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纤维蛋白的降低情况及疗效。方法将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脉血康胶囊,6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纤维蛋白和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血纤维蛋白下降显著(P<0.01),治疗前后两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下降,该治疗组下降显著,治疗后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脉血康胶囊能降低脑梗死患者的高纤维蛋白,治疗脑梗死疗效好,安全性高,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

  • 标签: 脉血康胶囊 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功能(fibrinogenfunctionAnticoagulant,Fg)、自由基SOD和MDA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按CCS评分将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并设立对照组100名,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黄嘌呤氧化法和比色法动态测定脑梗死组及对照组发病后或入组后第1天、10天外周血浆Fg和SOD、MDA水平,分析其关系。结果脑梗死组各时间点血浆Fg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发病第1天,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10天,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g水平在发病第1、10天随着病情严重程度而升高,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SOD和MDA水平只在发病第1天才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变化(P<0.01)。结论Fg、MDA和SOD共同参与脑梗死急性期血管病理损伤过程,Fg可作为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和预后的客观指标。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ABO血型、性别、年龄对血浆成分中Ⅷ因子活性(FⅧ)和纤维蛋白含量(FIB)的影响.方法采用离心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和去冷沉淀血浆,检测献血者ABO血型、冷沉淀凝血因子与去冷沉淀血浆中Ⅷ因子活性和纤维蛋白含量,并采用t检验,LSD法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对各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冷沉淀凝血因子中FⅧ水平以A型、B型组明显高于O型组(P〈0.001),去冷沉淀血浆中FⅧ水平以A型、O型组明显低于B型组(P〈0.01).冷沉淀凝血因子中FIB水平以女性组明显高于男性组(P〈0.005),去冷沉淀血浆中FIB水平以女性组明显高于男性组(P〈0.05).去冷沉淀血浆中FⅧ水平以〉30岁人群明显高于≤30岁人群(P〈0.05),去冷沉淀血浆中FIB水平以〉30岁人群明显高于≤30岁人群(P〈0.001).结论血型是冷沉淀凝血因子和去冷沉淀血浆中FⅧ水平的影响因素,B型含量均是最高.ABO血型对冷沉淀凝血因子和去冷沉淀血浆中FIB水平无影响.性别是冷沉淀凝血因子中FⅧ和FIB水平的影响因素,也是去冷沉淀血浆中FIB水平的影响因素,且女性组高于男性组.年龄是去冷沉淀血浆中FⅧ和FIB水平的影响因素,适龄献血人群中〉30岁组明显高于≤30岁组.

  • 标签: 冷沉淀凝血因子 去冷沉淀血浆 Ⅷ因子 纤维蛋白原 血型 性别
  • 简介:<正>目的:研究原发性肾细胞癌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凝血标志物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肿瘤有促进血管生长和激活凝血链式反应的作用,但在肾细胞癌中两条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仍然不十分清楚。方法:应用组织微阵列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分析总计65例肾细胞癌中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纤维蛋白纤维蛋白、肿瘤微血管密度的表达。

  • 标签: 纤维蛋白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肾细胞癌 肿瘤微血管密度 高表达 血管生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疾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65例脑梗死患者和70例健康人血清中hs-CRP和纤维蛋白(Fib),同步测定血脂(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s-CRP、纤维蛋白、TC、TG、LDL-C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脑梗塞患者中血脂升高者28例,hs-CRP升高者46例,纤维蛋白39例。结论hs-CRP是血管炎症的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可预测脑梗死疾病的发展及判断疾病的预后。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脑梗死
  • 简介:纤维蛋白质既参与血液凝固,又参与血液流变学特征的变化,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发现血浆纤维蛋白水平增高可能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发现纤维蛋白某些基因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水平相关.本文就纤维蛋白及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做以下综述.

  • 标签: 纤维蛋白原 基因多态性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目的对肺栓塞再发与不同的纤维蛋白水平的关系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入住我院的经治疗后症状改善的初次肺栓塞患者56例,以及再次发生肺栓塞的患者17例,进行血浆蛋白水平进行监测,研究与分析.结果初次肺栓塞患者的血浆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肺栓塞再发患者(P〈0.05).未再次发生肺栓塞患者的血浆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再次发生肺栓塞患者(P〈0.05).结论肺栓塞的再发与否与患者的血浆蛋白水平的高低有关,纤维蛋白的水平越高肺栓塞患者再发的机会越大,对肺栓塞的再次发生有预测意义.

