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为尾状叶切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60例肝脏标本,对紧贴尾状叶的中、左、右静脉进行解剖和形态观测.结果紧贴尾状叶的中、左、右静脉从下至上距尾状叶脏面的距离越来越小,从下至上彼此的间距亦越来越小;中、左、右静脉不在同一平面52例(86.7%).结论在尾状叶切除中,先找到中静脉末端之后,才能更容易寻找中、左、右静脉.

  • 标签: 肝尾状叶切除术 肝静脉 解剖学
  • 简介:目的研究大鼠大部切除(PH)后再生过程中星状细胞(HSCs)的动态变化及MMP-2、MMP-9的活性变化,探讨星状细胞在再生中的作用。方法按Higgins等方法制备大部切除动物模型,于术后恢复不同时程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SCs的动态变化,明胶酶谱电泳检测中MMP-2、MMP-9的变化。结果(1)正常小叶内HSCs呈网架状分布,PH后Desmin阳性HSCs的数量递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HSCs的数量也呈递减趋势。(2)PH后再生过程中,肝脏MMP-2、MMP-9的表达逐渐增多。结论再生过程中HSCs的增殖反应较慢且维持的时间短,这不同于纤维化等肝病过程中HSCs维持较长时间的激活状态。再生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的表达发生显著改变,提示基质金属蛋白酶-2,-9参与了再生过程。

  • 标签: 部分肝切除 肝星状细胞 结蛋白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
  • 简介:目的为颈胸脊柱前路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供局解教学操作使用的成人尸体30具(男25、女5),模拟经胸骨柄和部分锁骨切除的颈胸脊柱前路式,采用连续层次解剖方法,重点观测手术途径中暴露C5~T3椎体时必须牵开并加以保护的几个重要结构。结果左头臂静脉的长度为(68.5±10.0)mm,左静脉角与前正中线的水平距离为(43.3±8.8)mm。右喉返神经在颈部的行程可分为两部分,上部位于脏筋膜内,下部在脏筋膜外,其穿入脏筋膜的位置位于C7~T1椎间水平的有4例(14.3%),位于T1椎体上半部水平的26例(85.7%)。左侧喉返神经在颈部(包括T2椎体水平)均于脏筋膜内走行。胸膜顶最高点距锁骨内1/3上缘的垂直距离,左侧(7.5±1.9)mm、右侧(12.8±2.3)mm。胸导管弓最高点距环状软骨水平的垂直距离(18.0±3.9)mm。结论经胸骨柄和部分锁骨切除的颈胸脊柱的前路式可以充分暴露C5~T3,者对局部解剖的熟悉程度是前路手术得以正常开展与减少医源性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 标签: 颈胸段脊柱 前入路 应用解剖
  • 简介:对31例围产儿的体表投影及大小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的上界在右液中线大多位于第7肋-8肋间隙平面(87.1%),在右锁骨中线大多在第4肋间隙平面(70.9%),在左锁骨中线以平第5肋-6肋间隙平面者最为多见(93.5%)。下界在右腋中线位于肋下缘以下0.74cm(100%),在右锁骨中线位于肋下缘下方2cm(100%),在左锁骨中线多位于左肋弓下缘以下1.9cm(64.5%)。在右锁骨中线,上、下界之间的距离平均为3.67厘米。左、右两端之间最大距离平均为6.21cm。

  • 标签: 围产儿 体表投影
  • 简介:动脉和胆囊管的变异都较为多见,我们在解剖一具甲醛固定的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动脉、胆囊动脉、胆囊管有变异(附图1),查阅资料未见与此例变异相同的报道[1-9].为积累解剖资料和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特报告如下.

  • 标签: 肝动脉变异 胆囊动脉变异 胆囊管变异 解剖学
  • 简介:目的:探讨、脾、肾等实质性器官石蜡切片技术中脱水、透明的最佳时间.方法:对、脾、肾进行分组实验,对照观察.结果:实验器官组织块可连续切片,光镜结构透明度高、清晰,无裂隙,收缩小.结论:此实验方法操作简单,益于大量教学片的制作.

  • 标签: 透明时间 脱水时间 石蜡切片 标本制作
  • 简介:本文从眼的解剖学观点出发,对白内障针拨套出进行了讨论,认为该手术似欠佳.特敬告基层眼科医生注意把握,以免给病人带来痛苦.

