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经岛阈后入路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应用此术式病人的手术效果,与同期常规经颞上回或颞中回入路开颅47例此类病人进行对比,分析有关文献。结果经岛阈后入路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开颅手术。结论经岛阈后入路是治疗重症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基底节出血 高血压性 岛阈 开颅手术
  • 简介:持续存在的有害刺激常可导致中枢痛觉致敏作用,这种作用可使某种强度不大的刺激引起机体感知到强烈的疼痛。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1导致的致敏作用就是通过脊髓后角处的某些改变来引起痛觉高敏的,相反。NMDA受体拮抗剂(包括氯胺酮和美沙酮等)可以减弱中枢致敏作用,从而缓解神经性疼痛。我们结合Okon报道的一例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诊疗过程,对氯胺酮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中的作用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神经病理性疼痛 氯胺酮
  • 简介: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PICA)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PICA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近侧段11例行单纯弹簧圈栓塞1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7例,开颅夹闭术1例,行枕动脉-PICA血管吻合术1例,保守治疗1例;过渡段5例,行单纯弹簧圈栓塞2例,开颅夹闭术2例,开颅动脉瘤包裹术1例;远侧段5例,行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1例,NBCA闭塞载瘤动脉1例,Gluba胶闭塞载瘤动脉1例,开颅切除动脉瘤2例。结果术后1周内死亡5例,其余病例随访6-36个月,其中近侧段行单纯弹簧圈栓塞的1例复发,再次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再随访24个月未见复发;远侧段开颅切除动脉瘤的1例术后出现共济失调,近侧段保守治疗的1例未见动脉瘤增大,其余13例未见复发及明显并发症。结论确保PICA延髓支通畅是治疗PICA动脉瘤的首要前提,PICA动脉瘤的形态、位置、PICA是否为优势血管是动脉瘤治疗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而血管内治疗与手术相辅相成是治疗PICA动脉瘤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手术
  • 简介:护理管理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就是通过执行严格的纪律,实行岗位责任制和使用奖惩等手段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这其中易被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情感。运用情感因素是指护士长用关心、理解、尊重、信任的态度去激发护理人员的内在动力,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达到护理管理的各项目标。

  • 标签: 情感因素 护理管理 护理人员 岗位责任制 护士长
  • 简介:我院自2005年1月始在脑系科试行无陪伴病区,截至2005年6月除产科、儿科外的所有病区全部实行了无家属陪伴制度。实施住院患者无陪伴制度以来,围绕以患者为中心,保证无陪伴病区护理工作质量,推行了一系列护理改革,探索出了一套现代护理管理的新模式。及时到位的治疗护理;责任明确的规范化工作流程;周到的生活护理、个性化的心理疏导、良好的护患沟通,使患者身心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和良好的治疗效果,真正体现了从生理到心理的全面的整体护理

  • 标签: 现代护理管理 病区 护理工作质量 陪伴制度 心理疏导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80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法,探讨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术式选择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机、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案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死亡23例,存活57例。对其中67例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以GOS评分判断预后,其中死亡23例,植物生存2例,重残11例,中残32例,良好12例。结论严格掌握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以及显微外科手术技术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显微外科手术 颅内压 脑室出血
  • 简介:髓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恶性程度最高的神经上皮性肿瘤之一,好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约占儿童颅内肿瘤的20%,多位于第四脑室顶上的小脑蚓部,生长极为迅速,手术不易全切除.就诊时往往肿瘤巨大并有脑积水,手术风险大,治疗较困难.本文就其病因、病理、诊断与分期及综合治疗等方面加以综述.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诊断 治疗学
  • 简介:目的探讨侧脑室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原则及神经导航系统、CUSA(cavitronultrasonicsurgicalaspirator,超声外科吸引器)在侧脑室脑膜瘤切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9年9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23例侧脑室内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全切2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前症状改善21例、2例症状改善不明显。9例患者随访5个月至7年,无复发病例。随访病例中,1例术后出现视物变形者3个月后恢复正常,1例术前偏瘫(肌力Ⅰ级)患者2年后肌力明显增加(肌力Ⅲ级),7例无明显不适,正常生活工作。结论侧脑室内脑膜瘤首选显微手术治疗。术前周密计划,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加上神经导航系统及CUSA等手术辅助技术设备、工具的应用可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程度,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脑膜瘤 侧脑室 手术 神经导航 CUSA
  • 简介:目的探讨经蝶窦手术治疗巨大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5年3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经蝶窦分次手术治疗直径大于4cm的巨大垂体腺瘤46例,其中无功能腺瘤24例,泌乳素腺瘤9例,生长激素瘤10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1例,混合性腺瘤2例。结果本组患者1次手术31例,2次手术12例,3次手术3例。分次手术间隔为6~8W。全切除26例,次全切除20例。术后并发垂体功能低下2例,脑脊液漏2例,术后肢体偏瘫1例。无死亡病例。l例在手术后2年肿瘤复发。结论经蝶窦手术能有效治疗巨大垂体腺瘤。分次经蝶窦手术能有效提高手术全切除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垂体腺瘤 巨大 经蝶窦手术
  • 简介:中医治疗失眠疗效理想,尤其是针灸具有独特的优势,俞募配穴属于按部配穴方法之一,笔者观察到导师运用俞募配穴治疗失眠疗效显著。近年来,失眠随着人数逐步上升,该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查阅近10年相关文献,系统阐述目前俞募配穴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并对治疗方法提出了思考,以期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参考。

