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移植修复手外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8例手外伤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的手外伤修复手术,研究治疗组采用移植修复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和手功能恢复时间进行调查。结果研究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8.24%和88.24%,常规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6.47%和67.65%,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研究治疗组手部功能恢复时间(72.56±10.73天)和住院时间(14.33±5.89天)均远远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时间(93.32±13.95天)和住院时间(19.17±7.37天)。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移植修复应用于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治疗效果明显,大幅度缩短了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皮瓣移植 手外伤 组织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出血性胃炎住院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与静滴西咪替丁注射液进行疗效的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显效率为90%),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显效12例(显效率为60%),有效4例,无效4例(20%),总有效率为80%。结论泮托拉唑联合凝血酶比静滴西咪替丁注射治疗急性上消化出血更为有效。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溃疡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外伤组织缺损治疗过程中使用移植修复产生的积极效果,希望为提升治疗质量提供一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中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之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患者20例。对照组行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运用移植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结果:通过观察数据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数据分析结果之间的差异巨大,符合统计学标准。结论:应用移植修复治疗手外伤组织缺损,有利于突破常规治疗的局限,能够有效降低并预防并发症的产生,巩固整体治疗效果的提升,还可以满足患者对手外形美观度的追求,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皮瓣移植修复 手外伤组织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游离移植应用于整形外科的临床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56例整形外科患者,对所有患者性游离移植术,对患者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病率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疼痛指数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 56例患者均行游离移植手术,43例显效,11例有效,共成功治疗54例,占比96.43%;56例患者中,共有4例出现并发症,占比为7.14%;患者在治疗后的疼痛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证明疼痛情况得到了有效缓解。结论 游离移植应用于整形外科中效果显著,可以促进患者皮肤功能的有效恢复,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应在临床上加强推广。

  • 标签: 游离皮瓣移植 整形外科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舒适护理模式又称“萧氏双C护理模式”,是台湾华杏出版机构总裁萧丰富先生于1998年提出的。舒适护理模式目的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灵性、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自2001年至2006年我院将舒适护理运用到足拇甲移植拇指再造手术病人的研究和实践中,取得显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舒适护理模式 移植再造拇指术 围手术期 拇甲皮瓣 萧氏双C护理模式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足底内侧串联股前外侧穿支(ALTP)移植修复足跟及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共收治足跟及周围软组织缺损共7例,男5例,女2例,创面软组织缺损大小10.0 cm×15.0 cm~15.0 cm×22.0 cm,均采用足底内侧串联ALTP移植修复,其余创面植皮覆盖。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成活、外观等,并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术后创面均I期愈合,未出现感染、血管危象、坏死。术后7例均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18(平均12)个月,游离及游离植皮均成活,外观良好并无明显臃肿,局部未见血肿水泡、磨损、溃疡,质地柔软,弹性较好。术后1年复查,均能不扶拐行走2 km以上,未出现足跟部疼痛不适(跟骨骨折患者除外),未见足底血肿、磨损、溃疡。结论足底内侧串联ALTP修复足跟及周围软组织缺损,是一种重建足跟部功能的有效方法,修复后的足跟具备良好的耐磨性且外形美观。

  • 标签: 足底内侧皮瓣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串联皮瓣 足跟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ORN)血管化游离组织移植手术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为临床治疗ORN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4年8月至2019年3月于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实施下颌骨ORN手术的病例104例[男性77例,女性27例,年龄(55.5±10.2)岁]。收集患者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原发肿瘤、放疗间隔时间、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等),重点关注下颌骨ORN手术治疗引起的并发症,并对实施显微外科重建的ORN病例(34例)及同一时期内因恶性肿瘤行血管化游离组织移植病例(4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探讨其预防和处理方法。结果104例下颌骨ORN手术病例中,实施下颌骨节段性切除伴同期血管化游离组织移植修复34例(32.7%),下颌骨节段性切除不行血管化游离组织移植17例(16.3%),下颌骨边缘性切除53例(51.0%),同期因口腔恶性肿瘤行血管化游离组织移植手术430例。34例下颌骨节段性切除伴血管化游离组织移植的ORN病例中,术后颌面部局部创口感染13例(38.2%),肺部感染6例(17.6%),静脉血栓2例(5.9%),吻合动脉破裂3例(8.8%),血管危象5例(14.7%),抑郁自杀死亡1例。430例因恶性肿瘤行血管化游离移植病例中,术后颌面部局部创口感染25例(5.8%),肺部感染29例(6.7%),血管危象12例(2.8%),术区吻合动脉破裂1例(0.2%),无深静脉血栓及抑郁自杀病例。因恶性肿瘤行血管化游离组织移植手术术后局部感染、肺部感染、血管危象、动脉破裂出血、深静脉栓塞等发生率显著低于下颌骨ORN行血管化游离移植手术的病例(P<0.05)。结论下颌骨ORN行血管化游离组织移植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因恶性肿瘤行血管化游离组织移植的病例,部分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术者对术中及术后可能遇到的并发症及相应处理方法应有充分认识。

