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小学生多发疾病的发病规律,以及有效的预防手段的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年间,本地一所小学的1000例学生,进行研究,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按照常见疾病的标准,对学生的身体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根据结果总结学生患病的规律,以及对策。结果龋齿的患病率较多,女生和高年级学生的患病人数,明显的高于男生,以及低年级的学生。同时学生经过疾病预防控制手段干预之后,在2015年,几种多发病的人数大大的下降。结论在小学生群体中,其常常会患有龋齿、近视、感冒等疾病,这主要是由于家长和学校对于学生患有的常见病,缺乏正确的认识与预防,使得患病人数较多。针对该情况,当地的疾控中心需要对学校和学生、家长,三方进行常见病预防与控制手段的健康教育,使其能够重视疾病的发生,并且积极带学生进行身体检查,加强体育锻炼,以此促进学生身体免疫力的提高,促进身体素质的改善,降低疾病的发病率。

  • 标签: 小学生 多发病 规律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并调查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初产妇128名,使用自拟问卷调查初产妇基本情况,利用抑郁评分表对孕妇产后抑郁的情况进行调查,最终回顾分析各种情况下产后抑郁发病情况。结果128名孕妇共发生产后抑郁48名,发病率37.5%。调查分析后明确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与教育水平、新生儿健康状况和性别、家庭情况及产后护理程度等有极大关系。结论明确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因素对初产妇产前针对教育、降低产后抑郁发病率、提升母婴心理健康都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初产妇 产后抑郁 发病率 发病因素
  • 简介:摘要:特发性青少年脊柱侧弯(AIS)是青少年健康的常见影响因素,本文综述了AIS的概念,分析导致青少年脊柱侧弯相关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进一步指导做好脊柱侧弯的筛查和咨询指导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

  • 标签: 特发性青少年脊柱侧弯 发病原因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肺癌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最常见和最难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近年来肺癌的发病及死亡率也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对于我国肺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的大量研究表明,我国肺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室内空气污染、职业接触、家族遗传等。云南省宣威县和富源县均为我国肺癌的高发地区,甚至是发病最高的地区之一,发病均以女性肺癌高发为主要发病特点。本文全面收集近年来针对云南省宣威县和富源县肺癌发病发病危险因素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宣威县和富源县发病危险因素可能都和生活燃煤导致的煤烟室内空气污染有一定关系。目前对宣威市开展了较多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并已采取相应措施(改炉改灶等)来干预发病并取得一定效果,但针对富源县肺癌发病尚未开展有效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也未能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控制发病。有必要对富源肺癌发病进行动态监测,探索病因来寻找到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 标签: 云南富源肺癌 危险因素
  • 简介:新近搜集的《张天师发病书》《发病全书》是除敦煌吐鲁番文献外,为数不多保存至今的《发病书》资料。它们的发现促进了学界对中国古代《发病书》更为全面的了解,并与敦煌吐鲁番出土《发病书》写卷共同弥补了唐宋至明清以降《发病书》史料链条的缺失环节,有力证实了《发病书》确曾作为一类专门书籍在传统中国长期存在。敦煌吐鲁番出土《发病书》写卷并非西北某一地区所特有,而是该类文献在历史时期普遍流行背景下的区域缩影。为便于学界利用新发现的《发病书》资料,将经过整理的相关释文予以公布。

  • 标签: 发病书 敦煌吐鲁番文献 整理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周围神经横截面积(CSA)改变,及其与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糖尿病病程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4例(患者组)。依据TCSS评分评价糖尿病感觉运动性多发神经病(DSP),并分为无DSP(0~5分)、轻度(6~8分)、中度(9~11分)及重度DSP(12~19分)亚组;依据糖尿病病程分为0~5年、6~10年、11~15年及〉15年亚组。同期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各组均行下肢神经超声检查,检测隐神经、腓肠神经和胫后神经的CS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组各亚组及正常对照组间隐神经、腓肠神经和胫后神经CS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隐神经、腓肠神经和胫后神经CSA均与TCSS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0.615、0.632、0.641,P均〈0.05),且均与糖尿病病程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r=0.613、0.643、0.682,P均〈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高频超声所示下肢周围神经CSA改变与神经损害严重程度及糖尿病病程有关。高频超声可为糖尿病感觉运动多发神经病的分期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并发症 多伦多临床系统评分
  • 简介:将入组患者391例区分为〈1年组、≤5年组和〉5年组,每组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根据病程组不同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结果:治疗前〈1年组、≤年组、〉5年组SDS分值(41.46±9.34、37.74±9.48、42.60±9.93)和SAS分值(37.76±9.06、34.17±9.29、38.45±9.78)。治疗后各FBG、HbA1c及SDS分值和SAS分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有针对性的心里干预可改善抑郁和焦虑状态,FBG和HbA1c明显的改善。

