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12例外伤性颅内动脉TCCF的血管栓塞治疗.方法诊疗中均采用球囊导管,利用可脱性球囊进行栓塞,1例加用GDC。结果12例全部用1-4个球囊栓塞成功;1例栓塞后吻合支开放形成颅外动脉CCF经PVA栓塞成功。结论外伤性颅内动脉TCCF首选栓塞治疗.手术简便、安全、术程短、恢复快。

  • 标签: TCCF 栓塞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价脑血管缺血性串联狭窄行血管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因2处脑血管狭窄行同期血管治疗的35例症状性前循环、后循环串联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7例,女性8例,年龄(65.6±9.4)岁(范围:47~81岁);前循环串联狭窄14例,后循环串联狭窄21例。记录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等。结果35例患者共植入支架68枚,其中颅外植入49枚,颅内植入19枚,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1例出现术后脑出血(2.9%)。所有患者随访至术后18个月。术后3~12个月,1例(1/35,2.9%)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4例(4/35,11.4%)患者仍有头晕、肢体无力等症状,所有患者mRS评分≤2分,无新发卒中事件;术后12~18个月,新增3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率为11.4%(4/35),32例患者mRS≤2分(32/35,91.4%)。结论症状性串联狭窄患者同期实施血管治疗的可操作性强,近期效果良好。

  • 标签: 脑缺血 血管成形术 串联狭窄 支架 血管内治疗
  • 简介:摘要血管皮瘤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全身软组织、肝、肺、骨等部位罕见的交界性或低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一般呈浸润性生长,偶尔也会出现转移。眼部血管皮瘤为一种更为罕见的血管瘤类型,目前尚缺乏针对其良恶性的定位及统一的诊疗指南。眼部血管皮瘤多原发于眼眶,也可原发于眼睑及泪器。临床表现为眼睑肿胀、眼球突出,影像学检查常显示肿瘤局部浸润生长伴眶骨壁破坏,全身转移较为罕见。病理改变多为血管源性内皮细胞增生,免疫组化显示内皮细胞因子CD31、CD34阳性。治疗方式以局部完整切除肿瘤为主,但术中应注意该肿瘤的出血倾向。手术切除辅以放化疗依然是原发于眼眶血管皮瘤较为稳妥的治疗方案。(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357-363)

  • 标签: 血管内皮瘤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2006~2008年济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发肌瘤42例;多发肌瘤18例,肌瘤数目2~4个,共49个。用355~500μmPVA颗粒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至肌瘤病理血管完全消失。观察栓塞前与栓塞后3~60个月子宫肌瘤大小的变化。结果栓塞术前、术后3、6、9、12、24、36、48、60个月子宫肌瘤平均体积(cm3)分别为132.9、92.4、60.8、44.3、42.4、41.6、40.8、38.6、38.5;栓塞术前、术后3、6、9个月的子宫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后9个月与12、24、36、48、60个月的子宫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安全、高效、并发症少。