  • 标签: 肺栓塞 肺栓塞再发 血浆蛋白原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蛋白纤维蛋白的比值(AFR)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21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同时收集术前7 d内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和血浆纤维蛋白测定结果,通过ROC曲线Youden指数确定AFR最佳界点,采用Kaplan-Meier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前AFR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最佳界值为9.43。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TNM分期Ⅰ~Ⅱ期、AFR≥9.43患者有更长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均P<0.05)。结论术前AFR水平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生存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并且AFR<9.43是术后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白蛋白 纤维蛋白原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纤维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对老年疑似冠心病病人冠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从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我们选取了60例年龄在老年范围内的疑似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我们测量了每位病人的纤维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并计算其比值。同时,通过冠脉造影检查评估了病人的冠脉病变程度。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纤维蛋白与白蛋白比值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我们观察到纤维蛋白与白蛋白比值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比值较高的病人往往具有更严重的冠脉病变。此外,我们还发现纤维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在预测冠脉病变程度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结论:纤维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可以作为一种简便的生物标志物,用于预测老年疑似冠心病病人的冠脉病变程度。进一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验证这一发现,并探讨纤维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潜在作用。

  • 标签: 纤维蛋白原 白蛋白比值 冠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核病患者体内的纤维蛋白以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对其在临床中的治疗意义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1月—2018年1月,这一期间内收治的结核病患者随机抽取出90例患者,把他们当成本次研究的研究目标,将其作为观察组,再在同时期来我院做健康检查的健康人中选取9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目标的纤维蛋白水平、D-二聚体水平以及血小板的指标进行严格比较,对其在临床中的治疗意义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水平、D-二聚体水平以及血小板的指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健康体检者,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水平、D-二聚体水平以及血小板的指标分别为(4.35±1.07)g/L,(3274±2198)mg/L,(327±119)×109,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纤维蛋白水平、D-二聚体水平以及血小板的指标分别为(3.15±0.98)g/L,(327±218)mg/L,(257±101)×109,组间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纤维蛋白水平及D-二聚体增高,对结核病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意义。且结核病患者易处于高凝状态,引发血栓,对患者的纤维蛋白以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监测,可以对临床治疗产生重要意义。

  • 标签: 结核病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2个新的杂合错义变异所致遗传性低纤维蛋白血症(IFD)家系的表型和基因变异,并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个分别于2021年3月30日和2021年5月27日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IFD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并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凝血指标,用Sanger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GA、FGB及FGG基因的变异位点。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候选变异位点的保守性并预测变异蛋白的致病性,同时模拟变异前后蛋白质结构及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结果先证者1为18岁男性,血浆纤维蛋白活性(Fg:C)和血浆纤维蛋白抗原(Fg:Ag)均明显偏低,分别为0.80 g/L和1.00 g/L。先证者2为43岁男性,其Fg:C和Fg:Ag分别为1.35 g/L和1.30 g/L,均偏低;先证者1的父亲、先证者2的父亲及儿子的Fg:C和Fg:Ag均偏低。测序结果发现先证者1及其父亲FGG基因的第7外显子均存在c.688T>G(p.Phe230Val)杂合错义变异;先证者2及其父亲和儿子FGA基因的第6外显子均存在c.2516A>C(p.Asn839Thr)杂合错义变异。同源性分析表明Phe230和Asn839残基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提示p.Phe230Val和p.Asn839Thr变异均为致病性;蛋白模拟模型结果显示p.Asn839Thr变异使氨基酸之间的氢键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蛋白空间结构的稳定性。结论p.Phe230Val和p.Asn839Thr杂合错义变异可能是这2个家系发生IFD的原因。