  • 标签: 俞募配穴 失眠
  • 简介:本组资料将静脉及反复鞘内注入抗生素达一个月,仍不能彻底控制的颅内感染,定义为顽固性颅内感染。

  • 标签: 颅内感染 治疗
  • 简介:低钠血症是颅脑损伤最常见并发症,而颅脑损伤导致低钠血症的原因主要有两种:即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症(SIADH)和脑盐耗综合症(CSWS).本文旨在探讨颅脑损伤后不同原因所致低钠血症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颅脑损伤 低钠血症 鉴别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治疗方法并降低死亡率.方法该组40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病人用开颅血肿清除、血肿内引流、脑室外引流等手术方法加术后脑室内尿激酶注入、腰穿等方法.结果优9例占22.5%,良15例占37.5%,差6例占15%,未醒1例占2.5%,死亡9例占22.5%.结论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脑出血 破入脑室 治疗方法 死亡率
  • 简介:1995年新英格兰杂志发表了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及脑卒中研究院脑卒中研究(NINDSⅠ&Ⅱ),同年欧洲合作组急性脑卒中研究(ECASSⅠ&Ⅱ)和北美多个国家联合研究(ATLANTISA&B)也相继发表。这些针对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大型经典临床研究均证明:

  • 标签: 溶栓治疗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PLASMINOGEN rt 时间窗 ACTIVATOR
  • 简介:目的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手术切除的大型听神经瘤1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侧卧位单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162例(89.0%),次全切除12例,大部切除8例。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2.3%(168/182),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69.8%(127/182)。术后死亡4例。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48例中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89.5%(43/48),较同期未监测患者面神经保留率(70.0%,14/20)明显提高(P〈0.05)。146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面神经功能保留121例(82.9%)。结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手效果确切,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有效提高面神经的功能保留率。

  • 标签: 大型听神经瘤 显微手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效果
  • 简介:我科于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手术治疗颅内脑膜瘤56例,其中巨大型14例,占25%。疗效满意,现予以报告。1临床资料及结果1.1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8例。年龄16~74岁,平均55.6岁。病程半个月~10年,平均2.5年。1.2临床表现头痛11例,头晕8例,癫痫8例,精

  • 标签: 脑膜瘤 显微外科
  • 简介: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和姿势异常,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缺失和纹状体多巴胺递质进行性减少为其典型的病理生化特征。虽然至今仍缺乏病因治疗手段,但已有多种抗帕金森病药物及手术治疗被证实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在临床实践中,帕金森病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体差异性、病情进展速度及长期治疗难以避免的药物不良反应,尤其运动并发症等。

  • 标签: 抗帕金森病药物 病因治疗 循证医学证据 PARKINSON 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颅咽管瘤手术入路的选择、手术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成人颅咽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入路、肿瘤切除程度以及随访资料。结果手术采用传统翼点入路41例,额颢微骨孔入路23例,额下纵裂入路12例,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4例,经眉弓入路3例,经蝶入路1例。肿瘤全切除57例(67.7%),次全切除27例(32.3%);全切率较高的为传统翼点入路(78%)和额下纵裂入路(75%),而额颢微骨孔入路(56.5%)和眉弓入路(50%)全切率较低。结论手术仍然是成人颅咽管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患者一般情况等,选择个体化手术入路特别是锁孔手术入路对于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减少脑组织损伤非常重要。

  • 标签: 成人颅咽管瘤 手术入路 锁孔入路 微创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