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颈冷刀锥形切除(CKC)和LEEP(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级)的预后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份到2017年3月份所接收的60例患有CINⅡ级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CKC的治疗方式,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LEEP的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在术中的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等预后复发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经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手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伤口愈合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患者LEEP(宫颈环形电切术)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该种治疗方式值得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宫颈冷刀锥形切除术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 预后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Leep刀治疗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宫颈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则使用Leep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2.0%,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的时候发现,观察组患者此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eep刀治疗宫颈炎治愈率较高,疗程短,患者恢复快,出血量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宫颈炎 Leep刀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宫颈息肉患者实施不同的手术方式,探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56例宫颈息肉患者,选取时间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研究组28例患者采取宫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28例患者采取传统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6.42%、治疗后72h宫颈血流量(1.23±0.14)V、红细胞聚集率42.85%、微血管管径(57.66±1.56)um、IL-1β(75.09±9.45)pg/ml、IL-6(107.25±13.14)pg/ml、IL-8(112.55±15.88)pg/ml、TNF-α(8.44±1.02)ng/ml均明显更佳,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给予宫颈息肉患者实施宫腔镜手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治疗

  • 标签: 宫颈息肉 手术方式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宫颈糜烂应用阿希米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68例,记为A组,应用阿希米治疗,另选择本院同期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70例,记为B组,应用复方甲硝唑治疗,均治疗7d,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糜烂应用阿希米治疗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 标签: 阿希米 宫颈糜烂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食管、贲门术后膈疝的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6年7月我院发生食管、贲门术后膈疝3例,其中食管中段2例,贲门1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膈疝最早出现在术后14d,最晚术后1年。结果有3例经胸片和CT明确诊断膈疝,行膈疝修补术,术后恢复顺利,均痊愈出院。结论食管、贲门术后膈疝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手术前后呼吸道及消化道的管理、加强营养支持、有效地心理护理有利于预防术后膈疝的发生,细致的临床观察有助于术后膈疝的发现和及时治疗

  • 标签: 食管癌 贲门癌 手术治疗 膈疝
  • 简介:摘要目的消止痛散在性疼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3例患者(性疼痛),收治时间为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采用消止痛散进行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痊愈26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2例,临床疗效为93.02%。结论消止痛散治疗性疼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消癌止痛散 癌性疼痛 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颈环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疗效及其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行宫颈环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成功的妊娠初产妇50例为观察组,选取健康妊娠的初产妇50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初产妇早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宫颈裂伤等妊娠结局情况及分娩方式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早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宫颈裂伤的发生率为8.0%、4.0%、16%及10%,对照组中早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宫颈裂伤发生率为6.0%、6.0%、14.0%及8.0%,两组妊娠结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阴道分娩和剖宫产的比例分别为62.0%、38.0%,对照组阴道分娩和剖宫产的比例分别为56.0%、44%,两组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环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后,其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较优,并且能提高患者引导分娩率,降低剖宫产发生的几率,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宫颈环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机能不全致晚期流产和早产实施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8月~2017年5月先后有37例宫颈机能不全致晚期流产与早产孕妇在我院行紧急宫颈环扎术。结果37例患者中术后流产的有3例,足月分娩的有6例,早产28例,娩出存活新生儿41例。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Apgar评分方面宫颈口扩张2~6cm者与<2cm者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宫颈口扩张>6cm者比较,宫颈口扩张2~6cm者与<2cm者新生儿出生体重与Apgar评分明显要高(P<0.05)。结论紧急宫颈环扎术用于宫颈机能不全患者临床治疗中能降低产妇早期流产和早产风险,使产妇孕周延长,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宫颈机能不全 紧急宫颈环扎术 晚期流产 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颈护理环节人性化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40例作为对照组,另根据配对原则抽取4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对比治疗依从性及护理前后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睡眠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护理中采用韧性化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保障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宫颈炎 人性化护理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治疗指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92例,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HPV清除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HPV清除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循证护理可有效提高HPV清除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宫颈炎 HPV感染 循证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宫颈病变患者行高频电波刀切除术治疗时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接收并行高频电波刀环切术治疗的62例宫颈病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行常规护理的31例为常规组,另行临床护理路径的31例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围术期护理的效果,详细对比指标为总有效率、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围术期护理后总有效率、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宫颈病变患者高频电波刀环切术围术期的临床价值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宫颈病变 高频电波刀切除术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似宫颈前病变或者宫颈组织学异常的患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检查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检查期间接受全方位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随年龄的增长,疑似宫颈前病变患者的构成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31-40岁患者的构成比最高,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患者的疑似宫颈前病变发生率比较上,有30岁及以下、61岁及以上,男性患者高于女性患者,其他年龄段则呈相反规律,但外20岁及以下患者外,比较差异不大(P>0.05)。排便因素、运动因素、性生活因素、饮食因素、遗传因素、患病因素中前两项的构成比最高,分别占72.8%、63.9%,显著高于其他因素,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影响疑似宫颈前病变发生的具体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可见家族遗传、辛辣饮食、饮酒、久坐、便秘等是导致疑似宫颈前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术实施的全过程给予综合性、全方位护理干预可以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好、安全性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宫颈病变 阴道镜检查 宫颈活检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在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的晚期卵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74例晚期卵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对患者行分组处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与此同时,联合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8.23%vs62.16%,P<0.05);此外,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Ⅰ度白细胞下降和Ⅰ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护理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将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干预应用到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的晚期卵巢患者中,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而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有效性。

