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血浆纤维蛋白(FIB)联合术后血清癌胚抗原(CEA)对Ⅱ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消化科就诊并接受根治术治疗的Ⅱ期结肠癌患者129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依据患者是否出现终点事件分为2组: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对所有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对可能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预后不良率为26.27%(31/118),且预后不良的人数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多,其中随访第48个月增长较明显。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腺癌(RR=2.79,95%CI1.889~4.121;P=0.028),黏液癌(RR=2.81,95%CI1.948~4.054;P=0.041),未分化癌(RR=2.83,95%CI2.016~3.972;P=0.029),左半结肠癌(RR=2.72,95%CI1.476~5.014;P=0.024),右半结肠癌(RR=2.71,95%CI1.514~4.850;P=0.035)和术前FIB含量增高(RR=2.49,95%CI1.499~4.137;P=0.033)以及术后CEA水平增高(RR=2.62,95%CI1.659~4.137;P=0.026)均能影响患者预后。术前FIB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581(95%CI0.459~0.694),最佳截断点为7.2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8%和65.4%;术后CEA的AUC为0.773(95%CI0.712~0.893),最佳截断点为5.7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1.3%和78.9%。两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81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1%和83.2%。结论术前FIB和术后CEA水平为影响Ⅱ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两者联合能提高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具有潜在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纤维蛋白原 癌胚抗原 Ⅱ期结肠癌 联合 预后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血浆 FIB、 HCY水平与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 2019年 1月 -2020年 2月我院的脑小血管疾病患者 165例进行调查研究,以同期检查的体检人群 165例为对照组,按照头颅核磁情况分为腔隙性脑梗死 (LI)组 77例和脑白质病变 (LA)组 88例, LI组根据病灶数量分为单发组( 1个病灶) 41例和多发组( 2个病灶及以上) 36例, LA组根据  Fazekas 量表 [6] (0-3 级 )分级分为 轻度组36例、中度组 30例、重度组 22例。对比疾病组患者与体检组人群的血浆纤维蛋白( FIB)、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HCY); LI单发组和多发组的 FIB、 HCY; LA组轻、中、重度组的 FIB、 HCY水平。结果 检测后,疾病组患者血清 HCY水平、 FIB高于体检组人群,并且平均年龄和高血压比例也较高, LI组中多发组 HCY水平、 FIB、患者年龄、高血压患者比例较高, LA组重度组患者 HCY水平、 FIB、患者年龄、高血压患者比例均最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血浆 FIB、 HCY水平、年龄、高血压都会与脑小血管病发生有联系, HCY、血浆 FIB高低和脑小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血浆 FIB、 HCY水平可以为诊断脑小血管疾病提供依据,在临床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浆纤维蛋白原 同型半胱氨酸 脑小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临床常用的改良NIH分级对于部分中高危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术后复发风险评估仍存在不足。本文通过探讨中高危GIST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构建更为方便、准确的中高危GIST术后复发预测模型,以更好地指导中高危GIST患者的辅助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接受完整切除术、且术前未行靶向治疗、术后病理诊断按照改良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危险度分级为中度及高度复发风险的432例GIS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通过Cox回归模型,分析中高危GIST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复发风险评分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一致性指数(C-index)及校准曲线,对评分模型预测中高危GIST术后复发的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432例中高危GIST患者中,高危组332例,中危组100例。男性237例,女性195例;年龄(57.4±12.4)岁。其中纤维蛋白(FIB)>3.5 g/L者211例(48.8%),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PLR)>272.5者85例(19.7%),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NLR)>4.2者122例(28.2%),全身炎性反应指数(SIRI)>2.7者102例(23.6%),肿瘤长径>8 cm者198例(45.8%)及核分裂象计数>8/50高倍视野者108例(25.0%)。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B(HR=1.789,95% CI:1.058~3.027,P=0.030)、PLR(HR=1.862,95% CI:1.067~3.249,P=0.029)、SIRI(HR=1.790,95% CI:1.039~3.084,P=0.036)、肿瘤长径(HR=1.970,95% CI:1.105~2.925,P=0.017)及核分裂象(HR=2.187,95% CI:1.211~3.950,P=0.009)为中高危GIST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将上述指标纳入危险评分模型,分别赋予58分、62分、58分、63分及78分的权重。其中总分≤78分判定为中复发风险(Ⅰ组),>78且≤136分为高复发风险(Ⅱ组)及>136分为极高复发风险(Ⅲ组)。ROC曲线显示,评分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30,C-index为0.724(95% CI:0.687~0.787),校准曲线及Ⅰ、Ⅱ、Ⅲ组人群Kaplan-Meier曲线均提示模型预测准确性良好。结论FIB、PLR、SIRI联合肿瘤长径和核分裂象计数建立的复发风险评分模型可有效预测中高危GIST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复发 预测模型 预后
  • 作者: 管学能1徐进友2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09-19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9期
  • 机构:管学能1徐进友2通信作者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南京210028;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南京210028作者简介:管学能,男,1971年,神经病学硕士,副主任医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通讯作者:徐进友,男,1973年,中医副主任医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肌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纤维蛋白水平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白质疏松的影响.方法对43例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并抽取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载体蛋白A、Hcy、LDL、HDL、载体蛋白B以及Fib,参照相关方法评价患者的PVH、DWH程度与各项指标及合并症之间的关系.结果PVH仅与Fib存在正相关关系,p=0.033<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检查指标均与PVH、DWH没有统计学意义,且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卒中史、吸烟等合并症状没有明显关系.结论血纤维蛋白水平直接影响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影程度.关键词血管性痴呆;纤维蛋白;脑白质疏松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66-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检测纤维蛋白(FIB)以及癌胚抗原(CE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8例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35例胃肠道非恶性肿瘤病人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FIB、CEA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FIB、CE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IB与CEA联合检测敏感性55.7%、特异性68.5%,均较单独FIB检测以及单独CEA检测高,对比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联合检测FIB与CEA,有利于掌控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情,并对促进预后准确判断以及制定医治方案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行与采纳。

