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移植手术治疗手足深度烧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61例2019年8月-2020年8月接诊的手足深度烧伤患者进行。所选患者均接受移植手术治疗,分析手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 患者中仅1例由于静脉回流受阻导致尖端部位出现坏死情况,但经妥善处理恢复情况良好,其余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受损部位肉芽生长良好,创面无分泌物出现,皮肤颜色趋于正常色泽,受损肢体活动性良好。 结论 移植手术治疗手足深度烧伤能够获得显著的效果,患者肢体皮肤及活动性恢复良好,充分证实该手术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适宜于临床中应用。

  • 标签: 皮瓣移植手术 手足深度烧伤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面积烧伤自体微粒移植手术后巡回护士配合措施对患者手术时间的影响效果。方法:抽选出本院收治的6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参与研究(患者入院时间为2018年10月~2020年10月),采用简单随机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所有大面积烧伤患者均采取自体微粒移植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巡回护士配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另外对比2组患者配合治疗率、心态稳定率、生活自理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片愈合时间、全身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配合率、心态稳定率以及生活自理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显示:P<0.05。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采取自体微粒移植手术治疗后能够明显提升临床疗效,加以巡回护士配合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对患者预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大面积烧伤 自体微粒皮移植手术 巡回护士配合 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儿肝移植术后行非移植手术的麻醉经过与预后,为此类患儿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提供借鉴。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肝移植术后行非移植手术的全部患儿,共计25例。根据手术特点将患儿分为两组:移植并发症相关手术组(R组,15例)和非移植并发症相关手术组(N组,10例)。收集患儿术前诊治经过、实验室检查、术中麻醉及手术记录、术后转运等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例患儿均接受机械通气全身麻醉。R组患儿平均年龄明显低于N组(P<0.05),且急诊手术所占比例、术前ASA分级、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以及循环波动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N组患儿(P<0.05)。R组患儿中,有7例输注血制品(包括2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有6例患儿术后带管转入儿科重症监护室,其中2例患儿24 h内死亡。而N组患儿术后均返回普通病房,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行移植并发症相关手术的患儿通常术前病情更复杂、一般情况差,且手术时间长、术中循环波动明显,患儿术后回儿科重症监护室和术后24 h病死率也明显增加,麻醉医师需要进行更全面的术前评估与准备、更精细的术中个体化麻醉管理;而行非移植并发症相关的手术麻醉患儿通常术前一般情况较好、手术短小,患儿也能较好地耐受手术与麻醉。

  • 标签: 肝移植术后 小儿 麻醉
  • 简介:摘要飞秒激光以其精确度高、安全性好及微创伤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角膜屈光手术、角膜基质环植入手术及白内障手术等眼科领域并日臻成熟。近年来其在穿透角膜移植、板层角膜移植及角膜内皮移植术中已取得积极开展和应用,在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飞秒激光在促进角膜移植手术发展的同时,尚存在适应证范围较窄、疗效不确切、设备昂贵、个性化设计缺乏大数据支撑及智能化的问题,仍需要不断优化改进以保证术后视力、降低术后并发症、简化参数设计、减少消耗成本。本文就飞秒激光在不同角膜移植手术应用的适应证、参数设计、临床效果及存在的局限性进行综述。

  • 标签: 角膜移植术 飞秒激光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工角膜移植手术是多次角膜移植失败、严重眼烧伤(化学烧伤、热烧伤)、自身免疫相关性及瘢痕性角结膜疾病等终末期角膜盲患者复明的唯一方法。目前代表性产品有美国波士顿(Boston)人工角膜和俄罗斯Micof人工角膜,相关手术已在全球开展近30年,术后2年的成功率高达85%以上。随着我国领扣型人工角膜(仿Boston Ⅰ型人工角膜)批准上市和米赫人工角膜(仿Micof人工角膜)完成临床试验,国产人工角膜将给我国终末期角膜盲患者带来复明机会。人工角膜移植手术与常规角膜移植手术有诸多不同,为了使国产人工角膜在临床得到规范使用,减少手术并发症,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汇集该领域专家,在国产人工角膜移植手术的适应证、操作规范、围手术期用药及并发症处理等方面形成共识意见,为我国规范开展人工角膜移植手术提供指导。(中华眼科杂志,2021,57:727-733)