  • 标签: 护理干预 腹腔热灌注化疗 晚期卵巢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食管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具体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100例接受治疗的食管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照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对其开展针对性的护理方式。结果对患者开展系统性的心理护理有效的保证了本组患者在手术前以乐观积极的状态配合手术,手术后依照指导原则顺利完成康复计划,有效提升了手术的成功率。结论强化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对提升食管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食管癌 心理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宫颈高度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应用LEEP(宫颈环形电切术)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9月15日—2017年09月15日于我院治疗宫颈高度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的50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常规组25例患者进行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疗法,观察组25例患者行LEEP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有效率分析之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宫颈高度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的治疗之中应用LEEP术进行治疗,可有效的保障患者近期确切疗效,手术期间并未出现严重不可逆损伤,值得推广。

  • 标签: LEEP术 宫颈上皮 治疗效果 瘤样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在慢性宫颈炎患者中高频电波刀宫颈环切术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医院治疗的慢性宫颈炎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乙组和甲组,每组30例。此次研究乙组通过微波治疗仪进行治疗,研究甲组经高频电波刀宫颈环切术进行治疗,对患者的手术效果、术中术后情况、复发情况进行总结。结果乙组患者手术的总有效率小于甲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乙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间、术后出血时间、排液时间均大于甲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乙组患者的复发率大于甲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慢性宫颈炎患者中,高频电波刀宫颈环切术的治疗效果确切,患者术中术后情况良好,且复发率低。

  • 标签: 慢性宫颈炎 高频电波刀宫颈环切术 微波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宫颈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宫颈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人性化护理宫颈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极高,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宫颈炎 人性化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C型治疗持续人乳头病毒瘤感染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策略。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7年8月本院接收的274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138例)与对照组(136例)。观察组应用壳聚糖宫颈膜C型行持续的治疗,对照组则使用常规的宫颈微波治疗疾病,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估持续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31.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结论针对持续人乳头病毒瘤感染疾病,临床中应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C型可获得一定的疗效,且安全性高。为了保证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还需相关护理人员做好患者心理疏导、用药指导等工作,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C型 持续人乳头病毒瘤感染疾病 疗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护理时使用规范化痛评估和干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探究规范化痛评估和干预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实验组一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化痛评估和干预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NR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实验组患者在经过干预后NRS评分为(1.28±0.65),对照组患者经过干预后NRS评分是(3.11±0.58),比实验组患者多了1.83,所以规范化痛评估和干预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更好。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化痛评估和干预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晚期癌症患者的痛苦,缓解他们悲观、抑郁的心理状态,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

  • 标签: 规范化 癌痛评估干预 晚期癌痛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因性疲乏的治疗效果影响。方法此次研究抽取的肺癌化疗患者64例,入院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依据护理模式差异性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开展基础护理的32例患者为参照组,开展系统化护理干预的32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比对护理效果。结果比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因性疲乏程度,研究组较比参照组更低,两组数据之间p值小于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另外,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更高,与参照组比对数据之间p值小于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肺癌化疗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可以使其因性疲乏有效改善,住院期间的满意度也可以明显提升,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 标签: 系统化护理干预 肺癌化疗 癌因性疲乏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