  • 标签: 纤维蛋白原 癌胚抗原 胃肠道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疗效及凝血功能与纤维蛋白的影响。 方法: 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来我院就诊的 80 名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病人的入院顺序,分为单双号,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病人均以扩血管剂作为基础用药,对照组使用维生素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巴曲酶进行治疗,治疗周期均为 7 天。对比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以及纤维蛋白的改变状况。 结果: 两组患者的耳聋情况均得到缓解,其中实验组的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凝血功能有显著变化,对照组的凝血功能无太大变化。对于纤维蛋白的改变,实验组的改善结果也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使用巴曲酶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并且有效的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纤维蛋白,在临床的治疗中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巴曲酶 突发性耳聋 疗效 凝血功能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本文选取70例脑梗死患者,对其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进行准确测定,将其检测结果和健康人群对应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的D-二聚体、血清纤维蛋白两项指标分别是(290.22±80.74)ng/l以及(7.49±1.10)g/l,和对照组的D-二聚体、血清纤维蛋白两项指标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病情发展和凝血-纤溶系统之间的异常存在很大的关系,在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脑梗死 D-二聚体 血清纤维蛋白原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纤维蛋白是一种具有止血凝血作用、参与血栓形成过程并参与介导炎性反应的糖蛋白。目前纤维蛋白纤维蛋白Bβ-455G/A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之间的关系已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相关研究报道还不多见,尤其是与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鲜有报道,且结论不一。本文对近年来关于纤维蛋白纤维蛋白Bβ-455G/A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主要是与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做一综述。