  • 标签: 纤维蛋白原缺乏血症 纤维蛋白原 基因变异 蛋白预测模型 家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蛋白(Fib)检测对评估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再发的价值。方法选择老年脑梗死患者100例,根据Fib水平平均分为A、B、C、D4组各25例,分析Fib水平与NIHSS评分及再发率的相关性。结果①治疗前血浆Fib水平、NIHSS评分A<B<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Fib=9.76,FNIHSS=12.86,P<0.05),血浆Fib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性(r=0.671,P<0.05);②100例患者21例再发,再发率为21%,再发组患者血浆Fib水平高于非再发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37,P<0.05),再发组随访期间Fib异常发生率为66.67%,高于非再发组的4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1,P<0.05)。结论检测Fib对有助于评估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与再发危险性。

  • 标签: 纤维蛋白原 老年脑梗死 神经功能 再发率
  • 简介:目的探讨ELISA法测定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0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46例,急性心肌梗死2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1例,稳定性心绞痛9例,使用ELISA法测定其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PFig)值,并与40例健康者PFig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血小板结合纤维蛋白值呈递增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并且,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Fig值均大于正常值(p<0.05),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与身体健康者相比,PFig值差异不明显(p>0.05)。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与健康患者GMP-140值无明显差异(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该值比正常值依次增高(p<0.05)。结论ELISA法测定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便于操作,结果明确,检测数据可作为临床诊断冠心病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冠心病 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前后血浆纤维蛋白水平与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2016年7月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1例,分为溶栓后未出血(non-hemorrhagictransformation,non-HT)组49例、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infarcts,HI)组8例和脑实质血肿(parenchymalhematomas,PH)组4例,分别检测3组溶栓前、溶栓后2h及24h血浆纤维蛋白含量,并分析其与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关系。结果HI组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non-HT组及HI组(P〈0.05)。3组溶栓前纤维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溶栓后2h纤维蛋白水平低于溶栓前,溶栓后24h纤维蛋白水平上升,但仍低于溶栓前水平(P〈0.05);non-HT组与HI组在2和24h纤维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组2和24h纤维蛋白水平低于non-HT组与HI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血浆纤维蛋白水平24h内降低是颅内血肿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转化 纤维蛋白原
  • 简介:目的探讨寿比山对高血压患者纤维蛋白(FG)的影响及引起脑梗塞的机理与对策。方法85例病人随机分成A组和B组,两组均用复方丹参片及辛伐他汀做基础治疗。A组口服寿比山2.5mg,1次/d,同时口服10%氯化钾10ml,1次/d;B组口服麦利平5mg,1次/d,在用药前及用药后每3个月分别6次抽血查Fg,血尿酸(UA),电解质(E4A)等,观察有一过性黑蒙或失语偏瘫者做头颅CT检查。结果A组在服寿比山6个月以上时Fg随时间增长而增加,且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塞呈正相关。结论口服寿比山降血压效果好,但长期服用引起Fg增高及高尿酸血症与低钾血症,甚至引起脑梗塞。

  • 标签: 寿比山 脑梗塞 口服 高血压患者 纤维蛋白原 基础治疗
  • 简介:纤维蛋白是反映凝血亢进和纤溶活力下降的指标,是血栓形成的前体物质,其增高使血浆和全血黏稠度增大,临床表现为血栓形成倾向^[1]。有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升高^[2],血浆纤维蛋白浓度可以反映体内血栓前状态,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产生基础。用前列地尔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3]。

  • 标签: 2型糖尿病 纤维蛋白原 老年患者 前列地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Fbg)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12月在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52例。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的含量以及全血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CT),血小板比积(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浆中纤维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PLT低于对照组(P<0.05);MPV、PDW、P-LCR高于对照组(P<0.05);PCT无明显差异。结论D二聚体,纤维蛋白及血小板各项参数的变化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和病情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参数 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血栓患者的溶栓治疗过程纤维蛋白和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指导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直接测定法检测80例脑血栓患者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及D-二聚体测定值差异,并选取同期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70例为对照组。结果脑血栓组治疗前后FIB和D-二聚体浓度与对照组相比,脑血栓组治疗前的血浆FIB水平较高(P<0.01),治疗后3小时的FIB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D-二聚体浓度明显升高(P<0.05),治疗6天的脑血栓组患者FIB和D-二聚体的浓度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血浆中FIB和D-二聚体的联合测定可以动态监测脑血栓患者溶栓治疗的情况,在溶栓效果及预测心血管栓塞事件等方面及脑血栓的治疗中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血栓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溶栓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