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电图检查诊断心房纤颤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确诊以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疑似心房纤颤患者73例进行心电图检查,首先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然后进行全天候动态心电图监测,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平躺,检查设备为12导联心电图机,记录ST段、T波、Q波、V1和V5导联电压、心律、心率、电轴、传导阻滞类型、有无左室肥厚的详细情况,选取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对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3例患者使用心电图检查,确诊心房纤颤73例,准确率为100%。73例患者心电图主要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f波和R-R间期绝对不相称。结论心电图检查诊断心房纤颤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电图 心房纤颤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检测对冠心病患者预后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1500例应用24h动态心电监测,记录心率变异、心肌缺血改变情况,不同时段平均心率、缺血时间以及心律失常情况,动态心电监测前均作常规心电图对照。结果冠心病患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受损,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张力均下降。患者出现心肌缺血时间多出现在清晨,有明显的昼夜规律,而且发现发生心肌缺血与心率无关。各种心律失常中,主要为室性早搏、室上性早搏和房性早搏。结论冠心病患者多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应用24h动态心电监测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有血压升高病史的患者70例,采用惠州科美思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的动态血压监测仪ABP-01对患者进行24小时的动态血压监测,记录全天、白天和晚上全部测量区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率。结论: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可以全面反映患者血压的昼夜变化规律,对临床上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高血压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动态血压监测的原因。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20年间动态血压监测患者725例为对照组,分析影响有效监测的原因;根据分析结果对干预组的362例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动态血压有效监测情况。结果:对照组动态血压监测成功率90%,36例监测失败,患者因素失败27例,护士因素失败7例,其他因素失败2例;干预组成功率98%,7例监测失败,患者因素失败5例,护士因素失败1例,其他因素失败1例。结论:患者因素是动态血压监测失败的主要原因,而加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有效监测率。

  • 标签: 动态血压 监测 原因分析 护理干预 失败因素 患者因素
  • 简介:我院近5年来对138例60岁以上心房颤动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现就其动态心电图特征分析探讨如下.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老年人 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在妊娠中晚期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于本院进行心电图检查的112例妊娠中晚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方式的异常检出率。结果数据显示,孕妇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异常检出率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的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中晚期孕妇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更容易发现异常心电图情况,有利于孕妇及时接受治疗,保障母婴平安。

  • 标签: 妊娠中晚期孕妇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研究组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65.0%,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心肌缺血检出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50.0%,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心电图比较,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检出率较高,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无痛性心肌缺血(SMI)是冠心病的最常见表现,大规律流行病学调查表明,SMI的发作直接可使心肌梗塞和猝死的发生率增加,是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1。临床医生通过适当的抗缺血治疗,克减少SMI的发作次数,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SMI近年来再次成为冠心病领域的热点,与之相应,动态心电图(Holter)弥补了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静息状态的心电波形之不足,提高了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尤其是提高了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检测SMI的功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 标签: 无痛性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诊断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7月~2018年11月28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结果常规心电图发现异常T波高耸或由倒置转为直立12例(42.9%),ST段抬高5例(17.8%),U波倒置4例(14.3%),伴发室性心律失常8例(28.6%),房室传导阻滞2例(7.1%);动态心电图结果显示T波高耸或由倒置转为直立16例(57.1%),ST段抬高23例(82.1%),U波倒置6例(21.4%),伴发室性心律失常19例(67.9%),房室传导阻滞3例(1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动态心电图在发现异常波形及诊断心律失常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结论动态心电对于提高变异型心绞痛的诊断率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变异型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其中60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Ⅱ型患者为A组,60例心绞痛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Ⅲ型患者为B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无症状ST段下移时心率、有症状ST段下移时心率与动态心电图24小时平均心率等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有效诊断方式,对疾病程度等均具有良好诊断价值。

  • 标签: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DCG记录的84例冠心病患者ST段下移次数,当时有无症状以及ST段下移持续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CHD患者中,60例出现心肌缺血性ST段下移,24h总心肌缺血发作次数522次,其中46例出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共发作450次,占86.20%(450/522)。另外,14例为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共发作72次,占13.79%(72/522),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的次数明显大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11.1±24)min/次,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32.5±28)min/次,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CG是临床上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重要方法之一,对临床评估SMI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效果。方法在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接诊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时间、症状、心率、ST段缺血性下移阵次。结果在150例患者中,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81例,检出率为65.85%,检出阵次267次。ST波段平均下移幅度为(0.23±0.06)mv。其中0600—1200检出阵次147次;1200—1800检出阵次49次;1800—2400检出阵次38次;000—0600检出阵次33次。以0600—1200为心肌缺血发生高峰期,平均缺血时间为(23.5±1.6)min/次。心肌缺血发生前平均心率为(70.53±6.8)次/min,发生时平均心率为(90.23±9.8)次/min,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清楚显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时间、缺血时间及心率变化等情况,具有非常好的诊断效果。

  • 标签: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动态心电图在妊娠中晚期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1月于本院进行心电图检查的 112例妊娠中晚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方式的异常检出率。 结果 数据显示,孕妇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异常检出率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的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妊娠中晚期孕妇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病窦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62例病窦综合征进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DCG诊断为I型严重持续性窦缓19例,平均心率<50次/min,占30.7%;II型窦缓伴窦停,窦房传导阻23例,点37.19%,其中窦停共63次,停搏间期为2-3秒,窦房阴滞21次;III型慢-快综合征9例,占14.5%,其中合并房性心动过速6例,交界心动过迟3例;IV型双结病变11例,占17.7%。交界性逸搏>2秒者6例,交界性停止3例,交界性逸搏心率<35次/min,者14例。结论动态心电图是诊断病窦综合征的无创、简单可靠的检测方法,尤其对间歇性心率和心律改变的病窦综合征患者,能明显稳定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对于诊治病窦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患者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25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125例和对照组1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的检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心电图监测的检出率。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出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变化,能够有效降低心律失常患者出现猝死情况,具有重大的临床治疗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律失常患者 动态心电图 监测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房颤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15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疾病将所有患者分为心血管病患者组(100例)和非心血管病患者组(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次以上的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及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测,观察是否发现阵发性房颤,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在阵发性房颤的检出率中的不同表现,并对比分析不同长RR间期出现的平均心室率。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阵发性房颤患者9例,检出率为6.0%;12导联心电图检出阵发性房颤患者2例,检出率为1.3%,数据差异显著,P<0.05,在动态心电图检出的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中,6例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占比为77.8%,其余2例为非心血管疾病患者,占比为22.2%,数据差异显著,P<0.05。不同长RR间期出现的平均心室率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测方法,对于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阵发性房颤 检测及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二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对心悸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了423例阵发性心悸患者的十二导同步动态心电图资料。结果患者阵发性心悸时,出现不同类型心律失常218例(52%);ST-T改变105例(25%);休息或轻微活动时即可出边窦性心动过速或心律增快者8例(1.8%);过早复极或J波改变42例(10%);12导联动态心电图正常者50例(12%)。结论12导联同步心电图改变与心悸症状出现的时间一致时,即能明确心悸的原因,所以对阵发性心悸患者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心悸 十二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 原因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