  • 标签: 纤维蛋白原 脑梗塞 小动脉 多态现象,遗传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Fg)、D-二聚体(D-D)的变化。方法116例CHD患者其中单支血管病变组39例,双支血管病变组46例,多支血管病变组3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4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7例,稳定性心绞痛(SAP)35例与对照组77例,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Fg、D-D水平,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Fg、D-D含量较非冠心病者明显升高(P〈0.01);且与冠脉病变程度及类型相关,3支病变者血浆Fg、D-D高于2支和单支病变者(P〈0.01)。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血浆Fg、D-D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及非冠心病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浆Fg、D-D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及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对预测心血管事件和判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参考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纤维蛋白/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脑卒中患者42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2021年4月-2022年2月),将42例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42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AT-Ⅲ、D-二聚体、FDP水平,比较治疗前后两组AT-Ⅲ、D-二聚体、FD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FDP、D-D等指标明显更高(P

  • 标签: 抗凝血酶Ⅲ D-二聚体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纤维蛋白与前白蛋白比值(FPR)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患者预后中价值,并比较其与传统炎症生物标志物预测预后的能力,建立新的预后模型。方法本研究纳入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了根治性肾切除术或部分肾切除术的204例ccRCC患者,使用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ccRCC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并将独立因素构建列线图,通过C指数、矫正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估相关因素及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FPR和年龄(P<0.05)、肿瘤大小(P<0.01)、血红蛋白(P<0.01)、内生肌酐清除率(P<0.01)、前白蛋白(P<0.01)、症状(P<0.01)、手术方式(P<0.01)、肿瘤坏死(P<0.01)及TNM分期(P<0.01)等密切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ccRCC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为FPR[风险比(HR)=2.583,95%可信区间(CI)=1.082~6.164,P<0.05)、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HR=2.785,95%CI=1.222~6.345,P<0.05)和TNM分期(HR=4.044,95%CI=1.813~9.021,P<0.01)。FPR预测预后的C指数(0.72)及决策曲线(DCA)较传统炎症生物标志物更好。由多个独立因素构成的列线图对ccRCC术后的患者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结论外周血高FPR是ccRC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由FPR、PLR和TNM分期构建的列线图对ccRCC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肾癌 预后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积分的相关性。方法检测55例冠心病患者与32例非冠心病对照组血液hs-CRP和FIB-C水平,采用超声法检测颈动脉(IMT)和斑块积分。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浆的hs-CRP和FIB-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MT在冠心病组明显增厚,颈动脉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hs-CRP、FIB-C明显升高,与颈动脉斑块积分正相关。

  • 标签: 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颈动脉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浆纤维蛋白(fibrinogen, FBG)水平与乳腺癌组织p53蛋白表达的关系,及二者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共177例,并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病理特征、p53蛋白表达及术前1周内血浆FBG水平等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的血浆FBG水平与一般临床病理特征及p53蛋白的关系,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及COX回归分析法分别进行无浸润疾病生存期(invasive disease-free survival,IDFS)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及肿瘤组织p53阳性与血浆FBG>2.75 g/L呈显著正相关(P值分别为<0.001及0.006)。多因素分析结果示,肿瘤组织p53蛋白阳性(OR 2.256,95% CI 1.192~4.271,P<0.001)及年龄>50岁(OR 3.712,95% CI 1.967~7.002,P<0.001)是血浆FBG>2.75 g/L的独立相关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T>2 cm、淋巴结转移、Ⅲ期、血浆FBG>2.75 g/L、肿瘤组织p53蛋白阳性是IDFS的不良预后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FBG>2.75 g/L(HR 6.226,95% CI 3.863~10.033,P<0.001)、肿瘤组织p53蛋白阳性(HR 1.864,95% CI 1.133~3.066,P=0.014)及Ⅲ期(HR 10.382,95% CI 5.942~18.141,P<0.001)是IDFS的不良预后因素,而辅助内分泌治疗(HR 0.427,95% CI 0.275~0.663,P<0.001)是IDFS的良好预后因素。结论乳腺癌p53的表达与高血浆FBG水平显著相关,且p53表达与高血浆FBG水平均与乳腺癌的不良预后相关。在传统病理预后指标的基础上,检测血浆FBG及肿瘤组织p53蛋白可能有助于增加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信息。