  • 标签: 解剖学 白内障 针拨套出术 并发症
  • 简介: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形态学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医学高职教育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解剖学形态学科的特点,教学中应注重对实验教学环节的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改革,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同学对解剖学实验课的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有部分学生怕脏怕臭,不愿意动手,对上解剖学实验课抱消极态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尝试着寻找新的方式来改变现状。

  • 标签: 实验改革 课堂考核 随机抽取
  • 简介:在64例成人整尸(男41女23)的128侧下肢观察大隐静脉、隐神经和腓浅神经等结构在踝前的位置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测量大隐静脉、足背动脉等血管的外径、隐神经等神经的宽度、厚度与深度,它们与内、外踝及胫骨前肌腱等结构的距离及彼此间的距离.结果与结论:①大隐静脉均经内踝前外侧上行至小腿,在内踝平面位置浅表恒定,是理想的静脉切开的部位.静脉距内踝前缘最突点1cm,距胫骨前肌腱1.5cm,关系较恒定,可用此二结构作为静脉的标志,多数情况静脉经此二结构连线内侧2/5与外侧3/5交点深面;足背动脉在伸肌支持带深面且距静脉在2.5cm以上,静脉切开不会伤及动脉;且动、静脉关系恒定,动脉可以作为静脉的标志.②腓浅神经均于浅筋膜内经踝关节前方下行布于足背与趾背皮肤,在踝前行于足背动脉外侧,可用动脉作为神经阻滞的标志;腓浅神经多为其两条终支经踝前下降,在足背多与隐神经和腓肠神经吻合,故当其阻滞时最好从动脉搏动点进针向外踝方向注药同时阻断其两条终支并最好同时阻滞隐神经与腓肠神经.③腓深神经与腓浅神经可能存在吻合,腓浅神经阻滞时最好同时阻滞腓深神经;腓深神经与足背动脉伴行,动脉搏动即为其标志.④足背动脉在踝前位置恒定,恰位于两踝之中点,是踝前神经阻滞时有用的标志.

  • 标签: 前区 区解剖 踝前
  • 简介:解剖学是医学生进入高校接触到的第一门医学基础课,解剖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专业课的学习;而解剖学名词术语繁多,给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不便。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研究解剖学名词命名方法,得出一些规律;以期与同行分享,促进解剖学教学与学习。

  • 标签: 解剖学 名词 探讨
  • 简介:基底核区是靠近脑底的大脑半球内神经核团,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在种系发生上,尾状核与壳核是新的结构称新纹状体,苍白体称旧文状体,其功能属锥体外系.

  • 标签: 脑血管 基底核区动脉 解剖
  • 简介:对80例成人离体心脏的窦房结动脉的起点位置、行程、管径和支数以及之间的吻合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并结合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窦房结动脉 解剖学 心脏外科
  • 简介:“名师”在《辞海》中解释为“著名的老师”,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有影响、有声望、有名气的著名老师”。狭义地说,名师特指教育人才的精英,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教育理论的创立者和教育实践的带头人。简言之,狭义名师是包括广大优秀教师在内的名家和大师。2003年的教师节,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评选这一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项目。随着国家级教学名师评选的开展,各省、校亦相继开展了相应级别的教学名师的评选。为了深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提高高校教师整体素质、创新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川北医学院推出了“教学名师”工程。通过教师评议,学生无记名投票,学院共评选出首届三位校级教学名师。解剖学教研室的佘教授以其高度的责任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当之无愧地成为了首届三大名师之一。为了探索名师教学规律,激发大批年轻教师脱颖而出,迅速提高高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笔者通过一年多以来全程聆听解剖名师的理论课和实验课,将其教学方法分析整理如下,以资借鉴。

  • 标签: 解剖学教研室 教学方法 川北医学院 普通高等学校 人才培养模式 优秀教师
  • 简介:人体解剖学绪论课是指正式教学开始前的简介课或导入课,通过学习绪论课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能够认可和接纳该门课程的学习,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强烈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 标签: 绪论教学 鼓励学生 自身奥秘 认识自我
  • 简介:当前,素质教育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方向与要求,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于50分钟的课堂教学。《人体解剖学》是当前大、中专医药院校学生必需学习而且须学好的一门学科,该门学科不仅是其它医学基础学科的基础,也是各门临床学科的基础,对该门学科理解掌握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对其它各门后续学科的学习,乃至以后的临床工作能力,而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对学生能否学好该门学科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 标签: 解剖教学 《人体解剖学》 医学基础学科 临床工作能力 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
  • 简介:本文就当前解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完成解剖学课程的目标教学。

  • 标签: 解剖学 目标教学 能力培养
  • 简介:考试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也是对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检验的一种重要反馈途径。为了更客观的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发现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问题,对我校2003~2005级五年制临床本科的期末局部解剖学试卷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试卷覆盖面广,题型全面,试卷难度适中,

  • 标签: 局部解剖学 试卷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教学质量 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