  • 标签: 子宫肌瘤 血管内栓塞 长期疗效
  • 简介:颅内动脉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颅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血管介入治疗从1974年Serbinenko首先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颅内动脉瘤开始。随着介入材料不断更新和技术进步,血管栓塞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成l为颅内动脉瘤早期治疗的首选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管介入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5月份—2016年4月份我院收支的3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血管介入治疗,对患者肺循环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加以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30例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其中有3例患者改善不明显。治疗前患者平均肺动脉压为(35±5)mmHg,动脉血氧分别为(33±5)mmHg,溶栓治疗后分别为(21±4)mmHg、(65±5)mmHg,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给予急性肺栓塞患者行血管介入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内管内介入治疗 急性肺栓塞 疗效
  • 简介:摘要治疗血管疾病的方法极为复杂并且极少数有效。随着医学研究,人们对脑血管疾病的进一步了解以及神经放射学、神经药理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出现了更多较为完善的治疗方法,其中便包括了脑血管疾病的血管治疗,它具有安全、操作简单、起效快等优点1。现在介入放射治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血管治疗技术。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血管内治疗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多发的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在治疗中一般使用药物治疗,但是效果不够理想。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血管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效果较好,已经被广泛的应用。本文做一综述讲解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血管治疗的进展的情况。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管内治疗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急性心肌梗心血管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心肌梗患者共计 112例,按照人数均等原则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当中,性别比例为 30: 26、研究组性别比例则为 31: 25,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 56.4与 56.6岁,无统计学差异;结果:经心血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好转,经对比抑郁与焦虑的改善情况,研究组则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以及复发率以及住院时间数值对比也是如此,各项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全面整体护理方式有助于提高急性心肌梗心血管治疗效果,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内科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麻醉方法、麻醉管理及管理流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行血管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 EVT)后神经功能预后相关。关于麻醉方法孰优孰劣尚无共识,麻醉管理对AIS行EVT术后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也无指南性意见,管理流程仍需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文章从麻醉方法的选择及其影响,麻醉管理的影响要素及麻醉实施,管理流程(包括院前及院内管理流程)3个方面对AIS患者行EVT术后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优化麻醉管理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神经功能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在破裂颅内椎基底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血管介入治疗的颅内椎基底动脉瘤患者资料,其中19例采用微弹簧圈或球囊辅助下动脉瘤栓塞术,12例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6例椎动脉瘤行载瘤动脉闭塞术。结果19例采用微弹簧圈或球囊辅助栓塞,致密栓塞15例,11例随访3~18月,未见复发,接近完全栓塞4例,随访6-12月,3例完全闭塞,一例无明显变化;1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患者,致密栓塞8例,接近完全栓塞4例;术中l例因再出血死亡,8例有效造影随访6~26个月,5例动脉瘤闭塞,2例部分复发,再次行致密栓塞,1例部分复发随访26月无明显变化,继续随访观察中;6例载瘤动脉闭塞的病例,载瘤动脉完全闭塞,小脑后下动脉保持通畅;随访6~18个月,未遗留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血管治疗椎基底动脉瘤安全有效,3D弹簧圈及球囊辅助可有效处理部分宽颈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可处理复杂椎基底动脉瘤,近期效果较好,但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的验证,载瘤动脉闭塞术治疗破裂的椎动脉梭形及夹层动脉瘤效果肯定,但有潜在缺血的风险。

  • 标签: 椎基底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支架
  • 简介:目的讨论以可脱性弹簧圈血管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对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采用水解脱和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71个动脉瘤中完全闭塞52个,闭塞95%以上12个,闭塞90%以上7个,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脑血管痉挛5例,死亡2例。42例随访3~30个月无复发。结论对破裂颅内动脉瘤采用可脱性弹簧圈进行血管栓塞疗效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早期栓塞及有效的术后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可脱性弹簧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CCF)血管治疗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要点,为血管治疗CCF提供有效的护理支持。方法回顾分析经血管栓塞术治疗的6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临床护理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6例患者均一次性栓塞治疗成功,术后无并发症。结论对CCF术前、术后进行严密观察与精心护理,可提高疗效及减少并发症。

  • 标签: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血管内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在心血管科介入治疗的同时开展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心血管科开展介入治疗的患者中选出96例。在进行治疗的同时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则采用优质化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分别评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并发症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满意度为95.83%(46/48),明显高于对比组72.92%(35/48);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率为6.25%(3/48),明显低于对比组20.83%(10/48)。两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优质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心血管科介入治疗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改善其焦虑和抑郁心理,提升患者整体健康程度。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介入治疗 护理干预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弥散性血管凝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了近3年来在我院救治的32例弥散性血管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抢救29例患者存活,3例患者死亡。结论针对弥散性血管凝血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能够挽救大多数患者的生命。

  • 标签: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手部Kaposi血管皮细胞瘤(KHE)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2010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5例手部Kaposi血管皮瘤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为6个月至33岁,平均4.6岁(55个月),1例为33岁成年人,余4例均为婴幼儿。本组病例术前检查均未发现凝血系统异常。5例均采取外科手术局部肿物扩大切除。结果术后病理均确诊为Kaposi型血管皮细胞瘤,肿瘤表现为多结节状侵袭性生长,细胞呈血管皮细胞样,可见密集分布的梭形肿瘤细胞和筛状或裂隙样血管,局灶增生呈肾小球样结构。部分病例有组织学或影像学证据显示骨破坏。免疫组织化学CD31,CD34,Fli-1蛋白,第VIII因子等血管标记阳性,SMA灶性阳性,1例局灶性表达CK。术后随访12~25个月,平均18个月,其中1例术后1年复发,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剩余病例均无复发。结论对于手部单纯KHE的病例,单纯手术扩大切除肿瘤,可获得良好的结果。

  • 标签: 肉瘤 卡波西 肿瘤 软组织肿瘤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