  • 标签: 糖尿病(DM) 抑郁 焦虑 心理干预 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 Zung自评焦虑量表(SAS)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病程多学科营养管理对食管癌放疗患者骨骼肌指数丢失值及放疗进程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接受放疗治疗的102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均实施常规饮食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病程多学科营养管理进行干预。入院及随访至放疗6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体重、BMI、骨骼肌指数值(SMI)、肌肉放射衰减(MRA)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放疗延迟时间差异性。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食管癌放疗患者不同时间体重、BMI、SMI、MRA以及放疗延迟时间存在组间、时间以及时间与组间的交互效应(P<0.05)。结论全病程多学科营养管理可提高患者营养水平,延缓体重及BMI降低速度,减少SMI丢失,保证放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食管肿瘤 全病程多学科营养管理 放疗 骨骼肌指数丢失值 放疗进程
  • 简介:摘要目的对C反应蛋白与小儿支原体肺炎病程病情的相互关系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支原体肺炎68例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重症肺炎患儿30例作为观察组,普通肺炎患儿3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观察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反应蛋白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病情越严重,C反应蛋白水平就越高,因此可以将C反应蛋白作为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的手段之一,对于小儿支原体肺炎进行早期的诊断以及病情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C反应蛋白 小儿支原体肺炎 相互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程分型临床特点及应用的病理基础。方法3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男188例,女132例,根据突出髓核的转归的病程阶段及临床特征表现分为4型,腰肌筋膜炎型124例,神经根炎型85例,关节突关节炎型55例,椎管狭窄症型56例,根据分型采取不同的保守治疗方法,评估保守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腰肌筋膜炎型主观满意度94.4%。神经根炎型65.9%,关节突关节炎型29.1%,椎管狭窄症型3.6%。结论根据突出髓核的转归的病程阶段不同进行分型,各型有典型分型依据,基本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与其预后符合,提高了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的预见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腹泻常规疗法加用补锌辅助治疗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在我院就诊的小儿急性腹泻患儿94例,给予常规治疗并加用口服葡萄糖酸锌观察临床疗效和退热时间.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葡萄糖酸锌,记录一般情况和病情变化、退热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在患儿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消失的时间上也短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锌制剂辅助治疗可以提高急性腹泻患儿的有效率、缩短急性腹泻的病程、且治疗方法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关键词葡萄糖酸性口服液;腹泻;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15-01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探讨大型不染色细胞的升高情况在乙型肝炎患者病程进展中的诊断价值,得出结论LUC%(大型不染色细胞百分比)在健康人群和HBSAG阳性肝功能正常者人群中无差异,而在乙肝重病者人群中存在显著性差异,经统计发现乙肝重病者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和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能正常人群,而且LUC%的值会随肝病的恶化程度而增高。

  • 标签: 大型不染色细胞 乙型肝炎 重症肝病 激光束照射细胞 过氧化物酶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者的最佳护理方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5月14日至2016年12月14日本科收治的67例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积极综合治疗、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予个体化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病程。结果加强对并发脑炎的手足口病患儿的个体化心理护理,可明显缩短病程。结论对于手足口病目前缺乏特异、高效的抗病毒药物,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特别是个体化心理护理,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手足口病 脑炎 护理干预 个体化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绞痛病程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初发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梗死前心绞痛病程时间分为长期心绞痛组A组(疼痛时间>30天)和短期心绞痛组B组(疼痛时间<30天),比较两组患者合并症及并发症,随访1年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合并高脂血症无统计学差异。B组患者并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无显著性差异。随访1年内A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长期心绞痛患者合并症较多,左心功能优于短期心绞痛患者,但远期预后较差。