  • 标签: 乳腺癌 纤维蛋白原 p53蛋白 无浸润性疾病生存期
  • 简介:目的:探索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小口径聚乳酸-己内酯[P(LLA-CL)]/纤维蛋白管形支架的方法,评价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探讨其作为血管组织工程材料的可行性。方法以P(LLA-CL)、纤维蛋白为原料,制备小口径复合管形支架,观察支架的大体形态,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三维结构;利用溶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皮下植入试验,评价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管形支架表面呈网格状三维结构,并有大小不等、互相交通的孔隙,孔径平均直径为(4.56±1.23)μm,表面纤维平均直径(318±56)nm;P(LLA-CL)/纤维蛋白浸提液溶血率为2.87%±0.49%;细胞毒性实验示P(LLA-CL)/纤维蛋白浸提液较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皮下植入试验显示P(LLA-CL)/纤维蛋白支架炎症反应轻微,材料逐渐降解。结论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可以构建小口径P(LLA-CL)/纤维蛋白管形支架,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组织工程血管的支架材料。

  • 标签: 静电纺丝 管形支架 聚左旋乳酸-己内酯 纤维蛋白原 生物相容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预测方面纤维蛋白、CEA和CA724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2020年2月到2022年2月我院收治并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并选择通气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别入选50例。所有患者均测定纤维蛋白、CEA和CA724。分析不同小组患者的测定指标差异以及疾病组患者预后良好、不良患者的指标差异。结果:疾病组患者与健康体检组患者的纤维蛋白、CEA和CA724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预后不良组与良好组患者的纤维蛋白、CEA和CA724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纤维蛋白、CEA和CA724的联合检测可实现对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断,可以达到对患者预后情况的评价,值得推广。

  • 标签: 结直肠癌 纤维蛋白原 CEA CA724 诊断和预后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妊娠高血压疾病(HDP)患者检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贺州广济妇产医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分娩的健康孕妇339例为对照组,同期HDP患者245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孕妇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的D-二聚体[(2.86±0.58)mg/L]、纤维蛋白[(5.74±0.53)mg/L)]均高于对照组[(1.63±0.06)mg/L、(4.32±0.3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38、17.25,均P < 0.05)。结论联合检测HDP孕妇D-二聚体水平与纤维蛋白,为高凝状态辅助诊断的提供证据,有助于防治HDP并发症与分娩期血栓形成风险,对孕妇与胎儿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高血压,妊娠性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孕妇 预后 分娩并发症 妊娠并发症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农村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纤维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相关性。方法:选取于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农村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328人,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56人)和对照组(172人)。同时收集两组LDL-C、Fib、Hcy、FPG、hs-CRP。Logistic回归分析指标的预测价值,运用ROC曲线下面积及约登指数确定相关指标的最佳诊断界值。结果:1Fib、Hcy均可以独立预测农村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发生。结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学监护应用于替加环素致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对减少低纤维蛋白血症发生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5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替加环素治疗,同时给予对照组常规用药管理,观察组则开展药学监护管理,将两组管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用药管理质量以及患者的遵医行为同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升,患者低纤维蛋白血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行替加环素治疗期间开展药学监护管理,可进一步提高用药管理质量和患者的遵医用药行为,最大限度减少低纤维蛋白血症发生,提高疾病控制效果。

  • 标签: 替加环素 多重耐药菌感染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药学监护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浆中血小板及纤维蛋白水平对脑梗死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方法100例均经头部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100mg/d,疗程≥7天,用二磷酸腺苷和花生四烯酸作为诱导剂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根据血小板聚集试验结果将实验对象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包括阿司匹林半抵抗组)、阿司匹林敏感组。结果阿司匹林抵抗组血浆中血小板(PLT)及纤维蛋白(Fg)水平显著增高(P<0.01),结论血浆血小板计数或纤维蛋白水平增高患者更易发生阿司匹林抵抗。

  • 标签: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脑梗死 阿司匹林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