  • 标签: 下颌骨 骨坏死,放射性 并发症 预防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渗透肝移植手术护理全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病例时间为2022年3月-2023年3月,选取病例人数共计40例,将40例患者进行小组划分,按照总病例数平均分配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试验组,组内各分配20例患者。对照组组内的2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组内的20例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各类并发症的具体情况。结果:从试验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以及发生各类并发症的情况这两方面来看,试验组的统计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肝移植 手术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角膜移植手术是角膜盲复明的主要方法,分为治疗性角膜移植手术和光学性角膜移植手术。光学性角膜移植手术的关键在于制备规则的供体角膜材料和植床、良好的缝合技术以减少术源性角膜散光等。传统环钻辅助角膜移植手术主要使用环钻制备角膜植片和植床,精细度不足,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原因。相比传统环钻辅助角膜移植手术,飞秒激光辅助角膜移植手术(FLAK)制备角膜植片和植床更加精细,从而可获得更好的光学性角膜移植手术效果。FLAK涉及到屈光手术医师与角膜移植手术医师协作,具有不同于传统环钻辅助角膜移植手术的特殊手术程序。为推动我国临床规范开展FLAK,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汇集国内外研究结果,结合相关专家的临床经验,经过充分讨论,针对FLAK的适应证、手术设计和步骤、并发症处理及围手术期用药等提出共识性意见,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 标签: 激光,飞秒 角膜移植 诊疗准则(主题) 多数赞同
  • 简介:目的:总结同种异体肝脏移植手术后早期胸腹腔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处理对策.方法:对2000年8月~2002年1月12例同种异体肝脏移植手术后早期发生胸腹腔出血病人的资料,分析出血原因、早期临床表现、处理方法、病人的转归,探讨对此类病人的治疗对策.结果:12例中最常见的出血原因是早期腹腔手术创面的渗血,其次为肝动脉溶栓后引起的腹腔出血,出血量均较大.12例病人中6例接受了二次开腹止血手术,5例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12例病人中4例死亡,其中3例死亡原因与肾功能衰竭直接有关.结论:原位肝移植手术后早期胸腹腔出血的发生率较高,二次开腹止血要果断、准确、积极,输血和使用止、凝血药物时,应注意肾脏功能的保护.

  • 标签: 肝移植 胸腹腔出血 术后并发症 同种异体移植 病因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2例交腿移植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2位患者术前实施心理护理,训练被动体位,术后密切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加强体位护理、断蒂试验及术后康复锻炼。结果22例均成活,外观满意。结论严密的术前准备,精心的术后护理和合理的康复锻炼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组织缺损 交腿皮瓣移植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腘动脉外侧支单蒂或联合腓动脉穿支双蒂游离移植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3月—2020年6月东莞市长安新安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手足皮肤缺损伴肌腱、骨骼外露患者21例,其中男19例、女2例,年龄16~65岁(平均37.8岁)。手部创面8例,足部创面13例;软组织缺损面积3.5 cm×5.5 cm~10.0 cm×14.0 cm。观察患者术后成活情况,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颁布的感觉功能恢复分级评价标准评估患者感觉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笔者参考功能7项检查制定的外观功能10项检查表进行外观功能综合评价。结果21例患者术后全部成活。采用腘动脉外侧支单蒂游离移植修复13例、腘动脉外侧支联合腓动脉穿支双蒂游离移植修复8例,切取面积4.0 cm×6.5 cm~10.0 cm×16.0 cm,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随访6~36个月,质地良好,厚薄适中,两点间辨别觉13~25 mm;外观功能综合评价:优7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小腿供区无功能性影响。结论腘动脉外侧支单蒂或联合腓动脉穿支双蒂游离移植修复手足创面,血供有保障,成活率高,是修复手足软组织创面的有效术式之一。

  • 标签: 外科皮瓣 腘动脉外侧皮支 腓动脉穿支皮瓣 手足软组织缺损 修复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度烧伤的治疗修复方法。方法通过对我科5年来收治的35例深度烧伤患者采用修复进行总结,介绍修复修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35例中,5例部分坏死,30例全部成活,创面均一期修复封闭,功能恢复较理想,外形满意。结论具有血运丰富、好成活、不用吻合血管、抗感染力强等优点,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理想方法。

  • 标签: 深度烧伤 皮瓣肌皮瓣 修复
  • 简介:目的针对(足+母)趾甲切除后遗留创面,采用第二跖背动脉逆行岛状修复。方法介绍一种修复(足+母)趾创面新的手术方法,并在临床上应用此种方法修复12例(足+母)趾创面。结果除1例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而愈合外,余11例全部成活,浅感觉恢复,无压迫性溃疡。结论第二跖背动脉逆行岛状转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足+母)趾创面修复新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创面 动脉 修复 移植后 逆行岛状皮瓣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头颈部肿瘤即发生在口腔颌面、耳鼻喉、颈三个部位的肿瘤,是全球七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我国每年新发恶性肿瘤数的5.245%。手术治疗是头颈部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由于头颈部解剖结构复杂,手术治疗的同时会导致患者相应组织大块缺损且不能对拉缝合,进而使患者部分语言、吞咽、咀嚼等功能发生障碍,影响社交形象,降低生存质量。因此为弥补缺损,恢复功能,移植术成为头颈部肿瘤患者的常用治疗手段。然术后的感染、血管危象等问题威胁着的存活。坏死则直接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延长治疗进程甚至进行二次手术修补,增加了经济负担及患者痛苦。其相关危险因素的探索,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目前尚未形成基础完善的危险因素指标评价体系。

  • 标签: 头颈部肿瘤患者 皮瓣移植术后皮瓣坏死风险评估量表 编制 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