  • 标签: 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
  • 简介:背景:心衰的诊断主要是依靠心电图检测来完成的,而其中对于心衰程度的判断则可以通过观察ST-T段的改变程度来进行判断。目的:对慢性心衰患者的病程变化与心电图ST-T段改变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共100例,与同期健康体检者共110例进行心电图比较,分析两组之间在不同心功能分级上的心电图情况。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患者中心功能Ⅳ级的患者ST—T段改变程度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者(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的T波峰末间期明显长于心功能Ⅲ级者(P〈0.05);在组间比较上,观察组患者的T波峰末间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提示:慢性心衰患者的病程变化与心电图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关联性,病程越长、病情越严重,患者的心电图ST-T段改变越明显,因而在临床上可以用心电图ST-T段的变化来指示慢性心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心衰程度

  • 标签: 慢性心衰 病程变化 ST-T段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SDB)是睡眠过程中出现上呼吸道功能异常的综合征,根据严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原发性打鼾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于中重度OSAS,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而原发性打鼾及轻度OSAS的治疗指征存在争议,转归尚不明确,对其进行保守治疗是否合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了解自然病程及加速疾病进展的因素将会为以后的治疗提供一个更科学的方法,为轻度SDB患儿是否需要早期干预提供指导意见。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 自然病程 风险因素 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不同病程脑外伤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统计分析不同病程脑外伤患者康复费用。方法选取100例不同病程的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病程分为五组(小于3个月、3到6个月、6个月到1年、1到2年、大于2年),记录每位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每位患者需接受一个疗程的康复治疗,对照研究不同病程脑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患者康复费用。结果不同病程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研究发现疗程越短成本越低,效果越好。第2个疗程的成本疗效比大于第1个疗程比值,1年后脑外伤患者基本恢复,但还需要预防其他并发症,如脑积水。1到2年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患者的肢体功能不会明显改善。2年后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患者只能增加生活活动能力。结论脑外伤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同时康复费用低。

