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同步监测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的6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接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本院规定的动态血压/心电监测仪对全部患者进行全天同步监测,对其心电图、临床症状和血压之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和探究。结果经动态心电图监测显示,有4例传导阻滞患者,15例心律失常患者,16例ST段压低患者,15例段压高患者;经动态血压监测提示,有54例血压升高患者,6例血压降低患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电图、临床症状和血压波动有着密切联系。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同步监测,可有效对其心电图、临床症状和血压之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和探究,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动态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 同步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伴焦虑、抑郁症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探讨不同心理状态下各指标有无差别。方法收集伴抑郁症患者(A组),伴焦虑症患者(B组),同时伴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C组),不伴抑郁症或焦虑症的患者(D组)动态心电图(DCG)资料,分析各组心律失常发生种类及数量。结果A、B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心律失常以室性早搏和室速发生最多(56.3%);其次是房性早搏(36.7%),窦速等(21%);A、B、C组均较D组显著增多,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5)。结论伴抑郁症或焦虑症的患者易于发生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

  • 标签: 抑郁症或焦虑症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永久起搏器的正常起搏功能及起搏功能障碍。方法分析404例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及起搏器随访的动态心电图。结果(1)92.6%为正常起搏功能,包括不同程度室性融合波、安全性起搏、逆行室房传导、起搏心律中手风琴现象、室早后反应以及起搏器之滞后功能。(2)7.17%出现起搏功能障碍,它包括感知异常和起搏异常。感知异常包括感知不良和感知过度,其中感知不良检出21例,均发生术后1周内,其中19例发生心房感知欠佳;4例出现感知过度,其中2例起搏器电池耗竭,2例为随访中出现过感知T波。6例出现起搏功能异常。结论随着技术更新,对生理起搏要求的追求,起搏器愈来愈完善,起搏器新功能新知识不断更新,我们只有对正常起搏及起搏器故障做出正确判断,才能避免起搏器故障造成严重后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疑诊冠心病且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ST—T压低的83例患者,男性57例,女性26例,年龄33~82(56.0±5.2)岁,均作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有无ST—T动态改变分为A、B两组,并且对SR—T改变与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A组44例ST—T动态改变的患者确诊冠心病30例,符合率68.18%,而B组39例ST—T无动态改变的患者确诊冠心病仅l3例,符合率33.33%。结论ST—T无动态改变诊断冠心病可靠性小,ST—T改变有动态变化较无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价值相对较大;动态心电图检查具有简便、快捷、记录时间长、重复性好且无创性等优点对冠心病的辅助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适合基层医院。

  • 标签: ST&mdash T改变 动态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0例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房颤伴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动态心电图24小时记录60例患者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长RR间期发生总次数及昼夜发生频率的相关性。结果60例患者发生1.5秒以上的长R-R间期共1286次,其中夜间966次,占75%。白天320次,占25%。发生频率夜间明显高于白天。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并长R-R间期是,应检测长R-R间期发生的频率,发生时间,结合临床和病史,除外迷走神经作用及窦房可考虑心房颤动合并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临床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必要时行人工起搏器及早给予治疗。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房颤动 长R-R间期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应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诊断心源性晕厥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为心源性晕厥的患者82例,对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综合分析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和晕厥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晕厥发作与心电图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82名心源性晕厥患者中,发生晕厥共计45例(54.88%)。晕厥发作的患者中,有33次R-R间期的时间大于3秒,其中有15次晕厥发作。发生的110次心室停搏的时间小于3秒的情况中,晕厥发作0次。晕厥发作患者和晕厥未发作患者的R-R期以及心室停搏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无创、价格低廉的检查手段,在心源性晕厥患者的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应当成为首选检查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源性晕厥 诊断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详细探讨了在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动态心电图的实际临床价值。 方法 使用动态心电图,直接的将进入到本医院内部治疗的共 100例冠心病患者 ST 段下移阵次数、诊断时是否出现明显症状以及发作时间规律和发作前后患者心率变化状况进行记录,而判断动态心电图的实际临床价值。 结果 患者一共有 336阵次 出现了缺血性 ST 段下移,而无症状患者发作次数一共为 246阵次,有症状患者发作为 90 阵次 ,其中无症状性患者心肌缺血维持时间为每分钟 5.8次,而有症状性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为每分钟 26.2次,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 p<0.05 )。 结论 动态心电图指的就是在临床之上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之一,该方法良好的干预临床评估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有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无症状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中长R-R间期进行分析,探讨常见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动态心电图中长R-R间期≥2.0ms者,统计导致长间期的病因和相关心电图改变。结果有相关心、脑血管病史者长R-R间期、逸搏、逸搏心率、停搏的发生率高于无心、脑血管病史者。结论长R-R间期的发生率与心、脑血管病有相对应关系,对临床药物使用、人工心脏起搏器安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长R-R间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老年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60-79岁与≥80岁的患者分为A、B两组,分别对两组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除室性心律失常外,B组与A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老年心律失常的发生(除室性心律失常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应对80岁以上的老人尽早常规做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尽早发现心律失常,明确其严重程度,减少猝死的发生。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老老年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焦虑症患者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方法:选取我院 243例焦虑症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健康参与者 240例为对比组,选取时间均为 2017年 5月 -2019年 1月,均进行 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比分析两组心电图心率变异性情况。结果:研究组 RMSSD、 SDNN、 PNN5O、 HRVI、 SDANN等各项指标与对比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对焦虑症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患者心率变异性情况,能较好观察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况,便于及时干预治疗,减轻患者焦虑情绪。

  • 标签: 焦虑症 动态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12导联心电图在诊断心源性晕厥病因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有不明原因晕厥的患者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嘱其诱导晕厥发作,同时记录下心电图,仔细分析其晕厥时的心电情况。结果50例患者中发生黑朦、晕厥19例,其中14例晕厥发作时记录到严重的心律失常,长P-R间期和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与晕厥发作密切相关,在出现以上两种心律失常时发生晕厥的几率也远高于其他心律失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5例未记录到心律失常。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价格低廉、方法简便,对排查心源性晕厥的可能病因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检查阴性者尚不能完全排除心源性晕厥,还需多次排查,以提高阳性检出率。

  • 标签: 12导联动态心电图 心源性晕厥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动态心电图改变,得出结论DCM心电图复杂多样且易变,其对DCM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有复合心律失常的患者有必要进行心脏超声心电图检查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SMI患者80例,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对其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无典型胸痛的状态下出现ST段持续时间不等的水平或下斜型压低表现,持续时间在1min及以上,幅度在1mm及以上,均有反复发作的表现。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可显著提高心肌缺血的阳性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电子动态喉镜是目前诊断耳鼻咽喉科疾病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实施有效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顺利配合检查,提高检查效率,并对仪器进行良好维护。

  • 标签: 电子动态喉镜护理措施仪器维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5例,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测阳性率达到65.89%,与常规心电图的58.82%相差不大,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动态心电图在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上速等方面的检出率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是在室上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早发、房室传导阻滞等检出率上,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上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具有操作简单、准确率高、创伤小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通过对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随后对其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共计人数60例,其就诊时间在2020年8月到2022年3月。随后按照数字排列法将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结果:研究组中心律失常检出比例为80.0%。研究组的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检出率优于常规组。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动态心电图检查 老年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