  • 标签: 人工器官 假体和植入物 角膜 眼外科手术 围手术期 多数赞同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股前外侧移植修复四肢严重创伤的手术配合措施。方法:取40例本院2019年7月到2020年10月收治的行股前外侧移植修复四肢严重创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病例,以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围手术期护理,对比治疗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满意度相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实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讨论:对于四肢严重创伤患者行股前外侧移植修复治疗中,采用围手术期配合措施,既能提升治疗满意度,又能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 四肢严重创伤 治疗满意度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游离移植在整形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整形外科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比1的配比方式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方案,对比两组皮肤恢复速度及恢复评分。结果: 实验组治疗1个月(t=5.2436,P=0.0212)、3个月(t=3.4789,P=0.0025)、6个月(t=4.2036,P=0.0057)恢复速度均优,P<0.05。实验组厚度(t=3.2546,P=0.0298)、色泽(t=3.2068,P=0.0314)、柔软度(t=5.1247,P=0.0046)、血管分布(t=4.4569,P=0.0002)均高,P<0.05。结论:游离移植可提高整形外科患者植皮存活率,促进皮肤快速恢复,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烧伤整形 脱细胞异体真皮 自体薄皮片 复合移植 植皮存活率 皮肤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游离移植应用于整形外科的临床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56例整形外科患者,对所有患者性游离移植术,对患者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病率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疼痛指数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 56例患者均行游离移植手术,43例显效,11例有效,共成功治疗54例,占比96.43%;56例患者中,共有4例出现并发症,占比为7.14%;患者在治疗后的疼痛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证明疼痛情况得到了有效缓解。结论 游离移植应用于整形外科中效果显著,可以促进患者皮肤功能的有效恢复,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应在临床上加强推广。

  • 标签: 游离皮瓣移植 整形外科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ORN)血管化游离组织移植手术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为临床治疗ORN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4年8月至2019年3月于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实施下颌骨ORN手术的病例104例[男性77例,女性27例,年龄(55.5±10.2)岁]。收集患者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原发肿瘤、放疗间隔时间、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等),重点关注下颌骨ORN手术治疗引起的并发症,并对实施显微外科重建的ORN病例(34例)及同一时期内因恶性肿瘤行血管化游离组织移植病例(4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探讨其预防和处理方法。结果104例下颌骨ORN手术病例中,实施下颌骨节段性切除伴同期血管化游离组织移植修复34例(32.7%),下颌骨节段性切除不行血管化游离组织移植17例(16.3%),下颌骨边缘性切除53例(51.0%),同期因口腔恶性肿瘤行血管化游离组织移植手术430例。34例下颌骨节段性切除伴血管化游离组织移植的ORN病例中,术后颌面部局部创口感染13例(38.2%),肺部感染6例(17.6%),静脉血栓2例(5.9%),吻合动脉破裂3例(8.8%),血管危象5例(14.7%),抑郁自杀死亡1例。430例因恶性肿瘤行血管化游离移植病例中,术后颌面部局部创口感染25例(5.8%),肺部感染29例(6.7%),血管危象12例(2.8%),术区吻合动脉破裂1例(0.2%),无深静脉血栓及抑郁自杀病例。因恶性肿瘤行血管化游离组织移植手术术后局部感染、肺部感染、血管危象、动脉破裂出血、深静脉栓塞等发生率显著低于下颌骨ORN行血管化游离移植手术的病例(P<0.05)。结论下颌骨ORN行血管化游离组织移植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因恶性肿瘤行血管化游离组织移植的病例,部分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术者对术中及术后可能遇到的并发症及相应处理方法应有充分认识。

  • 标签: 下颌骨 骨坏死,放射性 并发症 预防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手外伤移植术患者护理的过程中将舒适护理干预进行运用的效果。方法 按照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探究,所纳入患者为80例,属于本院在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所接诊,按照组内随机抽选的方式,取40例,以常规模式进行护理,作为对照组,余下4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则需要将舒适护理干预进行运用,作为观察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恢复期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情况、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舒适护理 手外伤皮瓣移植术
  • 简介:摘要肝移植手术由于患者合并症多、手术操作复杂,常发生剧烈的血流动力学波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作为一种可视化工具,能实时连续监测心血管结构与功能,鉴别相应的病因,优化麻醉管理,评估移植肝的功能,改善患者预后,被推荐用于高危的肝移植手术。由于肝病患者的特殊性,对TEE安全性的担忧仍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国内尚缺乏足够的临床经验。文章结合相关指南和临床研究阐述了TEE在肝移植手术中的应用现状、适应证、禁忌证和安全性,总结了风险评估要点和筛选流程,并对术中各个时期常见的TEE发现、常用切面和应用策略进行了概括。