  • 标签: 脑外伤 康复治疗 临床效果 经济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微量白蛋白与急性脑缺血脑卒中病程进展、预后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150人,将其分为尿微量白蛋白(MAU)阳性组(80人,30mg/L<MAU<300mg/L)和对照组(70人,MAU<30mg/L),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等一般资料,完善尿微量白蛋白检查及不同时期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量表),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进而评估患者预后转归。结果入院时MAU阳性组与对照组的NIHSS评分差异明显,经过住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评分明显高于同期MAU阳性组患者评分,且后期随访发现,MAU阳性组患者的NIHSS评分略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且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各个时段MAU阳性组患者的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时MAU阳性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MAU阳性患者NIHSS评分恢复缓慢,复发风险较高,故临床上通过控制MAU提高患者的NIHSS评分,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研究 预后转归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尿微量白蛋白与急性脑缺血脑卒中病程进展、预后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15年 4月至 2016年 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 150人,将其分为尿微量白蛋白( MAU)阳性组( 80人, 30mg/L 【关键词】 尿微量白蛋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研究 预后转归 尿微量白蛋白 (MAU)是指常规尿蛋白检查阴性,但用放射免疫或酶免疫等敏感方法才能检测到尿微量蛋白或检出尿白蛋白排泄量增加,具体定义为尿白蛋白排泄率 (urine albumin excretion rate, UAER)达到 20~200μg/min或 30~300mg/d。现已认为, MAU是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脏受损的表现之一,也是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征象,是动脉病变的“窗口”,其作为一种血管损伤标志已得到共识 [1]。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 MAU普遍存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其发生机制可能有别于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相关的微量蛋白尿 [2]。国内李慧明等纳入 67例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研究表明,在调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基本危险因素后, MAU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而且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的 MAU阳性率有明显差异 [3]。本研究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探究尿微量白蛋白与急性脑缺血脑卒中病程进展、预后转归之间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 2015年 4月至 2016年 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 150人,将其分为尿微量白蛋白( MAU)阳性组( 80人, 30mg/L 1.2方法 急性脑缺血脑卒中患者入院后需在 1周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并在同日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NIHSS评分评分越低表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越重,反之则表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较轻。本研究对 150名患者进行为期 6个月的调查随访,定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 1.2.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的所有数据均需经 SPSS22.0统计学软件统计和分析,其中可计量资料采用 x±s表示,不可计量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并进行卡方检验, 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4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住院 1个月内、出院后均进行了 NIHSS评分,结果发现入院时 MAU阳性组与对照组的 NIHSS评分差异明显,经过住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评分明显高于同期 MAU阳性组患者评分,且后期随访发现, MAU阳性组患者的 NIHSS评分略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且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4。 表 4MAU阳性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 NIHSS评分比较 分组 NIHSS评分 NIHSS评分 INHSS评分 NIHSS评分 (治疗前) ( 1月后) ( 3月后 ) (6月后) MAU 32.16±2.16 35.45±1.45 36.21±3.25 39.31±3.46 阳性组 对照组 35.58±1.73 37.36±2.15 39.62±3.12 41.46±2.13 统计值 5.327 4.326 2.731 2.185 P值 0.018 0.036 0.216 0.262 2.5随访情况 150名患者均进行了为期 6个月的跟踪随访,其中 MAU阳性组失访人数为 10人,对照组失访人数为 5人。 1个月时死亡患者共 12人,死亡率为 8%,其中 MAU阳性组死亡 9人,对照组患者死亡 3人, 1个月时复发患者 0人; 6个月时死亡患者共 23人,死亡率为 15.3%,其中 MAU阳性组患者死亡 16人,对照组患者死亡 7人, 6个月时复发患者 15人,其中 MAU阳性组患者复发 12人,对照组患者复发 3人,由此可见各个时段 MAU阳性组患者的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 1个月时, Χ 2 =5.73, P=0.001; 6个月时, Χ 2 =4.89, P=0.047), 6个月时 MAU阳性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讨论 近些年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患者预后较差,致残率和致死率相对较高,故积极控制其相关危险因素对于降低发病率,提高诊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正常肾小球基底膜具有 3~4 nm的微孔,并带有一层负电荷 (具有孔径屏障和电荷屏障 ),使血管中带负电荷的中等分子及大分子蛋白质不易通过。临床上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小球基底膜滤过孔径增大以及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均会导致尿液中白蛋白排出量增多,出现微量或临床白蛋白尿 [4]。本研究结果显示入院时 MAU阳性组与对照组的 NIHSS评分差异明显,经过住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评分明显高于同期 MAU阳性组患者评分,且后期随访发现, MAU阳性组患者的 NIHSS评分略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且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 6个月各个时段 MAU阳性组患者的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 1个月时, Χ 2 =5.73, P=0.001; 6个月时, Χ 2 =4.89, P=0.047), 6个月时 MAU阳性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目前有关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MAU的产生机制尚不明了,既往认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呈现尿微量蛋白的高发率机制可能是: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患者发生脑卒中时己经发展到动脉病变期和内脏病变期,在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长期影响下,肾血管床和脑血管床均发生了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发生了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导致尿微量蛋白的高发率 [5],有研究指出通过纠正调节神经体液异常,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可以有效降低 MAU的发病率,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综上所述,临床上可通过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MAU水平判断病情进展和患者预后,且这种检测手段方便易行,可在基层医院开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MAU阳性患者及时干预可有效改善预后、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郑天衡 ,高建 ,朱鑫璞 ,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关系探讨 [J].中国卒中杂志 ,2014,9(5):399-403. [2] 金雅丽 ,张倩 ,郭艺芳 . 微量白蛋白尿 [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9,17(3):283-285. [3] 杨静 ,李会强 .健健康体检检测微量白蛋白尿临床意义 [J].临床荟萃 ,2012,27(3):241-242. [4] Lee M, Saver JL, Chang KH, et al. Impact of microalbuminuria on incident stroke: a meta-analysis[J]. Stroke, 2010, 41(11):2625~2631. [5] Mondol G, Rahman KM, Uddin MJ, et al. Protein uria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ischemic stroke among diabetic patients. Mymensingh Med J. 2012, 21(3):439~444.

  • 标签: