、术后当天、术后1、2和3 d时测定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尿素、尿酸和胱抑素C浓度。记录术中异体血制品输入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血液透析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A组和N组术后异体红细胞量和A组异体血小板量减少,N组T2时Hct降低,N组和A组T3和T4时fHb降低,A组术后当天、术后1 d时Scr降低,术后当天、术后2和3 d时胱抑素C降低(P<0.05);与N组比较,A组术后异体血小板量减少,T3~5时NGAL和TIMP-2浓度、T3,4时IGFBP-7浓度和[TIMP-2]×[IGFBP-7]、术后当天、术后1 d时Scr、术后当天、术后2和3 d时胱抑素C浓度降低(P<0.05)。结论APP回减轻全弓置换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效果优于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 标签: 血小板 主动脉疾病 急性肾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阿司匹林用于抗血小板治疗期间的药学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主体,选取对象共计76例,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选取对象均匀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数值具有明显优势,对比结果为P0.05。结论:在抗血小板治疗期间应用阿司匹林具有确切效果,对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以及血小板水平都具有改善效果,安全性比较高,值得借鉴和推广。

  • 标签: 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治疗 药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