  • 标签: 肝移植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研究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并采用体外膜氧合(ECMO)辅助支持治疗的患者,总结临床经验,为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并采用ECMO支持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受者围手术期ECMO应用情况,统计ECMO支持时间,合并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临床资料。采用SPSS23.0软件处理,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Student's test,非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 test。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法。结果所有ECMO支持模式均为静脉-动脉ECMO模式(V-A ECMO)。有8例受者成功使用ECMO过渡到心脏移植。使用ECMO的心脏移植受者中61例(89.7%)成功脱离ECMO机械辅助,48例(70.5%)存活出院。出血、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是心脏移植ECMO循环支持过程中最多见的并发症。在手术室早期建立ECMO辅助循环的心脏移植受者脱机率和存活率分别为95.6%和84.4%,而在ICU床旁建立ECMO的受者脱机率和存活率分别为72.2%和27.8%,早期使用ECMO结果更好。结论ECMO机械辅助循环能对心脏移植受者提供有效的循环、呼吸功能支持,使得受者平稳渡过移植手术围术期。提倡早期、同期联合应用IABP增加重要器官的灌注,改善受者的预后,获得良好的转归。

  • 标签: 心脏移植 体外膜氧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腓骨串联第二足趾组合甲移植修复桡骨并拇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月到2019年12月,我科收治桡骨并拇指缺损患者4例,按术前设计切取对健侧腓骨及第二足趾组合甲,将二者串联后移植于受区,同时修复桡骨缺损和全形再造拇指,腓骨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第二足趾剩余组织组合覆盖趾创面。结果术后4例腓骨及再造拇指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10~16个月,平均13个月,外形美观,按Enneking系统评分:平均23分,功能恢复81%。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2例,良2例。供区外形、功能良好。结论游离腓骨串联第二足趾组合甲能够一次手术解决多部位组织缺损,最大程度改善患肢功能,恢复肢体外观,术后效果满意。

  • 标签: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第二足趾 拇指再造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手指末节外伤性软组织缺损选择微型岛状移植修复手术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总计纳入5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收治的手指末节外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纳入对象收集年限为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根据手术方案选择不同作为分组依据,每组25例。实施常规修复手术和微型岛状移植修复手术治疗患者分别收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不同手术方案临床效果差异。结果 两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效果优良率较高,患者疼痛评分较低,手指关节活动能力评分较高,且温度较高,毛细管反应时间较低,各项差异显著(P<0.05)。结论 手指末节外伤性软组织缺损选择微型岛状移植修复手术治疗方案,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手指关节活动度提升,并优于各项预后指标,临床价值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并运用于临床中。

  • 标签: 微型岛状皮瓣移植 修复手术 手指末节 外伤性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全身麻醉复合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对肾移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患者分为QLB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QLB组术前在超声引导下于术侧行QLB,给予0.375%罗哌卡因25 ml后行全身麻醉;对照组行单纯全身麻醉。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0、2、6、12、24、48 h静息及运动VAS疼痛评分,术后48 h内各时间段舒芬太尼用量,次要观察指标为术中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术后48 h内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镇痛泵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QLB组患者术后0、2、6、12、24 h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2~6 h、6~12 h、12~24 h、24~48 h舒芬太尼用量,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术后0~24 h内PCIA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恶心发生率等,QLB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仅在术后应用PCIA,QLB可显著缓解肾移植患者的术后疼痛,也可减少术中及术后镇静镇痛药物的用量。

  • 标签: 腰方肌阻滞 肾移植 镇痛 超声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肝移植手术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我院收治的肝移植手术患者43例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21例患者实施基础性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22例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肝移植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术前焦虑评分、手术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术后康复出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肝移植手术治疗的护理干预中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预后及康复。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肝移植手术 护理有效性 康复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部多个精细化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共收治软组织缺损患者30例33指,均伴有肌腱、指骨外露,缺损面积1.5 cm×2.5 cm~4.5 cm×6.5 cm,均采用以足部为供区的移植修复。其中,游离足内侧动脉修复12指,游离跗外侧动脉修复10指,腓侧趾底动脉修复11指,切取面积为2.0 cm×3.0 cm~5.0 cm×7.0 cm。供区25例采用美容缝合,5例植皮修复。术后定期随访。结果33指移植顺利成活30指,2指术后24 h发生动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消除,1指因静脉危象局部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本组患者随访3~14个月,平均12.5个月,质地良好,外形美观,TPD为8~10 mm,感觉恢复至S3~S4。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26例,良4例。结论游离以足部为供区的精细化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供区隐蔽,外形美观,手指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足部 外科皮瓣 手指 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在活体肝移植手术护理配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入院的50例活体肝移植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方式分组,分为第一组(对照组)和第二组(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活体肝移植手术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活体肝移植手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后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活体肝移植手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有利于减少手术的时间,使手术更顺利的进行,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